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对话《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壮阔、浑浊、激流汹涌。它不完美,如同生活般不完美,我想我能挑出它的百个缺点,但是我认为,它仍然是、而且可能恰恰因此是一条生气沛然的大河.
《生死疲劳》是关于白昼和夜晚的书。白昼中的一切属于人和历史,但在夜晚,世人皆睡而万物醒来,万物不再属于人,它们属于自己,土地在月光下恢复灵性——这是蒲松龄的看法.也是莫言的看法,那个名叫蓝脸的农民孤独地走进夜晚,在月光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在集体化的时代做唯一的单干户,守护着他的土地,对抗历史和白昼.
“世界情人”的《尴尬风流》
问了就是“尴尬”.问而终于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就是“风流”。——读《尴尬风流》之前,我有重大期待:这是自传吗?或者有自传性吗?是“忏悔录”吗?是灵魂的自自吗?是自我分析和自我发现和自我批评自我表扬吗?鉴于它的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和思想嬗变中的特殊地位,人们也许希望书中的老王就是王蒙.通过老王,他将把对自我对世界的追问进行到底,直问得月黑风高杀人放火痛不欲生……但现在.我发现这不是一部我想象中的书或我习惯的书。老王的“问”是为了认识世界但也把世界搅得更乱,是在求证自我但也使自我四分五裂六神无主.王蒙看着老王不时地这么折腾,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万事万物是否有一个唯一正解?这个正解如果得到了,难道生活就美好了世界就和谐了? ——这是个重要问题。也是王蒙至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思想关键,他的尴尬与风流他的令人尊敬和令人气恼皆源于此。
《藏獒》VS《远去的藏獒》
人们知道杨志军,大部分人是因了他的长篇小说《藏獒》和散文集《远去的藏獒》。《藏獒》的主体是藏獒,而《远去的藏獒》主体是“我”。《藏獒》是从表层的獒性看到深层次的人性,《远去的藏獒》,是从表层的人性上看到深层次的獒性。作者杨志军曾当过兵,做报社记者时常驻青藏高原牧区,家养藏獒多年。《藏獒》出版之前杨志军其实非常高产,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据统计,《远去的藏獒》在书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居然连续三刷,这么人文的“严肃散文集”居然有那么多的知音!其实一次次的加印更说明,真正有品质的文学终究会有市场的。
《一座城池》
韩寒的《一座城池》出版,给他添了半辆法拉利,卖相不可谓不好。通常对于卖得很好的小说,评论界少有言语。一种情形是小说作者认为自己的东西不愁销路,就不用劳烦评论家出手相助;另一种情况是评论家觉得卖得好的东西不值得出手——有人曾经为书评家得不到重视而叫屈,其实和中国萎靡的图书市场比起来,评论家们过得还算不错的了。《一座城池》是韩寒突破的一本书,体现在《一座城池》首印50万册,版税高达15%,定价19元。读者反应不一,或沉重或轻松,有读者说希望下次韩寒出的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写真集。
盛名之下《哥伦比亚的倒影》等
盛名之下《哥伦比亚的倒影》
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作家;其作品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在陈村、陈子善、陈丹青等的力荐之下;读者对木心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书亦成为2006年的文坛热点。也有读者说盛名其实难负,宣传造势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太高,难免会有落差。不过木心的文字真的是很好。
小说《无极》
郭敬明著,根据陈凯歌电影《无极》改编,力图表现电影人物在郭敬明的《无极》世界里怎样生存,怎样灭亡。通过咒术、千羽楼、极乐宫、日昼城等意象的变幻角逐揭开阴谋中的阴谋,面具后的面具。尽管遭到同为80后作者韩寒炮轰,仍畅销榜上有名。借影视和畅销书影响力互相编著炒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至少也要对得起观众还有钱包不是?
热播的《乔家大院》
本书改编自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剧本,是一部讲述商界故事的小说。颇似几年前的《胡雪岩》。有商业文化这类书就有市场,前者愈繁荣后者就越畅销。只是要把它当成传奇,别当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