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这就是上海人得以鄙视北京人的地方。并且,上海人的这种精明,并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层面的算计和揣摩,上海人几乎不同情失败的英雄,他们只认可成功的强者。沪语中总是会有一些当令的语汇来贬损那些在此方面显得有所欠缺的人。比如时下最常用的是由乡巴佬一词演化而来的“巴子”。这“巴子”并不是用来指称那些来自穷乡僻壤的人或广义的外地人的。因为就算你是个货真价实的城里人,甚至是本地一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富婆,只要行事言谈做派之间偏离了一定的品位,而显得在心智上不符合这个大都市的应有层次,都可称之为“巴”。
不懂得“脑筋急转弯”的北京人,是不是上海人眼里的“巴子”呢?
死磕:北京与上海的文化心理
北京人看谁都是老百姓,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人。这句话虽然是玩笑,反映的却是两个城市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和历史心理沉淀。
北京和上海的文化之争早有渊源,在民国时期,中国文化界就有一场很有影响的“京派”、“海派”的论战,沈从文、鲁迅都参与了,鲁迅的结论是北京文人偏“官”,上海文人偏“商”,历来官看不起商。总体来说,北京是座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古都,是深具东方传统的都市,东方文化沉淀深厚,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文化之都。而上海是被辟给西方国家为商埠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受西方文明影响更深,非常国际化,两者的风格完全不同。
从代表性建筑来看,北京是长城、故宫、天安门,上海是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虽然两者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但北京是古典的,上海是奔放的。无论大小,上海随处洒落的建筑都有一份浓郁的欧陆情调,新建的建筑也都设计感十足,极具现代意味。拿代表建筑来说,无论是身披历史风尘的和平饭店,还是“新人”金茂大厦、浦东机场,都有一份内在的西洋味道和雕琢感。相比之下,北京的建筑则好像一直在努力保持一种皇城姿态,多了几分凝重、厚朴,却欠缺几分现代、生动和创意。尤其随着近年来对于城市环境的关注的上升,上海人觉得北京城脏。到处是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比比皆是,尤其是中关村人行道上贴的小广告,就像雪后被行人踩过的路面,脏不忍睹!
而有关上海的好话开始入耳多多,老外们说上海不比国外差,港姐们说上海很多地方比香港还好,最直观的证明恐怕是余热未退的青春偶像剧了。从《真情告白》到《情牵日月星》再到《缘来一家人》,哪一部都把外景地选在了上海。连北京电视台的一档标榜前卫、先锋性的栏目都专门到上海做了一期专题,感觉好像是进城似的,让北京人看着着急却说不出什么来。还有,以20世纪6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电影《花样年华》在全国刮起了上海旋风,特别令上海人自豪的是,连王家卫和张曼玉原来都是“阿拉上海人”。
当然北京是文化中心,从硬性数据和指标看,文化建设要远远超过上海,北京有五个世界文化遗产,上海根本没有;北京有118座注册博物馆,在全球大城市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伦敦,上海只有11座,不到北京的1/10;北京有65所高校,上海只有37所,全国高校50强中有12所在北京,仅有5所在上海。北京拥有全中国最多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每年举办的国内外艺术演出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最大的华人文化圈;而上海紧随其后,上戏对北影,上海话剧院对北京人艺。上海又全力经营上海电影节,力争在文化创收上不让北京一枝独秀。
时尚北京还是时尚上海?
时尚是文化的派生物,在今天的城市口水里,时尚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关键词。谈上海不能不提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邻太平洋,手中握有入海口这个利器,背靠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带,一向是交通要塞,更是开埠最早的港口。上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和北京同是文化重镇,海派文化影响可谓源远流长。从纵向的历史来说,上海的“时尚文化”确有其骄傲之处,单是一条淮海路就有不少说道。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波浪式发型从淮海路的沪江美发厅诞生;60年代,国内第一双尖头皮鞋从淮海路的奇美皮鞋店走向全国。可以说历史给上海留下的“时尚”礼物,是北京不能去简单地羡慕的。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用一位上海作家的话说,“上海是一座西方人按照他们的理想和模式打造的城市”。理解这句话,不仅要承认上海所受的150余年西方文化的浸淫,还要探究一下时尚究竟来自何方。追根溯源,时尚最主要的策动力还是来自欧美国家,换句话说,时尚在现在、将来主要刮的还是“西风”。时尚的另一个指标就是其表现出来的适度的前卫性、年轻感,而上海此时正是“花样年华”。
的确,较之北京的淳朴、大气,上海的时尚更多的是精致、细腻之气。20世纪30年代的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英、法租界的历史留下的欧味儿十足的建筑共同打造了上海刻在骨子里的时尚背景。上海的法国城至今仍是很多人探寻租界文化的必到之地,张爱玲的旧居永远有人在凭吊,衡山路酒吧一条街比北京的三里屯多了几分市井气息。喝咖啡更是不能不提上海,时代咖啡馆、1931’S咖啡馆……都是上海民间语文的关键词。很多人都愿意住在这个造就过真正大家闺秀的地方,不只是因为空气湿润、有利美容吧。
所以上海人喜欢说北京人土气,穿衣服像农民;反过来,北京人喜欢说上海人的时尚太肤浅,玩人家剩下的,没个性。那么这两个风情各异的大都市谁主未来时尚中心之位?现在看起来上海的城市性格显得更酷,它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城市风格精致细腻、前卫洋派,时尚的气息遍布上海的街区,服装业十分发达;而北京一直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皇城气派,整体风格大气、古朴,与起源于西方的时尚好象不甚搭界。但是论时尚圈子,上海则望尘莫及了,国内最顶尖的摄影师、化妆师、发型师差不多都在北京,北京模特界的实力也远在上海之上。全国五大模特公司北京占了两个——新丝路和概念98,上海只有逸飞新丝路模特公司上榜,且实力比不上北京的老牌新丝路,东亚经纪公司也只能说小有作为。中国的好模特绝大部分云集在北京,上海名模姜培琳、王阳等纷纷北上。北京,以模特公司和模特数量之最、赛事之最,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模特大本营。
不过,尽管有绝对的人才优势,北京在流行时尚速度和商业环境方面则不如上海,在举办时尚博览会方面,京沪几乎是平分秋色,上海有国际服装文化节博览会,北京有CHIC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中国时装周。上海依托浓烈的商业环境,北京依靠强大的人文优势。总体来说,在时尚业,上海是最大的市场,北京是最大的舞台。一切的争夺都还是如火如荼,胜负难料。
500强及跨国公司谁比谁多多少?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优势所有其他城市无法比。北京经济规模总量虽不及上海,但仍为全国第二名。更重要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都在北京。许多带中国字头的企业“巨无霸”总部都在北京,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四大商业银行以及华夏、民生银行等总部均在北京,最大的保险公司的总部也都在北京。日前,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500强的大公司中,其中101家总部在北京。最大的12家公司有11家总部都在北京。北京的劣势是周边各省市经济不如上海周边发达,各城市自己好像在“单打独干”,缺少明显的分工合作,对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来讲,缺乏它们必须具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此外,北京没有上海那样的港口。北京周边的企业群数量不如上海多。
对上海来说,北京的劣势恰恰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周边拥有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特别是长三角各地产业结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很多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将总部选在上海正是看中这点。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实力,在所有城市中无出其右。它还拥有北京不可比拟的港口优势。日前评比出来的中国500强中,上海约有45家左右,与北京带中国字头的公司不一样,上海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这也证明它在中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另外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所在城市跨国公司总部的多寡也是它们城市口水战的重要议题。那么北京VS上海:谁的跨国公司总部多?
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地区总部,向它在中国甚至亚太区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发号施令,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所以有人将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称为其“区域头脑”。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哪个城市拥有更多的跨国公司,也就意味着那个城市拥有更多的经济话语权和城市影响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北京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它们是来自美国的IBM、康明斯、朗讯、摩托罗拉,来自加拿大的北电网络,来自日本的日立、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