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在这许多众神中,凡间人们还是喜欢弥勒佛的笑口常开,笑容可掬的造像。
古寺中有一尊袒胸露腹、开口大笑的弥勒佛,往往招来了人们的喜爱。
因为爱着他的缘故,对这传说中是佛祖如来的“传世之人”
的布袋和尚,人们便在想:他为什么要笑?又在笑什么?此是悬念此为谜!因此也就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于是好事的骚人墨客就各显神通,“爱将笔墨逞风流”,留下了一些十分有趣的楹联。我有意收集了几则,试抄之与君同赏。
四川灵岩寺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杭州灵隐寺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北京潭拓寺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济南千佛寺联: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东粤南华寺中,弥勒佛像对门席地而坐,手托土钵,肩搭布袋。佛像两边有一副饶有趣味的楹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从檀越,信心时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来由。
恐怕还有很多这样的对联,大凡这些联句都语言诙谐,蕴喻深刻。人们为什么而歌?就为这和尚一张真诚的、自然的、发自肺腑的笑脸。
笑脸不独只此一张!在四川大足北山佛湾便有一尊“媚态观音”。大凡观音一般均是低眉,显得端庄凝重,差不多又是捧净瓶,拂柳枝,提鱼篮的居多。但这座高达一米的宋代石雕,却头戴花冠,凤眼下视,神采飞扬,俯首微笑。因着这凝神含羞的笑,因着这艺术珍品明显的入世倾向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得不少前来瞻仰的善男信女们,都情不自禁地抚摩一下她的脸部,以示其爱。久而久之,使得这尊媚态观音的脸部留下了深深的光泽。
人间总望态度好,对于充满真诚微笑的人物,人们更是敬重和热爱。笑脸,只要不是虚情假意的,不是矫揉造作的,更不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口蜜腹剑的,大凡人人都欢迎。
养花、种树及其他
爱花未必育得出好花,即使是在春回大地、春深似海的大好季节,即使诗人们说“春天的土地插一根筷子也能活转”。日前在花市,偏爱一株香水月季的清新俏丽,就买了回家培育。我与一般人的通病差不多,不免三日头新鲜,五分钟热度,常常殷勤地给它浇水和施肥,大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劲儿。但是功夫也负好心人,过了些时日,春花不仅没有在春光中明媚,反而叶萎花谢,尽管在这“最是一年春好处”
的大好时光,这可爱的花儿还是无可挽回地“落花流水春去也”!
把这事问善养花的朋友,朋友笑我傻,还告诉说,道理在于浇水过多烂了根,施肥太重伤了身。这使书生我猛然想起了柳宗元笔下的那位种树行家郭橐驼。他有种树植花的一番要言妙道:“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话。此语道出了由于方法不当,爱却转化成害的哲理,真是一语中的。而私下细忖,我以为如同古人造屋建房,总讲究“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样,其言语之间,也有“弦外之音风外传”之妙。老郭此语我感觉似在说种树,又在讲育人呢!
眼下,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真个是“读书”两个字好辛苦。而那一大堆包袱,差不多就是家长们为功名,为颜面,而硬塞给孩子们的。面对孩子的所谓“不听话”,他们往往会生气地大叫:“你晓不晓得我的苦心”,“我这是为你好!”而所有这些,正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所写:校方的关心,父母的好心,形成了对我的精神压力,给了我无形的枷锁,要我们不成熟的心灵来承受。而父母们的爱心和好心,使之“强扭的瓜不甜,常移的树不大”。如接连来自《中国青年报》的两则消息,就很能说明问题。一则发生在合肥,1月25日,该市一些中小学发给学生“学习成绩单”后,那些因成绩不好而“无脸见爹娘”的“小儿郎”,都不约而同地到销售摊点求购“消字灵”,使那些平日清淡的摊点很是“火”了一把。尽管“消一个字两元钱”,但望着成绩单上“理想的成绩”,孩子们还是皆大欢喜。另一则发生在大连,少年李某因期末考试总成绩只有348分,而考试前父母要求至少考400分以上,否则“新账老账一块算”。李某与一名同学趁父母不在潜回家中,先将自己的小屋翻得乱七八糟,再让同学用棍子在自己的脖子上猛敲数下,最后用绳子将自己绑在椅子上。以此来赢得父母的同情,逃避“算账”!
培育教养子女,应该有些“植树育材”的博大眼光。记得在江阴南蜴岐徐霞客故居前,有一株300多年树龄的罗汉松,它原是徐霞客的父亲从京城带回来的盆景,徐母为了鼓励徐霞客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但愿苦心有余甜”,就把盆景移植到宅边园地里。而罗汉松从大地的泥土里饱吸了乳汁,得到了阳光雨露的滋润和冰雪雷电的锤炼,它也同小主人一样巍然屹立于苍茫大地。而这“大树原从盆栽来”的佳话,连同徐霞客母亲对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的反叛,对徐霞客“好男儿当志在四方”的教诲,莫不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思味良深。
创造甜的过程必苦,享受苦的果实必甜。这话与流行歌曲中“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是相通的。但要想子女成才,讲究培育的方式方法很重要。“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说过的话。但南宋的陆游却说:“生子何须似仲谋”。且不说陆游此诗是否另有深意,但他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标新立异”,单就其有裨于当今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这一点来说,当可击节赞赏。我们社会主义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贤能之士,作父母的都能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孙仲谋那样的栋梁之才,于国于民自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社会犹如百花园,也少不了红花和绿草的有机组合。无数事实说明,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星光灿烂”,并不在于当初他们是否出人头地,而恰恰是他们不惮平凡,辛勤劳动和不懈搏击,重要的实在是“男儿当自强”的气概,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精神。“春风又绿江南岸”。前些时日,我又去花鸟市场选得一盆春梅回家,春日春风春气象,春枝春秀春芬芳,在这大好时节,吸取前番愚作,愿此花在春光中占有一分清新的春色!
耻点乎?卖点乎?
新闻年年都有,这回听得发寒。福建一家生产啤酒的厂家,梦里想钱想疯了,直把歪理当新招,竟把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本·拉丹作为啤酒商标,贴上标签,大模大样地走向市场,这自然遭到了人们的唾弃。而北京开出一家“监狱餐厅”,整个就餐处均按监狱风格设计,铁栏杆做门窗,铁链子做门帘,门口有头戴钢盔的“卫兵”把守,服务员身着“狱卒”服饰,菜肴的名字据说有“刑满释放”、“狱外执行”等等。我难以猜测在这样的餐厅喝酒吃饭是何种滋味,我想正常的人们“身陷囹圄”可能立马就有一种耻辱袭上心头,一些改造好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失足青年到此一吃,绕过弯弯曲曲小径,进入重重叠叠铁门,到达紧紧密密饭堂,享受冰冰冷冷服务,恐怕还以为这是“二进宫”呢!不仅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生猛海鲜吃不出什么滋味,恐怕还会感叹不如在家里吃泡饭来得自由了。这种以耻点吸引眼球,将丑闻作为卖点的行径,总让人想起历史上的那个“逐臭之夫”,不仅爱闻人之狐臭,还特爱嗅闻臭虫之气,让人想到史书中的那个“嗜痂之癖”的人,把疮痂当美食,这真让人恶心死了。
如果说,这类将耻点当卖点的行为足以让人拍案而起的话,那么,另有一种把耻点当卖点的行径,更是千夫所指了。请看:明明是一段让国人抬不起头来的屈辱史,却被当作商业“卖点”来炒作。南方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就在广告中大肆宣扬所谓的“法租界区”;北方的一个城市,竟欲辟出“满洲园”为旅游景区;某地文化市场上公开兜售的“东洋刀”上,还带有“太阳旗”图案和冈村宁次等战犯的名字;希特勒、戈林、东条英机、汪精卫以及林彪、张春桥之类曾经的狂吠和悲鸣,却被“精选”在一本汇展“口才”的书籍中,跻身于“世界口才演说精品”,放在善良的人们面前。
近年以来,反派人物的行状、黑暗政治的“轶事”,面目狰狞的罪人,民族屈辱的伤疤,引起某些畸形变态者的“莫大兴趣”。封建暴君的文字狱,无情酷吏的炮烙刑,贪官奸臣的阴谋术,以及变节者的无耻自白,也得以一本本地“以飨读者”;从《官场秘笈》到《厚黑学大全》,从“破译历代官场的秘诀、传授当官入仕的升迁之法”,到“警示为官者避免被罢之术、提示官场失意者隐退之路”,历史沉渣中最腐朽的东西,被“发掘”出来“发扬光大”。其中也有加以“点评”的,但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展示丑恶,及变态的欣赏腐朽。所谓“把痈疽当成宝贝”,这样一种把“红肿之处”看成“艳若桃花”的畸形作派的蔓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无学问必非豪杰,有肝胆方是圣贤。纯洁的爱情固然美好,可一旦惹上肮脏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可“出彩”的。对于一些人失足的污点,只有无情解剖,真诚忏悔,幡然醒悟,猛然奋起,才是人间正道,才有康庄大道。如果不知世间还有羞耻两字,还恬不知耻地作为荣耀而炫耀,那只能产生“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的效应,还有什么卖点可言?而健忘历史,遗忘国耻,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