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脉经-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伤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 
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属麻黄升麻汤。 
     伤寒,本自寒呕,医复吐之,寒格更遂吐,食入即出,属干姜黄苓黄连 
人参汤。 

… 页面 93…

                               病可温证第九 

     大法,冬宜温热药及灸。 
     师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更疼痛,当救其里,宜温药, 
四逆汤。 
     下利,腹满,身体疼痛,先温其里,宜四逆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脉弦迟。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当温之,宜四逆汤。 
     下利,欲食者,就当温之。 
     下利,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当温之。得冷者满,而便肠垢。 
     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当温 
之,宜当归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者,即呕汗出,必数更衣,反少,当温之。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宜温之,以 
四逆汤。 

… 页面 94…

                              病不可炙证第十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 
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当以汗解,而反灸之,邪无从去,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当重 
而痹,此为火逆。若欲自解,当先烦,烦乃有汗,随汗出而解。何以知之? 
脉浮,故知汗当解。 
     脉浮,热甚,而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咽燥必唾血。 

… 页面 95…

                              病可灸证第十一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者,灸 
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 
     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不死。脉不足者,灸其少阴七 
壮。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者,即呕汗出,必数更衣,反少,当温其上,灸 
之。 
     诸下利,皆可灸足大都五壮,商邱、阴陵泉皆三壮。 
     下利,手足厥,无脉,灸之不温,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 
也。 
     伤寒六、七日,其脉微,手足厥,烦躁,灸其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为可灸少阴、厥阴,主逆。 

… 页面 96…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大怒无刺,已刺无怒。新内无刺,已刺无内。大劳无刺,已刺无劳。大 
醉无刺,已刺无醉。大饱无刺,已刺无饱。大饥无刺,已刺无饥。大渴无刺, 
已刺无渴。无刺大惊,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身热 
甚,阴阳皆争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则泄。所谓勿刺者,有 
死征也。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上工刺未生,其次刺未盛,其次刺正衰,粗工 
逆此,谓之伐形。 

… 页面 97…

                              病可刺证第十三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自当愈,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足 
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乃却与桂枝 
汤则愈。 
     伤寒,腹满而谵语,寸口脉浮而紧者,此为肝乘脾,名纵,当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欲饮酢浆者,其腹必满,而自汗出, 
小便利,其病欲解,此为肝乘肺,名曰横,当刺期门。 
     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热人血室。但头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 
而泻之发,濈然汗出者则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其人谵语,此为热人血室,当刺期门,随其虚实而取 
之。平病云: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三焦与此相反。岂谓药不谓针耶?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颈项强而眩,时如结胸,心下痞坚,当刺大椎 
第一间,肺输、肝输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谵语则脉弦。谵语五日不止, 
当刺期门。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妇人伤寒,怀身腹满,不得小便,加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 
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则愈。 
     伤寒,喉痹,刺手少阴。少阴在腕,当小指后动脉是也,针入三分,补 
之。 
     问曰:病有汗出而身热烦满,烦满不为汗解者何?对曰:汗出而身热者, 
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也。太阳主气,故先受邪,少 
阴与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治之,表里刺之,饮之汤。 
     热病三日,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 
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 
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 
发三寸,边各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项中各一,凡六痏;巅上一。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菌为轸,鼻索皮 
于肺,不得,索之火。火,心也。 
     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安,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赤, 
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肝也。 
     热病而胸胁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针于四达。筋辟目浸, 
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肺也。 
     热病数惊,瘈疭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 
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骨病食啮牙齿, 
耳清,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脾也。 
     热病,先身涩傍倚,烦闷,干唇嗌,取之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 
寒汗。 
     热病,头痛,摄目脉紧,善衄,厥热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 
寒热病。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输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 

… 页面 98…

得气也。 
     热病,侠脐痛急,胸胁支满,取之涌泉,与太阴、阳明,以第四针,针 
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大渊、大都、太白。泻之则 
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者,取踝上横文以止之。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 
间。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手太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手臂痛,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目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热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 

… 页面 99…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 
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阳明病,潮热,微坚,可与承气汤。不坚,勿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尿,欲知之法,可与小承气汤。若腹中不转矢气者,此为但头坚后溏, 
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满,不能食,欲饮水者,即哕。 
     阳明病,若胃中虚冷,其人不能食,饮水即哕。 
     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而肠鸣,当温 
之,与水即哕。 
     病在阳,当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热却不得去,益烦,皮 
上粟起,意欲饮水,反而不渴,宜文蛤散。若不差,与五苓散。若寒实结胸, 
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身热皮栗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 
水噀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即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 
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寸口脉浮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即无血,大即为寒,寒气相搏, 
即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 
   。 
     寸口脉濡而弱,濡即恶寒,弱即发热,濡弱相搏,脏气衰微,胸中苦烦, 
此非结热。而反薄居水渍布冷铫贴之,阳气遂微,诸腑无所依,阴脉凝聚, 
结在心下,而不肯移,胃中虚冷,水谷不化,小便纵通,复不能多,微则可 
救,聚寒心下,当奈何也。 

…  00…

                              病可水证第十五 

     太阳病,发汗后,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 
饮之,令胃中和则愈。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饮之即愈。 
     太阳病,寸口缓,关上小浮,尺中弱,其人发热而汗出,复恶寒,不呕, 
但心下痞者,此为医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复不恶寒而渴者,为转属阳明。 
小便数者,大便即坚,不便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欲饮水者,但与之,当以 
法救之,宜五苓散。 
     寸口脉洪而大,数而滑,洪大则荣气长,滑数则胃气实,荣长则阳盛。 
怫郁不得出身,胃实则坚难,大便则干燥,三焦闭塞,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