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到那一带的头骨是加厚的,能够对眼睛起到保护的作用。之所以人类的眉弓变得不那么显眼,不是因为它自己在渐渐地“消失”,而是因为眉弓以上的前额部分剧烈地膨胀了,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大的脑容量,人类的眉弓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它周围区域的剧烈变化给吞没了。黑猩猩的脑容量大概只有400立方厘米,人类的脑容量则在1350立方厘米左右,是黑猩猩的三倍多。正是由于人类的大脑容量有了巨大的扩展,特别是在前面这一侧有了巨大的拓展,才让我们拥有了一张“眼睛以上的脸”。
由于拥有了一个专属于人类的特征,在眼睛上方产生了一大片全新的皮肤区域,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因此得到了一个额外的区域,可以用来发出视觉信号。尽管前额的皮肤是紧紧包裹在头骨前部的,但它们不是完全固定在那里的,这使得视觉信号的发布成为可能。前额的皮肤能够做小范围的运动,虽然轻微,但却显而易见,而之所以前额的微小动作都能被看到,完全是因为当皮肤移位时,会在脸上产生出有皱折的区域。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前额部位除了大片光滑裸露的皮肤之外,还留着那两小块毛发。对这两小块毛发,专业的叫法是“眉毛上方的毛发残留”,普通的叫法是眉毛,它们实际上起到了标记的作用,能够让前额皮肤的运动越发厍逦杉帽鹑烁糇乓欢尉嗬胍材芸吹健?/P》
一度人们曾经以为,眉毛的主要职责是为了阻止汗水和雨水滴落到眼睛里。虽然它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种作用,如同在前额的下方为汗水和雨水开辟了两条偏离眼睛的“水槽”,但它们的首要作用无疑还是信号装置,用来把它们主人每时每刻的情绪变化转化为视觉信号,传递给主人的同伴们。
通过对各种情绪状态下女性面部表情的大量研究,我们确信女性的眉毛有六种明确的动作,每一种都与某种特别的情绪状态相关联,具体情况分别是:
眉毛低垂
这个皱眉动作,并不是完全向下的,在眉毛向下运动的同时,它们也会略微地向内运动,彼此更加靠近。这个动作的效果是,把眉毛之间的皮肤压缩在一起,使得皮肤之间形成短短的、纵向的皱纹。皱纹的数量因人而异,每个成年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纵向的皱纹可能有一条、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而这些皱纹往往是不对称的,它们在长度、形状方面总是不尽相同的。
当我们做眉毛低垂的动作时,前额部分原有的水平皱纹会相应地变得平滑,但并不会彻底消失。人类老化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当他们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时,脸上随机出现的皱纹越来越多。对于那些年轻人,皮肤上的褶痕会随着面部表情的变化而出现或消失,但随着年华老去,那些褶痕渐渐地明显,以致于永久地蚀刻在皮肤上。当一个人并未做出皱眉的动作时,他或者她的印堂部位依然可能会有纵向的皱纹,那是他们以往做出皱眉动作时所留下的印记。
眉毛低垂的动作通常会在两种情境下发生,而这两种情境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把它们粗略地划分为进攻性的和防卫性的。在进攻性的情境下,这一动作所代表的情绪可能有很多种,情绪的强度也各不相同,从简单地表达异议,到有些厌烦,到极度的愤怒;而在防卫性的情境下,这一动作意味着有某种危机近在眼前。
在人类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不仅会有皱眉的动作,同时还会伴有颧骨部位的皮肤向上抬升的动作。这两个动作同时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在眼睛睁开并保持活动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对眼睛的保护。这个复合动作是人类在预见到身体冲撞时最典型的面部动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退缩和抗拒,同时它也可能出现在当人们猛然受到强光照射的时候,作为保护眼睛的一种自然反应。
这种防卫性质的复合动作在人们微笑、哭泣或者感到强烈的厌恶时也会经常出现,也就是说,这几类情形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可以被纳入“眼睛过度暴露”的范畴。
在防卫性的情境下,眉毛低垂是出于保护眼睛的唯一选择,而在进攻性的情境下,这一动作就是第二位的了,尽管它同样是起到了对眼睛的保护作用,让眼睛尽量避免遭受在进攻性情境下可能被激起的报复性攻击。我们习惯于把“横眉立目”的脸看成是凶猛的面相,因此,看到这样的面孔,没有人会认为它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求,如果谁那么认为了,那必定是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这种面相其实并不是真正勇猛到了无所畏惧的面相,因为它仍然知道要对至关重要的身体器官——眼睛做必要的防护。真正无所畏惧的、充满攻击性的脸不是横眉立目的,与之正相反,是眼睛大睁、眉毛停留在原位的,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并不高,因为总的来说,暴力行为往往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报复,卷入冲突的人很少是安全的、不受攻击的。
眉毛抬高
与上一个动作一样,扬眉毛的动作也不是完全发生在垂直方向的。当眉毛扬起的时候,同时会伴有向外侧的移动。这个动作起到的效果是拉伸了眉毛之间的皮肤,同时也让眉心的纵向皱纹舒展开。在这个动作的过程中,整个前额的皮肤都会向上挤压,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长长的、水平方向的皱纹,它们大致上会保持互相平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水平方向的皱纹会有四到五条。有时水平方向的皱纹会少到仅有三条,而有些人的这类皱纹却多达十条,关于水平皱纹数量的统计往往难以做到精确,因为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几条皱纹往往是断断续续的,只有中间的几条皱纹才会横穿整个前额。
我们对这种皱纹的习惯性说法是“抬头纹”,抬头纹多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是喜欢“忧心忡忡”的人。但实际上当抬头纹出现时,它们所代表的情绪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的作家对它们做出过描绘,把它们看成是以下各种情绪的外在信号:惊讶,震惊,意外,快乐,怀疑,拒绝,困惑,傲慢,早有预料,质询,不理解,焦虑,恐惧……一位音乐评论家曾对某位歌剧明星做出过一段经典的评论,将后者描写成“在眉毛上方也写上了乐谱的歌手”。除了以上的种种阐释之外,要了解扬眉毛这一动作的重要性,唯一的途径就是追本溯源,向它的历史根源要说法。
扬眉毛的动作是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都会做的动作,这个动作的最初目的应该是增强眼力。抬高前额的皮肤并把眉毛扬起来,能对增强眼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套用一句我们常用的成语,那就叫做“大开眼界”,是的,这个动作确实能让视觉神经接收到更多的外部信息。
对猴群来说,扬眉毛的动作是它们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反应,通常发生在与某些它们所惧怕的东西遭遇,急于尽快逃离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动作是在猴群想要逃离,却被其他一些状况所阻止时才会发生,这里所说的其他状况,可能会是一系列的事情,也许是又想进攻、又想逃走的矛盾心理,也许是极其强烈的想要留下来,以便对这样一个那么可怕的东西多看上几眼的旺盛的好奇心,也许是其他某种让它们想要留下来的强烈倾向,遏止了它们遇到危险时的逃跑天性。
第三章 眉毛(2)
猴子是在应该逃跑却不想逃跑的情况下出现扬眉毛的动作的,这个情境同样适用在人类的身上。人类在很多情况下的行为方式是和猴子基本相同的,一个脸上堆满了抬头纹的忧心忡忡的人,肯定是面临某种困境,想要逃脱却因种种考虑而无法逃脱的人;边笑边扬起眉毛的人其实也是遇到了某种状况的,这个动作本身包含了故意搬弄是非的嫌疑,笑的人也许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但遭到他们嘲笑的人却一定是非常苦恼的,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很多的幽默故事首先会制造紧张气氛,将我们带到恐惧的边缘,之所以它能让我们发笑,是因为它最终没有把我们推进恐惧的深渊;傲慢的人习惯于把眉毛高高扬起,那是因为他们渴望从周围粗俗的环境中摆脱出去,对于这类人,美国的口语当中有一个专门词语给出了最贴切的描绘——“高眉毛”,其具体含义是自炫博学的、不切实际的人。
当我们把扬眉毛的动作与眉毛低垂的动作相比较,问题就出现了。假定我们发现在自己眼前出现了某种紧张状况,那么我们既可能皱起眉毛,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也可能会扬起眉毛,让我们能对现场获得更好的观察。两种方式都是有用的,但我们必须选择其一。大脑必须做出判断,哪种需求更最重要的需求,并通知脸部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对猴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当猴子面临严重的、被进攻的危险时,它们的眉毛是皱起来的;当猴子们遇到可怕的事情时,它们的眉毛是扬起来的;当战败表示归顺时,它们的眉毛就又皱起来了。人类在面临同样状况时的反应也大体相当。
当人类处于非常好斗的情绪,可能会立刻招致对手的报复时,或是他们已经被打败,担心随时受到攻击时,他们的选择是皱起眉毛保护眼睛,而不是扬起眉毛提升眼力;当人类具备较弱的攻击性但同时又感到非常害怕时,或者是他们处在某种斗争当中,但不会马上面临遭受身体攻击的危险时,他们舍弃了对眼睛的保护,选择了扬起眉毛增强眼力,加强对周遭的观察,以便能把周围的情况看得更清楚。
眉毛的这两种动作都有着各自的首要任务,但在事态较为温和的情形下,它们可以被作为人类情绪的指示器,传达人们的某种情绪。即使没有遇上任何烦心事,根本就不曾感到忧虑,人们也可能会故意扬起眉毛,只是为了向某人证明,“瞧瞧我有多么担心你”。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眉毛的这两种动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