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任上把他们伏侍得好好的,当亲娘老子一样供奉起来。这样只会愈发增加他们的嚣张气焰。宁阳府祸害百姓,自有朝廷律令处置,岂是他铁鞭金说杀就杀的?这样的事情若是各地纷纷效仿,我大明必然毁在这些人的手里!”
黄溪不知道武英王为什么会生那么大的气。其实,所谓的游侠只能在特定的时代才能发挥他们的某些作用。但在国家政局稳定,正准备大力发展的时候,这些游侠就成了最大的危害。甚至,给当地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游侠服饰鲜华,佩戴讲究,出入连骑,从者如云,但这一切却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而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的财力?
大部分的游侠不治生产,也因声名在外,权贵富豪乐与之游,也可顷致千金,无生计之虞。如汉大侠郭解、楼护即如此。前者迁至茂陵,诸公送者出千万;后者母死,送葬者致车也多达二三千辆。甚至一些称不上著名游侠的人,有时也可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稳定的生活。
但大多数活动在乡间的“游侠”,既不愿自食其力,又没有权贵的馈赠或同道资助,他们赖以维生的手段就不免越出正道,其方式较之常人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具体说大抵有剽掠、椎埋、掠卖、劫质、盗铸、私煮、发冢数项。
由魏晋南北朝而及元明,此风从来没有停止过。当年东晋祖逖手下一批游侠,当饥荒之年,劫掠富室,尚不能称为害民间,那么像南朝末时的王僧达,纠合乡里公行剽掠,就不仅以富室为限了。有些游侠更等而下之,干脆入山人海,干起了盗贼的勾当。
大明时的高捷日便与群盗剽掠行旅,挂着游侠的牌子,却做着无耻的盗匪勾当。
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动不动就说自己有某某奇遇,为自己在百姓面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当国家吏治败坏,民不聊生的时候,这些游侠便成为了百姓们的希望所在。认为官府做不了的事情,这些游侠可以替他们出头解决。
这次宁阳府被杀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堂堂的朝廷大员,居然被一个布衣百姓杀死,传来出去那是大明朝廷天大的笑话。在朱斌的眼里,这根本不是什么游侠,只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杀人犯而已。
而最为恶劣的是,铁鞭金居然公然打出了武英王的旗号。那些百姓们哪里知道其中的真实情况?只当这铁鞭金是朝廷的人,杀人那是奉了朝廷的命令。一旦更多的人群起而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抓。”朱斌咬着牙道:“必须把这什么铁鞭金绳之以法。查明他过去所做的事,依照律令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从即日起,一切所谓游侠必须到当地官府自首。一切游侠组织必须解散。否则,朝廷将毫不犹豫地予以查封!”
黄溪却显得有些担心:“王爷,这些人在当地还是很有名胜的,百姓们不辨真情,不免私下议论朝廷,加上他的党羽如果借此散播流言,勾连不法富人,打击朝廷威望,属下以为这对王爷是非常不利!”
“再不利也要抓!”朱斌不暇思索地道:“这就好比身上长了一个毒瘤,明知挖起来会疼不可耐,但不挖任其蔓延,最后,只会取了自己的性命,早挖比晚挖好,至于百姓那边,要让官员们详细对他们解释,阐明游侠的危害,要相信大明的子民能分辨是非对错。”
黄溪点头应了,接着又说出了第二件让朱斌头疼的事情来。
原来自从朝廷改革了科举考试的制度,并一举解决了张溥的势力之后,一些张溥余党便纷纷跑到了山东曲阜,寻求他们的祖师爷,衍圣公孔胤植的保护,而那衍圣公孔胤植也都把他们收留在了家中。
这孔胤植做为这一代的衍圣公,地位非同小可,当地的官员看到了他也是必恭必敬,不敢得罪,此时朝廷犯人都在他孔家,抓又不敢进去抓,只得把这事上报给了朝廷,将难题交到了朱斌的手里。
听到孔胤植的名字,朱斌冷笑不止,这人可实在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他身为孔子的后代,他却毫无骨气可言,只一味的贪生怕死。在真实的历史上,在李自成贼军进占山东之时,孔胤植即授意曲阜世职知县孔贞堪乞降,结果孔贞堪被授“照旧管事委票”。
李自成贼军失败后,清军攻占山东,孔胤植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表文中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者韩并永”,表示“臣等阙里坚儒,章健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距恐后”等等。
为了答谢朝廷的“恩例”,顺治二年正月,孔胤植即进京谢恩。顺治皇帝特派字员慰劳,赐予甚丰。朝见时,孔胤植班列阁臣之上,并蒙赐茶赐宴。
正月五日,清帝钦赐孔胤植三台银印;五月十二日,钦颁令衍圣公孔胤植铃束族人及所属官员役专敕一道,同时在京都太仆寺街上赐宅一座,即北京的衍圣公府邸。
顺治二年六月,清政府发布全国剃发令,企图以武力强制推行满族习俗,宣布“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二十六日,衍圣公孔胤植隆重举行剃发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府内所属员役“俱个剃头讫”,可谓无耻之极。
要依着朱斌的性子,哪里管他是什么公,只管抓了了事。可现在的情况是大明绝不能再出现任何的动乱。尤其是孔胤植的特殊身份,更加成为了他做有力的保护伞。
天下的士子们可以任何朝廷的新政,可以支持朝廷新的科举制度,可要一旦动了他们的老祖宗,那些耿脾气的读书人,为了护卫他们心中的圣人,非拿自己的性命和朱斌拼了不可!
第343章 治统和道统的区别
这位孔圣人的后代,所做的坏事当真不少,而他的那位儿子孔兴燮,也更加不是个东西,比起自己的老子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在升为堂堂的衍圣公后,草菅人命,杀个把无辜者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孔府有个家人叫刘国栋,后来投身王府,做了校尉。后来回到曲阜看望在孔府当长班的唯一兄弟刘国梁,并请求孔兴燮允许他弟弟跟他一起到北京住几天,孔兴燮拒不答应。
刘国栋心中着急,言语上不慎冒犯了孔兴燮,孔兴燮非常生气,喊来三品执事官、管家等人,将刘国栋拿下,打了一百棍,刘国栋被打后仍不服气,继续争辨,孔兴燮更加恼怒,下令把皇帝所赐龙边索命银牌木铡抬出来,将刘国栋活活铡死。
刘国梁目睹长兄惨死,悲痛不已,嚎啕大哭,孔兴燮竟然又命人将刘国梁活活勒死。可怜刘家两兄弟,居然在一天之内双双死在了孔兴燮的手中。
而不仅仅是这些,山东曲阜简直成了独立于朝廷之外的一个王国。孔府的主要职责是祭祀孔子,祭祀孔子需要很大的费用。为此,自汉代以来,历代政府都赐田给孔府,到了明朝初年,孔府祭田已达二千大顷,并有专门自行任命的官员。
在曲阜,已经很有些只知孔家,而不知朝廷的味道了……
“现在收拾孔家,你以为可以不可以?”朱斌随口问道。
“属下以为断然不可。”黄溪摇了摇头:“孔家自历代加封,已至衍圣公之尊位,离王不过只差一步而已。贸然动了他,只会引起天下大乱。张溥的事情方才平息,现在我以为最紧要的是尽快恢复元气,尽量稳定士子之心。”
“是啊,现在还动不得。”朱斌苦笑了下:“可是孔家的存在,对朝廷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个刺,我早晚都要拔掉。不光是要拔掉,我还要把我大汉千来的惯例颠覆。”
他这么考虑是有自己想法,孔子的思想对于目前的这个国家影响实在太大了。
古人有所谓“治统”和“道统”的说法。“治统”,就是指控制社会的实际政治权力的传承,“道统”,则是指管理社会,指导社会中各种关系的思想和理论。治统由掌握强大国家机器的君王们传承,其威力随处可见。
道统似乎比较空幻,然而它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小到后辈们在家长面前说话的语气,大到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是由它所规定的。大明崇祯年间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认为道统的作用更大,强烈主张以道统制约治统。
在这位老夫子看来,道统由圣人一脉相传,它的正确性是先验的,而治统却常常会因摊上一个坏皇帝而出问题,所以,绝不能让治统脱离道统所设置的既定轨道。
王夫之的议论,颇有点自恋,但当时的读书人对道统这个东西看得是极为神圣的。因为自觉掌握了道统,他们既有自豪感,也培育了一种对国家的使命感。
很多的读书人,住在穷乡僻野,吃了上顿愁下顿,但物质上的困窘却并没有消磨其胸中的激情,一有机会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旁若无人,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自己是道统的继承人。
帝王之统是为“治统”,儒者之统则是“道统”,二者的领域里各有各的“王”,天下的读书人坚持这一点,皇帝们也一度是认可的,但是到了朱斌这就行不通了。
朱斌始终坚定的认为,天下之能有一个王,一个领袖,无论是在政治权利上,还是在精神领域,国家为精神思想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但精神思想却必须为国家利益而服务,这是朱斌心里最低的底线。
“你亲自去趟曲阜。”朱斌定了定神说道:“你告诉那个孔兴燮,朝廷是很尊重孔家的,因此正在商议封王事宜。朝廷上对这事的议论很多,但还是赞同的占了上风。希望孔兴燮不要因为张溥余党的事情,给那些反对者以借口攻击……”
黄溪很快明白了武英王话里的,他这是要以封王为交换条件,让他交出那些人来,同时稳定住孔兴燮之心,而后,便看准时机,给予孔兴燮致命一击,以孔兴燮的性格来说,用王位来交换出那些其实对他并不重要的人,肯定是一件大有利益可图的事情!
在景平元年这一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这一年,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