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熟练,我们在地面上看不到部队运动,无法组织反击,这是我们未曾料到的。你们的部队勇猛攻击,势难抵挡呀。”出于人道主义,解放军释放了范汉杰的家属,18日她们逃到葫芦岛,向侯镜如等报告了范汉杰被俘的消息。 

  31个小时的锦州攻坚战,解放军将锦州城内的10万国民党军全部歼灭。缴获各种炮1121门、枪支4万多及大批物资。解放军也付出了24000人伤亡的代价。攻克锦州,就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撤退的通道,为辽沈战役的胜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第二部分 辽沈战役(二)辽西大会战

 1948年10月,长春在东北野战军的长期围困下,国民党守军冻饿交加,突围无望。郑洞国虽然坚持死守的方针,但部下都纷纷在寻找出路。这时,蒋介石下令突围,大家都认为部队官兵体力衰弱,根本走不到沈阳。在解放军政治工作人员的努力争取下,60军军长曾泽生决定率部起义。10月17日,60军向解放军移交阵地后,开出长春。国民党嫡系部队新7军见大势已去,也同解放军联络,协议放下武器,并促请郑洞国投降。21日凌晨,当郑洞国被部下拥簇着从中央银行的地下室走出来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已经持枪列队站在两边恭候他了。“不战而胜”是战争中最理想的结局,长春的解放是解放军用不流血方式占领大城市的第一次成功范例。这一胜利为正在进行的辽沈战役解除了后顾之忧,大大加速了东北解放的进程,也对解放战争后期许多省市的和平解放起了典范作用。这时,廖耀湘率领的东北国民党军西进兵团,还按照原定计划由辽西的彰武向新立屯进攻。10月15日早上,在徐州的杜聿明突然接到蒋介石急电,要他飞到沈阳去。杜预感到东北形势严峻,当天下午就赶到了沈阳,蒋介石也从南京到达这里。第二天,锦州方向没有任何信息,估计范汉杰兵团大势已去。蒋介石匆匆飞往葫芦岛,杜聿明则到新立屯召集廖耀湘和各军军长开会。当杜聿明与他们见面时,发现这些与他一同进东北的老部下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北形势的逆转,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使廖耀湘和几位军长都感到震惊和恐惧。当初蒋介石命令廖兵团西进,卫立煌坚决反对。廖耀湘占领彰武后,表面上看是切断了解放军的后方供应线,有所进展。卫立煌仍然不许廖兵团继续西进,要廖把主力部队摆在新开河以东。15日这天与锦州联络中断后,卫立煌和参谋长赵家骧都反对廖兵团继续西进,要求杜聿明见到廖耀湘后,让他把大部队撤回沈阳来。廖耀湘也觉得西进无望,但是他又有自己的算盘:回沈阳要越过三条大河,万一被共军抓住,后果不妙。即使退回沈阳,也无法扭转局面。他早就向蒋介石建议将东北国民党军主力从营口撤退,这是惟一的生路。摆在西进兵团面前有两条退路:一条路是由巨流河车站南渡辽河,经辽中退往营口。这样要经过四条大河,行军速度慢,如果共军得知他们的企图,很可能在半路拦截或抄近路直取营口。另一条路是由新立屯南下,经黑山、大虎山以东撤往营口。这条路是一条狭长的走廊,没有像样的公路。但距离短,没有大的河流障碍,如果抓紧时间,两天半急行军就可以通过。廖耀湘考虑:“实行这一案,首先须争取时间,其次需要占领黑山,以掩护兵团主力通过走廊。不能占领也要猛烈攻击黑山,以免被截断走廊。同时,造成我继续向锦州进兵的假象,以迷惑敌人,掩护我向营口撤退的企图。”杜聿明见到廖耀湘,向他传达蒋介石的西进命令。廖耀湘摆出种种理由,力陈西进的危险和南下营口的可行。杜不敢违背蒋的命令,又拉他回到沈阳与卫立煌商量。卫立煌认为,此时绝不能再西进,但是对撤回沈阳还是南下营口犹豫不决。他让廖马上回去集结部队,作好进攻黑山的准备,等蒋介石批准就开始行动。蒋介石18日再次飞抵沈阳,听取卫立煌等下一步行动的汇报。参谋长赵家骧汇报了情况后说:“敌军兵力超过我军近两倍,而且无后顾之虞,可以集中兵力同我决战。而我军既要保卫沈阳,又要收复锦州,有被敌军各个击破的危险。所以,继续向锦州攻击,是杜聿明值得慎重考虑的。”蒋介石顿时大怒道:“我们有空军优势、炮兵优势,为什么不能打?”仍旧坚持要廖兵团西进。杜、卫、赵三人都不表态,蒋只得说:“你们再研究研究。”当日又飞往北平。当日廖向卫报告一切准备完毕,请下达前进命令。卫说要等蒋介石的决策,廖耀湘进攻黑山的行动就这样被延迟了。十万大军进不进、退不退,白白浪费着一天又一天的宝贵时间。卫立煌与杜聿明又被蒋召到北平,与傅作义共商对策。19日的会议开了四个小时,仍然争吵不休。蒋介石坚持要夺回锦州,卫立煌要集中兵力守沈阳,杜聿明、傅作义则不表态。蒋介石见众将领都不支持他的意见,急得拍桌子瞪眼,先骂卫立煌,后骂马歇尔。说:“马歇尔害了我们的国家。抗战胜利后,我决定军队进到锦州后就不再向前推进,以后马歇尔一定要接收东北,把我们所有的精锐部队都调到东北,弄得现在连守南京的部队也没有了。真害死人了!”这时,杜聿明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东北国民党军有计划地向营口撤退,放弃东北。二是要廖兵团继续西进,攻击黑山、大虎山,打得下就进而收复锦州,打不下来就逐次向营口撤退。蒋立即表示同意第二方案,并把东北的指挥权交给杜聿明。杜聿明顿时感到沉重的压力。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败局已定,谁都看得清,惟独蒋介石还仗着空军和炮火的优势,执意要收复锦州。杜聿明只得搬出《孙子兵法》,作最后的劝说。 
  杜问:“校长看收复锦州有几成把握?”蒋说:“六成把握总有。”杜说:“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杜咽下了‘而况于无算乎’这句话)现在我们只算到六成,只会失败,不会胜利。”蒋说:“你看如何才可以收复锦州?锦州是我们东北的生命线。我这次来时,已经和美国顾问团商量好,只要我们保全锦州,美国就可以大量援助我们。现在应研究如何把锦州的敌人打退,将沈阳的主力移到锦州,保全锦州。以后我们一切都有办法。”蒋介石对杜聿明说了实话,杜只好答应指挥东北战事。他不愿和卫立煌搞僵,蒋就任命杜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保安司令,指挥部设在葫芦岛。他向杜聿明面授机宜:要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守沈阳,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率主力部队进攻黑山,收复锦州,52军军长刘玉章夺取营口。蒋介石说:“你们对共军作战都丧失了信心,我料定只要我军主力从沈阳出来攻击,与葫芦岛各军南北夹攻,共军必退,我们就可以收复锦州。万一共军打不退,有52军占领营口掩护后路,再令廖耀湘撤退也不晚。”当天下午蒋介石再次召集卫立煌、傅作义、杜聿明开会,宣布了杜的任职和收复锦州的决定。会后,卫、杜同乘飞机回沈阳。在飞机上,两人谈起蒋介石的策略,卫立煌气愤地说:“这不是今天的事,从今年春天起,蒋就三令五申要打通沈锦铁路,将主力移到锦州,我一直顶着。蒋几次来沈阳都是不顾大家反对,不分皂白的骂人。我不同意就不参加意见,也不执行他的命令。”杜也左右为难,在飞机上发了电报,叫廖耀湘、刘玉章来沈阳商议。廖耀湘在新立屯等着命令,但一天又一天过去,上边总是扯皮。 

  他急得不得了,19日直接给蒋介石发电报,要求南下营口。20日他接到杜聿明的电报,夜里赶到沈阳卫立煌家中,听杜聿明传达蒋介石的命令。廖耀湘、刘玉章都表示:攻下黑山、营口没有问题,可以马上行动。杜强调说:“你们行动要快,施行这一计划主要在于行动迅速,能战就战,不能战就退。”卫立煌、杜聿明睡不着,还在商量。他们感到蒋介石的决策隐藏着危险。杜说:“廖耀湘要是行动迅速,打得机动,将黑山、大虎山敌人牵住,还有可能从营口撤退。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卫说:“沈阳怎么办呢?”杜说:“沈阳久守是无望的,你看出老头子的意思没有?但是我现在不能提从沈阳撤退的意见。老头子预计我们夹攻之下,共军会撤退。如果共军真退了,我们不是成了放弃沈阳的罪人?”卫立煌肯定地说:“共军不会退,你看着吧!新立屯后路一断,黑山再过不去,廖耀湘危险得很。咱们叫工兵到辽中架几座桥,万一廖耀湘退不到营口,也还可以退到沈阳。”杜表示同意,交代参谋长赵家骧去办此事。'1'国民党统帅部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蒋介石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锦州战役后解放军伤亡很大,林彪必定要用一段时间休整补充部队,才能准备下一次行动。因而要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廖耀湘则充满自信,认为林彪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吃掉他这十万大军。他虽然想撤往营口,总觉得时间还很从容。谁也没有想到:就在10月16日到21日这几天中,毛泽东和林彪已迅速决策,调遣主力来歼灭廖耀湘兵团了。直到廖被俘之后,他才痛悔自己为什么不当机立断,迅速南下。在新立屯等待的五天宝贵时间,断送了他们求生的最后机会。

林彪、罗荣桓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给毛泽东的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蒋介石的错误决策给他们提供了全歼廖耀湘兵团的机会。报告说:“徘徊于彰武与新立屯地区之廖耀湘兵团,既未达到解锦州之被围,也没有达到策应长春之突围。如果按卫立煌之办法,锦州一被打下,即缩回新民,或退守沈阳,可以不致失败到如此之快。但蒋介石误认为刚攻克锦州之师,必不可能迅速继续作战。同时,我将锦西附近两个独立师和十一纵一个师向南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