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21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4年第21期-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自然的风暴给以色彩,
  霹雳巨浪给以砍击。
  
  香要吸收大地的精华,
  甜要摄取雨露的甘汁,
  成熟是土地和阳光的恩赐,
  只有苦才是没有劳动的收藏。
  ——《珍珠颂》
  近况:
  长篇叙事诗《黑土壮歌》再版后,尚有两部长诗正在整理,一是儿童诗《两个孤儿找妈妈》,是写抗日战争中两个在火光中逃出的孤儿去找地下党女工委员,一路上坎坷多彩的故事。另一部是写蒙古族女英雄《大漠英魂》。还有一些散诗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前我眼痰厉害,视力极差,我在克服困难中写作。
  曾有云,193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诗人笔会理事。曾任广西抗战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广西作协理事、桂林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共桂林市委调研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桂林市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上世纪50年代始发诗作。出版诗集15部,主编出版诗集、文论、辞书11种。多次获省以上奖励。80至90年代发起并参与领导主持召开三次全国性漓江诗会,其中一次与中国作协诗歌研讨会联合举行,影响较大。
  
  落水生根。
  清水浑水里,
  都长得笔直,
  长得英俊,
  即使迁徙上岸,
  照样活得轻松,
  活得葱郁。
  
  水陆两栖的勇士啊,
  常年吞食噪音的芒刺,
  围歼沙尘的蟊贼。
  又借来热风冷雨,
  将自己锻成宝剑,
  以防不测。
  ——《水杉》
  近况:
  读书学习,坚持创作。1999年5月出版诗集《生命》,2000年7月与人合作创作出版散文集《漓江散记》,2003年3月出版诗文集《有一朵云》。目前,一边创作一边编选诗集《我的私人天地》,可能在2005年上半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陈满平,1939年出生,江苏省靖江市人,1955年参加工作,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等作品。
  1978年调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先后任中青社及中少社编辑,中国人口出版社副编审,《特区时报》高级记者。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晨光》、《生命之树》、《绿》、《陈满平短诗选》等,简历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等。
  
  冬天,送给我们一个
  银色的童话,
  雪花,洒了一层又一层,
  儿童们在雪地上奔跑着,
  留下一行又一行脚印。
  
  小鸟,扑棱棱地飞过,
  我多愿脚印是温暖的窝,
  里面住进小鸟和春风,
  ——小鸟将唱着欢乐的歌,
  春风送给我们翠绿色的梦!
  ——《初雪》
  近况:
  最近,拟与文朋诗友创办一个诗歌杂志,还参加了一些社区的文化活动和诗歌研讨活动,本人主张诗歌创作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方孜行,浙江省平湖人,高小毕业生,1951年到北京当学徒。1956年起发表诗作,1966年从北京金星金笔厂调入《北京日报》,先后任《北京日报》郊区版副总编辑、《北京日报》国际部主任。1995年退休。著有诗集《地球·太阳,心灵》、《五彩螺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滚滚云流中的一轮圆月。
  有人透过云缝能看清嫦娥的倩影,
  有人只能终生让目光在云海里徘徊。
  
  漫长而漆黑的一条隧道。
  有人艰难匍匐窒息、气绝,
  有人顽强前进把光明迎来。
  
  深奥而多味的一杯鸡尾酒。
  有人能品尝到甜美和愉悦,
  有人却体味着苦涩与无奈。
  
  汹涌澎湃的一江洪流。
  有人凭着它扬帆远航,
  有人因为它葬身大海!——…《期待》
  近况:
  1995年被评定为高级记者。退休后曾任《晚报文萃》杂志编委,同时撰写、发表散文、杂文、新闻评论等作品,间或有小诗见报。出版散文集《青山·丽水·脚印》、《魂牵梦萦金平湖》、《越泽见闻》,杂文集《法在你我身边》,散文集《北京交响》即将出版。
  栏目主持人:周所同


本报头条 小消息等
■  本报头条
  2004年8月14日上午,波兰著名诗人、作家、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因患循环系统疾病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93岁。本站深切哀悼大师远去,巨星陨落。米沃什(19112004),波兰诗人,生于立陶宛维尔诺附近的谢泰伊涅。1929年在维尔诺的斯泰凡·巴托雷大学攻读法律。早在维尔纽斯上大学期间,就因在校刊上发表诗歌而崭露头角,他是诗歌小组“扎加拉”的创建者之一。193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关于凝冻时代的诗篇》。1934年大学毕业后,靠助学金在巴黎留学两年,回国后在波兰电台文学部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被占领期间,米沃什参加了首都华沙的地下文化生活,曾秘密编辑出版反法西斯诗集《独立之歌》。战后,米沃什在波兰外交部供职。1951年米沃什在法国请求政治避难。1960年移居美国并成为伯克利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米沃什返回波兰克拉科夫居住,之后就一直往返于克拉科夫和伯克利之间。
  他在国外发表了20多部诗集和小说,主要的有《白昼之光》(1953)、《诗的论文》(1957)、《波别尔王和其它的诗》(1962)、《中了魔的古乔》(1964)、《没有名字的城市》(1969)、《太阳从何方升起,在何处下沉》(1974)、《诗歌集》(1977)及长篇小说《权力的攫取》(1955)、《伊斯塞谷》(1955)等。
  1980年由于他“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米沃什作品的中文版有:《切·米沃什诗选》,张曙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拆散的笔记本》,绿原译,漓江出版社出版。《被禁锢的心灵》,台湾环华百科出版社出版。
  
  小消息
  
  ●首届大连“诗歌之旅”隆重举行。8月2日到7日,诗人朱先树、查干、树才、大卫、黄殿琴在金石滩、老虎滩、海之韵、星海广场、旅顺口等著名风景点,和东北大学亿达集团的软件园等地,诗兴勃发,精心创作20余首诗歌。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雅坤、傅成励、虹云、常亮在大型电视诗歌晚会和露天广场上朗诵。他们炉火纯青而又激情四溢的朗诵,受到了大连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
  ●“连云港之恋”诗会在凰窝景区举行。“连云港之恋”诗歌联谊会,于2004年7月17日至18日在连云港凰窝景区举行。参加诗会的有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诗人有陆地、杨松霖等,有诗先锋网站和中原新生代网站的朋友和《中原石油报》的编辑记者,及沪上网站的小鱼儿、柳亚刀等,近80人。住渔家小筑,揽花果山景,观东海潮汐;把酒诵诗,其乐融融。这次诗会,得到了连云港文化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吕卓写作有限公司的友情赞助。诗会就网站、网络诗歌如何向高位突破等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和切磋。
  ●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诗歌节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在前此“首届”诗歌节、第二届、第三届“独立诗歌节”的基础上,2004年10月8日又成功举办第四届诗歌节。本次活动分为讲座、朗诵等几个专场。活动由部分在京诗人及各院校诗歌爱好者参加。
  ●“2004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于2004年10月22日(农历重阳节)在安徽马鞍山隆重举行。本届吟诗节是由安徽省政府主办,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是安徽省五大节庆活动之一。自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5届。今年的国际吟诗节无论是在国际友人、市民群众参与面上,还是在活动内容、文化品位、理论含量、旅游热线、经贸合作等方面都将胜过历届。除大型开幕式及文艺晚会外,境内外友人的诗歌吟诵会,诗歌创作大赛,诗歌及长三角发展论坛,诗词书画摄影展,经贸洽谈暨合作项目发布将文化与经济紧紧融合。
  02004年9月3至4日,贵州诗人双年会在贵阳举行。来自贵州各地的诗人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超越地域,共同发展”。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就地域内诗歌园地的建设、与国内的交流和碰撞、“贵州”诗人观念的更新等展开了研讨。并对诗歌与网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会者最后达成了共识,将以更新的精神姿态、写作心态和热情,投入到会议确定的工作中去。《山花》主编何锐应邀参加了4日晚问在达德书院的晚茶会。
  
  ●2004年8月21日,适逢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由福建省文学院主办的一场“七夕”诗歌朗诵吟诵会在聚福徕茶苑举行,给这个“中国情人节”带来了一番独特而浪漫的诗意。在当天的朗诵会上,年过八旬的诗人蔡其矫担任了朗诵会的主持人。福建省内知名的老中青诗人刘登翰、谢宜兴、伊路、宋瑜、刘伟雄等人在会上一层诗喉,朗诵了一批精心准备的诗歌作品,来自晋江和闽东诗群的一批代表也赶到福州参会助兴,共襄盛举。
  ●传记文学《苦涩的名声——西尔维亚·普拉斯的一生》近日在北京昆仑出版社出版。作为继狄金森和毕肖谱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因其富于激情和创造力的诗篇而家喻户晓,又因其与另一位英国诗人休斯情感变故而自杀的戏剧化人生成为英美文学界的长久话题。本传记以精神分析方法,以挑剔的、同情的、批判的眼光勾勒出一个天才人物的成长过程。作者为英国作家安妮’史蒂文森,并附有大量精彩照片。
  ●2004年8月16日至22日,吉隆坡举行了世界诗歌朗读会(WORLDPOETRYREADING)。吉隆坡诗歌朗读会是由马来西亚文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