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班戈"行动的破产 作者:[苏联] 马克西姆·克尼亚济科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库班戈"行动的破产 作者:[苏联] 马克西姆·克尼亚济科夫-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戈瓦尔德·休兹中尉一塞巴斯蒂安确信,这正是死者的名字——并不是史密斯军队的一般军官。在“部队”一栏里只有四个字。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四个字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塞巴斯蒂安很清楚,“塞卢斯军”意味着什么。

  休兹中尉大概是索尔斯贝里当局授与“塞卢斯军”这个称号的特种部分的一个排长,当局是为了纪念津巴布韦的首批欧洲移民之一,英国人弗雷德里克。塞卢斯而授予部队这个称号的。塞卢斯这个本性残酷和贪权,老奸巨滑,善于跟踪探查的人深入到津巴布韦最边远的角落,以便迫使当地居民服从英王的统治。

  为了训练“塞卢斯军”,在罗得西亚西北部的卡里巴湖畔建立了一座兵营。兵营起了个古怪的名称,叫“瓦发——瓦发”。这个名称来自绍思族语“瓦发——瓦扎拉”,大致的意思是:“注定要死的人必死,注定要活的人必活。”(正如常说的:生死存亡乃命中注定,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罗得西亚军队中的精华都来到“瓦发——瓦发”兵营。训练数周后,一大半人就陆续被淘汰了,剩下的当超级士兵进行训练,这种士兵“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我们一开始就让新来者明白,他是微不足道的,是零。”一次“塞卢斯军”的指挥官,当年曾在马来西亚的热带丛林里作过战的里德。戴利少校公开告诉记者说。“然后我们再把他变成我们所需要的新战士。我们故意使士兵达到体力上疲惫不堪,精神上紧张至极的地步。这样,大多数人就垮了。但是还剩下精华部分,即剩下那些能当超人的人。实际上他们正在成为超人。”

  南非的《武装部队》杂志在自己的某期杂志上谈到了这种训练的具体内容。一切都从强化体力负荷开始,但只发一般士兵的六分之一口粮。

  接着便是更为严重的“测验”。给每个“塞卢斯军”士兵发一支步枪、20发子弹、一个只装一根火柴的火柴盒,一只生鸡蛋。用直升飞机把他们投进猛兽和毒蛇经常出没的热带稀树干草原。一昼夜后,“塞卢斯军”士兵必需到达指定地点,生起篝火,煮熟鸡蛋。长官率领检查人员乘直升飞机前来指定地区检查。那个被风吹灭或者被热带大雨浇灭火柴的人,不能再称为“塞卢斯军”。也有根本就是不到地点的,谁也不去寻找他们,大自然会实行自然淘汰的。

  接着是教他们不用火柴生火;敲石取火,吃啮齿动物、蛇、猴肉,喝很久以前死去的动物骨骼中的积水。让他们养成残酷和对自己的保护人及唯一的主子史密斯无限忠诚的习惯。结果,他们没有辜负寄予他们的期望,使支持津巴布韦的爱国者争取自由斗争的非洲人的鲜血洒满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赞比亚、博茨瓦纳的土地。“塞卢斯军”的“最杰出的功勋”是1978年镇压莫桑比克坦布埃镇的居民,1979年袭击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和在罗得西亚本土所进行的无数次恐怖行动。

  现在塞巴斯蒂安掌握了其中一个暴徒的证件。毫无疑问,戈瓦尔德“。休兹很可能是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是个职业雇佣兵。浴场打架时塞巴斯蒂安所听到的话现在逐渐具有新的含义。打死休兹的人很可能就是他的同事。他们三人都打算到温得和克去找某个上校。

  “温得和克”是纳米比亚的行政中心,被南非军队占领。那里有南非占领军司令部,臭名昭著的上校显然就在司令部工作。换句话说,这三个人打算在比勒陀利亚,在纳米比亚进行的殖民战争中捞点外快。但是他们的计划显然是由于休兹的过错而破产了,因为伦敦方面向休兹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什么?于休兹这一行的人未必愿意为一点点钱而同自己的搭档吵架的。就是说,条件要优越得多。如果说伦敦有人在招募高级雇佣人员,并提供比普通工资多得多的工资,那么在大不列颠首都无疑正在准备某种十分重要的事情……

  但是准备什么呢?塞巴斯蒂安的前额冒出了汗珠。由于意识到他即将了解到某种秘密,他的双唇干燥了。是啊,这可能成为使他扬名四海的特大新闻,或者成为……他的坟墓。

  塞巴斯蒂安激动得在房间里来回走动。但是原先的兴奋很快就消失了。他想,假定我知道伦敦在准备某种阴谋,但伦敦不是一个小村庄。怎么才能找到阴谋活动者呢?总不能到大街上去高喊:“喂,阴谋家在哪里?”。不错,塞巴斯蒂安在一个消息灵通的英国政府机关中有一个大学时代的朋友,在法西斯专制时代他曾来过科英布拉学习葡萄牙语。但是即使塞巴斯蒂安去找他,他能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也很小。

  塞巴斯蒂安拿起桌子上的那本带插图的杂志。啊,这是他最熟悉的美国《雇佣军人》杂志。在发亮的封面上赫然站着一个身穿带斑点伪装,向前斜提着冲锋枪的大高个子,里面是各种武器弹药广告,报导正在进行战争的纳米比亚和以色列占领南黎巴嫩等地的局势。往下是向“会使用武器的年轻人提供工作”或者为失业过久的“年轻人”愿意提供服务的传统广告。

  塞巴斯蒂安翻过一页……有份广告使他大吃一惊,广告用蓝色粗线条划出来。内容如下:“好消息!如您想得到真正有趣的工作,请到国际安全局,牛津路27号,纽贝里,贝什基尔,英国(不需要前司令部军官)。”

  塞巴斯蒂安松了口气。有门儿了。 

第三章
 
  塞巴斯蒂安坐在从里斯本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心中十分高兴,因为世界上有《雇佣军人》这么一家杂志。它是美军退伍中校罗伯特。布朗苦心经营的产物。此人好似生来就是个十足的冒险家,50年代末他就在新闻界活动。但在这方面始终未能有所建树。于是布朗投笔从戎,在越南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加入臭名昭著的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来到柬埔寨边境地区。他在这个职业讨伐队里很快就飞黄腾达。要知道,可不能小看中校这个官衔!很明显,布朗是病态的亡命徒这一点起了作用。“如果需要,”有一次他向记者供认:“我愿意在越南打仗,哪怕打20年也罢。”

  但是历史做了另外的安排。美国人被迫离开了越南。于是罗伯特。布朗就失业了。但时间不长。他很快想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主意”:把自己在新闻业方面非常肤浅的知识和军事方面较为深刻的知识结合起来。

  结果,1975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开始出版《雇佣军人》杂志,它很快就成了全世界雇佣军手头必备的读物。在这份杂志上可以找到一切:从对全球“热点”军事政治局势的分析到最新式的武器弹药广告。此外,还有用手头材料制作爆炸物指南,而这种指南对于职业破坏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应该说,最主要的是,布朗先生的出版物实际上起到了雇佣世界职业介绍所的作用。通过刊登大量广告,《雇佣军人》杂志向亡命徒们指出最需要他们卖命的国家和地区。例如,1975年,当安哥拉战争进行最激烈的时候,该杂志出了一个私人广告,从中得知,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的“国际”饭店正在为反安哥拉的分裂主义集团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招募雇佣兵。广告说:“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招募英国人和法国人,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更乐于招募美国人。月薪为1200—2500美元。”

  美国一开始便把不宣而战的反阿富汗战争升级,该杂志就于1981年2 月刊登了阿富汗一个巴斯马奇匪帮的头首齐亚。纳塞里的答记者问,此人不仅号召西方的“志愿者”站到自己的旗帜之下,而且向“志愿者”宣布了他在华盛顿的具体地址。罗伯特。布朗真可谓精通业务。

  他利用绝对不会受美国联邦当局和地方当局制裁的机会,继续往前走。在《雇佣军人》杂志的庇护下,从1980年起美国每年都举行雇佣军人“代表大会”。

  塞巴斯蒂安十分清楚,尽管布朗的活动是明显违法的,但他无论是现在或将来都不会受到法律追究。因为,第一,他所做的一切完全符合华盛顿的对外政治目的;第二,这些行动显然是“上面”向布朗先生授意采取的。据美国《新闻周刊》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正广泛利用《雇佣军人》杂志所提供的服务。《雇佣军人》杂志最积极的编外作者之一乔治。培根的传记所提供的若干事实,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例证。此人已战死在安哥拉,正是他当年充当中央情报局驻老挝的间谍,甚至因工作出色而获得过中央情报局颁发的“智慧之星”奖章。布朗和他的杂志正是根据美国间谍机关的指示于1975——1976年曾竭尽全力地为安哥拉的反革命集团招募雇佣兵。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从此,安哥拉一直仍然是他们的头号目标。1980年布朗带着自己的亲密助手秘密地访问了纳米比亚,在那里和南非军队及南非国家情报局的领导人举行了会谈。过了数月,在纳米比亚的南非占领军中就出现了完全由美国、法国、西德、英国和以色列雇佣人员组成的“布发洛”特别营。它的任务是:和驻扎在纳米比亚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匪帮一起对安哥拉领土实施袭击,进行屠杀、掠夺,破坏经济目标。

  现在,在飞往伦敦的途中,塞巴斯蒂安不知为什么觉得,《雇佣军人》杂志的老板们恰好正忙于编织反对安哥拉的新的阴谋。 

第四章
 
  海兹罗机场正以多种语言的嘈杂声,忙乱的工作,没有尽头的自动梯和愁眉锁眼的海关人员又迎来了一批旅客。

  而人们习惯描述为雾都的伦敦今天也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塞巴斯蒂安几乎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来到由于曾多次来过伦敦而熟悉的“霍利德国”饭店。他不打算马上便去纽贝里。要熟悉一下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