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纵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幻纵览-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屈瓦勒著)里,太空中降下一种奇特的生物……夜瞌虫。它们能够令人深深睡去,直到死亡。为了对付夜瞌虫,人类只能使用人工睡眠机,使人在半梦半醒中休息。原本属于孙悟空的法宝这次在科幻小说里出现了。

在《灭种大屠杀》中,太空中降落的生命就更奇怪了。那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孢子。但扎根地面后,却能生长出两百米高的大树,高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最高建筑。并且,长这么高,仅仅需要几年功夫。人类的生存环境彻底被破坏。科学与文明都不复存在。残存的人类在巨大植物的根部挖洞,过着虫子一样的悲惨生活。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四编:灾难(4)

第四章:技术灾难

D四章简介

第一节:环境污染

第二节:其它技术灾难

D四章简介

进入二十世纪,天灾对人类的影响逐渐下降,人祸则不断上升,成为更主要的灾难来源。政治与战争带来的人祸往往不在科幻作家的关注之内。而由于科技成果滥用造成的人祸,则是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

在这些科技之祸中,环境污染占主要位置。其它技术灾难也不可忽视。

第一节:环境污染

一九五二年,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数千人在悲剧中死亡。更为不幸的是,整整五十年前,曾经有一位科幻作家作出了与真实状况极为近似的预言,只是并没有为当时沉匿于工业文明奇迹的世人所重视。那就是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巴尔写于1892年的《伦敦的毁灭》。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准确地预言,伦敦为室内保暖和做餐消耗着大量的烟煤,当大团水蒸汽在夜晚升起时,这些烟云便降落在雾上,将雾往下压,缓缓渗入其间,使雾的浓度增大。太阳会吸引雾,但烟层厚厚地覆盖在水蒸汽之上,阻止阳光照到它。这种状况一旦占优势,那么除了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就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驱除伦敦上空的雾了。伦敦常常连续七天有雾,有时连续七天无风,但是,这两种情况从不重合在一起。否则,就是一场大屠杀。当然,小说里的伦敦烟雾事件没有明确指出死亡了多少人,但整个伦敦是被毁灭了。

五十年后,从一次可怕的“重合”中解脱出来的伦敦人痛定思痛,制定了净化空气的法案。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从科幻小说中得到经验,从而未雨绸缪,岂不是更好一些吗?

第二节:其它技术灾难

在关于瘟疫灾难的科幻作品中,王晋康的《生死平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警示性。这部作品提醒人们,人类滥用抗菌素的结果,恰恰会导致瘟疫流行的未来。

抗菌素发明以来,医学仿佛找到了根治百病的法宝。一种又一种疾病在全世界根绝成为医学家追求的目标。但王晋康在科幻小说《生死平衡》里却警告到: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滥用不仅仅是巨大的浪费,而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在不断地增加。新型抗生素的上市和新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就象人类和细菌在开展“运动竞赛”,人类在这场无休止的长跑中,胜算其实相当的低。

小说结尾,大自然跑赢了人类,一场全新的传染病夺去了十亿人的性命。如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如下警告:“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生素的时代。”(《不要把抗生素当成常用药》,《每日新报》2002、11、24日)。

高楼大厦曾经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超高层建筑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美国灾难科幻小说《摩天大楼失火记》便讲了一个发生在世界第一高楼中的火灾故事。由于超高层建筑特有的“烟囱效应”,火势迅速蔓延并封锁了逃生之路。这部小说通过大量技术细节,将超高层建筑必然存在的危险隐患揭示得十分全面。

早在一九九三年世贸中心遭炸弹攻击时,一些逃生的人们就说,眼前真实的灾难令他们联想到了这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而2001年的“9、11”事件更使这部小说成为科幻史上最恐怖的预言之一。如果现场那几万人工作在一些几层高的楼房里,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四编:灾难(5)

第五章:灭世题材

“灭世”题材讲的是这么一类故事:某种灾难将人类文明彻底毁灭。后代人在废墟上重建文明,或者象原始人那样生活着。在“灭世”故事中出现的灾难可能是前四章中的任何一类。但是它的规模大到整个地球,没有一处可以逃循。另外,灾难主要作为背景出现在这类故事里,“灭世”过程本身不是主要情节。这使得“灭世”题材和前几种灾难题材明显区别开来。

如果排除上帝的影子,诺亚方舟可谓最早的“灭世”故事,末日审判也是西方社宗教的基本观点,这都可以说明,灭世题材在西方科幻里为什么比较发达。按照“灭世”的原因,可以大致将它们分为第一节:天灾灭世和第二节:人祸灭世两种。当然,人类被外星人毁灭的故事也有很多,那些可以归为外星人题材。

第一节:天灾灭世

“天灾灭世”里最典型的故事,要属英国作家JGBallard(巴拉德)创作过灾难题材的《世界三部曲》。第一部《沉没的世界》讲的是地球外面的范艾伦带消失,宇宙辐射直惯地表,南北极的冰层融化,人类文明被深埋在大洋底层。第二部《燃烧的世界》,描写一种油膜覆盖海洋,导致水分无法蒸发,全世界被干旱所毁灭。第三部《结晶的世界》,描写一个反物质银河系与我们的银河系相撞,物质开始慢慢结晶,包括人和地球上的一切。

第二节:人祸灭世

人类咎由自取,被自身的狂妄无知所毁灭,这比被自然灾害毁灭无疑更有警示性。所以,“人祸灭世”的故事远多于“天灾灭世”。如果不太严格的话,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就包括着“人祸灭世”的影子。未来人类只是表面上有文明,实际上已经退化成动物。

核武器发明后,描写人类被核灾难毁灭的故事占据了主流。这里面,以《献给莱博维茨的歌》最有代表性。小说里,人类于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灭世烈火”所毁灭。残存的人们建立了一个以天主教为基础的中世纪社会。新罗马被设置在美国。当然,那时候的美国已经四分五裂,成为许多封建帝国。

冷战结束后,环境危机成为灭世题材的首选。这方面,《水世界》堪称代表。电影没有直接说明大洪水的原因,但通过主人公之口,说世界被大水所淹没,乃是祖先胡作非为所致。这部电影别具匠心,描写洪水灭世数百年后,人类遗孓在海上讨生活的艰难场面。当然,基督教里本有大洪水的故事。可能也是这类题材的源头吧。

《水世界》的姐妹篇,耗资巨大但影响甚微的科幻片《信使》,也是一部人祸灭世的代表作。电影以非常写实的风格,描写了2013年灰暗的未来。美国被一系列灾难摧毁:瘟疫、大气污染。还有一个叫纳沙霍恩的阴谋家发动的叛乱战争。政府不复存在,余下的人聚集在小小的居民点里,生活水平倒退回十九世纪。军阀们则组织骑兵队,带着冲锋枪和利剑的奇怪兵器组合,到处欺压百姓。

最为奇妙的是,在这个西部片式的古朴背景下,经常有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出现:破电视、废汽车、旧桥梁、无人值守的水库。甚至一些曾经现代化的人,前警长、前宇航科学家等等。主人公是个流浪汉,为了混口饭吃,扒掉死亡邮差身上的衣服,带着积压多年的信件,谎称美国政府已经恢复,派他作信使。他的到来给了苦难中人们以希望,文明竟然真的复兴了。在影片结尾,信使的后代又恢复了现代文明人的衣着,并回忆那苦难的过去。

中国没有基督教传统,科幻里的灭世题材不多。《高塔下的小镇》出自大陆作者刘维佳的手笔,是中国科幻里灭世题材的代表。小说描写了一个被核战摧毁后的文明。在一片荒芜的世界上,有一个小小的保留地。保留地中央有一座高塔,塔顶的自动死光武器,可以射死五千米半径外任何试图进入的动物,当然也包括人。但不会阻止里面的人人出去。塔周围有一批人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下。他们的技术已经退化。只知道高塔由祖先建造,但不懂得怎么操作它。高塔制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小说便围绕着外来者的闯入和内部人的闯出展开。

郑军在《时代之舱》里,构造了一个庞大的灭世背景:奥姆真理教在麻原章晃带领下,占领全世界,毁灭所有科学技术,将人类社会倒退到农业和手工业时代。一千年后,一批地下科学家至力于将科学火种再度播洒到世界上。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五编:科学与社会(1…1)

第五编:科学与社会

第五编简介

第一章:“赛思”与“莫尼”

第二章:科幻中的政治

第三章:军事科幻

第四章:语言、文学、艺术

第五章:社会其它领域

第五编简介

在前面四编内容里,虽然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没有直面社会问题,但几乎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都会使人联想到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本编里,笔者将介绍那些直面人类社会问题的科幻题材。这也算是科幻作品的最终目标吧。

之所以把它们放在最后,笔者以为这就是科学作用的显现过程:人类总是首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在运用它过程中,导致了社会本身的变化。铁路、汽车、电话、网络,无不如此。所以,先去理解那些发明创造本身,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带来的社会变化。

反之,没有对社会的深刻改造,科学就只不过是皮毛和器具。现实生活显然并不如此,几百年来,科学从来都是最主要的革命力量之一。

现代科学家脱胎于传统人文知识分子,也曾经耻于言利。但今天已经能够正视“赛思”与“莫尼”的关系。政治从来都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在科学这个强大的生产力基础上,政治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