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1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5年第01期-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酥泳殖ぞ拖鹿颍挡蛔吡耍逊坎そ桓泳殖け9堋V泳殖っ牌牌鹄矗托牡亟步夥芍叮泼裾摺F牌湃圆蛔撸泳殖ぞ透牌糯蚶春蟹梗牌乓豢橛貌停页#驳览怼F牌潘淙欢远焙拗牍牵耆司涂渲泳殖ご撕推坏忝挥屑茏印�
  家住一马路的周素梅,离婚后带厂一个小孩,借住别人的房子,搬迁后就没地方去,到了钟局长办公室又哭又吵,要跳楼。钟局长叫她别着急,表示一定给她想办法,并且亲自落实,在房产公司帮着找了房子。周素梅没想到忙得团团转的移民局局长,真把她的冷暖放在心上,拿到住房钥匙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药王巷一个姓胡的老婆婆,60多岁,老伴儿死后,自己住在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儿女照顾不了她,靠做点小生意,维持基本生活。搬迁时,钟局长找房管局协调给她找了房子,过年过节都买东西去看她。老人常说:“钟局长对我,比我的儿女都要好啊。”
  在工作中,常常还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周家坝街道办事处大竹林移民的房子后山凌晨出现险情,钟局长得到消息后,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早赶到现场,给危房划线,安抚受灾群众。长坪乡金福村外迁湖南的移民物资打包上车时,两个原来有矛盾的移民又在现场发生了纠纷,后来拿砖头砸对方。在场的欧阳副区长和钟局长都上前劝架,结果两人都被砖头砸伤了,伤口好长时间都还红肿着。
  钟局长对待移民和蔼可亲,但在工程质量的把关上,却是铁面无私,说一不二。周家坝车站须全部搬迁,由于滑坡等地质原因,已修好了的堡坎出现险情,需要修10米高的堡坎。钟局长检查时,发现堡坎险情,考虑到今后的安全,他坚决要施:'单位拆了,重新挖地墓,然后再砌堡坎。2001午9月长江涨水,吴家湾有幢房屋出现险情,可居民们总认为不会出现大的事故,不愿搬撤。钟局长知道后,下午 4点赶到吴家湾,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都在现场查看险情,给群众做工作,眼见山洪逼近居民家门,钟局长几乎喊破了嗓子让群众搬家。依依不舍的群众看到钟局长等干部一心为他们的安全着想,都搬了。结果洪水冲裂一百多家人的屋基,大家都说好险呀。
  钟局长说:“当移民干部不容易,当移民干部的家属也不容易,许多家属都提出来要跟移民干部离婚。真要离,也没有办法,谁叫我们是移民干部,长年累月不顾家呢。”钟局长不但平时不着家,连过年过节家里人都看不到他的身影。2002年中秋节他在移民致富带头人冉振爱家过,春节到五桥晒网坝、黄柏乡看望贫困移民,给移民拜年;2003年春节到高峰镇看望移民;2004年又到高峰镇的黄莲村组长家过春节,慰问移民,了解外迁工作情况。钟局长的老母亲年近九十,住在离万州城区仅两个小时路程的忠县,钟吉鹏每年春节都是抽半天时间回家看母亲一眼,陪母亲坐一会儿说说话,又急着往回赶。过年时不能陪高龄的母亲吃上一顿团圆饭,钟局长心里的愧疚可想而知。但在忠孝之间,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党交给的任务。
  自从搞上这移民工作,有多少个不眠之夜记不清了。一些施工队常常违反要求,施工人员上工不戴安全帽,钟局长常到一线检查督促。有的施工单位为应付检查,白天戴安全帽,夜班却又不戴,照明也达不到标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钟局长经常半夜跑到工地督促。2004年7月,在燕山燕翼村一外迁移民家里坐了一个晚上。像这样的不眠之夜真是数不胜数。
  笔者多次打电话要采访他,他却总是抽不出时间来,一直候了一个多月,钟局长才说:“你明天中午到办公室来,我把中午这点时间留给你采访。”
  赶到他办公室时,我看见还有移民在围着他询问政策。移民走后才接受了采访。采访时,他竟歪在办公桌上睡着了。办公室主任余成明悄声对我说:“别打搅,让他睡一会儿,他太累了。”这一定又是熬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的缘故,以至于说着话竟睡着了。难怪钟局长会感叹:“这移民局局长不是人干的。”人吃五谷杂粮要吃喝拉撒睡,真正能不累倒的,只有天上的神仙了。
  钟局长的时间都被移民工作占得满满的,连看报纸也只能在坐车的时间抓紧翻看。到武陵和新乡等乡镇路况不好没法看报纸时,他就在颠簸的车中打打盹,或是与同车的干部商讨当前的工作。偶尔也看看窗外那湛蓝的天空,如黛的青山,浩淼的平湖……三峡真美啊,可移民们却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三峡,这放在谁身上都是一种痛,一种割舍。他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和他们血肉相连啊。如今,却要连根拔起,迁往他乡。“作为移民局局长,能为移民多做事,就尽量多为移民做事。”这已成为钟吉鹏的人生准则。“一江波涛惊千秋,浩瀚平湖画伟业”,望着平静如画的大平湖,这位曾经做过作家梦的移民局局长感慨万千,不禁想起了一位三峡建设者的一首《满江红》:“建三峡,举世绝。胸中志,从未灭。几辈人奋斗,倾尽心血。移山不畏路崎岖,劈石何惧风雪夜。锁大江,实现强国梦,从头越。”
  既然党信任他,累死累活他也不能有辱使命。钟局长接管移民局工作这副担子时,二期移民资金已经用了80%,而有的任务才完成40%,剩下20%的资金却要完成60%的任务,其艰难可想而知了。在实施时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具体化了。资金则按程序到达,移民整个搬迁的流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城市功能由于搬迁需要移民自己贴钱的事实,这种矛盾在万州具有特殊性。矛盾是巨大的,损失是巨大的。龙宝河的整治花了1个亿。一分一分都是算了又算,必须用在该用的地方。
  清库,外迁,没有哪一项工作是轻松的。清库时钟局长要亲自督促,外迁对接、出了问题也找他,每一批外迁移民走,他都到船上车上帮着移民搬东西,有时往返多次,累得直想趴下,但一想到要多给背井离乡的移民们一些温暖,所有的苦和累都默默地忍受下来了。钟局长曾4次护送外迁移民,沿途对移民关怀备至,移民们深受感动。
  钟局长说:“虽然大家很辛苦,感到欣慰的是,任务完成好,资金合理使用,工程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钟局长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多次被三建委和重庆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接见他,称赞他的工作。
  是啊,这道世界级难题虽然难,但经过全区移民干部的艰苦努力,万州区二期移民工作在200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任务,经区级自验整改后,分别于2003年1月和3月相继接受并通过了重庆市初验和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移民专家组的验收。重庆市初验委员会认为:万州移民工作体系健全、机制完善、思路清晰、依法移民、管理规范、基础扎实、措施得力、保障有力、工作务实;万州区长江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坝前135米水位线接20年一遇回水线以下的移民人口和需搬迁的实物总体迁出,库底清理按规定完成,移民安置基本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可以满足三峡工程二期蓄水需要,验收合格,综合成绩位居重庆库区第一。
  2003年3月16日至2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移民验收专家工作组对万州区二期移民工程进行了验收。专家工作组认为:万州区委、区政府对移民工作高度重视,二期移民各项工作做得扎实,二期移民已全部搬出,并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特别是生活安置质量较高;二期水位线下库底清理工作全面完成,清库质量较高;能认真落实“双包干”原则,移民管理工作好,搬迁移民较为稳定。4月2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验收委员会对万州区二期移民工作进行了最终验收,验收一次合格。万州区工期移民工作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实现了市委、市政府要求万州移民工作“走在前,出经验”的目标。
  万州区移民工作受到了国务院三峡建委的通报表彰,区政府被授予“三峡库区二期移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标志着万州区破解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钟局长说:“几年来,体会很深,看到朴实善良的移民与故土依依惜别,与亲人的挥泪告别,在新家艰辛的创业那一幕幕感人场景时,总是难以平静。他们才真正了不起,是新时代最伟大的人,他们用真诚的情感诠释了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上演了一幕现代移民大戏。三峡百万大移民,是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壮丽事业,有幸参与这百万大移民的工作,这是一种多么壮丽的人生经历啊。”
  
  第二章  外迁第一难
  
  如果说百万移民是世界级的难题,那么跨省市的外迁移民就是这道难题中的难点。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调查显示,万州区在解答外迁移民这道三峡工程建设中难度最大的考题中,取得了最高分。
  
  为了建立健全移民外迁工作机构,万州区成立了移民外迁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开发区和有任务的乡镇(街道)都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和壮大移民外迁工作办事机构。区委确定了区级领导联省责任制,由重庆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马正其和区长吴政隆总负责,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区委常委、人大常委、政府和政协的领导同志近50多名分工联系6个迁入省市,直接相关部门近10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外迁工作。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和江南新区共62名县级领导外联省内联乡,有16名县级领导专司移民外迁工作;帮促部门抽调领导干部231人、工作人员468人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