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轩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沃轩辕-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排火枪之后,紧接着就是第二排火枪出现。当侥幸躲避过了第一轮攻击的鞑子,长长舒了一口气从马腹下抬出头,满心欢喜地以为脱离了死亡的威胁,但很快,他们就满脸震惊的从马上栽落到了地上,在句绝望和痛苦中死去。

仅仅两轮的射击过后,那些冲上来的鞑子们不是人中枪栽落,就是战马发出悲鸣倒在地上。近六百名的鞑子骑兵,能从地上爬起来的,我亲自数过,已经只剩下了四十六名。他们哇哇大声叫着,从地上爬了起来,挥动着手里的武器想要和我们的士兵拼命!

‘上刺刀’,这是在我耳边响起的一个声音。

我们的士兵们,将随身携带的刺刀装到了火枪上,然后狠狠地扎向了那些冲上来的鞑子。鞑子们总是以为,只要冲到了明军士兵面前,失去了火器优势的明军士兵一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惜他们遇到了督帅亲自发明的刺刀。

这些鞑子全部被刺刀从前胸穿过,有的人甚至被十几个刺刀刺中。四十六个人,没有一个能够生还的。刺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刺刀在战场上的威风。

战斗就已这样的方式结束了。鞑子一万两千名骑兵,在火炮、连珠铳和火枪的联手打击下,几乎全军覆灭。而我们的伤亡,微小到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一直到了现在,我还无法相信那一天发生的一切。热兵器对冷兵器,必将取得压倒性的胜利。督帅的这句话,在这场战斗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篇大明大将军黄飙所写的文章,那一天发生的战斗,已经全部纪录在了这篇文章之中。当很多年后再次回味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战斗场面似乎还能清晰地映在每个人的面前。那血与火的洗练,那枪炮对刀枪的较量……

……

吴三桂呆呆地看着身边的一切,硝烟已经散去,那面残破的大旗依旧握在他的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骑兵呢?那一万两千名骑兵到底去了哪里!

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他的身边,除了满地的尸体,悲哀鸣叫的战马,剩下的,已经仅仅是剩下了不到一千名心丧若死的清军士兵。

绝大部分的骑兵阵亡、负伤,一部分失踪了,所谓的左右两翼,在战斗最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在明军侧翼的作战方案,完全失去了意义,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明军士兵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向这里压来,他们手里的火枪上,清一色的都上了雪亮的刺刀。现在轮到大明了,那面血色的大旗正明军中高高飘扬。而在战旗下的那个人,吴三桂看清了:

朱斌!

忠勇武英王朱斌!

吴三桂悲哀地笑了一下,他又胜了。山海关他就胜了一次,现在笑到最后的依然是这个人。难道在他的面前,自己永远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也许两次战斗唯一不同的,是当初在暴雨的帮助下,失去了火器优势的明军胜得很险,但这一次的战斗,朱斌所取得的胜利,却是具备压倒性的全面的胜利。

风愈发地刺骨了,吴三桂身子微微的颤抖着。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吗?尸体、鲜血、死亡,自己所获得的,难道只有这些?大明,大清,他已经知道谁能最后的站在那了!

第419章 杀光满狗方罢手!

战场上渐渐平静了下来,朱斌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微笑。血色大旗在空中猎猎飞舞,骄傲地看着这片被献血洗刷过的战场。远处的清军大营,仿佛也看着了大明帝国的骄傲,看到了一个庞大王朝的诞生。一切与大明为敌的,势必在这最强的呐喊下颤抖!

这次明军没有和以往一样,稳步消化胜利果实。而是在歼灭了清军一万余骑兵主力后,顾不得打扫战场,即迅猛地向前推进。在那,还有着几万的鞑子士兵等着他们去消灭。他们要把大明的战火,一直燃烧到鞑子的“国都”:盛京。

完全失去了战场主动的清兵,开始混乱地向热窝尔撤退。清军整个退军已经显得杂乱无序。明军的枪炮声不断在身后响起。就如同一声声催命的呼喊。丧失了斗志的他们,现在唯一所想的就是如何尽快的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三月十六日,清军残部全部退到热窝尔城。十七日,明军尾随其后抵达热窝尔城。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三天的时间,明军完成对热窝尔的攻击准备。三万明军将士,数百万火炮陈列于热窝尔城下,随时都可以完成对热窝尔的最后攻击。

附近久受鞑子欺凌的汉人百姓,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大明王师来了!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士兵,那威武不凡的火炮,那穿着新颖军装的将军们,还有那个在辽东百姓嘴里,一直只流传于传说故事中的,甚至已经演变为神话故事的,大明忠勇武英王朱由斌!

长久受到鞑子压迫的附近一带汉人百姓,以前只在私底下传说着大明出了一个英雄,一个敢和鞑子真刀真枪对着干,并且屡次打败鞑子的大英雄,在这些百姓的心目中,这个大英雄就是自己的救星,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

真是太年轻了,一个如此年轻的王爷,带着同样年轻的将军们,再加上数万年轻得让人羡慕眼红的士兵们,这,就是大明的军队吗?百姓们知道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知道这支军队从关内打到关外,从关外打到这里,早晚有那么一天,盛京的城楼上也将飘扬起大明的战旗。

这位年轻的王爷为人和气得很,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出现在军营内外。有的时候起风了,他还会招呼着军营外的百姓们,来到自己的营中,喝上两口热茶,吃上一个鸡蛋,和百姓们一起聊聊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趣事,一点架子也都没有。

开始时百姓们都还有些畏惧,那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啊。可到了后来,百姓也都和王爷熟悉了起来,说话间也都少了很顾忌,一个个都把他当成自家人似的,有什么事都喜欢跑到军营里和大明的这个王爷唠叨上几句。

负责安全工作的亲卫队长,倒是显得非常的不高兴,这么多的百姓,万一其中混进了一两个满清的刺客,王爷要是掉了一根头发,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可当他嘀咕着把心里的担忧和王爷说了后,这位王爷倒不错,眼睛一弹说道:

“哪有那么多的刺客?这都是咱们大明的子民,受了那么多的苦,找我来说叨说叨,难道还要阻止他们吗?真要有刺客的话,那也是你这个卫队长的事情。我告诉你,只要有一个百姓被阻在了军营外见不到我,嘿嘿,我就拿你是问……”

和百姓们的交谈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朱斌从他们嘴里得知,这座热窝尔城从皇太极初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几万汉人百姓参与到了热窝尔城的建造之中,起码有数千人为了这座城累死,热窝尔城根本就是用汉人的鲜血和生命造成的。

而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在这座城里目前还有两万余汉人百姓,在清军败退进来之后,很显然,城里的汉人已经被鞑子挟持做了人质,以图抵挡住明军强大的炮火。

这一招的确非常歹毒,本来在明军的攻击构想里,以强大的炮火轰击热窝尔城,尔后在彻底摧毁这座城池后,以最小的代价,顺利地夺取该地。

但随着汉人百姓的情报,这一作战构思已经变得复杂起来。一旦毁灭性的炮火开始之后,在杀伤城内守军的同时,势必也将对汉人百姓造成伤亡。而且是重大的伤亡。

魏重义亲自观测了热窝尔城,但狡猾的鞑子,只要发现明军有任何攻城的企图,立刻会驱赶着大量的百姓走上城楼,而汉人百姓们的哭声,让大明的这位炮神也觉得一筹莫展。

魏重义很坦然地告诉武英王:“如果要强行攻击的话,只要一天的时间,我就能把热窝尔城给彻底打烂,可要我做到没有百姓伤亡,在我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并且炮火一旦全面展开的话,城内的无辜汉人百姓的伤亡将使极其巨大的!”

朱斌听了有些头大,而很多亲人还在热窝尔城内的百姓,不断地跑来哭诉,请求明军尽快把他们的亲人,从城里救出来,更加让朱斌觉得这事的棘手。

满清境内的汉人百姓,受鞑子奴役已久,现在好不容易盼来了自己的军队,这就是他们的希望,要是在这一战,让他们的家人大量伤亡,那他们对明军的热情,很快就会低弱,甚至在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挑唆下,还会变成一种怨恨。

正在头疼的时候,却有位当地的汉人百姓前来求见武英王。这人六十来岁的样子,看起来一个人蓬头垢面的样子,拖着一双破鞋,说起话来的时候却精神十足,一见到武英王的面,也不管对面之人的身份,张口便骂了起来:

“天朝大军至此,为何还不攻城?难道与金狗私通焉?”

朱斌哭笑不得,要说自己和鞑子私通,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满朝文武官员,自己是天字第一号的杀鞑子派。这次一路战斗过来,所作所为哪一点不是为汉人在报仇?可见这老人家气呼呼的样子,朱斌赔笑把他请到了上座:

“老先生请上座,若有甚气,只管冲着本王发好了……”

这为老先生当真不客气,指着朱斌的鼻子,骂道:

“辽东本为辽东都司,于本朝太祖爷洪武八年立图明朝版图,我明朝在辽东都司共设二十五卫又二州,其中二十五卫是汉人聚居区,二州是少为其他各族聚居区。我大明统计人口时往往只统计汉人口,盖其因只有汉人才负担赋税,对其余各族可谓宽大仁德。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汉族聚居区,其古为九州之一的幽州之地,居民以汉人为主,仅二十五卫中的金州卫一卫在洪武年间就有人口四万五千六百余人,全部之二十五卫在明洪武年间就有汉人口一百余多万,这还不算驻屯的军户及其家属。

武英王,洪武年间就有一百多万啊,若正常繁衍,至今不下七八百万众,可是武英王,武英王,你看看,你看看啊,现在这里还有多少辽东原住的汉人了啊!他们去了哪里,你不知道,老朽我可以告诉你!

杀光了,他们全被金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