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
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 。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
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②。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
或曰 :“逐利行迟③。”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
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 。”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
百,余皆奔溃。④
【注释】
①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湟水: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泾水 ”,今据史校改。
③逐利行迟:颜师古注云:“逐利宜疾,今行太迟。”意思
是,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
④本篇史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 页面 372…
百战奇略 ·370·
93.风战
【提示】
本篇以《风战》为题,旨在阐述怎样借助风向作战的问题。
它认为,在顺风天作战,就要乘着风势进攻敌人;在逆风天作
战,则可乘敌麻痹松懈之隙,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样,就
没有不胜利的。利用风向的顺逆等气象条件对敌作战,这在古
代战争中是屡见不鲜的 。五代时期,后晋军与契丹军于阳城
的作战,就是敌对双方都企图利用风向条件战胜对方的一个战
例。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二月,契丹军将后晋
军包围在阳城附近。当时,从双方兵力对比看,契丹军多于后
晋军,且又值“东北风大起 ”,契丹军于是“顺风纵火扬尘以
助其势 ”,向后晋军发动猛烈进攻。面对契丹军攻势,后晋军
是立即反攻,还是坚守防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帅北面
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和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等人主张防守,
以“俟风回与战”;但马步都监李守贞、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
福及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人,坚决主张利用“敌谓我
不能逆风以战”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地袭击之。于是,由符
彦卿等率精骑乘契丹军麻痹松懈之隙,发起突然袭击,大败契
丹军 ,解除了阳城之围。《吴子》所论“风顺致呼而从之,风
逆坚阵以待之”,意思是说,只有顺风时才能进攻敌人,而逆
风时则应坚守阵地以待敌之来攻。李守贞等人在作战指导上比
… 页面 373…
百战奇略 ·371·
同伍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拘泥于古代成法,一反“风逆坚
阵以待之”的定论,从当时的敌情、气象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利用“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的错误判断所造成的麻痹心
理,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败了契丹军的进攻,从
而创造了在逆风气象条件下防御作战以寡胜众的成功战例。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遇到顺风天气,就要利用风势进攻敌
人;倘或遇到逆风天气,也可出其不意地去袭击敌人,这样作
战,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 :“风天作战,如果风向
敌方吹去,就要呼噪乘势进攻敌人;如果风向己方吹来,就要
坚守阵地以防敌袭击 。”
据《旧五代史》记载,后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将
率军与契丹军交战于阳城,被敌人所围困,而军中没有水喝,
挖井取水则井壁坍塌。恰在这时,又突然刮起东北大风,契丹
军顺着风势向后晋军放火并扬起沙尘以助其攻势。后晋军部众
都怒吼道 :“都招讨使是怎么指挥打仗的,竟让士卒坐以待毙
而白白送死?”众将领都纷纷请求出战。但杜重威却说 :“等
到风势平缓了,再慢慢观察看能不能出战 。”马步都监李守贞
说 :“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虽然兵力对比上处于敌众我寡的
态势,但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有多少,只要是奋力战斗的就
能取胜,这正是大风佐助的结果。”于是,他高声呼喊道:“各
路兵马要一齐出击敌人!”这时,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
集诸将商讨破敌之策 ,有人说:“现在敌人正得利于风势,我
们应当等到风向敌人刮去时再出战 。”张彦泽也赞同这种意见。
但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却反驳说 :“现在我军饥渴非常严重,
… 页面 374…
百战奇略 ·372·
等到大风转向之时 ,我辈都变成敌人的俘虏了 !敌人现在认
为我军不会迎着风向作战,我们正应当利用敌人的麻痹心理而
出其不意地急速袭击它 。这就是用兵所讲的诡诈原则。”马步
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将于是率领精锐骑兵立即反击,打败
了契丹军,并且追击败逃之敌二十余里 。契丹首领慌忙乘坐
奚人的兵车跑了十多里路 ,后晋追兵再次予以打击,他急忙
丢下车子,找到一头骆驼骑上逃跑了。后晋军获胜后便撤军回
保定州了。
【原文】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
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 :“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
之 。”①
《五代史》晋②北面行营都招讨使③杜重威④等,与契丹
战于阳城⑤,为虏所困 ,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
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 :“都招
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 :“俟风少
缓,徐观可否 。”〔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
我寡,莫测多少,但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 。”即呼曰:“
诸军齐击贼 !”〔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
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与战〕”彦泽⑥亦以为然。〔马军〕
右厢副〔阵〕使药元福⑦谓曰 :“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
属为虏矣 !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
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乃〔以〕精骑击之,
逐北二十余里 ,契丹主〔乘〕奚⑧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
得一橐驼⑨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⑩
… 页面 375…
百战奇略 ·373·
【注释】
①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语出《吴子·治兵
第三》。但“呼”字,马本及各本皆作“势 ”,今据《吴子》
校改。
②晋:即五代时期的后晋,为石敬瑭所建。
③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马本及各本皆误作“都排阵招讨使
“,今据史校改。
④杜重威:马本及各本皆误作“符彦卿 ”,今据史校改。
杜重威,后晋高祖石敬瑭妹丈。
⑤阳城:县名。故址在今河北保定西南。
⑥彦泽:即张彦泽。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彦卿 ”,今据史
校改。
⑦药元福 :马本及各本皆误作“乐元福,今据史校改。
⑧奚 :古族名 。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于饶乐水
(今辽宁昭乌达盟境内的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生。唐
代,其首领李大酺被封为饶乐郡王。五代时归附契丹。
⑨橐驼:即骆驼。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五代史·汉书·杜重威传》和《资治
通鉴·后晋纪五》。
… 页面 376…
百战奇略 ·374·
94.雪战
【提示】
本篇以《雪战》为题,旨在阐述雪天对敌作战所应采取的
战法问题。它认为,如遇下雪不止的坏天气,在侦察获悉敌人
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可秘密派兵实施偷袭 ,就能打败敌人。
战争的实践表明,天候气象条件,是影响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
风雪交加的恶劣天候,既不利于军事行动,也往往是人们极易
麻痹松懈的时候。因此,在此种天候下作战,既要防止自己丧
失警惕而为敌人所乘,又要捕寻敌人可乘之隙而袭击之,这历
来是善于用兵者所极为重视的问题。唐代李愬雪夜袭击蔡州之
战,便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利用风雪天候奇袭成功的著名夜战
战例。
蔡州,是淮西割据势力吴元济的老巢。从唐德宗二年(公
元786年)吴少诚据蔡州,到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
年)吴元济被平定,吴氏称雄蔡州对抗唐廷,前后长达三十二
年之久。平定淮西吴元济,是唐宪宗时期所进行的旨在维护国
家统一的进步战争。作为唐军主帅的李愬以其成功的军事指挥
艺术,而赢得了这次雪夜奇袭作战的胜利。李愬在作战指导上
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根据敌情实际和气象条件,运用分化瓦解
的策略手段和雪夜奇袭的巧妙战法,这是取得此次作战胜利的
主要原因。李愬把政治劝降与军事进攻紧密结合起来,先后争
取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祏等将领,这不仅分化瓦解
… 页面 377…
百战奇略 ·375·
了吴元济的势力,而且由于充分信任和重用真心投降过来的将
领,从而为制定奇袭蔡州的战略计划提供了真实情报和可行谋
策。李愬作战指导的另一特点是,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把奇袭
蔡州的时间选在敌人最易麻痹的风雪凛冽的黑夜,乘“蔡人不
为备 ”(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