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楚小溪一个人呆在厨房里,等着自家的大猫。大猫不辞而别好几天了,小溪特意在窗台上放了一条它最爱吃的小鱼,希望它闻到腥味儿能回心转意。小溪没有开灯,她想也许这样大猫会回来得体面些。过了一会,她听见了隔壁漆黑的院子里有响动,一条黑影翻墙而入,直奔那所房子门口的书堆而去。小溪在黑暗中拼命地睁大眼睛,心砰砰直跳。那人打开了一只手电筒,在微弱的手电光下,开始翻动那些书。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黑影悄然无声地跳到了窗台上,柔软的尾巴扫到了小溪的面颊。小溪忍不住喊了一声,一把抱住了自家的猫。猫急着去抢鱼,小溪连声哄着它。那个黑影闻声站了起来,他朝着这个窗口看了一会,朝着楚小溪走过来。
喂,小姑娘,你都看见了吗?他轻声说。我可不是坏人啊。
我看见了什么啦?我什么也没看见。楚小溪嘟哝着,啪地把厨房的灯打开了。一线光亮正好照在窗外他的脸上,小溪惊讶地发现,这人原来就是白天那个弯腰捡书的男生。
大发雷霆
他把手里的一本书扬了扬,压低了声音说:就是几本书嘛,我只拿了几本书,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啊?
楚小溪瞪大了眼睛说:什么书那么神秘呀?你给我看看啊?
他犹豫了一会,后退一步,举着书说:喏,你看好了,这不是坏书。
楚小溪一眼就看清了封面上的几个字《静静的顿河》,板着脸说:谁知道那是不是封资修的书啊,你半夜里来偷书,肯定不是好人。
那个男生宽宽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子。他结结巴巴地说:你怎么能……这……这样武断呢?你怎么能这样……武断呢?不看一看,你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封资修啊?
好了好了。楚小溪没有耐心再同他扯下去。她说:嗳,这样好不好,假如你看完后,肯借给我看看,这就是我们两个人共同的秘密了,我肯定就不会告诉别人了。
可是……他犹豫着说。你……你看这样的书,还太早啊……
我已经上完初一了。我看过很多书啊,不骗你的。
他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勉强点了点头。又叮嘱一句:那你千万不能给别人看,连家里的人都不能让他们知道,好不好?楚小溪赶紧告诉了他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并叮嘱说,从他站着的这个小院,得绕一个大圈儿,才能到达楚小溪家住的那栋楼房。
很久以后,杜仲告诉楚小溪,那天晚上回去后,他想来想去,觉得这个女孩要么是出于好奇;要么就是由于无知,竟然自愿成为他的同谋;她几乎不假思索,就想出个好主意把他从尴尬的情境下解脱了。换了他自己,肯定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么她至少应该还算得聪明。无知而又聪明的女孩儿,对那些自以为是的男孩,常常是会有些吸引力的。
学校已经停课,楚小溪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小溪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员,没有历史问题也没有现行问题,她的生活太平静了,心里特别希望发生一些不平静的事情。那以后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时断时续的借书还书、再借再还,始终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她至今还记得,杜仲借给她的书,有《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罪与罚》,还有《战争与和平》什么的。杜仲通常都是白天来送书,拎一只菜篮子,面上放着几棵青菜,书就放在青菜底下。杜仲送书来的日子,小溪家就会吃青菜。其实那些书小溪基本都看不懂,人名太长了,书里的故事离眼前的生活也是天差地远的,她通常只是翻一翻也就放下了。不过她真是喜欢这种“地下工作者”似的感觉,敲门要对暗号,紧张令她兴奋,读什么书倒不重要了。只有一本《鲁滨逊漂流记》,小溪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看得晨昏颠倒就像吃了过多的酒酿一样。有一次杜仲对她说起,其实他家里有一套俄文版的《静静的顿河》,一直到他搞到了那套中文版之后,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让他看《静静的顿河》了。杜仲告诉楚小溪说,葛里高利这个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而真正自由的心灵注定是没有归属的。当时他激情澎湃地说了有大半个小时,可惜14岁的楚小溪只记住了这一句话。
1967年猝不及防的转折,对于杜仲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他的父母几乎同时被隔离审查,那时候楚小溪才知道杜仲的家世。那几天杜仲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瘦削,明亮的额头像是罩上了一层灰土,从眼睛到眼镜片,整个人都变得灰蒙蒙的。小溪的父母立即禁止她再与杜仲来往,小溪只能寻找各种借口偷偷跑出来与杜仲在公园见面。小溪知道,那些日子,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和同学,都不敢同杜仲来往了。那样孤独无助的时候,天性傲慢的杜仲尤其需要安慰。在小溪看来,杜仲那一付拒绝同情的样子多半是硬装出来的,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更渴望同情。不过小溪对杜仲并没有太多的同情,她对杜仲的好,是纯粹的喜欢,和原来对他的好没有什么区别。杜仲会给他讲许多她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她喜欢杜仲,多少是有钦佩的因素在里头。虽然杜仲的家里倒霉了,但杜仲还是那个杜仲,跟他在一起,小溪总是觉得自己的眼睛会一次次发亮。一直到小溪去了北大荒之后,有一次杜仲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让小溪明白了杜仲对她好的原因。杜仲说:在我最困难的日子,你从不让我感到你的友爱是一种施舍。小溪感动过后,又觉得这句话是过奖了,其实女孩儿天生是热衷于安慰别人的。那时小溪常常从家里“偷”来几个橘子,或是粽子和荸荠给杜仲吃,他像一只饿狼一样大嚼的时候,小溪就搜肠刮肚地给他讲笑话,想让杜仲高兴起来。
楚小溪至今还记得那个“笑话”,忽然引得杜仲大发雷霆。
小溪说:嗳嗳,你听说化工厂发生爆炸的事情了么?他们说有特务破坏,就把历史反革命沈阿三给揪出来了。许多人轮流打他,说他有定时炸弹,他被打得受不了,只好承认了。开批斗会的时候,革命群众都跳到台上,审问他究竟是怎么引爆炸弹的。哪里晓得,这些具体的问题,造反派事先忘记教他了,他回答不出,大家就打他。群众逼着他问:那个定时炸弹到底有多大?沈阿三连炸弹都没见过,想了想,臂膀朝两边一伸,说:这么大。差不多像自行车那么长。群众不满意,横眉竖眼说:不对!沈阿三把双手缩回来说:这么大。这次像西瓜那么大。群众又说:不对。沈阿三想来想去,伸出食指和拇指比划说:这么大。就是像柿饼那么大吧,群众才算满意。又有人问他:炸弹是方的还是圆的?他又答不出,忽然想起《国庆十点钟》那个电影中的马蹄表,赶紧回答说:是圆的,圆的。革命群众大吼一声说:又错了!沈阿三连忙改口说:是方的,方的……
变得神经兮兮
够了!杜仲两眼血红地大叫一声。你真觉得很好笑吗?这么荒唐的事情,我一点都笑不出来。那些人到我家搜查时,还问我电台在哪里,我父母是不是每天晚上给柯西金发报……
楚小溪被吓了一跳,泪水哗地涌了上来。杜仲手足无措地围着小溪转了好几个圈圈,掏出一块脏兮兮的眼镜布,要给小溪擦眼泪,倒惹得小溪又笑起来。
匆忙的约会中,他们的手里不再有书,谈论书本是需要心情的。书本里的故事很精彩,但现实却很严峻。杜仲说他们没有今天,因为今天充满了危险;他们也没有明天,明天像一条断流在沙漠的内陆河。从杜仲嘴里越来越多地蹦出来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语,让楚小溪心惊胆战。几年以后,当杜仲从她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以后,她想起16岁的杜仲当年只有一个听众的那些讲演,蓦然明白杜仲后来的结局,其实在那时就已经彰显。
很快,就连这样约会也不能再继续了。小溪的父母知道她依然和杜仲来往的情形后,迅速地把小溪送往了外县的奶奶家。15岁的楚小溪还不懂得怎样拒绝和逃避,再说,她开始发现杜仲这个人变得神经兮兮的,越来越难相处。楚小溪有些害怕和杜仲在一起了,跟杜仲谈天,他总是会把人的心扰乱,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头脑不如他的头脑。在小溪那个年纪,既然什么人跟她说什么她都会相信,她为什么偏偏要相信杜仲跟她说的那些话呢?
很多年以后,楚小溪才知道,香樟树活着的时候,是闻不到樟木的香味的,只有把香樟木做成箱子之后,木材的香气才会一年一年经久不衰地散发出来。
她在外县的一个小镇上呆了大半年,连猜带蒙地看完了厚厚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学会了踩缝纫机和裁剪衣服。偶尔的,她会想念起杜仲,但她没有给杜仲写过信,写了信他也是收不到的。小溪不知道杜仲后来的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当她回到H城的时候,已是68年年底,一批一批赴黑龙江反修前线的知识青年正在准备出发。当她想方设法终于打听到杜仲的消息,已是杜仲即将上火车的前一夜了。
她是在杜仲的学校教室里找到他的。一堆乱七八糟的行李,摊开在拼起来的一排课桌上,杜仲正弯腰往一只木箱里装书。她的突然到来并没有使杜仲感到惊讶,杜仲拍着手上的灰尘笑眯眯地说:
嗳,你怎么才来啊?跟我们一块儿走吧!
你是真的要走啊?
当然是真的。我对H城已经烦透了。
那干嘛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呀?
要走,就去远的地方。他说。走得越远越好。
楚小溪坐在空荡荡的教室的凳子上,不知道为什么就哭了起来。她哭得很伤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在乎杜仲的。杜仲就像一本借来的书,看完了要去还掉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好多页没来得及细看。杜仲一走,这座城市好像塌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