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焚书-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鼓钵动响。经声昭彻,佛力随施。两年未愈之疮,药王一旦加被,何幸如之。 
为此代恳,不胜瞻依! 

… 页面 80…

                                安期告众文 

     一常住中所有事务,皆是道场;所作不苟,尽属修行。唯愚人不信,不 
肖者苟且,须赖师长教督之耳。今师不知教督,其徒又不畏慎,则所有事务 
令谁为之?必至于废弛荒散而已。尚赖一二徒子徒孙之贤者自相协力,故龙 
湖僧院得以维持到今。然中间不无偷情成性,必待呼唤而后作者;或恃顽不 
理,虽呼唤之而亦不为者。未免有三等僧众在内,则虽欲不荒散,终不可得 
矣。夫此间僧众约有四十余人,各人又受徒子,徒子又收徒孙,日益月增, 
渐久遂成大丛林,而皆相看不肯作务,则虽有一二贤者,其奈之何!况今正 
当一百二十日长期,大众云集,十方檀越,四海龙象,共来瞻礼者乎? 
     为此,将本院僧众分为二等,开列于后,庶勤惰昭然,务化惰为勤,以 
成善事。报施主之德,助师长之化,结将来之果,咸在于兹矣。勤者,龙象 
也。懒者,无志也。若安坐而食十方之食,虽呼唤亦不作者,无耻也,皆赖 
贤师长委曲劝诱之。故有师长则责师长,若师长亦无之奈何,则责韦驮尊者。 
尊者轻则一杵,重则三杵毕矣,尊者勿谓我太严也。唯佛至细至严,所以谓 
之大慈大悲。故经曰 《楞严》,又曰《华严》。严者所以成悲也,尔韦驮又 
不可不知也。勿太酸涩,佛法不是腐烂之物。第一等勤行僧有八。此八众, 
余所亲见者,其常川作务,不避寒暑劳苦极矣,第二等躲懒僧众三名,第三 
等奸顽僧众一名。此二等三等之众,据我目见如此耳。若懒而能勤,顽而能 
顺,即为贤僧矣。但常住徒有人食饭,无人作务,且人数虽多,皆非是作重 
务之人,则此十余众者,可不加勤哉!努力向前,毋受尊者之杵可也。 

… 页面 81…

                                 告土地文 

     自庚寅动工以来,无日不动尔土,无岁不劳尔神。唯尔有神,凡百有相, 
遂使群工竭力,众僧尽心,以致佛殿告成,塔屋亦就。同令趺坐直上,则西 
方阿弥陀佛一躯也,金碧辉煌,宛有大人贵相矣。瞻仰而来者能无顿兴念佛 
念法之心乎?卓立在前,则护法韦驮尊者威容也,金甲耀光,已手降魔宝杵 
矣。专修净业者能无更坚不懈不退之志乎?又况观音、势至咸唱导于吾前, 
更有文殊、普贤同启迪于吾后。悬崖千丈,友罗汉直抵上方;少室无余,面 
达磨犹在东壁。谁无缓急,大士即是救苦天尊;孰识平生,云长尤是护法伽 
蓝。黑海有门,唯法无门,现普陀于眼底;上天有路,唯道无路,睹灵山在 
目中。十界同虚,判念便分龙虎;六总寂静,一棒打杀猢狲。从兹继继绳绳, 
咸愿师师济济。务同一念,莫有二心。则卓吾之庐,即是极乐净土;龙湖上 
院,遍是华严道场矣。此虽仗佛之赐,实亦尔相之能。故特塑尔之神,使与 
司命并列。虔恭致斋,不酒不肉;殷勤设素,匪荤匪腥。唯茶果是陈,只蔬 
饭以供。名香必■,愿与司命齐意;好花用献,当听韦驮指麾。有恶则书, 
见过速录。细微毕举,毋曰我供汝也而有阿私;小大同登,毋曰众汝敬也而 
有偏党。幽明协赞,人神同钦。则尔土有力,帝将加升,长守此湖,永相依 
附矣。 

… 页面 82…

                                 二十分识 

     有二十分见识,便能成就得十分才,盖有此见识,则虽只有五六分才料, 
便成十分矣。有二十分见识,便能使发得十分胆,盖识见既大,虽只有四五 
分胆,亦成十分去矣。是才与胆皆因识见而后充者也。空有其才而无其胆, 
则有所怯而不敢;空有其胆而无其才,则不过冥行妄作之人耳。盖才胆实由 
识而济,故天下唯识为难。有其识,则虽四五分才与胆,皆可建立而成事也。 
然天下又有因才而生胆者,有因胆而发才者,又未可以一概也。然则识也、 
才也、胆也,非但学道为然,举凡出世处世,治国治家,以至于平治天下, 
总不能舍此矣,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即识,仁即才, 
勇即胆。蜀之谯周,以识胜者也。姜伯约以胆胜,而无识,故事不成而身死; 
费祎以才胜而识次之,故事亦未成而身死,此可以观英杰作用之大略矣。三 
者俱全,学道则有三教大圣人在,经世则有吕尚、管夷吾、张子房在。空山 
岑寂,长夜无声,偶论及此,亦一快也。怀林在旁,起而问曰:“和尚于此 
三者何缺?”余谓我有五分胆,三分才,二十分识,故处世仅仅得免于祸。 
若在参禅学道之辈,我有二十分胆,十分才,五分识,不敢比于释迦老子明 
矣。若出词为经,落笔惊人,我有二十分识,二十分才,二十分胆。呜呼! 
足矣,我安得不快乐!虽无可语者,而林能以是为问,亦是空谷足音也,安 
得而不快也! 

… 页面 83…

                                    四海 

     丘文庄谓自南越入中国始确南海,而西海竟不知所在。余谓 《禹贡》言 
 “声教讫于四海”者,亦只是据见在经历统理之地而纪其四至耳。所云四海, 
即四方也。故又曰“四方风动”,则可见矣,岂真有东西南北之海,如今南 
越之海的然可睹者哉! 
     今据见在四方论之:四川,天下之正西也,云南则天下之西南,陕西则 
天下之西北。一正西,一西北,一西南,皆不见有海也。由陕西而山西,据 
大势则山西似直正北之域矣,而正北亦无海也,唯今蓟、辽邻山东,始有海。 
从此则山东为东方之海,山东抵淮、扬、苏、松以至钱塘、宁、绍等处,始 
为正东之海。东瓯至福建,则古闽越地也,稍可称东南海矣。广东即南越地, 
今其治为南海郡,尽以为正南之海矣,不知闽、广壤接,亦仅可谓之东南海 
耳。由此观之,正西元海也,正北无海也,正南无海也,西北、西南以至东 
北皆无海,则仅仅正东与东南角一带海耳,又岂但不知西海所在耶! 
     且今天下之水皆从西出,西水莫大于江、汉。江有四:有从岷来者,有 
从沱来者,有从黑、白二水来者。汉有二:有从皤冢来者,有从西和徼外来 
者。此皆川中之水,今之所指以谓正西是也。水又莫大于黄河,黄河经过昆 
仑。昆仑乃西蕃地,是亦西也。虽云南之地,今皆指以为西南,然云南之水 
尽流从川中出,则其地高于川中可知矣。高者水之所泻,流之所始,而东西 
一海咸受之,则海决在下流之处,云南、四川、山、陕等去海甚远,皆可知 
也。云南、川、陕之外,其地更高,又可知也。不然,何以不顺流而西,往 
彼西海,而乃迢递逶迤尽向东南行耶?则知以四川为正西者,亦就四方之势 
概言之耳。今云南三宣府之外,有过洋阔机大布,道自海上来者,此布我闽 
中常得之,则云南旋绕而东,又与福建同海。则云南只可谓之东南,而不得 
谓之西南,又可知矣。 
     吾以是观之,正南之地尚未载之舆图,况西南耶?故余谓据今人所历之 
地势而论之,尚少正南与西南、正西与西北、正北与北东诸处者,以不见有 
海故卜之也。以天下三大水皆从川中出卜之,而知其难以复寻西海于今之世 
也。西海既不可寻,则又何名何从而祀海也?然则丘文庄欲祀北海于京之东 
北,杨升庵欲祀西海于滇之西南,皆无义矣,其谁享之?呜呼!观于四海之 
说,而后知世人之所见者小也,况四海之外哉! 

… 页面 84…

                                    八物 

     尝谓君子无怨,唯小人有之;君子有德必报德,而小人无之。夫君子非 
无怨也,不报怨也;非不报怨也,以直报怨也。苟其人可恶而可去,则报之 
以可恶可去之道焉;苟其人可好而可用,则报之以可好可用之道焉。其恶而 
去之也,好而用之也,直也,合天下之公是也。其或天下不知恶而去之、好 
而用之也,而君子亦必去之、必用之,是亦直也,合天下之公理也。夫是之 
谓“以直”。既谓之直,则虽无怨于我者,亦必如是报之矣,则虽谓圣人未 
尝报怨焉亦可也。若曰“以德报怨”,则有心矣,作伪矣,圣人不为也。至 
于人之有德于我者,则志在必报,虽以圣人为有心,为私厚,不计矣。何也? 
圣人义重者也。义重故可以托孤,而况托知己之孤乎?义重故可以寄命,而 
况寄有德之命乎?故曰“以德报德”。唯其人有必报之德,此世道所以攸赖, 
国家所以有托,纲常所以不坠,人伦所以不灭也。若小人非不报德也,可报 
则报,不可报则亦已而勿报,顾他日所值何如耳。苟祸患及身,则百计推托, 
逃避无影矣,虽有德,将安知乎?唯有报怨一念,则终始不替。然苟势盛于 
我,财多于我,我又可藉之以行立,则怨反为德,又其常也。盖十百千万咸 
如斯也。此君子小人界限之所以判也。故观君子小人者,唯观其报怨报德之 
间而已。故余尝以此定古今君子小人,而时时对人言之不省也。除此之外, 
君子小人有何分别乎?吾见在小人者更为伶俐而可用也。 
     或曰:“先生既如此说矣,何先生之待小人也过严,而恶恶执怨也反过 
甚乎?”余曰:“不然,我之恶恶虽严,然非实察其心术之微,则不敢有恶 
也。纵已恶其人,苟其人或又出半言之善焉,或又有片行之当焉,则我之旧 
怨尽除,而亲爱又随之矣。若其人果贤,则初未尝不称道其贤,而欲其亟用 
之也。何也?天之生才实难,故我心唯恐其才之不得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