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很难说专业和业余两者谁更爱读书,就像很难说演员和票友谁更爱演戏一样。
我没怎么受过学校教育刚上初一就遭遇文革,后来插队,名曰〃知识青年〃,实为半文盲少年从此无缘再进学校。
我以自学方式完成了对自己的高等教育,自我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喜欢读书,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尽管先哲不懈地教导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对书的爱恋,大约是一种与生俱来,并将伴随终生的情愫。对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我一向不以为然,既然书读得痛苦,索性撂手不好吗?读书本该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啊。
我年轻时的一位朋友,嗜书如命,阅读速度极快,一目十行,看她抱卷,煞是一道风景:若是摇头,必是在读横排本的《安娜·卡列尼娜》之类;若是点头,必是在读竖排本的《红楼梦》之类。晚上在宿舍看书怕影响别人,她便用手电夜夜点亮被窝。还有一位朋友,记忆力惊人,过目成诵,她是我见过的唯一可以倒背如流的人。我试过那种背法,比如把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背作〃来上天水之河黄〃,舌头肯定绊在嘴里,她却脱口而出,滔滔不绝。靠了精湛的背功,她从工农兵学员读到硕士、博士而博士后,读进专业队伍。
我也差点成为专业读者。当年进修心理学时,曾在一位教授的极力鼓动下,准备以同等学力考研,但阴差阳错,最终没能走进考场。那是我读书读得最奋勇也最麻木的一年。那种读法,极大地破坏了一个人享受文章精华的好心情,扼杀了那奔涌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想象。以至于我恨恨地想:考完这劳什子〃研〃,一定要从从容容地重读这些千辛万苦搜罗来的好书。后来就悟出,无论多有趣的事,一旦沾了利欲,便会索然无味。
不过客观地说,那一年读书颇有成效,学习和储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足够我细水长流地消费一阵子,并且狂热地爱上了这门学问。
依旧还是业余读者。也正是业余,使我对书有一种永远的热爱,对新知有一种无止境的探索;也正是业余,注定我一辈子敬畏学问,一辈子嗜书如命,一辈子手不释卷。
没有被学校教育规范过的读书,是一种自由宽松、灵活有趣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学习。也许它于我并不是件坏事,使我保持了热爱书籍的天性,滋养了我渴求知识的兴致。我的那位专业读书朋友曾告诉我,当她做完厚达四百多页的博士论文,好久都不想摸书。〃你这样多好,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只要有心,只要坚持,一样的博学!〃
的确,随便翻翻的感觉好极了,重要的是真心喜欢。只有在渴求的心态下,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如果下班时经常买一本新书揣着回家,脚下便会生出无限精神,这一路也因为约会一个诱人的夜晚而变得格外幸福。若是先生偶出短差,独享半人半书的一张床和半眠半读的一个夜,那样一种美妙,是什么语言也无法描述的啊!
流年似水,历史也是一部厚书。当二十世纪被人类呼拉拉地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一个新的千年又出版了。
我愿意总有一本书握在手里,有空就随便翻翻。
《土门》游记
书店又有贾平凹的新作长篇小说《土门》。我在西安住过多年,土门那一带很熟,看见陕西籍作家的精神产物,总有一种亲近感。在书店里,几次捧了书翻看,又几次送回书架。决定不买的原因很简单,我的一位堂弟也喜欢贾平凹的作品,两年前贾作家另一部小说出版,堂弟来北京出差,兴冲冲带了一本书送我,不巧我已经先买到,堂弟那很是失望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为了留一份喜悦给他,我只好耐着性子等着赠书。
不久收到邮件,果然是一册《土门》,堂弟所赠!打开看时,却一下子愣在那里。书是贾平凹亲笔签名的,却并不是赠予我的,扉页上笔走龙蛇,赫然写着〃史XX先生正〃。
史先生是谁我不得而知,却知堂弟素来喜欢将好书与众人分享,大约亦想送一个惊喜给史先生,竟莫名其妙地寄到了我这里。那么一定还有一本写着我名字的《土门》,但是它此时在哪儿呢?
第二天接到堂弟电话,说是请贾平凹签名的一共五本书,准备送给五位亲朋好友,自己忙,是托人帮着寄的,没想到一本也没有寄对地方。
〃你收到了谁的?〃他问。〃一位史先生。我那本寄给谁了?〃我说。
〃你瞧,连我都闹不清楚了,〃堂弟苦笑着说。〃五本书大游行, 西安、北京、宁波……,弄得我又打长途又发特快专递,搭上功夫还花冤枉钱。你就耐心等着把。〃
〃没关系,〃我安慰他。〃至少我们五个人,都知道还有另一个人在读你送的《土门》。〃
按照堂弟提供的地址,给素昧平生的史先生把书寄到西安某宾馆。然后恭候自己那本。当又一册《土门》姗姗而来的时候,已经是两周以后。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一看,白纸黑字,贾平凹先生笔下千真万确写的是我的名字,这一回真是我的书了!
一本《土门》,先是堂弟购得,又送到作家手中题字,接着被寄到某位不相识的朋友处,再由朋友托付他人转寄回来,几经辗转才上了我的书架。如果从贾平凹签名那天算起,这本《土门》整整游历了一个月。
收到书那天,刚好是圣诞节,捧着属于自己的书,心里总算踏实下来。哦,终于可以舒舒服服靠在枕上研读它了,我的饱经旅途劳顿的《土门》。
冰清玉洁 为霞满天
下班回家,先生递上作家周明的一部新作:《为霞满天冰心》,装帧典雅的封面上,是冰心老人面带微笑的坐像。
顾不得吃饭,就忙去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流泪了。
早已过了读点什么都激动、动辄泪滢滢的年龄。随着岁数的增长,读书变得挑剔,连一些颇能煽情的畅销书也很难把我打动。我觉得我可能是老了。
然而,读周明笔下的冰心,却深深地为之动情,书读到一半,已是泪流满面,为冰心老人可敬可爱的高尚品格,为两代作家可歌可泣的忘年情怀,也为字里行间涌动着的真诚、善良和美好。
冰心的博大,也许不是我所能懂得的,而周明的一脉深情,我却以为可以懂得。
冰心是当代中国文坛的祖母。她的〃寄小读者〃、〃小桔灯〃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田,母亲、我和女儿都读过。
一位经历了近百年风雨人生的世纪老人,她的情感世界是怎样的浩瀚如海,又是怎样的细腻如丝呢?
一本薄薄的小书,记录了一脉厚厚的深情:
冰心老人与吴文藻教授相濡以沫的忠贞爱情,与周恩来夫妇情深意笃的真诚友情;
冰心老人与儿女血乳交融的骨肉亲情,与五个孤儿依依牵挂的祖孙柔情;
冰心老人与周明灵犀相通的忘年挚情,与年轻女作家们愉悦和谐的悠悠温情。
一口气读完薄薄的一册书,我呆坐了很久沉默不语,忽然觉得自己离冰心老人很近。
不知为什么,由冰心老人,竟想起了我慈爱的外祖母,一位一生相夫教子,心中装满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老人,尽管她只是一位与文学巨擘完全不同的普通劳动妇女。
其实,世间最旷远博大的,是人类的心灵;最温馨细腻的,也是人类的心灵。〃爱〃,原来是人类最永恒、最普遍的情感。
于是,盼着周明先生再写冰心的第二本、第三本书,盼着有一天能读到一部传世的《冰心传》。
有理数之理
一个我经常去的网站,发起过一次关于读书的讨论,题目有点大〃影响你一生的一本书〃,网友反应踊跃,帖子铺天盖地,弄得我也老想插嘴。
识字的人大多是伴随着读书走过来的,许多烙有时代印迹的名篇巨著,感动或影响着无数读书人。但细想起来,对人影响至深的,不一定都是名著巨作。我少年时代阅读的书,不乏脍炙人口的大部头,但最难忘的,却是一本科普小册子《有理数》,作者刘尼。
初中一年级我进的是实验班。十几年以后进修教育心理学课程时,我才知道当年作为〃被试〃,我们接受的是行为心理学派的〃程序教学〃实验。我的数学老师胡逸君,大约是注意到我在课堂上过于浮躁,便在某日将一本《有理数》借给我,并叮嘱说:〃有时间好好看一看,看懂了再还我。〃
书很薄,顶多百十来页。我平时看书速度很快,经常一口气读上百页,却不求甚解。这本原以为无需看太长时间的书,居然让我撂不下手,原因是看这种书不能一目十行。认真啃了好几天,几乎做了书上所有的习题。发现了这本书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它可以用另一种思维或者说另一种语言解释我已经学过的数字,使我对〃数〃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我们可以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那些孤立、枯燥的数字,使它们彼此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有理数〃是相对〃无理数〃而言的;有理数集与整数集有着不同的概念:比如它们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有理数集是〃稠密的〃,而整数集却不具有稠密性。如果将有理数依大小顺序排定,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必定还存在其他有理数,这就是它的稠密性;而整数集则没有这个特性,因为任何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都不可能存在其他整数。这些过去我已经认识了的数字其实是有个性的,我觉得自己突然地触摸到了它们的本质,并且恍然大悟由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相对,联想到数学中这种相对何其多:正数对负数,加法对减法,乘方对开方。后来又联想到自然界其他事物也有很多是相对的:白天对黑夜,出生对死亡,男人对女人;这在生活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