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德经三帝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道德经三帝注-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S袩o二境,徼妙寓焉。大智并觀,乃無不可。恍惚之中,有象與物。小智自私,蔽於一曲,棄有著空,徇末忘本,道術於是乎為天下裂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道本無相,孰為徹妙?物我同根,是非一氣,故同謂之玄。世之惑者,拾妄求真,去真益遠,殊不知有無者,特名之異耳。
玄之又玄,忻钪T。
 《素問》曰:玄生神。《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妙而小之謂玄,玄者天之色。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玄之又玄,所謂色色者也。玄妙之理,萬物具有,天之所以撸刂蕴帲酥造‘,百物之所以昌,皆妙也,而皆出於元,故曰忻钪T。孔子之作《易》,至《說卦》然後言妙,而老氏以此首篇,拢酥裕酁榻K始。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無異相,孰為美惡?性本一致,孰為善否?有美也,惡為之對,故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有善也,不善為之對,故曰: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世之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神奇復化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則美與惡奚辨?昔之所是,今或非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則善與不善奚擇?拢梭w真無而常有, 即妙用而常無,美惡善否,蓋將簡之而弗得,尚何惡與不善之能累哉?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太易未判,萬象同體。兩儀既生,物物為對。此六對者,群變所交,百懀鈮T所起,世之人所以陷溺而能自出者也。無動而生有,有復歸無,故曰有無之相生。有涉險之難,則知行地之易,故曰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若尺寸是也。高下之相傾,若山澤是也。聲舉而響應,故曰音聲之相和。形動而影從故曰前後之相隨。陰陽之撸臅r之行,萬物之理,俄造而有,倏化而無。其難也,若有為以經世。其易也,若無為而適己。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天之自高,地之自下,鼓宮而宮動,鼓角而角應,春先而夏從,長先而少從,對待之境,雖皆道之所寓,而去道也遠矣。
 
是以拢颂師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處無為之事,《莊子》所謂無為而用天下也。行不言之教,《易》所謂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也。為則有成虧,言則有當愆,曾未免乎累,豈拢怂元毩㈧度f物之上,化萬物而物之所不能累歟?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萬物并作,隨感而應,若鑒對形,妍醜畢現。若谷應聲,美惡皆赴,無所辭也。故曰:作而不辭。自形自化,自生自色,各極其高大,而遂其性,孰有之哉?故曰生而不有。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覆載天地,刻雕行危粸榍桑试粸槎皇选K臅r之撸Τ烧呷ィ熘酪病B}人體之,故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認而有之,亦已惑矣,故曰功成不居。有居則有去,古今是也。在己無居,物莫能遷,適來時也,適去順也,何加損焉?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尚賢則多知,至於天下大駭,儒墨畢起。貴貨則多欲,至於正晝為盜,日中穴阫。不尚賢,則民各定其性命之分,而無所夸跂,故曰不爭。不貴貨,則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無所覬覦,故不為盜。《莊子》曰: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旅獎》曰: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人之有欲,次性命之情以爭之,而攘奪誕謾,無所不至。伯夷見名之可欲,餓於首陽之上。盜跖見利之可欲,暴於枺曛隆F錈峤够穑浜势湫膭t憤亂憤驕,而不可係道。至於拢苏撸痪屠贿‘害,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則孰為可欲?欲懀Р幻龋嵝恼咳唬懈兴箲苟鵁o所礙,動而無所逐也,孰能亂之?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
 
是以拢酥危撈湫模瑢嵠涓梗跗渲荆瑥娖涔牵J姑駸o知無欲。
  谷以虛故應,鑒以虛故照,管籥以虛故受,耳以虛故能聽,目以虛故能視,鼻以虛故能嗅。有實其中,則有礙於此。拢瞬坏靡讯R往天下,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因其固然,付之自爾,何容心焉?堯之舉舜而用鯀,幾是矣。心虛則公聽并觀,而無好惡之情,腹實則贍足平泰,而無貪求之念,豈賢之可尚,貨之足貴哉!拢藶楦共粸槟浚篃o擇而容故也。志者心之所知,骨者體之所立。志強則或殉名而不息,或逐貨而無厭,或伐其功,或矜其能,去道益遠。骨弱則行流散徙,與物相刃相靡,胥淪溺而不返。拢酥荆孔韵乱玻烁咧C孔葬嵋玻讼戎V湫郏仄浯疲錁s,其辱,是之謂弱其志。正以止之,萬物莫能遷。固以執;萬變莫能傾。不壞之相,若廣成子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是之謂強其骨。《莊子》曰:伺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拢酥危瑒帐姑竦闷湫远选6嘀詺埿悦郑嘤糟栊悦椋恢沃鴣y執甚焉?故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辮者不敢騁其詞,勇者不敢奮其恢,能者不敢矜其材,智者不敢施其察,作聰明,務機巧,滋法令,以蓋其校}人皆禁而止之。此所謂使夫知者不敢為也。九官咸事,使久在服,豈以知為鑿也。行君之命,致之民而已o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拢酥危M棄人絕物,而忽然自立于無事之地哉?為出于無為而已。萬物之變在形而下,拢梭w道,立乎萬物之上,總一其成,理而治之。物有作也,順之以觀其復。物有生也,因之以致其成,豈有不治者哉?故上治則日月星辰得其序,下治則鳥獸草木遂其性。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有情有信,故有用;無為無形,故不盈。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之理,偏乎陽則強,或失之過。偏乎陰則弱,或失之不及。無過不及,是謂沖氣。沖者,中也,是謂大和。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取之,不足者予之,道之用,無適而不得其中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之體,猶如太虛,包裹六極,何盈之有?
 
淵兮似萬物之宗。
《莊子》曰:魷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虛而靜,不與物雜,道之體也。惟虛也,故群實之所歸。惟靜也,故群動之所屬。是萬物之所係,一化之所待也。故曰似萬物之宗。然道本無係,物自宗道,故似之而已。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銳則傷,紛則雜,挫其銳則不爭,解其紛則不亂。和其光,莊子所謂光矣而不耀也。同其塵,莊子所謂與物委蛇而同其波也。內詹唤猓沃成光,而舍者與之避席,豈和其光之謂歟?飾智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豈同其塵之謂歟?拢舜炱滗J,則處物不傷物,物莫之能傷也。解其紛,則不譃跤弥牵坎粩蹫跤媚z?萬物無足以鏡其心者,若是則無泰色,無驕氣,和而不流,大同於物,以通天下之志,無入而不自得也。

湛兮似或存。
 心若死灰,而身若槁木之枝,泰定之中,天光自照,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此其道歟?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象者,物之始見。帝者,神之應物。物生而後有象,帝出而後妙物。象帝者,群物之始,而道實先之。《莊子》所謂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有乎出而莫見其門,孰知之者?故曰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拢瞬蝗剩园傩諡槠c狗。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以仁為恩,害則隨至,天地之於萬物,拢酥栋傩眨o其自然,無愛利之心焉,仁無得而名之。束芻為狗,祭祀所用,適則用之,過則棄之。彼萬物之自生百姓之自治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橐籥虛而能受,受而能應,故應而不窮。有實其中,則樱幗缘K,在道為一偏,在物為一曲。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虛己以撸溃瑒t汎應而曲當,故曰虛而不屈。迫而後動,則吡慷粎T,故曰動而愈出。拢顺觯瑧弁酰鵁o言為之累者,此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籥虛以待氣,氣至則嗚,不至則止。拢酥运浦^p者之囿,言多而未免夫累,不如守中之愈也。慎汝內,椋晖猓找暦绰牐瑥鸵砸娞斓刂难桑酥^守中。

谷神章第六

谷神不死,
 有神則有盛衰,有數則有成壞,形數具而生死分,物之理也。谷應群動而常虛,神妙萬物而常寂,真常之中,與道為一,不麗於形,不墮於數,生生而不窮,如日月焉,終古不息,如維斗焉,終古不武,故云不死。

是謂玄牝。
 萬物受命於無,而成形於有,谷之用無相,神之體無方,萬物所受命也。玄者天之色,牝者地之類,萬物所成形也。谷神以況至道之常,玄牝以明造物之妙。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莊子》曰: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而見之者,必拢艘选9熟洞嗣餮孕蛑T,是謂天地根。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物與天地,本無先後,明大道之序,則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然天地之所從出者,玄牝是已。彼先天地生者,孰得而見之?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不知其盡也。夫是之謂綿綿若存。茫然天造,任一氣之自撸繝柕鼗形之自殖,乾以易知,坤以簡能,非力政也,何動之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