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 馆
陈育丞
过去北京一般饭馆, 入门处为柜房,司会计的账桌、贮酒的坛子以及烟、茶、槟榔、小菜等均在此室内, 司账及经、副理亦执事于此。与柜房相连者为散座,多系一长间, 列方桌若干, 备一二人小酌之用。再进则为雅座。雅座之设备, 各饭馆亦不尽相同, 有的房屋宽绰, 规模宏敞; 有的重帘复室, 以幽邃胜。餐具在从前不甚考究, 入民国后受南方饭馆的影响, 始有用银杯、牙箸和江西瓷器的。至于雅座内悬挂匾、联、书、画, 在道光、咸丰的时候, 已经有这风气。像福兴居有一个小院子, 有块匾写着醉乡深处,后来又改为寻堂行处, 盖取杜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之意; 又有一匾是太白酒楼, 并集唐诗一联云: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曾经传诵一时。后来的明湖春有李汝谦写的烹鱼不欺君子; 解牛无愧庖丁, 亦称名句。至春华楼则满墙悬挂的都是张爰( 大千)的作品。
旧日饭馆的雅座不说是几号,而叫作几官。意思就是第几官座。堂倌代顾客要菜时, 必高呼某官某菜、某菜, 使账房与厨房皆可听到, 厨房即准备菜, 账房即登记( 以便算账)。端菜的人叫堂倌, 乃南方的名称, 北京叫做跑堂的, 顾客皆呼之为伙计。极熟识者, 间亦呼为老王、老李。个中能手不但能代客点配菜肴, 而又善与灶上联系, 经他传呼的菜, 厨房必加意烹调, 使之特别出色, 以便得到顾客的赞赏。故熟悉饭馆情形的顾客事先都挑选房间, 以得其人之招待。至于所付小费, 亦较优厚。伙计送客时, 必高呼某官惠过, 小账若干。如系写账, 则曰写过。北京饭馆的伙计, 多为山东福山人,乡音未改, 和易近人, 不惮烦琐, 对于小费从不争多论少, 即使不满意时, 也绝不悻悻于色, 确属一种特色。
大饭馆的厨房, 其组织井井有条。如:灶上有头灶、二灶之分, 专司烹调;红案掌管刀俎;白案掌管面食、点心;水案掌管海味、鸡、鸭的处理;料青掌管作料的配备;打杂则添火、涤器;库房则采买、存储。每出一菜, 掌灶者敲动炒勺作有节奏的声响, 凡熟悉业务之伙计, 听到炒勺响声,便能知道是否他所叫的菜, 而随时往取,万无一失。山东馆例有敬菜, 即于客人点菜之外, 另加一菜, 首先送上, 伙计同时声明说这是我敬的。意思是这个菜由柜上出钱。其实山东馆算账, 根本不是按照实际菜价计算, 大致的情形,是按每人约计一元左右为标准。所以这个敬菜早已预计在菜价之内了。敬菜多为红烧鱼头, 虽系下水料, 但烹调得法, 颇为一般人所嗜。
在咸丰、同治年间, 北京的饭馆,据我们知道的有: 致美斋、福兴居、广和居、龙源楼、同兴楼、时丰斋、毓兴居、宴宾斋、裕兴居、富兴楼、毓兴合、吉兴斋、裕兴园、万福居、同兴居、泰丰楼、如松馆、才盛馆、便宜坊等。其中以广和居开设最早, 也最著名。初设于宣外南半截胡同路东, 其前身为隆盛轩。道光十一年(1831 年) 始改为广和居。当时京官中有些善于烹调的南方人,多向该馆传授心法, 制作一些特殊的菜。如五柳鱼( 即西湖宋嫂鱼), 传自陶凫芗,叫作陶菜。又有潘鱼, 传自潘炳年。吴鱼片, 传自吴均金。江豆腐,传自江树匀。这几个人里面, 吴的名气最大。吴字闰生, 光绪时官内阁中书,在京有菜圣之名。他每逢请客, 必预先到饭馆里, 亲自指示灶上, 某一个菜如何做法, 但到吃的时候, 他却终席不举箸, 只看着客人吃, 等到回家之后,再吃他自己家里的饭。他有句诗是:年来略知酸咸味, 博得人传菜圣名。他所传授的菜, 不止广和居有, 如吴鱼片、吴伞蛋等, 一直在许多北京的山东饭馆里流传着。
光绪末年除旧日饭馆大半存在外,前门外又添了天和玉、醉琼林、正阳楼等, 城内则有隆福寺的福全馆, 以及后来居上的东兴楼, 形成了一个极繁盛的时期。明湖春是民国后才开设的, 以济南菜相号召, 地点在骡马市大街, 房间和菜馔都极漂亮。后来因为有人想在那里赊账, 没有达到目的, 于是造谣说明湖春闹鬼。这样一来, 其营业大受影响,一蹶不振。
民国十七年(1928 年) 以后, 是北京商业最不景气的时代, 前门外一带异常萧条, 饭馆业忽集中于西长安街, 如雨后春笋。一时出现了庆林春、方壶春、东亚春、大陆春、新陆春、鹿鸣春、四如春、同春园等, 当时有长安十里遍是春之语。广和居也由城外迁到西长安街路南,改名广和饭庄, 仍以潘鱼、江豆腐相号召,但营业始终不好, 不久就关闭了。
在饭馆衰敝之时, 却有一种新兴营业应时而生, 即所谓家庭菜。据我所知有梁家菜、刘家菜等, 以谭家菜最著名。谭家菜的主人是广东人, 名祖任, 字青, 住米市胡同, 其人多才技,善书法, 尤长于烹调, 以此受知于汤尔和,汤曾给他一个教育部参议的名誉。
谭的烹调技术, 家人皆得其传, 故常以家庭借人宴客, 后遂以之营业。梁家菜不知所终。刘家菜即后来之闽江春菜馆。
风味饭馆
尹润生
北京的外地风味饭馆著名的有: 厚德福( 河南菜, 以做熊掌驰名, 在前门外大栅栏路北)、玉华台( 淮阳菜, 东城锡拉胡同)、五芳斋( 上海菜, 东安市场内)、晋阳春( 山西菜, 虎坊桥大街)、西黔阳( 贵州菜, 西长安街)、恩成居( 广东菜,前门外陕西巷)、东亚楼( 广东菜, 东安
市场内)。
此外, 还有春华楼, 在虎坊桥五道庙, 雅座不多。它受到当时名画家如张大千、溥心畲( 所谓南张北溥) 等的欢迎, 并得到名角梅兰芳、程砚秋等的赞赏, 因而营业兴旺。杨梅竹斜街真源馆,开经济中菜之先河, 以菜价经济吸引顾客, 其中红烧翅根最著名, 价仅三四角,并备有零盘烤鸭, 价亦低廉。地安门大街庆和堂仿效真源馆, 添设经济小卖部,营业非常兴盛, 后因东家闹家庭纠纷,把买卖关了。西单商场内峨嵋酒家, 以四川饭菜著名。梅兰芳爱吃峨嵋酒家的担担面。
说到北京的回民饭馆, 必然要提到东来顺。清朝末年, 一个推车进京谋生的丁姓回民在东安市场摆了个饭摊, 专卖白汤杂碎、杂面条和大饼, 物美价廉,深受劳动人民欢迎, 逐渐由饭摊变成饭棚, 又发展成几间灰瓦房的东来顺羊肉馆, 以火锅涮羊肉驰名。他买来口外牛羊,再加料喂到膘肥肉厚, 然后屠宰。东来顺受到汉满蒙回各族人民的普遍称赞。
每当入秋, 涮锅子便成北京人一种应时当令的享受。东来顺创办人姓丁, 直到东来顺营业发展到鼎盛时期, 在大门外仍然设饭摊, 卖杂碎汤、烙饼及牛肉汤面,劳动人民仍可在这里吃到一顿经济实惠的饭。
东来顺因设在东安市场内, 地方窄, 仅能摆席几桌, 于是在西长安街开设了西来顺, 不仅能置办酒席, 还兼卖烤鸭。
后来, 前门外李铁拐斜街又开了两个阔院广厅的回民饭馆——两益轩、同和轩。戏曲界拜师收徒都在这里行礼,这主要是演员中( 包括去道贺的) 有回民的缘故。程丽芳拜程砚秋为师、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都在这里行礼。
北京烤鸭闻名世界。全聚德烤鸭店享有盛誉。但北京最初的烤鸭店是菜市口米市胡同的便宜坊。那时北京四城都有便宜坊, 以烤鸭为主, 也兼烤奶猪。米市胡同便宜坊号称第一。便宜坊与全聚德烤鸭的主要区别是: 便宜坊是焖炉烤鸭, 全聚德是挂炉烤鸭。过去还有一种烧鹅, 其味不次于烤鸭, 慈禧就非常爱吃。北京烤鸭之所以脍炙人口, 除因为北京鸭品种优良, 体大肥嫩外, 还与使用枣木炭有关。枣木炭质坚火缓, 火力平稳, 烟气很小。
北京还有几个专卖单一品种的饭馆, 规模不大, 而历史悠久, 各有特色,远近驰名。它们是: 砂锅居( 西四南缸瓦市)、烤肉宛( 宣武门内大街)、烤肉季( 什刹海)、都一处( 前门大街)、馅饼周( 煤市街)、穆家寨( 王广福斜街)、天兴居( 前门外鲜鱼口)。
砂锅居原名和顺居, 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以砂锅煮白肉起家, 日久天长, 原名反而不传而叫砂锅居了。它能用猪肉做出几十种肉菜, 而不需要添加任何配搭, 叫烧燎白煮, 能成桌摆席,仅炸货一类, 就有著名的三十六小烧。早期每天一个上午就能卖完一口猪,下午停业。砂锅居还贮藏有陈仓米, 北京人称之为老米, 其质特精, 蒸煮也是专门技术。人们喜吃白肉末拌老米饭, 砂锅居也由此更著名。
烤肉, 是秋冬时节比涮羊肉更简化的一种吃法。烤的主要是牛肉片。烤肉宛最初只有一面小铁炙子, 由顾客足蹬板凳, 自烤自酌, 佐以牛舌饼、小米粥。烤肉宛由宛氏兄弟二人共同经营, 哥哥一面切肉一面嘴里算账, 弟弟一面招待一面收钱, 大褂口袋就是钱柜。由于选肉精、切片薄、松木火、作料全, 生意兴隆, 最后发展成两台铁炙、门前常排满汽车的名饭馆。烤肉季开设较晚, 因地址在后海河沿, 颇有风趣, 吸引了一些中上层人士, 渐渐与烤肉宛不相上下,号称南烤、北烤。
都一处原是个山西饺子馆, 连同它对面的一条龙包子铺, 都是清朝初年就有的面向大众的黄酒馆。传说, 乾隆皇帝私访, 曾到都一处品尝过, 深表满意,亲笔写了都一处的牌匾, 都一处从此兴旺起来。以后发展成能做各种包馅食品, 如烧麦、炸三角、糖包、春卷等,还以晾肉、酥鱼、蜜枣等酒菜驰名。
馅饼周和穆家寨, 是两家回民小馆,前者专做牛羊肉馅饼, 附卖稀粥, 后者卖炒疙瘩加牛羊肉作料。初期顾客只是劳动大众, 因做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