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工部尚书姜应寅跟你是……”
“回皇上,是民女的三伯父。”
皇上不由的笑了,对着袁彬道:“你小子好眼光,居然挑了姜家的女儿啊!”
袁彬抓抓头笑了笑。真是太好了,锦华没有说出来,他真怕锦华一激动就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来。
皇上方要开口说话,外头一个小太监进来了,对着来公公使着眼色。皇上正好瞧见,不由道:“有什么话当着朕面说,鬼鬼祟祟的像什么!”
小太监忙跪了下来,满口的罪该万死:“回万岁爷,太后娘娘打发张总管来,问世子犯了什么事一直站在外头。太后娘娘说,到底是一家人,世子年幼无知,还请万岁饶了他这一回。”
皇上正端着茶,一听是这个,眉头微微一皱。就知道拿太后来压他,到底是儿子亲还是外甥亲,那么心疼外甥,让他当皇帝好了。
皇上是一肚子火不得发,对着锦华道:“朕还有事,今日就不同你多说了。跪安吧!哦,来福,把朕写的福字让袁太太拿一张过去。”
锦华忙谢恩退了出去。
“叫世子进来吧!”
从东暖阁退出来,正好瞧着见张延裕由着小太监领进来。一冷一暖,张延裕不禁打了个喷嚏,他瞧见锦华正站在那看着他。
张延裕的眼睛不由一眯,却是露出笑容来:“袁大人,袁夫人。”
锦华冷冷的道:“世子唤我姜氏便是了。”锦华的话语火药味十足,让周围的太监一怔,摸不清楚这到底是这么一回事。
张延裕道:“哦,袁夫人娘家姓姜。可巧了,工部尚书也姓姜。”
锦华道:“还真是巧了,方才万岁也这么问了。”
张延裕不由的挑了眉头:“哦?这么巧?那夫人这么回的?”
“世子,我说了,请唤我姜氏。”锦华指了自己的发辫,她现在还是姑娘的装扮。
“姜氏。”张延裕终于妥协了。
锦华看着张延裕不甘心的妥协一字一句的道:“还有什么好回的,本来就是一家,那是我关爷爷的二伯父。”(注:‘关’是我们老家的方言,意思是共有,同。)
张延裕缩在袖子中的拳头顿时握了起来,姜应寅的父亲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姜应寅,另一个就是那个被追赠为“勤襄”的姜应辰。她这么对万岁说,那万岁不就是已经知道所有的事情了?
张延裕紧张起来。可是他很快又为自己打气,不过是知道,知道又如何,大不了就说自己错了,贞娘已经嫁进来了,还有了孩子,母亲也喜欢她。姜氏嫁进来又如何?身份更为尴尬,自己照样能弄死她!
“世子,世子?”
张延裕在来公公的数次呼唤中回过神来,再一看锦华同袁彬已经不见了。他忙问道:“袁大人呢?”
来公公很是奇怪,却是道:“袁大人已经走了。世子,万岁叫您进去呢!”
张延裕道谢后走了进去。
旁边的小太监见人进去压低了声音道:“公公,今儿真是奇怪,世子跟袁夫人说了好一阵子的话。”
来公公一脚踏出殿门,听了这话不由的道:“这话也是你乱说的?”
小太监忙低下头:“是真的。方才袁夫人一定要世子称她为姜氏,而且,世子还问袁夫人同工部的姜尚书是不是一家的。”
来公公不由笑了:“这有什么。虽说是袁夫人,到底还没有过门,唤她娘家姓才是对的。”
小太监摇摇头:“不是的。我瞧见世子听袁夫人说姜尚书是她关爷爷的三伯父脸色都变了。”
“变了?”这有什么变脸的!啊,知道了,世子先头娶的那个就是姜尚书的侄女儿,听到了这个当然会变脸了。
小太监点着头:“是啊,我瞧得真真的。还有……。”
“还有什么?你小子怎么那么多话,真闲的慌去看看茶水炉子。”
武成走了过来:“来公公,你别说小路子,别说,今儿这事还真有些奇怪。”
来公公不由站住了脚:“武头儿,这是怎么说的?”难不成还有什么?
武成瞧了一眼小路子:“你说,你不是还瞧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么?”
小路子忙道:“也不是瞧出什么不对劲,只是觉得奇怪。”
“奇怪什么你就说。”来公公道。
小路子道:“其实就觉得……哎呀,小的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好生奇怪。袁大人把袁夫人的闺名都告诉了世子。公公,我原先在家的时候,我们那的姑娘除非定亲,名字从不告诉外人的。”
武成不由的拍手道:“就是这个。我要说的就是这个!”
来公公不由的看向了武成,从武成的眼里发觉了整件事的不对劲:“真的?”
武成点着头:“当然,难不成我还骗你不成?袁彬那小子对着我们都没说他夫人姓什么,对着寿宁侯世子说的那么仔细做什么?还有,他那夫人儿也是奇怪,对着我们到是害羞,对着寿宁侯世子到是大大方方的。”
来公公也觉得这么一说还真是有奇怪了。袁彬好好的一定要把夫人的闺名说给寿宁侯世子听做什么?他夫人对着寿宁侯世子又是这么一回事?
“武头儿,你这么一说到是真的。方才寿宁侯世子见到袁头儿的夫人,脸上跟活见鬼似的。”
活见鬼!
是什么情况才跟活见鬼一样?
这么说两边明明是有什么事,而且袁彬夫人的出现让世子感到格外的惊奇。
会是什么事呢?
来公公百思不得其解,这才说道着,那边工部尚书姜应寅领着人过来了。
姜应寅笑着同来公公问好:“大冷天,公公怎么到外头来了?”
来公公笑道:“万岁同寿宁侯世子在里头说话。姜尚书,这是……”
“永定河的河工图,奏请万岁过目,开年后就要修筑了。”
来公公点头:“万岁前儿才说,姜尚书今儿就办好了,万岁 了一定龙颜大悦。”
“多谢公公。”姜应寅连忙道谢。
来公公问道:“姜尚书,光禄寺那边的银子拿到了?”
姜应寅微微一怔,随即想到是五弟的那个银子:“是。”
来公公叹息道:“万岁前儿还说起小姜大人呢。”
“万岁仁厚。五弟在世时常说为社稷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来公公点点头,唏嘘道:“小姜大人真是一心为国啊。对了,姜尚书,听说您同小姜大人是一母同胞?”
“是。先父膝下只有我与五弟两人。”
来公公顿时震惊了。只有两个人,那方才袁彬的夫人说姜尚书是她关爷爷的三伯父。一个爷爷……那袁彬的夫人不就是小姜大人的女儿?
“小姜大人有几个孩子?”
姜应寅不由的奇怪,来公公这么问起了这个?“啊?”
来公公解释道:“咱家随口问问,姜尚书负担重吧。”
姜应寅忙道:“毕竟是弟弟的遗孤,姜家的骨肉。不过只有一男一女!”
这句话让来公公彻底陷入震惊之中。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只有一男一女,《小说下载|wRsHu。CoM》那不就是说袁彬的夫人是……那个姜氏不是沉潭了么?这……
姜应寅看着来公公:“公公,你这是……?”
来公公掩饰着指了指自己的肚子,一句话也不说。
姜应寅只当来公公腹痛,忙搀住他要唤太医,来公公示意自己要回避一下。
这事……要不要告诉皇上,毕竟日后张家那里……
直到晚间,皇上准备安歇,来公公才轻轻的张口:“万岁,奴婢有要事回禀。”
8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宫中的新年是热闹的,这一年没有三十,二十九这一日,大小官员,诰封命妇,按着品级入宫朝贺,行礼领宴,又陪着皇帝太后看了爆竹烟火,忙了好一阵子,百官命妇这才告退而去,只是回家还未歇息多久,百官命妇又要再次入宫进宫朝贺,又是行礼领宴。
皇帝没了兴趣,宫中过年每年都是如此,每年都老一套,看着人跪人起,再看那些年年唱日日演的老戏。
皇帝兴致不高,太后是落在眼中,太后在宫中过了二十多个年了,也瞧够了,只是这是国家法度,不可废,只得耐下兴致来。
“皇帝。礼部的官员可是忙活了许久,难为他们一片忠诚,大过年的不能在家与人团圆。”
皇帝侧身对太后笑笑:“是。”随后皇帝便对太监道,“太后甚是满意,赏礼部大小官员宫绸十匹,白银五十两。告诉顾宝章,不用来谢恩了。”
太监立即领旨而去。
皇帝笑着对太后道:“儿子陪母后说说话,总是这些看的也没意思。这么多年也没个心意。”
太后笑道:“照着规矩来总是没有错。”
皇帝听了不由道:“太后怎么不说是礼部的人懒,都懒得动心思了。”
太后不由的笑了,只是笑容很短。太后的目光落在自己唯一的女儿淑惠长公主的身上,自从夏驸马的事出后,女儿就这么木木呆呆的,再也见不到任何笑容。
“荣儿?”
淑惠长公主转过身子:“母后。”好像这一声应的都是在应付。
太后看着女儿这样,心里更是难受:“皇帝。”
皇帝知道太后是为了什么的事,可是这又能如何?当初为妹妹选夫婿是太后定下来的,奶娘的终身就被张家人所耽误。一想到张家人,皇帝心中腾起一片火焰。
皇帝笑笑:“告诉下面的,谁要是能让长公主笑一笑,朕有赏。恩,赏……。”皇帝还在想赏什么,淑惠长公主便道,“皇兄,这是昏君误国之举。”
皇帝道:“朕昏昧么?不过是博妹妹一笑而已。难道朕这个做兄长的都不可以做么?为自己亲爱的人,有什么做不得的,是不是寿宁侯世子?”
张延裕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叫着自己的名字,忙站起身来。
皇帝示意张延裕坐下:“表弟坐,不要拘束。朕只是问问,为了让自己心爱的人高兴,做什么都可以是不是?”
张延裕不由一怔,皇帝居然问起了这个,这是什么意思?皇帝怎么会问起这个?难道皇帝知道了,所以才问出这么别有深意的话来。
皇帝望着张延裕:“表弟?”
张延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