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精选(一)
… 页面 2…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
臣宗元言:臣负罪窜伏,违尚书笺奏十有四年。圣恩宽有,命守遐壤,
怀印曳绂,有社有人。臣宗元诚感诚荷,顿首顿首。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天造神断,克清大憝,金鼓一动,万方毕臣。
太平之功,中兴之德,推校千古,无所与让。臣伏自忖度:有方刚之力,不
得备戎行,致死命,况今已无事,思报国恩,独惟文章。伏见周宣王时称中
兴,其道彰大,于后罕及。然征于《诗》大小雅:其选徒出狩,则《车攻》、
《吉日》;命官分士,则《嵩高》、《韩奕》、《烝人》;南征北伐,则《六
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
故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此无他,以《雅》故也。
臣伏见陛下自即位以来,平夏州,夷剑南,取江东,定河北。今又发自
天衷,克翦淮右,而《大雅》不作。臣诚不佞,然不胜愤懑。伏以朝多文臣,
不敢尽专数事,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尹吉甫召穆公等,庶施诸后
代,有以佐唐之光明。谨昧死再拜以献。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 页面 3…
牛赋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
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
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
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
无逾者。
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
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
终身不惕。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 页面 4…
封建论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
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
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脯榛榛,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
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
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
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
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
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
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
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
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
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
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
离为守臣扦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
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
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
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盭,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
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
威分手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
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
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
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
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
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
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
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
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
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
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
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
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
… 页面 5…
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道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
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
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
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
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
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
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
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
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
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
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
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
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
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
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矣,私其力于己也,
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
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
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
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
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
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 页面 6…
晋文公问守原议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
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
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
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
滋矣。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
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巨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
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
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
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
者,晋文公也。
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
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以附《春秋》
许世子止、赵盾之义。
… 页面 7…
驳 《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
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
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
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
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