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利而诱之”,机智的游憎利用王爷贪婪好利的心理,以一只马尾巴诱他上钩,结果换得了对方一匹好马。
利而诱之之例说——怀特的十张邮票
查理斯·怀特是纽约某大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天,银行经理把他叫了去,命令他秘密对一家大公司作信用调查,而怀特正巧认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怀特来到这家大公司,刚刚进门,就听女秘书对董事长说:“很抱歉,我今天没有邮票给您。”寒喧中,怀特知道了董事长12岁的儿子喜爱集邮。怀特在了解公司情况时,董事长却常常转移话题,不愿作回答。怀特见状,只好知趣地离开了。
回到家里,怀特十分丧气。他突然想到刚进门时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
第二天上午,怀特又来到了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说:“董事长,我是专程给您儿子送邮票的,这是10张外国邮票。”董事长接过邮票,大喜过望,如得稀世珍宝,连声说:“谢谢你,我很高兴,比我当上国会议员还高兴;我儿子一定比我还高兴。”董事长和怀特先谈了集邮的事,让怀特看自己儿子的照片。他说得滔滔不绝,不等怀特要求,就把公司的情况详细道来,还把下属召来询问及打电话了解详细数据。就这样,怀特以区区10张邮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里告诉我们一条为人处事的秘诀:真诚地关心对方,投其所好。
利而诱之之例说——毒枭埃斯科瓦尔投降
哥伦比亚麦得林贩毒集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贩毒组织,该贩毒集团头目巴勃罗·埃斯科瓦尔70年代初开始贩毒,80年代成为麦得林集团的头号毒王。埃斯科瓦尔从来不将政府的缉毒行动放在眼里,一直以暗杀、爆炸、绑架等恐怖活动与政府进行对抗。
1989年8月,哥伦比亚总统巴尔科宣布进行“全面扫毒大战”,命令陆、海、空三军与警察部队采取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剿毒。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捣毁了数十个可卡因加工厂,缴获了近400架飞机、几十艘船只和大量的武器、弹药,没收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毒品和贩毒分子数以亿美元计的非法财产,给贩毒集团以沉重打击。
在剿毒战中,一批重要贩毒分子落网,其中一部分人被引渡到美国受审。这些被引渡到美国的贩毒头目,有的被判终身监禁,并且不得减刑或假释。在那里他们毫无重获自由的希望。贩毒分子对此深为惊恐。在他们当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宁要哥伦比亚坟墓,不要美国监狱”,因为只要留在哥伦比亚,一是量刑较轻,二是只要有钱,出狱并不难。1990年9月,哥伦比亚新总统加维里亚针对贩毒分子惧怕被引渡的心理,在对贩毒集团加紧围剿的同时,采取了一项新的策略。加维里亚总统宣布,只要贩毒分子向政府自首,司法当局将对他们从轻判处,并且保证将不把他们引渡到美国或其他国家。
哥伦比亚政府这一策略,对贩毒分子具有很大吸引力。不少贩毒集团的头目主动向政府自首投降,以求宽大处理。麦得林贩毒集团著名的奥乔亚三兄弟,就是在这一政策的感召下向政府投降的。美国数家法院指控奥乔亚兄弟向美国偷运了几十亿美元的毒品,因而要求引渡。奥乔亚兄弟自首后,哥伦比亚政府履行诺言,没有将他们引渡到美国。毒王埃斯科瓦尔对此看得很清楚,于是便开始与政府接触,商讨自首条件。1991年6月19日,哥伦比亚国民议会颁布了禁止引渡哥伦比亚人的新法律。当天,世界头号毒枭、大名鼎鼎的麦得林贩毒集团头目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终于走出毒穴,向政府投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哥伦比亚政府利用贩毒分子惧怕美国引渡的心理,不是一味地进行军事进剿,而是采取“心战”与“兵战”结合的策略,迅速瓦解了贩毒分子的抵抗意志,成功地将头号毒王捉拿归案。
利而诱之之例说——逐次降价销商品
法林是美国的著名商人。他看到许多商品积压,于是处心积虑,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繁华区开了一家商店,并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声称该店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经营方法:商品标出价格的头12天按全价出售,从第13天起到第18天,降价25%;第19至24天,降价50%;第25至30天,降价75%;第31至36天,如果仍然没人要,商品就送给慈善机构。
这一商店的开办立即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想去这个商店看一看。大部分人预言:“这个笨蛋将倾家荡产。”因为,如果顾客等到商品价格降到最低时才买,商品岂不吃大亏?
然而,事实却是法林商店的商品十分畅销。一家制衣厂的产品积压多年,求助于法林,结果不久使销售一空。
法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推测到了顾客的心理:我今天不买,明天就会被他人买走,还是先买下为强。
利而诱之之例说——三亿美元的诱惑
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政府向美国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意向,准备出资3亿美元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制造100架巨型客机,如果美国不感兴趣,苏联将同别国合作。
当时美国的飞机制造业正处于不景气时期,各大飞机厂商都想把这笔大生意抢到手中。但苏联礼貌地提出了一个条件,为了比较、鉴别,要事先派员到厂家进行参观。
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一部分人认为,苏联人合作是假,参观是真,一旦让其观察到了本厂高科技的先进工艺,他们就会背信弃义,答应他们的要求,无异是“开门揖盗”。
另一部分人却认为,他们要引进先进技术,当然需要进行考察,这个条件无可厚非。
他们反复讨论,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即在苏方代表参观时,在关键的技术问题上留一手,就是将机身加宽的特殊材料加以保密,这样就不怕苏联人耍什么阴谋诡计了。
苏方代表团依约来到波音公司考察参观。他们一个个温文尔雅,并无可疑举动。只是认真地观察,细心地琢磨,当涉及到加宽机身的特殊材料时,波音公司的人员就缄口不谈,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苏联人也很知趣,并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于是参观考察圆满结束。苏联代表团答应回国后即向政府提出正式报告。波音公司认为3亿美元的巨额生意已是囊中之物了。
谁知前苏联代表团回国后如同飞去的黄鹤,从此杏无音讯,使得波音公司望眼欲穿。他们没能等到苏联引进他们先进技术的合同书,却等到了一则消息:苏联在报刊上刊登。他们将自己制造巨型客机了。
波音公司在震惊之余。仔细地回顾了那次苏方代表团来厂参观的全过程,终于觉察到代表们穿的鞋子有些异样,问题会不会出在鞋子上?
是的,问题就出在鞋子上。苏联代表团人员穿的鞋子在鞋底里装有磁铁,他们在参观时将加宽机身的特殊金属材料的粉末吸入鞋底,回国后化验了这些粉末,找到了生产这种特殊材料的奥妙。
原来,苏联的所谓引进技术本是“虚晃一枪”,实际上是以3亿美元的生意作为诱饵,来骗取波音公司上钩。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