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之路-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爱,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惧怕外部世界了,也不会非得去创造一个只存在于他的信念中的理想世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这种促进冒险精神的作用。被给予的爱本身必须是坚强的而非懦弱的,希望对方优越多于希望对方安全,虽然决不是彻底不顾安全。一个胆小的母亲或保姆,她总是告诫孩子们要警惕灾祸,她总认为所有的狗都咬人,所有的母牛都是公牛。这么做会使孩子们产生与她自己一样的胆怯心理,会使他们感到,除非她近在咫尺,否则他们就不会安全。对一个占有欲过度膨胀的母亲来说,孩子的这种感觉也许使她高兴,因为她希望孩子依赖自己,而不希望看到孩子有自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孩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会愈来愈糟,远甚于他没有得到半点爱的结局。早期形成的心理习惯往往会延续到生命的结束。有不少人在恋爱时,就开始寻找一处远离尘嚣的所在,在那儿,他们自信能让别人羡慕、称赞,而事实上他们并不可爱,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对于许多男人来说,家是躲避现实的避难所:正是在家里,他们不再有各种恐惧和胆怯的心理,而尽享天伦之乐,他们想从妻子那儿得到以前在不明智的母亲身上可以得到的东西,但是当妻子把他们看成大孩子时;他们又会惊诧莫名。 
  要给最完美的爱下个定义,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很显然,其中包括了某种保护性的成分。对于我们钟爱的人的损害,我们不会无动于衷的。然而,我认为,对不幸的担忧,相对于给予不幸的同情,在爱中所起的作用应该越小越好。为他人的担忧仅仅略胜于为我们自身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不过是对占有欲的蔽护。通过激起别人对自己的担忧,人们希望能获得对他们的更为彻底的控制。当然,这就是男人为什么喜欢胆怯的女子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过保护她们,他们就拥有了她们。要表示多少份量的焦虑挂念才不会使受惠者受害,取决于受害者的性格:坚强而富于冒险精神的人能够忍受大量的关心而不受其害,反之,j个懦弱的人应该让他不要奢望这种关心。 
  接受的爱有两种功能,至今我们还只谈及了安全这一种,但在成人的生活中,还有一种更为本质的生物性的爱,即亲本性。不能激发性爱,对任何为男子或女子而言,都是极为不幸的厄运,因为这剥夺了生活赋予他或她的最大的乐趣。这一剥夺迟早会挫伤他们的热情,造成性格的内倾。但是很常见的是,在孩提时代由不幸造成的性格缺陷往往又成了日后求爱失败的原因。比起女子来,男子在这点上更真实,因为总的来说,女子往往爱慕男子的性格,而男子则追求女子的外貌。就这点而言,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男子不及女子,因为大体说来,男子在女子身上所发现的那些可爱的品质,远不如女子在男子身上发现的可爱本质那样值得去追求。不过,我不敢肯定,获得完美的性格比获得漂亮的外表容易。但不管怎样,女子更懂得、并且更加乐意遵循获得漂亮外表的必需的步骤,而男子对于追求完美性格的步骤也不象女子那么了解。 
  我们至此已经论述了以人为对象的爱,我现在想谈谈那种给予之爱。它同样有两种,一种也许是生活热情的最重要的表现;另一种则是恐惧感的表现。前者在我看来是值得称道的,而后者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安慰剂而已。如果你在晴朗的天气里,沿着一条风景如画的堤岸乘船航行,你会赞美堤岸并且为之陶醉。这种陶醉完全是一种源自外部的快乐,它与你自己的任何渴求毫无关系。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船只失事了,你拼命游向堤岸,这时,你就对它产生了一种新的爱:它意味着浪涛之中的安然无恙,美丑变得无关宏旨。对于船只安然无恙的人的感情来说越美好的爱,对于船只失事的人的感情来说则越糟糕。第一种爱仅仅在一个人安全时才有可能,或者说无论如何,这种爱对困扰他的危险视若无睹,相反,后一种爱比其它‘情况下的爱更加主观和自私,因为被爱老的价值这时仅在于其提供的援助,而不是其内在的品质。但我并不认为这种爱在主活中没有合法的地位,事实上,几乎一切真实的爱都是上述两者的混合物,而且只要这种爱确实消除了不安全感,它便会使人再次对世界感兴趣,而当危险临近、惧怕滋生的时候,这一兴趣却被掩盖了。不过,在承认这种爱在生活中的地位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认为,这种爱远不如第一种爱,因为它基于恶魔般的恐惧感,也因为它更加自私。在完美的爱的沐浴下,一个人应该期盼崭新的欢乐,而不是逃避旧日的不幸。 
  完美之爱给彼此以生命的活力;在爱中,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但在一种并不少见的爱中,一个人汲取着他人的生命之精华,接受别人的奉献出的爱却毫无回报。有些生命力极强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们从一个又一个牺牲品那儿榨取生命,使自己壮实起来、得意非凡,而那些他们赖以生存的人则日见消瘦、颓废、意气沉沉。这类人把别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从不认为他们是目的本身。在某一时刻,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是爱那些人的,但从根本上说,他们对那些人毫无兴致,而只关心能鼓动其活动的、也许是毫无人格的刺激物。不言而喻,这是由他们本性中的某种缺陷造成的。但要对此作出诊断或医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通常是与极大的野心相伴随的一种特征。我认为,这种特征源自于这么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对什么使人幸福具有极其片面的认识。彼此真正关怀的爱是真正的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彼此幸福的手段,也是共同幸福的接合点。一个人,无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铁墙之内而无法扩展这种彼此关怀的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快乐。将爱排斥于自身之外的念头,一般来说是某种愤怒或对人类仇恨的结果,这种愤怒和仇恨产生的原因不外乎青年时代的不幸遭遇,或成年生活中的不公正待遇,或其它任何导致迫害狂的因素。过分膨胀的自我好比一座监狱,如果你想享受充分的生活乐趣,就必须从中逃脱出去。拥有真正的爱是逃脱自我樊篱的标志之一。仅仅接受别人的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把这接受到的爱释放出去,给予别人以爱。只有当这二者平等时,爱才能发挥它最佳的作用。 
  对相互之爱的发展的任何阻碍,不管是心理的还是社会的,都是极端邪恶的。世界曾经受到了、并正在受着这种阻碍。人们迟迟不表示钦佩,生怕用错了地方;迟迟不奉献爱心,生怕自己将来会遭到他们向之表示爱的人或者苛刻的社会的责难。谨小慎微,假借着道德的名义或者普遍智慧的名义,风行世上,结果在爱被关注的地方,慷慨风范与冒险精神隆若寒蝉。所有这一切都极易造成懦弱或对人类的仇视,因为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根本的需要,而且十有八、九丧失了以快乐和宽广的胸怀对待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条件。读者诸君千万别以为,那些没有道德的人在这方面比有道德的人好。在性关系中,几乎没有什么能被称为真正的爱了;而常见的是,其中往往有着一种根本上的敌视冲突。他或她,每个人都要隐匿起自己的秘密,都在极力保存住根本上的孤独和彼此间的距离,因而,这种性关系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在这种生活中,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我并不是说应该小心地避免性关系,因为在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步骤中,可能有机会产生一种更有价值、更深刻的爱。但我确实认为,只有那种毫无保留的、双方的人格共同升华的性关系,才有着真正的价值。在各种谨小慎微之中,对爱的过分小心或许是真正的幸福的最大敌人。 


第十三章 家庭



  在前人传给我们的全部制度中,没有什么比今天的家庭更为混乱和越轨了。本来,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是幸福的最大源泉之一,但在今日的现实社会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90%的情况下倒成了双方不幸的根源,在99%的情况下成了双方之一的不幸的根源。这种家庭关系未能给人们以基本的满足,是我们的时代不幸的最深刻的一种原因。如果成人想与自己的孩子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关系,或者给他们一种幸福的生活,他就必须对如何当好父母亲的问题深思一番,然后明智地付诸行动。家庭问题太大了,以至于无法全部展开讨论;在本章中,我们只能涉及与我们目前的话题相关的部分,即对幸福的追求。并且即使是这小小的部分,我们也只能将它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将它的改善限制在个人的能力范围以内,而不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动。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因为在我们的时代,家庭不幸的原因是种类最多的,诸如心理的、经济的、社会的、一教育的以及政治的等等,不一而足。以社会上的富裕阶层来说,使女人感到做母亲是件比以前沉重得多的负担的原因有两种。这两种原因是,一方面,对单身女子的职业的开放;另一方面,家庭佣人服务的衰落。以前,女人是因为不可忍受未婚女的生活条件才被迫出嫁的。那时,未婚女人不得不呆在家里,在经济上先是依靠父母,继而是依靠某个并非自愿的兄弟。她没有工作可以打发时光,在室外也没有自由可以享受c 她既无机会也无意愿去作性的探险,她深信婚外的性行为都是可恶的。如果她不顾一切阻挠,被某一诡计多端的花花公子所诱惑而失去贞操的话,她的处境就会变得极为可怜。小说《威克菲牧师传晔极为真切地描绘了这一情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