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卷野草+朝花夕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鲁迅全集卷野草+朝花夕拾-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果秦
故狱。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
酒中,须臾果糜散矣。”

  〔11〕 对课 旧时学塾教学生练习对仗的一种功课,用虚实平仄的字相对,如“桃
红”对“柳绿”之类。

  〔12〕 这些都是旧时学塾读物中的句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见《论语
·述而》。“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见《幼学琼林·身体》。“上九潜龙勿用”,见《周
易·乾》,原作“初九,潜龙勿用”。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是学生读《尚书·禹贡》时念错的句子;原作“厥
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包橘柚锡贡”。

  〔13〕 “铁如意”等语,是清末刘翰作《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中的句子。原文作
:“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刘翰,江苏武进人,江阴
南菁书院学生。这篇赋是颂扬五代后唐李克用父子的。见王先谦编的《清嘉集初稿》卷五。

  〔14〕 绣像 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白描画像。

  〔15〕 《西游记》 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著,共一百回。

父亲的病〔1〕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2〕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
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
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

  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
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
,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3〕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
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
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
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
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
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
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4
〕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
5〕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
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
于还要拚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
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
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6〕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
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

  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
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
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
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
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
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
“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
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7
〕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
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
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
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
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
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8〕
,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
,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
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
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
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
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
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9〕的嫡
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
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
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
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
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
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10〕,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
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1
1〕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
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
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
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
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12〕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
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13〕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
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
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2〕 S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