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6[1].05-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说你可真行啊!老范哈哈地笑着,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我早说过,在中国没有摆不平的事——这就是国情嘛!” 
  然而,“松化”投产不到一年,有关部门就不断接到投诉。大青江下游的南峰、五湖、东山等县深受污染之害,反映尤为强烈。每逢干旱少雨季节,大青江水面浑浊,异味扑鼻,并伴有死鱼漂浮。省市领导终于引起了重视,成立调查组进驻松县。调查结果令人不寒而栗,大青江水质污染已严重超标,必须立即关闭“松化”,方可彻底解决问题。那段时间,老范可急坏了,带着县里和“松化”的有关人员,像没头苍蝇似的乱飞乱扑,到处嗡嗡个不停,喊冤叫屈。他也来找过我,让我压住有关“松化”污染的报道。 
  “玉东老哥,”他一个劲儿地求情道,“你可是松县的老领导,你不帮我们还有谁帮我们啊!”他还说,他们正在全力做工作,而且已经有了转机。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新闻界万不可火上浇油。一旦媒体炒作起来,那就不好办了。我感到挺为难的,说这稿老楚已经批过了。老楚是报社的一把手,他批过的稿子我也不好压啊。老范说,你是分管老总,只要你肯帮忙,老楚那边我来做工作。我说你就这么有把握,老楚可不是好说话的人。“事在人为吧,”老范说,“啥样的人咱没见过啊!” 
  第二天,老楚真的来找我了,说是“松化”的稿先放一下吧,上边有人打招呼了,有关方面正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种时候我们还是谨慎一点,先看一看再说吧。我一听这话,自然是心照不宣。回到办公室,我给老范打电话说,你老弟牛啊,手眼通天,不简单嘛!老范说,牛个屁!一句话,装孙子呗,全靠弟兄们帮忙了。“噢,对了,”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季节,我让办公室搞了几篓子螃蟹,明儿就给你送去。” 
  我说:“大青江的螃蟹我可不敢吃。” 
  老范说:“你别怕啊!咱俩谁跟谁啊?都十几年的老朋友了,我他*的能害你吗?这可都是河里养的,和大青江可不沾边。” 
  过了一段时间,松县污染的事就逐渐平息下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就听说“松化”向污染开战,取得重大进展,建起了一座全省最大的、也是最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日处理污水可达50万吨,从而有效解决了大青江污染问题。 
  夏天到来的时候,省里组织环保部门及新闻单位前往“松化”检查。我也被邀请前往。在欢迎会上,老范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老范说,治理污染人心所向,势在必行,这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吸取过去的教训,下大决心,彻底治理污染,绝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砸子孙的饭碗。老范的讲话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赢得热烈掌声。欢迎会结束后,大家参观了“松化”的污水处理系统,亲眼目睹了污水经过处理变成清水的过程。老范说,经过处理的水,水质已相当好,完全达到了饮用标准。说着,就让人拿来茶缸,从中舀起一些,当众喝了几口。洪副省长(即原来的洪秘书长)高兴地说,百闻不如一见,今天亲眼所见,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可是,谁能想到,那次检查还没出两个月,大青江却发生了严重的污染事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急急地浏览了一下稿件。据稿件云,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松化擅停排污设备,违法超标排污所致,加上近日我省境内出现两次大规模降雨,沉积的污染物被暴涨的河水冲起,导致水溶解氧急剧下降,造成松县河段出现大面积死鱼。 
   
2007…4…16 5:45:23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涢水客 


等级:版主
文章:8826
积分:4944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9日第 34 楼      


  我说:“这老范咋恁糊涂?排污设备怎么能随便停呢?” 
  贾主任笑着说:“什么叫随便停啊?那排污设备平时压根儿就不开,除了检查团来时作作秀,完全是个摆设。” 
  “这是真的?” 
  贾主任耸耸肩:“要不说他们明一套,暗一套,阳奉阴违哩。” 
  回到会议室,我也无心开会了,正琢磨着如何处理这个稿子,手机响了。我一听是老范,忙出了会议室。老范说,大青江污染的事你都知道了吧?他的声音听上去火烧火燎的,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我说,能不知道吗?稿件都写出来了。“怎么回事啊?”我说,“排污系统为啥不开?这不是找死吗?”老范解释说,排污设备运行起来费用太高,一天光成本就要十几万,开不起啊。我说开不起你建它干吗,老范说不建能行吗,上面通不过啊。“那你就玩假?”我说,“可这种事能玩假吗?”老范有气无力地说,谁想到后果这么严重。“玉东老兄,”他停了一下说,“眼下可是生死关头,你无论如何要拉兄弟一把啊。” 
  我说,这回我可帮不了你了,洪省长已经批示了。 
  老范说,洪省长那边我正在找人做工作,稿子你先别发,一旦见了报,我就死定了。他的声音里这时已带了哭腔,一口一个“玉东老兄”地叫,弄得我竟有些于心不忍了。 
  “那好吧,”我勉强地答应道,“让我试试吧,顶不住你可别怪我。” 
  老范连声感谢。可他想得过于简单了,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谁也无法一手遮天。几天后,南方的一家报纸率先捅出了消息,接着全国大小报刊铺天盖地,掀起轩然大波。互联网上更是沸沸扬扬,一片讨伐之声。省报不能再沉默了,发稿前我拨打老范的手机,打了几次对方都关机了。我又打他的秘书小董的电话。小董说,上边正在找范县长谈话,可能是要做出处理吧。我说怎么处理。小董说,现在还不清楚。 
  当天傍晚快下班时,报社接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严肃查处大青江污染责任人的明码电报。电报称,震惊全国的大青江特大污染事故,是松县化工厂顶风作案,偷排、超标排放污水所致,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现已初步查明,事故造成死鱼20万斤,直接经济损失近120余万元。省政府已责令松县政府关闭肇事企业,彻底切断污染来源,并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在一长串的处理名单中,老范首当其冲,被免去县长职务,并受到党内记大过处分。 
  老范被查处后,有一段时间赋闲在家,情绪低落。可没多久,他又蠢蠢欲动,试图重新复出。那段时间,他常往省城跑。有一次,他来报社找我,我请他喝酒。谈及那次事故,他依然愤愤不平。 
  “我图个啥呢?”他一边喝酒一边说,“我那么做,还不是为了松县的发展,为了松县几百万老百姓吗?” 
  我婉转地提醒他说,你的动机或许是好的,可结果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我向他指出,“你那套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误国误民还误己,要接受教训啊。” 
  老范卷着舌头,竖起筷子向我猛地一摆。 
  “屁的教训啊!”他说,“算我倒霉,撞到枪口上了。” 
   
  【作者简介】季宇,男,江苏泰兴人,1952年生于安徽芜湖,曾下农村放插队落户,服过兵役。1979年入安徽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安徽中医学院古籍部工作数年。著有小说集《爱的变奏》、《当铺》,长篇小说《段祺瑞传》、《权力的十字架》,长篇纪实《共和,1911》,电视剧《徽商》、《辛亥革命》等。现在安徽省文联《清明》杂志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7…4…16 5:45:37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涢水客 


等级:版主
文章:8826
积分:4944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9日第 35 楼      


归妹卦
盛可以 


  夏天一蔸一蔸插下去的秧,像采西一样熟透了,有经验的农人,一眼就看穿饱满谷壳里的粉白米粒货真价实,在最佳收割时期,抓紧时间将它们放倒。采西并不担心自己会烂在地里,她对开花结果之类的自然循环认识不多。总之,在姐姐采微没对象之前,她还得在原地生长。 
  没有比采西一家更善良的人了。采西舍不得弄死活蹦乱跳的鱼虾。桌子上有蚂蚁,她等蚂蚁爬开再擦桌子。锄土时发现蚯蚓,她便将整堆土挪开。狗朝她吠,她举起双手退到墙角。猪崽叼走作业本,她扯住作业本和猪崽拔河。村里人说采西像头瘟猪,其实她有弱不禁风的美,行路宛如柳条拂过水面,说话好比轻风吹进树林。采微比一棵树还静,树上有鸟雀时,树还欢蹦乱跳,采微连笑都是哑的。采西的父亲身体单薄,比猪圈里吃饱的猪还要老实安分,大部分时间在外面打莲花落糊口营生。 
  采西全家挤在三间茅房里。猪圈在厨房,巨大的泥灶占去三分之一的面积,大锅煮猪食、小锅煮米饭,烧饭时猪嗷嗷闹,屋子里烟熏火燎。中间堂屋农具散乱,壁上斗笠蓑衣。靠墙有一仓库,粮谷从未满仓。父女三人同住一间房,大白天还需掌灯方找得着东西。床有三张,蚊帐黯黑,角落的大尿桶常年尿香弥漫。 
  腊月中旬,外出大半年的父亲回来了。肩背一袋大米,胸纳一坨零钞,还带回一个长得模糊不清的男人,年纪三十左右,个瘦肤黑,操安化口音。采西采微不知来的什么贵客,赶紧生火做饭。零钞摊开一桌,父亲则手沾唾沫,埋首清理打莲花落赚来的钞票。那男人顾自把采西采微看熟了,模糊不清的面孔更加隐晦,像一面斑驳泛黄的镜子,对准往灶里添柴的采西。 
  采微把猪食倒在槽中,猪停止嗷叫,开始你争我夺。 
  “姐姐,我看那男的会在我们家长住下来。”采西在采微屁股后面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