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争指导者不可不加注意的问题。
【译文】大凡与敌人交战于江河湖泊之上,一定要备有舰
船,并且必须占据上风头和上游处。因为,居于上风头,可以
借助顺风之势,用火烧毁敌船;居于上游处,可以乘着水流之
… 页面 30…
百战奇略 ·28·
势,用战船冲击敌船。这样,就能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
“要与敌人水上交战,就不要逆流迎敌。”春秋时期,吴国公
子光率军攻打楚国 ,(双方相持于夹江处的长岸)。楚国令尹
阳匄占卜战争胜败,结果显现不吉利之兆。但司马子鱼却说:
“我们地处上游,为什么说不吉利?”于是,挥军乘流冲击吴
军,结果大败吴军,(并缴获一艘名为“馀皇”的大船)。
【原文】凡与敌战于江湖之间,必有舟楫①,须居上风、
上流。上风者,顺风,用火以焚之;上流者,随势,使战舰以
冲之,则战无不胜。法曰 :“欲战者,无迎水流。”②春秋,
吴子③伐楚。楚令尹④卜战,不吉。司马子鱼⑤曰 :“我得上
流,何故不吉?”遂战,吴师败绩。⑥
【注释】①舟楫:船只。楫,划船的桨。②欲战者,无迎
水流: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但这里是摘要引录 。③吴
子:即春秋时吴国公子光,亦即后来指使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
立为君的吴王阖闾。④令尹:职官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设,
为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具体指阳匄,即楚穆王曾孙子瑕。
⑤司马子鱼:司马,官名,西周始置,主管军政和军赋。春秋、
战国时仍沿用未变。子鱼,即楚公子鲂。⑥本篇史例出自《左
传·昭公十七年》,又见《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
… 页面 31…
百战奇略 ·29·
8.车战
【提示】本篇以《车战》为题,旨在阐述车战所应具备的
条件及其在作战中的作用问题。它认为,凡与敌步、骑兵交战
于平原旷野时,要实施车战,即用偏箱车或鹿角车布列成方阵
对敌,其作用主要有:一可增强部队战斗力,二可阻挡敌人冲
击,三可整饬和约束队伍不乱。恩格斯在论及欧洲骑兵发展的
历史时,明确指出 :“至少在军事史上,战车比武装骑手的出
现早得多。 ”(见《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卷1《骑兵》,
战士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我国古代也是如此。据文
献记载,车作为作战装备而用于战争之中,在我国至迟在商周
时代已经比较普遍了。但从战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武器装备的进步,战场条件的变化,此种只利于在平原旷野行
动的车兵,逐渐为步、骑兵所代替;战车由主要用于冲锋陷阵
的进攻性装备,变为运输辎重或作为防御作战的障碍物了。本
篇正是从防御障碍物的角度,阐述了偏箱车、鹿角车在作战中
的作用问题。这与战国以前所讲到的战车和车战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 ),武威太守马隆率军
进讨羌兵的凉州之战,就是根据地形条件以偏箱车、鹿角车列
阵战胜羌兵的一个成功战例。当时,晋兵只有三千五百人,羌
兵则有万余人,几乎三倍于晋兵,并且利用有利地形对晋兵实
施前堵后截。面对此种态势,马隆一方面充分发挥晋兵的勇敢
精神,一方面制作偏箱车 ,设置鹿角车阵,“且战且前,弓矢
… 页面 32…
百战奇略 ·30·
所及,应弦而倒 ”,给羌兵以重大杀伤,终于取得了平叛作战
的胜利。
【译文】大凡车兵同步、骑兵交战于平原旷野之上时,必
须用偏箱、鹿角车组成方阵,凭借此方阵对敌作战,就能取得
胜利。以偏箱、鹿角车组成方阵作战,其作用就是通常所说的:
一能保持斗力不衰,二能正面抗拒敌人,三能维系队形不乱。
诚如兵法所说 :“在开阔地域作战,就要使用战车部队。”西
晋时期,凉州刺史杨欣因与羌族关系不和睦,而被羌人所杀,
致使河西地区与中原朝廷断绝联系。晋武帝司马炎常为西部边
境安全忧虑,每次临朝议政都叹息地说 :“谁能为我打开通往
凉州之路,而讨平羌敌呢?”朝臣没有应答者。唯有司马督马
隆上前奏道 :“陛下如能任用我,我能讨平凉州叛乱。”晋武
帝说 :“你若能消灭此敌,怎么会不任用你呢?只是不知将采
取什么办法?”马隆说 :“陛下如能任用我,就应当听任臣下
的自我主张 。”武帝问道:“请讲讲你将采用什么办法?”马
隆回答说 :“我请求陛下准许招募勇士三千人,但不要过问他
们以往是干什么的,我将率领他们大张旗鼓地向河西地区开进。
凭借陛下的崇高威德 ,此敌何愁不能消灭!”晋武帝答应了马
隆的请求 ,并任命他为武威太守 。马隆受命后,立即招募勇
士,其条件是 ,能靠腰部力量拉开三十六钧强弩的人,并且
当场立靶测试。自清晨至中午,共招到这种勇士三千五百人。
马隆自信地说 :“足够用了。”于是,亲率其所募勇士向西进
发,渡过温水后,与敌相遇。羌族一部落首领树机能等以万金
骑兵,或者凭据险要阻挡,马隆前进,或者埋设伏兵截击晋军
后路。针对此情,马隆依据古法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进入开
… 页面 33…
百战奇略 ·31·
阔地域时,就设置鹿角车营,遇到狭路地段,就做木屋装在车
上,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晋军箭矢所射之处,羌兵纷纷应弦而
倒。晋军转战千里之遥,杀伤敌众数以千计。马隆率兵抵达武
威后,羌族部落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等人率众万余不战而归降,
马隆前后击杀和收降的羌兵达数万人。其后,马隆又率羌族归
顺的部落首领没骨能等众,大战树机能,并将其击斩,凉州叛
乱完全平定。
【原文】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
①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
伍也。法曰 :“广地则用军车。”②。晋凉州③刺史杨欣失羌
戎④之和,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⑤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
叹曰 :“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
隆⑥进曰 :“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
何为不任,顾卿方略如何耳 !”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
臣自任 。”帝曰:“云何?”对曰⑦:“臣请募勇士三千人,
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 !”
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限〕腰开弩三十六钧⑧,
立标拣式,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 :“足矣。”隆
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⑨,虏木机能⑩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
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
车,路狭则为木屋⑿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
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
能⒀等率万金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
能⒁等与木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⒂
… 页面 34…
百战奇略 ·32·
【注释】①偏箱、鹿角车:皆为中国古代的作战兵车。偏
箱车的车箱系木板制成,置放兵器于其上。作战时,车与车相
连,前后相接,连成方阵,可用于平原旷野上作战。鹿角车,
则是用削尖的树枝插在偏箱车前后,以防敌接近。②广地则用
军车: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但与原文略异,原文
作“地广则用鹿角车营 ”。③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④羌
戎:古族名。羌,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戎,
旧时中原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⑤帝:指西晋武帝司马炎。
⑥马隆:西晋名将。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人,字孝兴。少而
智勇。晋武帝时,任东羌校尉,封奉高县侯。⑦对曰:马本及
唐本、王本皆脱,今从汪本补。⑧钧:中国古代重量单位之一。
一钧为三十斤。⑨温水:即武威东之温围水。⑩木机能:羌族
的一个部落首领 。史载原作“树机能 ”,《百战奇法》原作者
因避讳宋英宗嫌名(曙)而援引时改“树”为“木 ”。⑾八阵
图:中国古代作战的一种阵法。⑿木屋:即用木料制成,四面
开孔,置于车上,既便于观察敌情,又可抵御矢石击伤。⒀猝
跋韩、且万能:皆为羌族的部落首领,但《资治通鉴》卷80
《晋纪二》称其为鲜卑人。⒁没骨能:羌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⒂本篇史例出自《晋书·马隆传》。
… 页面 35…
百战奇略 ·33·
9.信战
【提示】本篇以《信战》为题乃取“信义”之意,其要旨
是阐述将帅以“信”治军的重要性。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
士卒所以能够舍生忘死地去奋勇杀敌,都是由于平时将帅带兵
以“信”的结果。这里所引“信则不欺”乃是《六韬·论将篇》
提出的将帅必备的五种条件之一(即“所谓五材者:勇,智,
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