《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语“无事生非”就是这句诗的意思。作者自己被人排挤诬陷,长期贬谪,所以用这样的话来讽世。 

                                         三'一' 

                                         '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三' 
    。 

      '一'这是《竹枝词二首》的第一首。由于运用双关隐语的巧妙,它常常被人称引。 

      '二'“唱”,一作“踏”。“踏歌”言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参看李白《赠汪伦》注'二'。 

      '三'这两句是双关隐语。“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与“情” 

同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 

的说明,实际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歌词要表达的意思是听歌者从那江上歌声听出唱者是“有 

情”的。末句“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晴”,一作“情”。作“晴”是仅仅写出谜面, 

谜底让读者自己去猜:作“情”是索性把谜底揭出来。在南朝《清商曲辞》中这两种方法是并用的。 

                                    杨柳枝词'一' 

                   '二'                      '三'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 
   '四' 
离  。 

      (一)“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歌词形式就是七言绝句,作者多用此题咏柳。本篇为《杨柳 

枝词九首》的第八首。 

      '二'“酒旗”,酒家所用的市招。 

      '三'“挥袂”,挥袖,告别时的动作。 

      '四'“垂杨管别离”,汉代人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大约因为“柳”谐“留”音,折柳表 

示留客的意思。《诗经·小雅·采薇》有“杨柳依依”之句,因此折柳也可以表示惜别的意思。请诸 

人穫《坚瓠广集》卷四:“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 

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也是合理的解释。 

                                        浪淘沙 

                                         一'一' 

                                         '二'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三' 
    。 

      '一'“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亦作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这是原第六首。 

      '二'“江隈”,江曲处。 

      '三'末两句说富贵人家男女用的黄金都是劳动人民冒险从江中取沙,辛苦淘洗出来的。 

… 页面 62…

                                            '一' 
                                         二 

                                         '二'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三' 
    。 

      '一'这是《浪淘沙九首》的第八首。本篇以淘沙见金比喻被谗言所害遭到放逐的人终于洗清罪 

名,得到赦免。作者屡次被谪贬,却保持着乐观精神,从本篇可见。 

      '二'“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三'末两句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诬陷,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人发现。 

                                      堤上行'一' 

                                         '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人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三' 
    。 

      '一'作者有《堤上行三首》,是仿民歌的绝句,这是原第二首。 

      '二'“相应歌”,有倡有和地歌唱。 

      '三'上句说行人唱答的歌词或表爱情或诉怨苦。下句写景,同时也是比喻,流水和月光的无限 

正可以比喻歌中的感情无限。“桃叶”,是南朝《吴声歌曲》,《乐府诗集》载歌辞四首,不题作者 

姓名,当是江南民歌。 《古今乐录》将“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揖”一首作为晋人工献之的作品,并 

说桃叶是献之的爱妾。不足信。 

                                    蜀先主庙'一' 

                              '二'                                '三'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四'                                '五' 
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 

      '一'这是作者经过蜀先主 (刘备)庙吊古的诗。庙在夔州,作者曾在夔州做刺史。 

      '二'“天下英雄”,曹操曾对刘备说,当时“天下英雄”只有两个人,一是刘备,另一是曹操 

自己(《蜀志·先主传》)。这里作者用曹操的话称颂刘备,并点明“先主庙”。“凛然”,肃然, 

形容引起别人敬畏的气概。 

      '三'这两句概括刘备一生的事业。刘备建立蜀汉,和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的形势。刘 

备自称汉中山靖王之后,要兴复汉室。“五铢钱”,是汉武帝以来的钱币,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这 

里用“复五铢钱”代指复汉。 

      '四'上句说刘备能用贤,得诸葛亮为丞相,帮助他开国。下句叹惜后主刘禅不能守父业。“象 

贤”,肖象或效法先人的好样子。 

      '五'“蜀故妓”,公元二六四年,刘禅降魏,东迁到洛阳,被命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懿在 

宴会中使蜀国的女乐表演歌舞给刘禅看,旁人见了都为刘禅慨叹,但他自己却“喜笑自若”(《三国 

志·蜀书·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末两句感叹后主亡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一' 

                                         '二'                     '三'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 
   '四'                                           '五' 
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 
        '六' 
长精神  。 

      '一'唐敬宗宝历二年 (八二六)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和白居易(乐天)在扬州 

… 页面 63…

 (今江苏省扬州市)相遇。白有《醉赠刘二十八(禹锡)使君》诗七律一首,本篇就是答白诗之作。 

      '二'“二十三年”,刘禹锡从唐宪宗永贞元年(八○五)贬连州刺史出京后,到宝历二年冬, 

共历二十二个年头。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跨进第二十三个年头。中间迁徙多次,曾在朗州 (今湖南省 

常德县)住了九年多,在夔州住了二年多。朗州在战国时属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巴山”、 

 “楚水”概指这些贬谪的地方。 

      '三'“闻笛赋”,普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感音悲叹,因而写了 

一篇《思旧赋》(见《思旧赋序》)。这句感叹朋友中有死去的。 

      '四'“烂柯人”,指王质。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看棋看到终局,手 

里的斧头柄(柯)已朽烂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过去了一百年,同时的人都己死尽(见《述异记》)。 

作者以王质自比,说明被贬离京之久。这句感叹回乡后可能和乡人都不相识了。 

      '五'白居易赠诗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之语。作者用这两句答他,虽自比为 

 “沉舟”、“病树”,但指出个人的沉滞算不了什么,世界还是要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 

去的。和白诗比较,显出胸襟的差异。 

      '六'这两句答白诗首联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长精神”,有抖擞自奋的意 

思。 

                                        石头城'一' 

                                           '二'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三' 
     。 

      '一'“石头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即战国时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改为石头城。 

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一首。《金陵五题》咏金陵的古迹,前有序。序中提到白居易最称赏此首, 

认为“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序中又云:“馀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足见作者自己 

很欣赏这几首诗,尤其重视本篇。 

      '二'这两句写石头城的荒废和城边的山水如旧。“故国”,即旧城。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 

国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二六)开始废弃,到刘禹锡写此诗时已有二百年,久已成为“空城”了。 

      '三'“淮水”,指秦淮河。“女墙”,指石头城上矮墙。这两句写月照空城,更见“寂寞”。 

                                        乌衣巷'一' 

                    '二'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 
     。 

      '一'“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从东普以来,王、谢两大世族都住在这里。这首诗是《金 

陵五题》的第二首,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 

      '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名朱雀门)外的大桥,在当时是车 

马填咽的交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