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屐齿印苍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应是屐齿印苍苔-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这老大民族带来光明。鲁迅曾把这种令人失望的现实比作无法打开的铁屋
子。“五四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表明了时代的觉醒。但这一
线灿烂的阳光,长期没有冲破弥天的浓雾。人民革命的胜利创立起新中国,
完全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令人遗憾的是,民主自由的要求反而蒙上了资产
阶级的嫌疑,避之唯恐不远。“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民主不给,小民主
不给,小小民主也不给!”这样斩钉截铁,“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式口
号,自然也就顺理成章,通行无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了新
的长征,民主的呼声才得透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而不少忧天之士,还惴惴然
唯恐因此天下大乱,不信可以由此导致天下大治。人们一不小心,依然有在
这个问题上越界犯规的危险。民主民主,“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怎能不教“江州司马青衫湿”!
夏衍百劫归来,面壁思过,闭门读书之后,终于送出了如下的独白:
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
还会遭遇到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暴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战会持续十年之久?我从痛苦中得
到了回答:科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思想没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扎根。两千多年的封建宗
法思想阻碍了民主革命的深入。解放后十七年,先是笼统地反对资本主义,连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进步的东西也要反掉,六十年代又提出了“兴无灭资”、“斗私批修”这样不科学的口号。
十七年中没有认真地批判过封建主义,我们也认为封建这座大山早已被推倒了,其结果呢,封
建宗法势力,却“我自岿然不动”!一九五七年以后,人权、人格、人性、人道都成了忌讳的、
资产阶级的专有名词。于是,“无法无天”,戴高帽游行,罚站罚跪,私设公堂,搞逼供信,
都成了“革命行动”。反思是痛苦的,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竟随波逐流,逐渐成
了“驯服的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 。
十年一觉,从恶梦中醒来,已经是烈士暮年。他感到了“今是而昨非”,
却并没有挫伤锐气,改变初衷,“这是因为我对祖国,对人民,对全人类的
解放抱着坚定的信心。”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但冤枉路未免走得太多了。
六 幸存者
革命的胜利是以牺牲为代价的。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文版自序中说: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从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为数众多的读
者都读了这本书,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
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
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
从统计数字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
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这个统计只是一个小小的数据,它不仅限于一个方面军的范围,部队在
艰险的长征路上,还应有不断缺员不断补充的过程。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从
1921 年7 月算起,到1949 年10 月为止,整个革命阵营遭受的牺牲,加上百
年来前仆后继的志士仁人,那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天文数字!
献身精神是一切高贵情操中最高贵的,是人类进化的脊梁,世界文明的
动力,历史运行的轮轴。殉献者的生命,如“日月炳煌,山川流峙”,永远
活在后人心里。但也有另一种完全不应有的反常的牺牲,造成多少令人痛心
的悲剧。在革命胜利后的各种“运动”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不可
数计的蒙冤受难者,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夏衍是幸存者。他历经白色恐怖、战争烽火的严峻考验,他在百年难遇
的开国气象中欢欣鼓舞,也经受过多次“运动”的磨练。他有很多可死之机
而不死,曾被称为“福将”。他当年并肩作战的伙伴,先后凋谢,健在的已
经寥若晨星。
在夏衍大量的著作中,除了一篇《旧家的火葬》,从没有怀旧忆往之作,
因为他主张写文章尽可能少谈自己。劫后余生,“从前心事都休”,却终于
提起笔来,从头细数旧梦。但他写的也不完全是自己,他感念祖国的多灾多
难多舛多病,回顾革命道路的漫长曲折艰难险阻,特别是缅怀风雨同舟的战
友,其中有许多显赫芳香的姓氏,更多的却是事迹感人、近于传奇而不见经
传的人物。他检讨了对同路人和中间作家的狭隘和偏执,为受误解的朋友释
嫌辩诬,说公道话,肯定他们的爱国主义,感谢他们对左翼的同情和支持,
提到的名字有郁达夫、穆木天、朱穰臣、胡秋原、曹聚仁、姚苏凤等等。他
记录了史沫特莱、尾崎秀实、山上正义、鹿地亘、池田幸子慷慨无私的事迹,
诚挚地呼吁:在谈到“左联”历史时,“不要忘记这几位外国同志”。
劫波度尽,曙色初开,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这里展现的,正是幸存者
梦回酒醒后的心画心声。
七 时代的实录
《懒寻旧梦录》是新“录鬼簿”,左翼文化运动亲历记。它为中国现代
文学史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新的论据,新的观点。
班彪父子论赞司马迁的《史记》,说:“?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
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
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夏衍写回忆录,有他自律的原则,那就是
章学诚说的:“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他一贯主张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歌哭春秋逝去了的贤者”,而力避损及私德和政治品质。自然
他也替自己辩白,也可能有某些属于个人的私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
白的权利,这是应当受到尊重的。私见不背于公心,人是感情的动物,私见
也是难于避免的吧。记忆失误的地方也有。——例如抗战中上海沦为“孤岛”
的日期是1937 年11 月12 日,却误作11 月21 日。但从总体看来,可以当
之无愧地称为中国伟大革命年代的实录。
英国补锅匠出身的作家班扬,写过一部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天路
历程》,描绘一个基督徒如何离开故乡“毁灭的城市”,备尝艰辛,历经“绝
望泥潭”、“名利场”、“困难山”、“安逸平原”,来到“死亡河”畔,
而“天国城市”还在黑浪滔天的河流隔岸。这部书是班扬在狱中完成的,体
现了一个清教徒坚韧不拔的精神(班扬《天路历程》第二部,叙述基督徒的
妻子带着四个孩子前往“天国城市”的经历)。革命家建设地上天堂的工程,
比宗教徒寻找幻想的天国更困难,因为面对的是无情的现实。——包括纵的
负荷,横的干扰。毛泽东同志说过,全国解放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38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懒寻旧梦录》只写到建国初期,
我们期望能看到旧梦以后的新梦。
1987 年5 月10 日写毕
《围城》搬上荧屏
蜀芹 雄飞同志:
《围城》电视剧本读了。剧本力求忠实于原作,写得流利晓畅,娓娓动
人,给电视片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我有些未必对头的想法,提供如下,
请供参考。
(一)《围城》是“五四”以来屈指可数的小说名著之一,在国内外都
拥有大量的读者,崇高的声誉,许多读者一卷在手,如醉如痴。改编文学名
著,经常遇到的困难是读者先入为主,容易发生欣赏上的心理距离。未读过
的,震于原作的盛名,也会有些不易餍足的要求。对此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
付出比一般电视片创作更多的心力。
(二)《围城》才华横溢,有独特的风格,如何传神地移植,不失原作
的韵味,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小说里笑料丰富,带有很多喜剧色彩,但本质
是悲剧性的,是对社会和人性病态的针砭,辛辣的讽刺背后,含蕴着怜悯与
同情,冷峻中有炽热。我设想,荧屏上应该带来愉快,使观众畅心适意,而
又有橄榄式的回甘。要防止流于油滑,更要防止无效的逗笑。在电影和电视
上,常见这种不能发火的潮湿花炮,使人看了难受。
(三)小说结构和戏剧结构不同,《围城》没有设置人为的悬念和高潮,
它的巨大魅力,在于心理描写深刻生动,感情潮汐起伏跌宕,变化莫测,反
映出世路崎岖,人事无常。情节进展如一江春水,款款而流,不断展现各种
人情世态的戏剧性场面,淋漓尽致,引人入胜。《围城》的结构形式,很适
合拍摄连续电视剧。但电视观众数量庞大,层次繁复,如何使这十一集电视
片做到雅俗共赏,具有持续不懈的吸引力,仍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围城》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多半是留学生,评论家称之为“新
儒林外史”。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传神阿堵,有时有些夸张,却都真实可
信,和有些电影戏剧上定型化的人物大异其趣。因此物色合适的演员,非常
重要。演员的形象、气质、涵养,是决定片子成败的关键。特别是方鸿渐这
个人物,表面潇洒聪明,玩世不恭,骨子里温柔敦厚。有时也使些小坏,却
又不失耿介,不愿随波逐流。角逐情场,经常陷于被动。性格很矛盾,也很
有特色。担任这个角色的演员,特别重要。
(五)《围城》扫视的社会层面极其广阔,人物众多,而方鸿渐的感情
纠葛贯穿全剧,有如车轮战。他和鲍小姐的调情,是归国途中萍水相逢,逢
场作戏,却遭到了对方的戏弄。(处理这场戏,要注意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