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说道:“黄兄误会了,那是我家的管家。”
黄亦为点了点头说道:“看你家管家气度非凡,相必你家主人也一定是人中龙凤了,赵兄可否为在下引见一下?”
赵虎心说包大人现在还没有进庆州城,岂能轻见外人?他怕这个黄亦为一定要他引见,就忙岔开话题说道:“方才看到黄兄所戴的那枚碧绿玉扳指十分出众,不知黄兄从何处得来?”
黄亦有听到赵虎问他的玉扳指,就说到:“不瞒赵兄说,在下日常除了贩些绫罗绸缎之外,还做一些玉器生意。这个玉扳指是日前从别处买来的,只因在下看它晶莹剔透,玉质甚好,造型也算得上是美观大方,因此就留下自己戴了。”
赵兄一听说这个黄亦为还兼带着做些玉器生意,他立刻就想到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那块玉佩。他从怀中掏出了那块玉佩,递给黄亦为,说道:“既然黄兄也做玉器生意,那么可否帮小弟看一下这块玉佩价值几何?”
黄亦为接过赵虎递过来的玉佩,打眼一看,顿时双目放光。
这块玉佩是由一位名家制作的,由于此人不愿离开封城,因此,除了开封之外,其他地方很少看到他制作的玉器。赵虎的这块玉佩,或许在开封城中算不上什么稀罕物,但是在远离都城的地方,却是物以稀为贵,其价值自然也水涨船高了。
黄亦为仔细看过之后,说自己愿意买下这块玉佩,请赵虎出个价格。
赵虎听到黄亦为想要买这块玉佩,心中一时拿不定主意。正在赵虎沉吟不决之时,黄亦为说道:“在下十分喜欢这块玉佩,如果赵兄同意,在下愿意用高价买下来。”
在路途之中携带大笔银两,实在是不太方便。赵虎虽然愿意出售玉佩,但是却存着这种担心,因此他回绝了黄亦为的请求。
得知了赵虎的担心之后,黄亦为说愿意自己的玉扳指来和赵虎交换玉佩。
看到黄亦为如此有诚意,赵虎有些心动。他将扳指拿到房中请公孙先生掌眼,公孙先生看了之后,点头说这个扳指也确实是个好东西,价值与玉佩不相上下,甚至还有可能会略略超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公孙先生不是玉器行当中的人,因此并不知道玉佩在都城内外的价格差别。他只是从玉质和做工上,用通常的眼光来进行判断。不过,这也算不上是打眼,如果赵虎将扳指拿到都城中去卖的话,倒也很有可能会多比玉佩多卖些银两。
赵虎得到了公孙先生的肯定之后,就出来同黄亦为进行了交换。
第二十八章 可怜的母子
次日一早,赵虎一早就去庆州城中打探消息,他在街上四处走,想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落脚。不一会儿,他看到前边有一家茶楼,里面有三三两两的人正聚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赵虎抬脚走进了茶楼,他让掌柜沏上一壶好茶,拿些点心。赵虎刚要端起茶杯,却见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小孩一进茶楼,眼睛就紧紧盯着赵虎桌子上放的那碟点心。赵虎看到小孩子盯着点心,知道他肚子饿,就拿起一块点心来,递给了他。那个小孩接过点心,一口就吞了下去。
这时,茶楼的掌柜过来了,他看到那个小孩在向赵虎讨吃的,就一边把他往外赶,一边说道:“不是说过让你到后厨找些剩饭吃的吗,怎么跑到店里来了?”
赵虎看到掌柜的要把那个小孩赶走,就阻止了他,说道:“掌柜的,我看这个小孩虽然身上肮脏,但是衣衫齐整,不象是个讨饭的,可能是谁家的小孩出来玩,和大人走散了也说不定。反正我此刻不饿,这碟点心就送给他吃也无妨。”
掌柜的说道:“客官你有所不知,我认识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在城外李家庄李老太爷那里做长工,三日之前,他父亲偷了李老太爷家中的宝物,据说是一颗翡翠玉白菜,撇下他们母子俩,连夜逃走了。他家住的房屋本是李老太爷的,为了此事,李老太爷勃然大怒,吩咐家人将他们母子二人赶出了李家庄,并且不许带走任何东西,因此他们只能流落在街头了。”
掌柜的说完,叹了口气,一边抬手招呼那个小孩过来,一边接过赵虎递来的点心碟,把碟中的点心一个一个地拿给了他。
那个小孩的两只小手捧不了那么多的点心,掌柜的又让人拿了一片荷叶过来,把点心包好,放到了他的手里,对他说道:“小心拿好,以后到后厨去找剩饭吃,不要再到前面店里打扰客人了。”
那个小孩点了点头,拿着荷叶包好的点心,转身跑掉了。文人小说下载
赵虎看那个掌柜的是个善良之人,就对他说道:“这么小就年纪要流浪街头,也实在是可怜。”
掌柜的说道:“谁说不是呢,三天之前,他还可以吃到一天三顿饱饭,都是他那不争气的老子做孽,自己带着宝物跑掉了,却连累这母子俩四处讨饭。”
赵虎又说道:“这个小孩的父亲也真是可恨。”
掌柜的回道:“他的父亲以前到城中来办事,也经常在我这里喝茶歇脚,看起来倒是一个忠厚本分的人。谁知道他怎么会一时鬼迷心窍,做出那样的事情来呢。”
赵虎正要答话,这时,只见刚才的那个小孩被一个妇人带着回来了,看样子她就是小孩的母亲。
那妇人带着小孩来到茶楼前,并没有进门,站在外面对掌柜的说道:“掌柜的,刚才我看到他带着用荷叶包好的点心,担心他是偷来的。讨饭那能讨来这么好的点心,还包得好好的。如果是他偷了客人的点心,我代他向掌柜的赔罪,要打要骂都由着掌柜的。他爹爹已经做出了那样的事,让我们母子无脸见人,我们就是饿死,也不能让他再学那不争气的爹爹了。”妇人说着,就有眼泪流了下来。
掌柜的听到妇人这样说,忙说道:“你误会了,这点心是这位好心的客官送给他吃的,我怕他人小拿不了,就用荷叶包起来了。”
掌柜的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赵虎。
那妇人听说这点心是赵虎送给他儿子吃的,就走上来致谢,并拉着那个小孩,让他给赵虎磕头。
赵虎忙拉住了,说道:“不要这样多礼。”他看那妇人虽然面有饥色,形神憔悴,竟然还能如此教导孩子,心中也是一阵感叹。
他掏出了一些散碎银子,伸手递给那个妇人道:“我只是路过此地,也帮不了你太多,这些银子你先拿着,暂且应一时之需吧。”
那妇不肯伸手去接银子,掌柜的说道:“既然这位客官如此好心,你就收下吧。”
那妇人听掌柜的如此说,才伸手接过银子来,想要说些感激的话,却没有说出口,只是扑身就要下拜,赵虎拉也拉不住。
等那妇人走后,赵虎又在茶楼里坐了一会,并没有听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就结了茶钱,出庆州城向包大人禀报去了。
包大人听了公孙先生和王、马、张、赵四人的回报后,知道近期庆州城并未有特别的案件发生,就穿好了官服,准备起程进庆州城。他先让王朝先去通知庆州知州,说自己已经到此巡访。
王朝刚打开包大人的房门,正要出去,却看见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小孩,跪在房门口。赵虎在房间里也看到了,发现那个妇人正是他之前赠银两的那人。
原来那个妇人收了赵虎的银两后,向他道过谢,走了之后,才又想起,没有问赵虎的姓名。她又回到那个茶楼,想当面问过赵虎的姓名,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报答他,没想到赵虎已经离开了。那个妇人问过了茶楼的掌柜,知道赵虎朝道城外的方向走了,她就一路追赶,好在赵虎走的也不快,出城后,她很快就看到赵虎的身影,然后又远远地看见他进了这家客店。
于是妇人也带着孩子来到店里。她看到赵虎进了包大人的房间,本想叩门,却听到包大人他们在里面说的话。妇人知道在房中的是包大人,就不敢贸然叩门,直到王朝打开房门准备出去时,她才赶快跪在了门口。
赵虎将之前的事说了一遍,包大人听后说道:“虽然她的相公做出了如此不法之事,但这个妇人也算是教子有方,实在难得。”
赵虎走到门口,问那妇人道:“你跪在此处,是否还有事要我相助吗?”
那妇人说道:“恩公此前赠银,小妇人感激不尽。此次前来,本是想知道恩公的大名,如果他日小妇人命有转机,定当全力图报,但是方才听到包大人在此,就想向包大人禀报一事,希望包大人能为民妇做主。”
包大人听这妇人如此说,就说道:“你有何事要本官为你做主,且进房来说。”
于是那妇人就进到房中,跪在地上,对包大说道:“民妇虽然身为女流,但因父亲生前爱书,因此民妇幼时也曾读过一些书,知道礼义廉耻的道理。当初民妇嫁给我家相公时,觉得他虽然未曾读过书,只是一个种田的人,但是为人忠厚诚实,就庆幸今生有了依靠。和他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未发现过他有偷盗他人财物之心,更不要说偷李老太爷家的宝物了,因此民妇认为我家相公被人认为盗贼,实在是冤枉的。”
包大人说道:“你相公现在何处?”
那女妇人道:“自三日前外出后,至今不知消息。”
包大人说道:“这倒难办了!李家庄庄主说你相公偷窃了他的宝物,应该会有证据,现在你相公不在此处,本官不能只听信你一面之词,就认为你相公是被冤枉的。”
这时,公孙先生说道:“大人……”
包大人看到公孙先生有话说,就问:“公孙先生有何事要说?”
公孙先生说道:“大人,此刻庆州知州应该就快要到这里了。这妇人如果觉得她相公是被冤枉的,可以递上状纸,待大人进了庆州之后,再行处理。”
包大人说道:“公孙先生言之有理。那妇人,你可写下一张状纸交与本官,稍后本官自会处理。只是不知你要状告何人?”
那妇人听到包大人如此说,也是一愣。她只觉得自己的相公是被冤枉的,一心要包大人为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