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吃八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嘴吃八方-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章 紫铜火锅 

第1节 紫铜火锅


  人生有四大快事:涮铜火锅,睡稻草床,打玛瑙麻将,听蟋蟀唱歌。算起来,这是一个环保要求,吃的睡的玩的和住的环境都包括进去。涮铜火锅,是要用板炭烧的那一种紫铜火锅,用它涮起来才有原汁原味的氛围。睡稻草床,这已经不易,稻草好觅,困难在于你想睡稻草床,老婆并不见得同意,因为睡稻草会弄得到处是草屑,你选择谁是一个难题。打玛瑙麻将,手感好,玩牌时抚摸清凉、柔润、光洁、细密的玛瑙麻将,有清心败火之效。听蟋蟀唱歌已经是童年的事情了,回想起来,现在的高楼大厦已经与蟋蟀告别了,再难听到那天籁的声音。诚然,住别墅也许是听得见的,但别墅是比蟋蟀还少。
  我的紫铜火锅,是上世纪80年代在南昌买的。德兴所产,那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铜基地,就兴冲冲将它背回湖北,从此走遍东西南北,再没感觉有比我的紫铜火锅更好的火锅。现在我只在有珍贵客人来时用它,它维系着我那苦难而美好的青春。想起来,吃睡玩的时间占了人生的大部,一个人一天真正做事的时间(我指纯粹有效做事时间)并不会超过四小时,即便是我这样专靠撰稿为生的人,平均一天撰稿时间也不会超过四小时。所以,我觉得讲一点生活品质是有必要的,紫铜火锅便是我的品质,因而一直是珍爱,这难道值得笑话吗?
  说到紫铜火锅,我还要说到冬天。有一年我在地质队,山野里下着雪,我用一个电热杯涮肉吃,电压低,热度不够,涮一块肉吃了,等下一块肉却要好久,那时是多么想有一只紫铜的烧板炭而火力盛旺的火锅啊!人总是这样想得到,而得到后,再悉心收藏,它就是我们维系世俗社会的强力纽带了。


第2节 买蟹


  昨天买蟹一事像一颗土豆根植于心,沉甸甸地搁在心上,发绿,还可能萌芽,却不是件大事,计较起来相当小人,毫不在乎则自欺欺人。十七时许,八里桥市场陆续关门,只水产市场在进行最后的冲洗,我想买一条武昌鱼回去红烧,忽被一红衣妇女挡住,她恳请我一定买她一点蟹,云其蟹皆公,膏腴甚厚。秋吃母蟹,冬吃公蟹,是常识。
  见人这般恳请就心生同情,气温零下三度呢,卖蟹真是不容易的,就说,买一斤吧,红衣妇女立即拿起塑料袋手若蝶之穿花飞快往里捡蟹。我说,不对啊,你这么快往里捡蟹干什么?一斤蟹犯得着用这么快的速度捡吗?想捡死蟹进去吧?你捡快了我等下还是要你倒出来。红衣妇女听了,放慢了速度,然一劲儿捡。我说,一斤蟹有多少只啊?她搁秤称,三斤半。我让她捡出两斤半。此时,我心里想了一下,是不是让她把蟹拿出来看一看,她那飞蝶穿花之手十分可疑。再想了一下,也许是多心了吧?看人家一脸的诚恳,就付钱走了。
  回家将蟹倒入盆里,一斤蟹五只,最大的那一只是死的,还少五只脚,这就是侥幸心理的回报。刚才还想着是不是有死蟹呢,睁着眼睛吃亏,真是可气,就闷了闷,过半天才悠过来。一只蟹算不了什么,二两多点,少吃一只蟹有利减肥。我把坏事可以变好事的要素全部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然而仍是无法找到平衡点。大奸大贼也罢了,被她这样小小算计一下,这计谋原来是晓得的,上当的次数亦不在少数,何以仍要上当呢?这应该还不是最重要的吧,最重要的是,我本没有打算买蟹,是看在她那份恳请的面子上,心生同情才答应买蟹的,她居然欺骗我,将一只最大的死蟹飞快地塞进塑料袋里。
  第二天我要去找她,让她说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赚利润呗,死蟹不卖出去,她可要赔惨了。但是,你赔归赔吧,怎么可以伤害信任和同情你的人呢?再一想,那不信任又不同情她的人,是不会像我这样买她的蟹的,她也就伤害不到,她只能从信任和同情中寻找机会呢。
  想想问题仍在我方,因为人家恳请的并非是你的同情,而是买蟹。买蟹是一笔交易,她要在这一笔交易里面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你要通过这笔交易来表达你对人有善心同时自己还有蟹吃。花雕加姜丝温热,坐在有暖气的北面书房,一边悠悠地喝着,一边看看《世界地理》,听听音乐,也是有些情调的。可是,一只死去的蟹将这个情调搅黄了,没有了,气急败坏得很,还欲施报复大计。归根结底,是没有最后检查一下袋子里是否有死蟹,这是有意给人提供一个犯错误的机会。另外,自己也是趁着地冻天寒生意萧条一边使劲压价,一边还要占据道德上风,露出一副我买你的蟹是在施舍你的嘴脸,想一想,这样的人不买一只死蟹又该谁来买死蟹呢?


第3节 养生学中的生态学


  中国古代的养生学与医学、宗教及哲学是密切不能分离的,先哲们认为,上天创造了人类,天人一体,天人合一。人应当尊崇顺尚天道,效法自然。在这个“天人合一”的总纲下,派生出养生学的若干个分支,每一个分支下又有一些流派,这就使传统的养生学总令现代人眼花缭乱,不得要领。实际上只要从“天人合一”梳理下来,道理的不通处自此而通。
  宗教文化出版社最新推出一本介绍养生之道的《儒释道论养生》(李土生著),可算是为养生学的研究和爱好者做了一件功德之事。该书分五章,分别是《养生简说》、《儒家生命学说与养生》、《佛家生命学说与养生》、《道家生命学说与养生》和《诸家养生学说的比较》。实际上这三大流派也好,其他的诸家派别也好,生命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由自然创造又受自然制约,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其分歧之处则也是源于自然。“天人合一”大哲学的命题下,其他细节的组织就要依据各派的地缘状态来决定,这就涉及到养生的生态学,作者李土生用“简说”的形式简单地剖析了地理气候对养生的反作用。这确实是一个有意义的洞察,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观照养生学,还人以自然属性,对于养生学的研究是一片非常开阔的地带。
  李土生认为,南方炎热,稍动即出汗和引起烦躁和疲劳,南方人就学习龟、蛇动物的养生法,倡导“人的生命在于静养”的观念,因此南方人发明了静养生并盛行静功;北方寒冷,人的身体易因冷而僵硬,导致气血不通,北方人就从虎、熊善动之动物中,发现与总结出“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并盛行动功;中原四季分明,自然派生出动静结合的养生文化,明清以来盛行的太极拳便是动静结合的功夫,也是动静结合养生观的外化。
  古代医疗手段简单,医药匮乏,养生防病就成为积极的医疗保障以及康复手段,食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神农以降,便是药食同源,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诸多的中药是药,又是食品,民间现在仍流行的一些食养方子仍可见食养之效。比如祛热用冬瓜煲汤、海带煲汤,感冒了煮姜汤,女性哺乳缺乳时用鲫鱼煮汤或猪脚煲汤,这些食养的方法,便是从日常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养生经验。历史的长河中,又由养生文化派生出其他文化,然其根本,则是认同人的自然属性的方面,对人的异化始终生发消解作用,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源源流淌的原动力之一吧。实际上,现代人何曾又不需养生呢?益寿与健康,是人的生存质量的基础,且不说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医疗保障缺失和疾病医治成本和痛苦成本了。


第4节 红烧还是清蒸——这是一道哲学命题


  少时总是喜欢红烧的事物,红烧肉,红烧鱼,乃至红烧茄子、冬瓜,只感觉红烧才有味道,其味道特别浓,其看相特别诱人,其香味特别持久。红烧肉佐青蒜、佐青椒或者佐香菇,看那有肥有瘦的肉红通通、油亮亮,又有些青绿掩映,就心生咀嚼与吞咽的念头,舌根下面有一个小泉涓涓地流涌不绝。烹饪有熘、煸、炒、煎、炸、烤、炝、炙、烙、焖、熏、焯、炖、煮、汆、煲、煨、熬、烩、蒸、烹、肴种种,为何独喜欢那一道红烧风景线呢?恐怕红烧是一道家常菜,那陈酱与鲜肉纠合,使一道菜构成了浓郁的复合香型,可满足人生之初味觉的浓烈的冲动与企盼。此时的视觉之美,浓彩重抹,大红大紫,朝阳夕晖,大河奔腾。听觉之美,是激越之响,是动感十足的摇滚,是嘹亮与喧嚣。触感是喜欢抓握能够奔跑的小动物,可以飞翔的鸟儿,或者游动之鱼。
  度过了红烧岁月,人就慢慢地长大,口味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嬗变。进入中年,人便不会将红烧肉进行到底了,渐渐积累了其他的烹饪方式,品味开始多元性,心态宽容,并对事物之本源考究与探索,此时清蒸方式被频繁选用,特别对于鱼类。鱼类分两大类,咸水鱼与淡水鱼,又两类中的任何一类,皆品种繁多。即便是那淡水鱼,一天吃一种,一年也吃不完它的全部。鱼类自身肉质鲜嫩,清雅幽芳,鱼与鱼之间差异甚大,有纤维肉质的鱼,有蒜瓣肉质的鱼,有绵柔糯软肉质的鱼,断是一记红烧,就把鱼类的味道多样性给掩盖了。清蒸则不然,比如清蒸一道武昌鱼,蒸前只在鱼身上抹一点盐和猪油(其他油亦听便),腹内塞一根小葱和数根姜丝去腥足矣。清蒸的武昌鱼,便是它的原味,肉纤维细嫩,清甜而绵柔,一丝凝聚清水之鲜的纯净气息游离其中,因此品味的过程,是如探触清水如镜,绿柳拂月的宁静致远境界。
  学会品尝清蒸味道的人,开始喜欢施特劳斯或“二泉映月”这样的古典音乐,喜欢小桥流水、霜芦稻香的景色,喜欢远树的栖鹤,或缓行于湖滨江畔的牛群,此心境宁静而飘逸,在退潮后的海滩寻找海贝,打量海的纤细足印,然此心境,仍掩藏浓烈的情感,一如喝二锅头酒,是向一种纯粹过渡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