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少帅-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似乎对后勤的需求真的是越来越大了。现在在高丽作战,别看着连连开战也没缺什么物资,那是因为战斗烈度不高,毕竟高丽兵战斗力有限,鹰扬卫每次战斗完都有时间打扫战场,把绝大部分的弩箭回收回来再次使用。要是日后遇上强军,战斗烈度大了起来,没有时间打扫战场怎么办?到时候少了连发手弩,作战威力可就要大减了。

云逸这时候才不得不佩服自家少帅的先见之明来,想着少帅发明的那个什么单车,虽然模样看起来很古怪,但要说运输能力和运输速度,那真是比用板车或者马车牛车要厉害多了。而且少帅曾说过,这个是准备给普通士兵装备的,那么到时候不仅后勤部门可以使用这样的东西来调度军械粮草,而且士兵们平时就可以用这个单车来赶路和运载东西了。用这东西赶路不仅行军速度还要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原本行军只能背六七十斤东西,而用了单车之后,起码可以携带一百二十斤左右物资,几乎是原先的两倍。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不懂战争的人可能想象不到,但真正懂兵的人却知道,每个士兵多一斤粮食,有时候都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而多五六十斤,那还用说么?

为什么,这要说说边军的军粮——尤其是两个北方边军:云家军和周家军的军粮体系。云家军虽然是天下第一强军,但其军粮体系因为云峰是陕西人,所以是以陕西方式来运行的,跟现在的周家军一样。陕西方式,说远一点,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人用小麦,大麦,黑麦磨成的面粉,烙出饼来吃。一种饼叫“死面饼”,即是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团直接在锅里烙熟的饼,这种饼吃了胃不舒服,必须要家点蔬菜之类的东西或者肉类煮了吃。还有一种是最常吃的面饼叫“发面饼”,即是经过发酵过的面团烙的饼。这个发面饼就是秦军的主要干粮。

发面饼是在面粉用水和的时候,加入“酵头”(即发酵粉,可以成为团状,一般几个月都不会坏,而且每次在和好面之后,可以留一小块面团藏起来,这个小面团就成为下次的“酵头”)。然后在大约25度的室温状态让面团自然发酵;夏天是自然发酵,冬天是要放到火炉附近发酵,要有25度左右是温度才能发酵。

发好的面饼经过揉搓后,放到锅里直接烙就行了,过一会就熟了。秦人管这种面饼叫“锅盔”,大意是锅的帽子。因为这个锅实际上是一张铁片,底下只要有点火就行,就能将面饼烙熟。发面饼吃了肚子不会涨,消化正常,纯小麦做的最好吃,加入杂粮类的粮食则口味感就差点。“锅盔”最小的直径像小碗口那么大,厚度大约一厘米;最大的直径有80厘米,厚度大约10厘米。就是现在,在陕西关中也到处都有卖锅盔饼的。

另外一种干粮是“馍”,即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馒头”;是用发面团蒸出来的。当然,平常没有打仗的时候,官兵主要是吃面条。陕西人至今有十几种面条的制作方式,据说要比其他省的人做的面条好吃,这个云铮倒只是听说,他穿越前没到过陕西,现在更没机会,所以实在不清楚。

这个发面饼做好之后,可以十天半个月不发霉,不变质,携带方便,随时可以吃,而“馍”的保质期就稍微短一些,一般的情况下不到十天。因为“锅盔”是烙出来的,水分少,“馍”是蒸出来的,水分大。

秦军士兵将这两种干粮背着行军,一旦战端开始,在长途行军打仗的时候,就是以此为食,吃的时候只需要喝点水就可以了。随时可以开饭,随时又可以停止。如果是在战场宿营地,可以几天不做饭,只吃干粮就行了。要是战时有休息的时候,补充干粮也很容易,一个士兵半天就能自己制作补充半个月自己所需的干粮。并且不怕大家各自的干粮弄混淆了,因为大家的干粮是同样的。

可能有人对这种干粮能填饱秦军的官兵的肚子,能经得起长期的行军打仗这个事情理解不了;因为云铮穿越前是南方人,对南方人来讲,如果是米饭每次能吃饱,但没有菜吃,云铮自问要坚持半个月似乎并不容易。他只能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或许南方人吃东西精致惯了,确实不如北方人“耐力”好。

这种干粮还有个好处是可以几天不用在宿营地做饭,不举火,所以宿营就不繁琐,但是军队仍然保持高度的战斗力,因为面饼中的营养足够;当官长一声令下则全体官兵即可立即集合起来,还可以边走边吃饭。对于秦军的长途奔袭和突袭及长期潜伏来讲,这种干粮最合适不过了。

也就怪了,陕西人过去是很少吃菜的,每天只要有“锅盔”和“馍”就行了。后来辣椒传到了陕西,所以辣椒成了伴随“锅盔”和“馍”的最佳菜肴。“油泼辣椒”这个菜是陕西人都会做的菜,也是地道陕西人家的家庭必备的每日不可缺少的菜。至今,陕西人吃干饼子也是寻常的事情,当然比起秦朝那个时代的菜肴和肉要多了些了。

云家军原来的干粮就跟当年的秦军比较类似,不过到云铮执掌鹰扬卫之后,鹰扬卫的士兵就有了口福。因为他们还多了一样后勤干粮,就是麋饼。这个时代不比后世,麋还很多,不是保护动物,而且也较容易猎杀,所以它的肉就经常成了鹰扬卫士兵的盘中餐。另外就是,云铮平时在不作战的时候还提供猪肉,很多奖励也是奖励猪肉。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人并不是很爱好吃猪肉,通常肉食都以牛羊为主,但云铮知道就肉食而言,养猪是最容易的,所以一直提倡养猪、吃猪肉。只是肉饼相对来说保存困难一点,所以作为干粮之用就比较少。

既然干粮是干饼和馒头这类,那么很显然,其填报肚子的功效还是很不错的,即便是战争中的士兵饭量增大,一顿饭吃个三四两干饼也足够饱了,一天一斤差不多。所以多出来几十斤……可想而知不能全部带干粮,那么就必然可携带更多的军械,如此对战斗力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

云逸相信,到少帅发明的“单车”大规模装备云家军的时候,云家军的战斗力肯定还要进一步提升。想到这里,云逸就不禁万分自豪,自豪自己出身云家,自豪自己有这样一个几乎无所不知的少帅。

这一次的进军,云逸的压力比云铮要大,因为彻底击败朴永训之后,两江道的义军更多,不过幸好,也更乱。他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几乎都是各自为战,每个郡差不多都有一支义军,人数一万到五万不等。这样规模的义军根本不足以对云逸造成什么威胁,所以虽然连续作战,云逸仍然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打到了惠山城下。

惠山的义军已经听说了大魏北疆军鹰扬卫杀到高丽来的消息,虽然不知道北疆军忽然杀到高丽来是什么意思,但来了就是来了,来了就要抵抗。不过当他们了解了北疆军的战绩之后,惠山义军首领金明择胆寒了。朴永训的实力他是知道的,这位朴大将军是高丽动乱以后出现的一支大义军首领,麾下大军二十五万,金明择的军队曾经跟朴大将军的军队发生过一战,金明择兵力略占优势却最终战败,所以他一直认为朴永训的军队还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可就是这位朴大将军,他以十二万大军固守坚城,居然被两万鹰扬卫一日陷城,后来集中残兵二十万(号称),居然被一万鹰扬卫打得全军覆没。

大魏天朝鹰扬卫,他们还真是天兵天将啊!

面对刚开到城门下便一副立刻攻城模样的云逸,金明择胆怯了、畏惧了,只剩四万兵力的他,聪明乖巧地选择了献城投降。

云逸看见金明择使者的时候,很是惊讶了一阵,投降?似乎在他的字典里面,第一次出现这两个字一样。不过他毕竟是带老了兵的人,立即表示接受金明择的投降,并且表示将暂时委任金明择为惠山郡守,并且将建议云少帅同意这项任命。当然,军权是肯定要交出来的,这点没有商量,不答应的话,那还是手底下见真章的好。

金明择万分无奈,又实在不敢跟云逸开战,只好大开城门,跪迎云逸入城。云逸随即当着两军的面,暂时委任金明择为惠山郡守,并宣布将金明择麾下的高丽军收归麾下,等请示云少帅之后,再行决定这批人的去留。

………………………… ………………………… ……………………… …………………………

呃,看来晚上还得再加班加点补欠债,一月十五万字的更新量总得保持住,这段时间长沙一下子暴雨大风,一下子有热得出奇……好比今天,俺都出痱子了,晕。但天气预报又通知,明天继续大雨……这天气,太反常了吧?莫非有乱天下的妖物出世了?呃……

卷四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58章 高丽之主(二)

十月初一这一天,对鹰扬卫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一天。这一天,是鹰扬卫誓师南征的日子。

半个月前,云逸占领了惠山,徐邵扬两路大军分别占领了江界和熙川,而云铮则占领了金策。然后,这三路大军打通了信道,终于可以全程陆路联系了。同时,这样的战略态势也表明:高丽联系女真和辽国的陆上通道已经被鹰扬卫阻断,整个高丽王朝最北边的一块条形领土已经完全被鹰扬卫掌控,而渤海、黄海、鲲海甚至东海……那都是云家的天下。

高丽,已经成为孤国。

于是,云铮发出命令,就地将原高丽正规军和义军进行整编筛选,挑选出十万人,成立“治安军”,分别驻守已经被鹰扬卫占领的平安北道、慈江道、两江道和咸镜北道。

大魏天朝北疆少帅、鹰扬卫都指挥使云铮于金策大举誓师,宣布讨伐忘恩负义的高丽朝廷真正掌权者庆大升,命令鹰扬卫十个卫分四路大军南下,攻取平安南道和咸镜南道,最后会师西京平壤。

此时鹰扬卫的战绩已经让整个高丽朝廷和各路义军心丧欲死,从两万对十二万到一万对十一万,再到后来,甚至有小规模遭遇战的时候,两百个鹰扬卫战士追着三千高丽正规军一路狂跑……高丽人对鹰扬卫的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