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山的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喜玛拉雅山的雪-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孙晓   陈志斌
目    录
  序……杨成武
  引言
  第一章  新德里之行,周恩来的和平期望落空。毛泽东说:“我们不想打仗”
  第二章  “里窝那”作战计划,印军的坦克碾碎了喜玛拉雅山的积雪,二十四把刺刀对准了中国士兵的胸膛
  第三章:邦迪夜闯白宫,肯尼迪勃然大怒。赫鲁晓夫玩起了轮盘赌
  第四章  印军易帅,尼赫鲁飞临前线视察。毛泽东西山赏红叶
  第五章  考尔欲奏英雄交响曲。加勒比海彤云密布。中国陆军第五十五师在雪崩中疾进
  第六章  达赖企图渔翁得利,印军开始执行“里窝那”计划。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
  第七章  周恩来谈笑论胜负,中国军队全线开始反击,阳廷安班血染克节朗山谷
  第八章  两军激战红山头,加勒万河谷死尸累累,丁盛军兼程急驰察隅
  第九章  印王牌七旅全军覆灭,达尔维准将束手被擒。塔帕尔上将急调重兵驰援前线
  第十章  中国政府发表三点声明。加勒比海云散雾霁。尼赫鲁全民动员与中国血战到底
  第十一章  印军动用空降部队。总参电告:“要准备打硬仗,打恶仗。”梅农下台,恰范出任国防部长
  第十二章  考尔请求派遣盟国远征军。“07”高地尸骨蔽野,中印两军在弹丸之地殊死搏杀
  第十三章  中国军队奏捷“80”高地,印度总统视察邦迪拉。英国女王泪洒下院。蒋介石加紧部署准备反攻大陆
  第十四章  活着的黄继光为穿插部队打开通道,印军瓦弄防线被中国军队拦腰斩断。扎公山英雄的山
  第十五章  尼赫鲁重演“国会纵火案”。刘伯承元帅面授机宜。瓦弄机场失守考尔冒死救败将
  第十六章  孤胆英雄勇闯敌阵建奇功。印军六十二旅重蹈十一旅覆辙。西山口失守,印度举国震惊
  第十七章  神兵天降邦迪拉,印军第四军全线崩溃。霍·辛格准将饮弹身亡。尼赫鲁发表紧急广播演说
  第十八章  滚雷英雄血染喀喇昆仑山口。中国军队痛雪百年国耻。美国航空母舰紧急出动,
  第十九章  国会议员临危操练步枪,宣誓保卫新德里。原始森林大搜剿,考尔中将死里逃生。
  第二十章  提斯浦尔大溃逃。毛泽东命令中国军队“就地停火,退避三舍。”历史将证明中国的诚意
  后记
  

  卫国戍边的英雄,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崇敬和颂扬。《喜马拉雅山的雪》这本书,真实地记叙了1962年我边防部队在世界屋脊上,英勇反击印军入侵者,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英雄业绩,是很值得道贺的。
  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友好邻邦,同靠一座山,共饮一江水。在两个多年的历史风雨中,类似释迦东行、玄奘西游的友谊故事,也是很多的。在历史的长河里,两国的边界虽然从未划定。但在长期的相处中,从未有撞击起不和谐的浪涛,历来双方都是按照行政管理所及的范围行事,习惯成自然地形成了一条传统的边境线,友好往来,和睦相待,从不悖逆。但是,世界上自从出现了帝国主义这个不安定的因素后,这条有着友好传统的边界线就开始不断地受到冲撞。特别令人遗憾得是,1962年10月至11月,印度当局无视历史事实,践踏中印两国人民共建的传统友谊,不顾我国政府的再三劝告,悍然派兵越过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侵入中国领土。
  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在外来侵略面前都必然要御敌自卫。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自卫反击,驱逐了入侵者,维护了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尊严,受到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称赞,这是值得歌颂的,是应该载入史册的。
  《喜马拉雅山的雪》一书的作者,深入生活,细致采访了当年参战部队的指战员,掌握了大量的、生动的材料,又翻阅了有关这方面的大量历史档案和国内外出版的图书,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他们从大气候着眼,从自卫反击战的具体情况入手,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始末;热情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建立的不朽功勋,热情讴歌了我边防部队战胜各种险恶,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再现了陈代富、罗光燮、司马义·艾买提等一批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弘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本生动教材。
  随着这场战争硝烟的消逝,时代不断地前进,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终于得到丁巩固和发展。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衷心地希望人们能认这场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衷心祝愿中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杨成武
  引    言
  19世纪上半叶,号称“日不落国家”的大英帝国在亚州西北方向将边界推进到兴都库斯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汇合处的时候,“北极熊”俄国佬也正从另一方向朝着同一目标推进。
  英、俄两国的推进,终于在喜玛拉雅山前停住了,他们遇到了另一个对手——大清帝国的抵抗。
  19世纪中叶,大清帝国由于国力衰弱,西欧列强纷纷入侵。黑龙江以北及其支流乌苏里江以东近百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包括海参崴港,在1858年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先后被俄国强行霸占。
  中国得到的沉痛教训是:千万不要在国家处于软弱地位的时候,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1892年,中国为了阻遏英帝国的入侵,在南部边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树立了一块界石,界石上的铭文宣告:“中国领土自此开始。”
  然而,已将印度沦为殖民地的英帝国并不甘心就此止步,当时的英陆军少将约翰·阿尔达向其外交部和印度事务部呈交了一份文件和一张地图,公然将印中边界擅自划到了昆仑山一线。按照阿尔达的版图,阿克赛钦地区,叶尔羌和喀拉喀什河系的上游地区,都将并入印度的领土,
  当时,不仅清政府断然拒绝了这种边界的划分,就连印度总督埃尔金勋爵也否认了‘阿尔达的前进方案。埃尔金警告伦敦政府,如果试图推行阿尔达提出的边界,必然会导致英、中关系的紧张甚至战争,而让俄国人渔翁得利。他进一步说明,喀喇昆仑山脉大概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地区,在山的另一边人烟稀少。道路崎岖,如果我们向前推进,就会使我们自己同前沿哨所之间,出现一条交通最困难的地带,这不但削弱了我们的军事阵地,在经济上也无法捞到任何好处。
  这就是百余年来中、印西部边界争端的起因。
  关于东北部边界,其实早已在一个世纪前的历史活动中就形成了,察隅和达旺都是中国西藏的领地。香火鼎盛的达旺寺是方圆千里内最著名的佛教中心,商业活动也异常繁荣。1904年,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授命上尉军官荣赫鹏出使拉萨,签订了《拉萨条约》表示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1907年,英俄两国签订的协定中,亦表明双方愿共同承担义务,不插手西藏。
  但是,1911年,英国官员诺埃尔·威廉逊越过中印边界去探察西藏的势力,被一个部落的藏人杀害了。为了报复,英军进行了四次讨伐,用洋枪洋炮杀死了近千名藏人。1914年4月,英、中、俄三方召开了西姆拉会议,英方代表麦克马洪爵土,狂傲地用手杖在地图上划了一条弧线,将西藏的门隅、洛瑜和下察隅地区圈了过去,这一地区面积约九万平方公里,然后逼迫中方代表签字,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中国代表陈贻范、陆兴棋在英国的军事、外交双重高压下被迫在英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和附图上做了草签。但草签和正式签字在法律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而且,中国政府获悉后,马上予以否认。双方僵持不下,西姆拉会议只好草草收场。事后麦克马洪爵士也承认:谈判未能使中国政府在三边协定上正式签字,西姆拉会议垮了。
  这是东北部边界争端的起因。
  1947年8月14日,印度宣布独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然而,这两段边界的争端,由于中印两国务执一词,互不退让,矛盾便一直延续下来,终于在公元1962年,中印两个有着古老文明和密切交往的国家兵戎相见,爆发了战争。
第一章  新德里之行,周恩来的和平期望落空。毛泽东说:“我们不想打仗”
    一
  1960年4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阴云密布,细雨霏霏。弥漫升腾的水汽犹如浓厚的暮蔼,笼罩着整座城市。国际机场上的各色信号灯,也失去了往日的绚丽光彩,远远望去,好似一篷篷朦胧的光晕。
  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站在贵宾厅宽大的落地窗前,久久地凝视着窗外的停机坪。他身着长袍,棕色的脸庞上嵌着一对黑亮而灵变的眸子,微微翕动的嘴唇不知在自语些什么。他步伐稳健,精神矍铄,除了那一头华发和唇间黑白相杂的胡须,任谁也不会相信,他已经是七十一岁的高龄了。
  “这位老人推动了世界。”
  印度人这么说,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领导人都这样评价过他。
  尼赫鲁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印度的独立解放事业,先后五次被捕入狱。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人的组织才能,他和圣雄甘地一道,将印度各党派、各阶层、各种宗教信仰的民族团结到一起,终于赢得了印度的独立。随后,他又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两个对峙集团的夹缝中,开拓出了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