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发觉父亲就是父亲,他虽不能回答我一个一个莫名其妙又无理取闹的问题,但他依旧非
常支持我,知道我爱画画,经常省吃俭用买画笔、颜料给我,那时真的让我很温暖。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比我父亲更没文化的应该不会有了,父母不是上帝,不可能知道世间上的所有事情,但是父母可以给孩子树立起一种榜样,一种勤奋的榜样。孩子是会看在眼里的,他们会被你的行动所温暖。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比我父亲更没文化的应该不会有了,至于父母的害怕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压力,孩子如果说你没有小红的父母知识渊博,我立刻会反省我是否将我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比较过,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最伟大的,同样父母也应该确立自己的孩子是最强的。作为父母只要知道自己在孩子心里的地位,如果这个地位被抹杀了则需要好好的反省了,至于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都可以使用各种方式来引导,这些都不是问题。
做父母,要做得自信,我们是能炒老板鱿鱼的一代,我们还会显露出在育儿上的“害怕”么?
TIPS:
孩子真正的失望是父母用权威否认过错
父母的害怕表现在生活中的另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办错事时,父母往往是不愿承认的,他们害怕自己在孩子面前有错,害怕这错被孩子察觉,害怕承担这些过错会让当孩子在道理上占据优势,而他们在家中的权威地位会有所动摇。但父母们不知道,即使孩子察觉到父母的错误,也不会降低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真正会让孩子失望的恰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威来否认自己的过错,甚至觉得自己从不可能犯错。太长时间的权威面目,让很多家长已经丧失了理智的能力。这不是危言耸听。面对家中的霸权地位,很多家长就是以死守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眼前。
中国的父母有太多的害怕,其实,几乎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于父母不愿承认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不肯把孩子和自己放在一个平等对话的位置,不愿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不肯放弃那虚幻的权威面目。而这些不愿和不肯的后果,是孩子对父母为人的失望,同时,两代人在情感上也都受到伤害。
后记
当我在为本书收尾时,有最新报道——《南京一幼儿园每年学费10万元》!无独有偶,几个月前针对“诵经班”的社会辩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更有机构提出了“从古论”,开设了仿古私塾学校,学费高达一年3万元。生育及教育投资成为继购置房产后又一巨大的家庭开支。70年代人们还在为“生与不生”顽强争辩,丁克族的观点更希奇百怪:我穷,所以我不生;“孩子成长是受苦”,“我还要继续享受青春”……这些理论对70年代甚至80年代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顾骏教授在本书序中探讨了“起跑线”问题。人们通常认为早期教育就等于人生的起跑线,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孰不知这条普遍意义上的起跑线其实并不存在。事实上,人生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转折点(turning point)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起跑线。今天,我们看似有人快速地冲出起跑线,有人反应迟钝了,可是在没有终点的赛场上,赢在了起跑线上又有什么价值。在疲倦时能调整状态,设置一条有终点赛段振奋冲刺,才是好选手。
早期教育其实并不是起跑线,而是跑步鞋。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必定会有这样几双鞋子:普通鞋子、定制的鞋子、“品牌”的鞋子、带滑轮的鞋子、带助推器的鞋子……每双鞋子都有它的利弊和尺码。是否在不同的时期穿上合适的鞋子左右着每次比赛后不同的结果。过于主观的早期教育为孩子穿上一双父母所希望的鞋子,难免 “削足适履”,使童年生活变成了“裹小脚”或“拉长脚(拖大鞋)”的艰难赛程。
同时,父母往往错误地设定了培养“目标”。如有些父母把考出钢琴10级设定为孩子学琴的目标,忽视了在此期间最该培养的是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使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父母让孩子穿上一双他们认为最好的鞋子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意愿。有时早教还会成为一种负担,全能孩子毕竟是少数,学了“这个”必定要放弃“那个”,而当到头来却发觉原来孩子对“那个”更感兴趣时,往往家长却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因此,“赤脚的不怕穿鞋的”,那些“光脚”的孩子往往义无反顾,后发制人。穿鞋不好,不穿鞋也不好,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流行“时尚拖鞋”原因。
这就需要引入育儿MBA理论,育儿其实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里就管理MBA和育儿MBA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延伸:
确立愿景:确立孩子的培养目标;
制定战略:如何培养,使孩子达到你的目标;
管理的历史:了解目前有多少种育儿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什么时期、什么人来培养孩子;
打造品牌:建立孩子自身的品牌,获得周围不同人群的认可。
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有多少种兴趣班和培训课程适合自己的孩子;
行为组织学:确立孩子的地位、奖惩制度和管教制度;
市场营销:如何将制定的战略有效地变成“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产生自发的兴趣。
公司财务:核算培养孩子全过程的各项成本和收益;
第五项修炼: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造就大企业的智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思想力和决策力;
口才和谈判技巧:训练孩子说话技巧和反应能力;
预知未来:根据实际的培养计划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预先规划未来;
风险控制:当孩子遇到了厌倦和疲倦症或出现其他症状时的应对措施。
这是一个生命工程,本书已经将这个生命工程通过阐述、对话和TIPS的方式进行了精简。父母读育儿MBA,如同今天读管理MBA,学习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思考方式。
幸运的是,70年代的父母们应感谢有了互联网,所有的可预见与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和情景都有了可讨论的平台。我们也要感谢网络,在吸收了众多无名的父母和专家的建议后将本书的基础打得更为扎实。如果对育儿问题有更多的思考请登陆wholing共同讨论。
在本书的策划和编纂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70年代父母和朋友的帮助,这些帮助让我意识到,育儿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父母应该学会的是遇事该如何思考——思考情景背后的问题,这便是本书的创作初衷,所有的育儿图书所给的方法永远是一个建议,请仔细考虑好其中的“适用”情景。
李叙
写于姐姐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