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用。
相比之下,林一凡的家庭条件算是最好的,但是,她却从不浪费。她说,需要的她买,不需要的就不买,买多了也没必要。
跟年轻的罪犯相比,林一凡的消费观念也很特别。虽然是在监狱,年轻的罪犯,尤其是女犯,有时候东西还没坏就扔了,林一凡不。没有坏的东西她会永远用着。她身上穿着的棉毛衫袖口都已经破烂,但是她还穿在身上。她说,那是她的小儿子上班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她买的,因此她非常珍惜孩子的这份情谊。另外,她觉得这件衣服,除了袖口有点磨破了,其它地方并没有坏,完全可以继续穿,不影响使用价值。她身上的棉毛裤子,有一点破了,她觉得扔了可惜,于是找队长借来针线缝补之后继续穿,她脚上的袜子也是补过的,她觉得旧袜子比新袜子透气好。
林一凡对我说,之所以这么俭朴,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监狱。她认为,在监狱服刑,本身是接受教育改造的,就应该像她那样节制自己。犯了罪的人是没有资格,或者说是不应该太过讲究的。
当然,在外面的时候,林一凡生活也是非常俭朴的。她说,像她那个年纪的人,经历过各种运动,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她们大学毕业,15年没有涨过工资,她当年是每个月55元。还要负担老人和孩子。她们养成了一种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外边的时候,她的不少同事都说她不会享福。她自己没有觉得自己苦。因为浪费东西她心里很不舒服。去年监狱发的一双布鞋,因为穿旧了以后,上面的松紧不起作用了,所以穿在脚上不跟脚了,要是别人可能就扔在一边不会穿了,可是她却把它涮干净,用线把后边缝几针,穿在脚上也觉得挺好,没有什么不舒服感觉。在她的周围,有的女犯一个冬天就要换三双棉鞋,对这样的人她很是有些理解不了。
林一凡说,在监狱,有一种现象她很看不惯。有的女犯,本来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每个月采买的数额,她一定要买够,监狱规定不许超过1元,她还要超出5毛钱,平时生活处处跟人攀比。她非常看不上这些年轻人,虽然她年纪大了,在监狱里又不比在外边,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说服别人,但是她自己尽力做得好。她觉得浪费其实也是一种犯罪,很多罪犯犯罪的根源,在于她们自私自利的心态。图虚荣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图虚荣就会导致物欲膨胀。她希望大家都能实事求是的去生活,不虚荣,不浪费。
年轻人爱美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监狱里本身接受劳动改造,一瓶洗面奶、一瓶洗头水就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她有点接受不了。自己绝不会那样去消费。她明白,不同的年龄在生活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她说,人到了她那个年龄,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望,惟一关心的是子女的生活事业发展,还有自己的身体健康。
12。监狱适合老人生活?
狱中一切都是定时定点管理,她们的生活都很有规律。这种规律对于老人来说非常合适。
她生性属于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又喜欢活动。所以每天早上,她都要带上一二十个老、病犯做康复操,她还教她们跳秧歌。她所在的班里有一名病犯,平时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总是愁眉苦脸的,生活没有什么乐趣,但是,她发现这名女犯十分喜爱跳秧歌,所以她就动员她和大家一起跳秧歌。当她和大家一起跳秧歌的时候,她的脸上充满笑容。林一凡说,看到女犯们能在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中度过她们的狱中生活,她觉得自己也算是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女犯们都羡慕她每天有那么好的心情,有那么大的精神头。林一凡说,她在监狱那么多同事来看她,都对她那么好,他们都鼓励她养好身体,出去以后再给大家帮忙。所有她接触过的人都对她那么关心,她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上进。她说人不能生活在耻辱中,也不能永远的悲天悯人。在狱中,她每天只是在想自己还能多做点什么。前些日子,她还为监狱歌咏比赛添了一首歌词。管教队长听了说很好,过几天就开始组织罪犯们排练了。她说她所在的监区成立以来,在监狱组织的各种汇报演出中从来没有得过奖,这次一定要拿个奖。为了这个奖,林一凡做了一个详细的排练计划。她说在任何环境下人都要有集体荣誉感,有向上的追求,狱中的罪犯也一样,她看到同一监区的罪犯们为了自己所在监区的荣誉努力,她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我问林一凡:“不管怎能么说,你的入狱是因为钱的事,现在你怎么看待钱的问题?”
林一凡想了想,说,早在1994年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达到18万了。在她的记忆中,改革开放以后,她的年薪就没有低过10万的时候。她是经理,是经营者,根据上级下达的各项产值和利润指标,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拿公司职工平均收益的1。5%;利润如果超过5%,就可以拿两倍;利润如果超过20%就拿三倍。这是公司职工大会上通过的。她当时上的个人所得税每年就达3万多。她觉得,钱如果是自己辛苦挣的,当然还是越多越好,因为那也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价值体现。她自己本身的收入非常好,她自己又生活那么节俭。她留给孩子们的积蓄有一定规模。她买了两套房子,都是国家福利分配的,买的时候价格比较便宜。她的钱基本上都用来照顾家用,还有对一些远房亲戚的资助。老家受灾的时候,她每次都会捐出去一大笔钱。她觉得钱是她挣的,这样用了,心里感觉好。另外,虽然她的孩子们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展了他们的事业,但作为母亲,她不想将来成为他们的负担。从她家庭的经济情况看,她的入狱,虽然损失了她自己原有的一份收入,但是并没有影响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她家里的房子足够住了,日常零用钱,根本不用她操心。在钱上,她的家庭依然没有任何困难。如果说家庭生活存在缺陷的话,就是她的入狱,给全家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是精神上的,但是家人没有一个人怪她,都在鼓励她,怕她自己想不开。
她的老伴每次到狱中看她的时候,都盯着她的眼睛,生怕她的病情有什么发展。老伴说,他已经买好了两张游泳证,还打算买一辆三轮车,就等她将来出狱了,两人一起去买菜,给全家人做饭。
刘晓玲写就《狱中白领》女性罪犯狱中生存状态纪实
“一群因为罪恶而集中在一起的人,他们在监狱中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是我当初走进监狱采访最想了解并希望能讲述给读者的。”刘晓玲这样讲她跑监狱采访的开始。跑了两年监狱的她,昨天呈现给了读者一本真正写监狱中人的书———《狱中白领》,该书已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刘晓玲说,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政法记者,在专门采访监狱之前,曾无数次面对各色犯罪嫌疑人,杀人、诈骗、抢劫、贩毒……各种犯罪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当我第一次走进监狱,看到迎面走来的一群身穿囚服的罪犯时,我不敢抬头正视对面的目光。那种目光在我多次走进监狱采访之后,至今也不敢正眼面对。”回想起第一次的经历,刘晓玲说那目光足以让每一个初次走进监狱的人产生恐惧。由于两年前开始在本报《法治周刊》编辑、采写《大墙内外》,成为北京市进入监狱系统采访的惟一“免检”记者。现在,“大墙内外”出现在副刊的“人物在线”版上。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监狱是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地方,因为那里关押的是‘坏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归为‘坏人’一类,更不会有人愿意把自己和监狱联系起来。我甚至以为监狱是一个刑罚执行机关,被送进监狱的人,一定是有着严重的人格缺陷、心理缺陷和道德缺陷,真正干净完整的人是不会被送进监狱的。”然而,在采访了众多的罪犯,尤其是采访了一些知识罪犯之后,刘晓玲发现,在她的采访对象中,有很多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恶劣”。不少人是因为一个念头、一个冲动、一点欲望而错了分寸,而那些念头冲动和欲望,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的。“当我听到不止一名罪犯对我说,‘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送进监狱’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监狱距离每一个人其实并不遥远。”刘晓玲说她始终认为,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做错事,不走错路,法律是人生道路的一条界限。
作为报纸记者,当文章见诸报端之后,刘晓玲常常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在天津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的提醒中,她开始了积累素材。“每次采访回来,除了完成本职的任务,我都会尽快把自己想说又没说出的东西彻底整理。这个整理的过程,曾经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快感,甚至可以说是享受。”最后形成这本书———九个曾经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的白领女性的罪案纪实。(陶澜/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