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来到大名府。这时,宗泽带 2千人,张浚、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宋朝将领皆汇集在赵构的元帅旗下。开封陷落后,宗泽请赵构收复京师,但赵构不同意,他只派宗泽进军澶渊,并声称赵构在宗泽军中,以吸引金兵的注意力。而赵构自己则率部从大名南下,并继续向东南移动,朝着远离开封的方向后撤。
靖康二年( 1127)二月,赵构在济州(今山东巨野)。这时,河北其他大将如黄潜善、韩世忠、刘光世等,皆带兵来到济州,赵构的大元帅府已拥精兵近十万,组成了一个新的军政中心。但是,赵构仍拒绝向开封进军,他曾想直奔江南,但遭众人反对,因此,他便在那里等待机会,准备坐收渔翁之利。当年四月初一,金人挟持着徽、钦二帝及宗室、百官等数千人撤离了开封,赵构又一次免入金人之手。这样,赵构成为宋徽宗诸子中唯一的漏网之鱼。也成为赵宋统治集团中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选。于是,被金人策立的大楚皇帝张邦昌和元佑皇后孟氏急忙派人请赵构还京,承继大统。
尽管金人已撤离开封,开封已复为宋人所有,但是,得了恐金症的赵构还是不敢回开封,他率部从济州跑到南京应天府(商丘)。五月初一,正式在应天府即皇帝位,重建宋政权,史称南宋。赵构是历史上的宋高宗,年号建炎。
赵构登极时,金军只占领了河东路太原等七州府及河北真宗府等四州府,等于仅仅打通了两条通往开封的道路,河北、河东的其余广大地区仍在宋军手中,而且,北方人民已经自发地起来抗击金军了。但是,赵构一开始就没有与金人抗战的勇气,他竭力奉行对金妥协退让的投降主义路线。他把坚持主张抗击金人的宗泽排斥出权力中心,初命为知襄阳府,后因李纲一再保荐才留守东京开封。虽然赵构为了借用抗战派名臣李纲的重名以稳定初建政权,起用李纲为左相,但是, 75天后,即七月,在金人再度南下攻宋时,赵构便决意南逃,而将李纲罢官。李纲为相仅两月半,而他已经为加强宋朝的抗金能力做了几件事情:①招抚河北、经制河东;②荐宗泽留守开封;③严明军纪,改革军政。④平息群盗,抚而用之(招安、安置、整编、讨伐)。朱熹说:“方南京建国时,金无纪纲。自李公入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可是,赵构一心一意要南逃,他不但罢了李纲,而且将上书批评逃跑计划的小军官岳飞削除军职,赶出军营,还不惜违背祖宗旧法,杀害了上书请求留用李纲还都开封的太学生陈东、布衣欧阳澈等。
所以说,宋高宗赵构虽然建立了南宋政权,但他决非一个合格的中兴之主。他居危思安,是一个极端自私,卑怯和阴险的统治者。他依靠文武百官、广大军民对赵宋政权的忠心和对金人的奋力抗击,得以重建南宋政权,但他一即位,就采取了一味求和和投降的方针,不仅不利用北方广大民众已经组织起来的抗金力量,而且毫不在意他的被金人掳去的父母,兄弟,妻儿如何地遭金人凌辱,甚至以攻击父兄之政,来讨好金人。同时,即位之初,赵构立即下令为高太后辨诬,追贬变法派官员的官爵,以蔡京的假变法归罪于王安石,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今后出现任何改新活动的可能。所以,整个南宋时期,因循守旧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政治面貌。
2。 宋高宗南逃及定都临安
二、南宋与金朝的和战
1。 宋人的抗金斗争
在赵构一味逃跑的同时,民众始终坚持抗金斗争。
在北方,有太行山区王彦领导的十多万“八字军”,占地绵亘数百里;又有河东红巾军;宗泽在开封的抗战力量,以及河北五马山寨马扩领导的抗金斗争,梁山泊张荣领导的水军等等。都在阻挡、牵制全军南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金军未能迅速消灭南宋政权的重要牵制力量。
在南方:韩世忠、岳飞等组织了黄天荡等较大战役,多次给金兵以打击(张俊、刘光世徒有虚名)。
在陕西:张浚、吴玠、吴璘,组织了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胜利的抵抗,也减轻了金军对东南的压力。
2。 南宋初年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南宋初年,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金军的屡次南下使赵宋政权濒临危亡。同时,国内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
①首先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起义原因:一是土地兼并加剧,封建剥削加重,人民生活困苦;二是金人的烧杀抢掠,游寇溃兵、官兵的抢劫。
起义特点:一是次数特别多, 1127…1124,仅八年间,大小起义50余次,占整个南宋起义次数23%;二是积极作用(反剥削反压迫是主流,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与消极作用(领导者多是兵变士兵、私盐贩子等,或杀人越货,甚或抢劫)并存。
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钟相、杨幺领导的荆湖地区农民起义,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等贵贱、均贫富 ”的口号得到了贯彻。
②其次,南宋政府平定游寇的斗争
游寇是一种土匪式的流动、武装集团,大都是战争时期的产物。南宋初年的游寇,一部分由被遣散的各地勤王义军转化而来;另一部分则由散兵游勇转化而来,如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军攻汴京,数万守城士兵,逃出城外,“有得脱者,悉走京西,聚为盗贼”。(三朝北盟会编卷 70)
南宋初年,游寇的数量很多,成分很复杂,活动范围很广,为害特别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从 1127…1135年间,在南宋境内规模较大的游寇集团有近20个,少则万人以上,多则达十几万人。其首领多是杀人不眨眼的歹徒,他们以攻城掠地、抢劫掳掠为能事,对社会生产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
游寇集团,既严重地危害普通百姓的利益,也破坏了抗金战争的顺利进行,因此得不到人民群众支持,在宋政府招安政策及强大武力镇压下,绍兴五年基本被肃清。
3。 南宋军民抗击伪齐,金兵的斗争和“绍兴和议”。
4。 完颜亮南侵与“隆兴和议”。
5 、“开禧北伐”的失败和“嘉定和议”
第五节 权臣专政与南宋后期的政治
南宋中后时期的朝政,可以说是权臣专政时代。宋宁宗与理宗时韩侂胄、史弥远专权,后来贾似道专国,直到南宋行将灭亡。权臣专国局面之所以开成与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有类。本来北宋建国之初的三朝分割了相权,但是,仁宗朝宋夏战争开战以后,宰相又逐步过问军权,到北宋末年,宰相有抛开枢密院独拦军政之举,南宋绍兴年间,秦桧独相 15 年一直兼枢密使,孝宗以后,对外战争的危局始终存在,宰相兼枢密使遂成为制度。这样宰相便控制了最高军权。
财权方面,王安石创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后,宰相得以掌管新法增收之财赋。元丰改制后,撤销三司,归其权于户部,而户部是宰相下属,因此宰相又控制了财权。
司法方面,元丰改制把审刑院并归刑部,宰相又取得了奏案的部分终审权。
这样,南宋时的宰相基本上身兼军、政、财、刑大权,如果皇帝无力驾奴,就只得受权相左右。而南宋后期的几个皇帝恰恰是无能或无力驾驭其权臣的。所以,就出现了权臣长期专权的局面。
南宋著名的权相有四人,不过,秦桧虽长期专政,但是,他当时是仰承高宗之鼻息行事的,整个绍兴时期,宋高宗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宁宗前期的韩侂胄并不如史传上的那么坏。韩侂胄擅权 13 年,他虽是武官出身,但他因为要抗金,也起用过大批确有才干的抗战派名臣如辛弃疾、叶适、陆游等。同时,他为相期间,先后出任宰执的十余人中,虽有少数是靠献媚得以升擢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凭自己的才干才得以提拔的。韩侂胄之所以被《宋史》列入奸臣传,主要是因为他发动的庆元党禁得罪了理学家,并不是他个人有太多劣迹。而后来的史弥远和贾似道则是另一番景象。
1 、史弥远擅权 2 、端平更化与端平入洛 3 、贾似道专权
第十三章 元朝的大一统(1234—1368
第一节 从大蒙古国的建立到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1 .蒙古族的起源
在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来,北与南西伯利亚相接,地理学上称作蒙古高原的地区(今中国、蒙古国辖区)在历史上,很久以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北方诸游牧民族活动的广阔舞台。这些强悍的草原民族,一个接一个勃然兴起,然后大多在历史上的洪流中消逝。这些民族既有各自自己特有的发展历史,也对不同时期中原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上活跃在蒙古草原的众多民族,就主要而言,包括东胡与突厥两大文化系统。突厥“千种万类”,操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大多以蒙古高原中部山地为中心,向东西南方向发展,长时期是蒙古草原上的强大统治民族。东胡也是各类繁多。他们的原始的居住地大概在大兴安岭。由于居住条件不同,同属东胡的诸部,其生活方式也存在诸多差异。东胡语当是属阿尔泰或士兰语系的蒙古语言,在发音上多带很重的鄂音。
东胡是战国时期出现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因在匈奴之东,故曰东胡。东胡在秦时被匈奴打败。乌桓、鲜卑,皆系东胡之裔。
蒙古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汉文史料将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段,位于契丹以北、靺鞨以西、突厥回鹘以东的一些部落统称为室韦,他们与鲜卑、契丹同属于东胡之裔,故史书有时称其为“契丹之类”。室韦诸部中有一部称“蒙兀室韦”,居住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以东。蒙兀就是蒙古最初的汉文译名,以后又有过“萌古”、“蒙古”、“蒙骨”、“蒙古里”、“盲古里”等多种音译。大约在唐朝末年,蒙古部逐渐西迁入漠北草原腹地,居于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不儿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