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同理心,也就是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能“善解人意”。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模式:家长们可通过让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比如: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将自己的零用钱捐给需要的同龄人;到社区敬老院参加劳动等等。孩子们通过具体活动,在感情上从同情他人到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这给孩子们带来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觉得快乐而有的人则认为不快乐。要想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事物、处理事物,就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就是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的过程对孩子来讲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它有赖于家庭教育,有赖于家长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培养方法的应用。
  培养模式:在孩子心理出现障碍时,家长应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和孩子谈谈心,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从苦恼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也有利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孩子会从个人名利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胸襟会更加开阔,目标也会更远大。这种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应变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应变能力强的人做事倍成功率高,受人欢迎。然而应变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必须要经过多方面的培养才能不断。一个5岁大的外国小女孩,在一个大雪纷飞,并且完全与外界失去通讯联络的晚上,成功地帮助母亲分娩。这就是孩子拥有应变能力的一个成功案例。
  培养模式:鼓励孩子处理突发事件,比如当他一人在家时突然有人来访,这能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临危不乱、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最有效的方法的能力。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猫鼠游戏
  人物背景
   廖冰冰,母亲,大学毕业,公务员。 

   贺锋华,外公,退休干部。
  郑毅然,孩子, 快9岁了,将上三年级。聪明,调皮,好奇心强。
  情景
  每天廖冰冰都接儿子放学,然后都盯着他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后来她和丈夫的工作都忙了,孩子每天自己走路上学放学,由于学校不远,上下学的路线也较熟,做妈妈的也比较放心。
  可是,有一次廖冰冰提早下班,在家门口听到了清晰的动画片真切的声音。当她下定决心打开家门狠狠教训儿子一顿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听见了开锁的声音,以最快的速度关掉电视,装做一直乖乖做作业的样子……孩子若无其事地说,回到家就一直在做作业……“你去摸摸电视机后面。”妈妈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小孩竟然发明了一边看电视一边拿扇子扇电视机的方法。但妈妈还是可以准确地洞悉他的活动。小毅然百思不得其解,红着脸问怎么仍然知道他看了电视。廖冰冰把手臂往电视屏幕上一贴:“看见了吗?这叫静电!”孩子安生了一阵子。
  廖冰冰心里不禁有些期待了——小鬼头能想出办法解决吗?仿佛母子正经历着一场游戏。终于有一天,小毅然发现只要把湿毛巾搭在电视机屏幕上方就不会有“静电”了。此时的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高兴,廖冰冰也有些欢喜,而她同时在不停地提醒自己,孩子这是在干坏事,应该惩罚他……
  对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母亲:爸,我觉得咱们应该谈谈。您看现在毅然为了看电视,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再这样下去孩子搞不好了!可是我盯得再紧,咱们俩不站在一边也不行啊,爸您得帮我啊!
  外公:哈哈哈哈!电视的事我知道啦!这小家伙,机灵得很!你就放心吧!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像我!
  母亲:现在不是这个问题,爸,现在是教育毅然的重要阶段。他爸又不在,咱们不能宠着他,随着他。咱们要严格地监督他,把好习惯培养起来,这才是对他好,爱他啊!
  外公:哎呀,你不懂!你得相信我!你这才养一个孩子,哪有什么经验?你们兄弟姐妹5个都是我带大的,个个不都是好样的?毅然是绝对聪明的,你天天管着,就没那个灵性,没那个机灵劲啦!就跟马似的,天天圈起来,跑都不会跑啦!
  母亲:爸,这现在已经不是机灵不机灵,聪明不聪明的事了。现在毅然为了能玩、能看电视,能做他想做的,现在他已经学会说谎了。他用欺骗家长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还只是看电视,我还能看出他的把戏。以后他越学越精,谎话连篇,我们都被蒙在鼓里,孩子变坏了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办呢?
  外公:对啊!你说得很对啊!怎么办呢?你看,打个比方,我在的时候,毅然会说:“外公,我想看动画片,看半个小时再做作业行吗?”我就让他看,让他高高兴兴地看。看完了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但是你呢,你提前跟他声明:“绝对不许看电视!”他怕你,不敢跟你说。但是孩子还小啊,他不可能因为你说不许看,他就不想看了,所以他只好自己底下搞小动作,偷偷摸摸地看。你要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只要一道死命令在,他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学习上,他只动怎么看电视的脑筋!你不相信去看看,我在的时候作业写得多干净整齐,我不在的时候写得都是乱七八糟!  

  母亲陷入了沉思……
  (外公走后,母亲找来儿子单独交谈)
  母亲:毅然,妈妈想和你谈一谈,好吗?
  孩子:妈妈我以后不看电视了……
  母亲:……妈妈不是这个意思。妈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坚持让你写完作业再看电视吗?
  孩子:知道……先学习,学习完了再玩。因为学习比玩重要。
  母亲:嗯!那在电视里放动画片的时候做作业,你会不会分心? 

  孩子:不会!
  母亲:你真的确定不会吗?为什么有几次妈妈在家的时候,你写的作业都很潦草很粗心呢?
  孩子:……会。
  母亲:那妈妈问你,你觉得妈妈和外公哪个是对的?是应该先看动画片还是应该先写作业?
  孩子:妈妈是对的。
  母亲:那你按照妈妈说的写作业效率高还是听外公的效率高?
  孩子:外公……
  母亲:毅然,妈妈不是不让你看电视,妈妈是害怕你养成不好的习惯。现在你二年级,先看电视再做作业还可以,但是将来三年级、五年级作业会越来越多,先玩再做会做不完。而且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就很难改变了。但是妈妈发现你看了动画片以后做作业效率很高,说明你专心的话就可以做得又快又好。妈妈现在想和你一起订一个每天的日程表,然后就严格地按照这个执行。每天到家以后先放松一下,看半个小时动画片也可以,但是你一定要保证,不管妈妈在不在,一定要控制自己只看半个小时马上开始学习。你能做到吗?
  孩子:能!
  母亲:如果妈妈下次再发现你没有管住自己,那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能看电视了。而且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说谎,绝对不能说谎,记住了吗?
  孩子:嗯!
  (旁白:家长应该怎样制定政策?引导式政策和高压政策如何取舍?针对不同问题的政策与对策较量,如何思考?)
  母亲:我认为对孩子的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原则。就是什么事情是绝对不可以的,什么事情孩子不明白、不自觉地做了是可以进行引导然后改正的。比如要诚实、要有礼貌,这些都是孩子从小就知道的,所以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是明知故犯。在这些方面我会用高压的政策。让他明白绝对不可以说谎、绝对不可以对长辈不尊敬。但是高压是指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肃和严重性,不会简单采取打骂方式。而当孩子在玩耍中损坏了什么物件;孩子提出过多要求;孩子不整理自己房间……在这些问题上,可以用引导式政策,耐心地沟通,讲道理,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外公:只要有了政策,就会有对策。只不过有的对策能化解政策给自己带来的不便,有的对策只能让自己暂时避免挨打被骂。高压的政策一旦出现,对策就会层出不穷,直到孩子达到自己的愿望为止。所以我不主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使用高压政策。孩子就是孩子,很多时候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掌握了他的情况就可以,不要把他当小狗一样拴着,圈死了。否则孩子早晚会变得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要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多鼓励,多引导,不要消极去限制他。任何事情,只要能通过引导就绝对不要高压,否则你能保证对孩子心智没消极影响?
  70s记忆与展望
  Mary 女 33岁 公务员
  其实我觉得这个事么,怎么说呢,这个就如同考试作弊,学生的技术再怎么高超其实老师都看得出,只是不抓你而已。同样父母是否应该把孩子管得那么紧的确值得考虑。而且如此聪明的小孩真的不多见,竟能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比如说妈妈比较宠我,所以我做什么事她不在意,而我爸爸则不同,比如说有时候看到我打游戏机会骂我;看电视会说我;在做功课时看武侠书也要躲着他。为了躲避责骂,我练就了一对好耳朵,我能听出谁的脚步声,听出他们在做什么,一旦有什么事我立刻能做反映。其实这个方法都是非常的无奈,我觉得经常在这种情况下度过,到老我肯定有心脏病。父母对付像我这种孩子,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帮我共同制定好计划。要不然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至今皆为如此。
  TIPS:
  认识孩子的天性,变惩罚为鼓励
  对于孩子来说,用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