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岁教育_(日)井深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零岁教育_(日)井深大-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和孩子需要语言之前的交流

    婴儿和母亲的相互关系是从相互感应等语言之前的交流开始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儿通过交流产生心灵沟通的能力或许远远强于大人。
    例如,听一位生了双胞胎的母亲说,刚开始时,这两个婴儿都很高兴,咿咿呀呀地跟她说话,可后来就不说了。不过,这两个婴儿之间却聊得很起劲。他们在聊什么呢?母亲全然不懂。不过,他们似乎真的能够沟通,就好像他们之间存在语言似的。据说,过了一岁,当他们开始会说话的时候,他渐渐放弃了只有他们两人才听懂的会话,重新开始向母亲说话。
    而且,即使是年龄稍大的孩子,他也能和别的同伴进行交流。有的孩子因为有障碍,吐字不清,大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小孩入托儿所后,父母十分担心,怕他不能和伙伴相处。听一个经验丰富的托儿所阿姨说,这种担心大多都是多余的。因为,大人听不懂的声音和话语,同龄的孩子能够听懂,而且也不影响他们在一起的玩耍。
    交流,并不是说没有语言就不能进行。特别是在婴儿和孩子之间,即使他们还不能说话,他们也能进行交流,将非语言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同时接受对方的信息传递。就是年龄稍大的孩子,他们想通过非语言途径传递的信息也一定很多。
    在前面,我曾经向大家介绍过非洲乌干达的婴儿养育情况。那里有一个风俗,一旦孩子生下来,母亲就会把孩子赤条条的放进挂在胸前的吊带进行喂养,母亲从不给婴儿用尿布,婴儿也不会弄脏吊带。据说如果母亲的吊带被婴儿的排泄物弄脏了,大家便会觉得这位母亲不称职。
    有一位去乌干达进行实地调查的学者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便问乌干达的妇女〃妈妈怎么能准确无误的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拉屎拉尿呢?〃乌干达妇女满脸疑云,反问他:〃有什么好奇怪的!难道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小便么?〃
    我想,也许是因为乌干达妇女贴身背着婴儿,对婴儿的一举一动十分敏感,所以她们能够准确捕捉婴儿的各种细微变化。
    知道婴儿什么时候排泄,对乌干达的妇女而言,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且她们也没有经过什么特殊训练。而当我们给婴儿垫上尿布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忽视婴儿发出的信号。
    婴儿渴望交流,但是如果大人没有反应,婴儿就会放弃自己所做的努力。于是,婴儿的这方面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一样,只有经过实际的应用,它们才能得到磨练与提高。

    拘泥〃育儿知识〃会影响右脑的发育

    有一本书让我感触颇深,书名叫《尼基钦夫妇和七个孩子》,它的作者是苏联的尼基钦夫妇。该书在日本生活手帖社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此,我想一定会有不少人知道这本书。在书中,他们夫妇俩介绍了养育孩子的方针与自己内心的纠葛,即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爱抱毛病〃。
    夫妻俩开始养孩子的时候,拼命的克制自己,以免孩子产生爱抱的毛病。他们担心:一旦孩子爱抱,他(她)就会变得任性和娇惯。因此,即使婴儿哭闹不停,他们也不去抱他。每次把婴儿放到床上去睡时,他们都故意马上转身走开。有一次,婴儿得了严重的湿疹,每天晚上睡不着,哭得很厉害,但是,母亲丽娜还是强忍着,拼命压制自己内心想抱的念头。据说,这样的日子弄得他们母子俩都精疲力尽,实在过不下去了。
  在婴儿满六个月的某一天,母亲终于下定决心改变想法,试着把婴儿抱到自己的身边来睡。结果怎样呢?婴儿就象终于放下心来的样子,在母亲怀里甜甜的睡去。从第二天晚上开始,母亲和婴儿就睡到了一起,婴儿的熟睡让母亲觉得宛若做梦一般:这是以前整夜哭闹,让自己不得安宁的孩子吗?仔细想一想,我们不难发现:婴儿的哭声是在倾诉想和母亲在一起的愿望。但是固执己见的母亲却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教育观点,从而没能看到婴儿发出的信号。
      尼基钦夫妇有一套独特而大敢的育儿方法,但是他们在开始时也失败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夫妇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与捕捉婴儿发出的信号相比,他们更愿意坚持自己的的教育观,更愿意忠实于别人所提供的做法和育婴书上所介绍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接收婴儿所发出的信号。
    必须指出的是:已有的育儿方法从来不考虑婴儿的意图和欲求,只考虑大人的主观愿望,它是一种以大人为中心的育儿方法。婴儿的真正意图和欲求是什么?处理婴儿意图和欲求的方法是什么?母亲常常守候在婴儿的身边,不管多专业的大夫,恐怕也比不上母亲能明白婴儿的心思。我觉得最基本的问题是母亲必须具备自信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母亲在各自探索育儿方式的时候,才能真正为婴儿着想。当感觉到婴儿真的很需
要的时候,哪怕要花时间也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能够感觉到婴儿需要的只有母亲。
    综上所述,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以前可以说是偏重左脑的时代,而以后则是右脑重要的时代。如第三章 中所写,以往的早期教育之所以错误也与左脑与右脑的关系有关。即,以往的早期教育观念是知识性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优先发展左脑,从而严重的妨碍了右脑的真正发育,错过了右脑发展的时期。
    不过,关于如何发展右脑等具体的方法问题,我现在还不能说得十分清楚。而且,现在还有关于情绪教育等提法,这种提法也模棱两可。我常常觉得:把右脑的问题当作左脑的问题去进行理性思考是早期教育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因此,这样的问题对我们或许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先发展自己的左脑了。在第五章 以后,我讲阐述我个人的思考。
    关于〃体育〃,我说不出什么来,但是恐怕体育和右脑的关系最好让人理解。
    据说,体育明星身上的良好动感和准确、迅速的判断能力都与右脑有关,而知识分子之所以不擅长跳舞和滑冰,是因为他们试图用左脑去学习动作。
    有人说:为了培养真正的滑冰者,必须让他从走步开始穿上冰鞋,这也说明,如果你从记走法开始学习滑冰,一旦穿上冰鞋后,理论将使你寸步难行。
    也就是说,如果左脑战胜右脑,人就学不好动作;相反身体各部位的运动也会刺激右脑,使右脑的能力得到发展。
    人的〃体〃与〃智〃不能分开考虑。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人的大脑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德育〃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它和右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说〃谢谢〃和说〃对不起〃。婴儿通过每天和母亲的接触,他学到的并不仅仅是这两句话,而且还学到了包含在这两句话当中的心情。
    象这种右脑的认识,以前我将它称作〃类型认识〃。例如,母亲在说〃谢谢〃的时候,婴儿是把〃谢谢〃所包含的礼貌行为、氛围以及语言和表情等所有的内容作为一个类型去认识的。也就是说,婴儿在还没懂得〃谢谢〃的意思之前,他是把〃谢谢〃所涉及的一切内容,如语言、行为和氛围等作为一个整体去接受的。当人长大以后,要记住一个新的单词,我们必须首先懂得它的意思,否则我们将很难记住它。由此可见,婴儿的类型认识
能力是十分伟大的。
    如果把这种类型认识的积累称作教育的话,我觉得,从零岁开始教育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那么,它是否存在着不到一定年龄就不应该进行教育的问题呢?关于这些问题,我想在下一章 中进行阐述。

第五章 类型教育的推进


    人的认识和电脑的认识完全不同

    人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某一个事物的呢?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曾经偷偷地对别人看报纸的方法进行观察。
    虽说是看报纸,却没有哪一个人是一字一句去看的。一般都是一个版面看上一、两秒钟,然后再看下一个版面。也许有人觉得纳闷:他们在看报纸么?在看,他们在一个劲的找自己想看的地方看,当他们在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时,他们会根据需要记到脑子里。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在用这种方法看报纸和周刊杂志。不,准确的说不是看,而是翻阅。
    有一种说法叫〃用眼睛的余光看〃。我们用这种方法看报纸。一眼看上去,就能了解整个版面的内容。因此,与其说是〃看〃,倒不如说是〃浏览〃更贴切。我把这种认知和认识的方法叫〃类型认识〃。
    我下面所说的内容稍稍有点专业性。类型认识的用语在计算机领域十分流行,而且类型认识的研究也十分热门。可以认为,这种研究的次序是颠倒的。为了开发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必须首先解决人的类型认识结构问题,然后才能研究如何将人的类型认识应用到计算机当中去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人的类型认识和计算机的类型认识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有〃数码〃和〃模拟〃两种说法。如果用这两种说法去套,那么人的类型认识就是〃模拟〃性的,而计算机的类型认识则是〃数码〃性的。例如,画面上有一点。计算机为了发现这一点,必须将整个画面从头到位扫描一遍;而人则不同,他只要往画面上看一眼就能瞬时地找到那一点。
    如果根据第四章 中〃左脑和右脑〃的观点,也许我们就会好理解一些。即,人的类型认识具有右脑性的特点,计算机的类型认识具有左脑性的特点。

    婴儿有原封不动的接收影像的〃特殊能力〃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主张孩子是把事物作为类型去接受的,即进行类型认识。在《母亲从零岁开始教育的方略》一书当中,我也曾使用〃类型与年龄〃的词语,以对零岁的特征进行说明。
    我在陪孙子一起玩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孩子的类型认识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