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轩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沃轩辕-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地增强后金的火炮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日后的大明朝廷,埋设下一枚可怕的炸弹……

第二日,一万七千名官兵,八十门各类火炮,三十七战船,由浙江巡抚、肃虏将军、武英伯朱斌亲自率领,浩浩荡荡向山东境内开拔。

谁想到,才走出不到两日,朝廷又来急报,命朱斌所引之军,于原地扎住营盘,不得朝廷命令,不得前行。

原来,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崇祯帝居然下令以徐从治为山东巡抚、谢琏为登莱巡抚,由此二人负责平叛。朱斌大惑不解,遂写信问计于杭州的黎风。

未几天,杭州方面送来黎风急信,上面写得非常简单:

“大人不赞成构筑大凌城,圣上一意赞成,终致大凌河之败。难道大人比圣上还要英明吗?大人自为官以来,屡立战功,朝廷又多树政敌,在此时候,焉能不眼谗言?大人尽管在原地驻扎,属下以为,官兵此去必不能胜,早晚要复启用大人。

为消圣上疑心,一旦朝廷再次命大人平叛,大人可不急着进军,当先问计于圣上,用何等方式行军平叛,如此,平叛之功不为大人所有,乃是当今圣上亲自指挥……”

朱斌苦笑着摇了摇头,将信件付之一炬。他只想为大明朝廷好好的做一些事,却哪里想到这中间弄得这么复杂,崇祯帝这人好是好,可就是有些疑心……

朱斌干脆安下心来,驻扎在浙江和山东的邻近地界,一边派人多加打探,掌握山东方面的信息,一边每日与诸将讨论兵法,静静等候着朝廷的再次调度。

前方不断传来的消息,显示出朝廷的平叛及其不顺。

徐从治、谢琏两位巡抚,与总兵杨御蕃分头固守城池,拼死抵抗叛军攻击,形势十分危急。而外围的各路援兵都驻扎在昌邑,由于山东巡抚徐从治被围在莱州城内,援军无人督察,诸将观望,谁也不肯拼死驰援莱州。

而兵部尚书熊明遇认为此事尚有招抚的余地,便派主事张国臣去山东处理招抚之事,并要求徐从治不要轻易出兵,破坏抚局。徐从治当然不干,先后三次上疏朝廷,力主抚局无望,应以武力解决。朝廷认为,两抚臣都被困在莱州,应增设总督来山东前线,决定抚战。

侍郎刘宇烈于是被任命为总督,赴山东统辖骑、步兵二万五千人,平定孔有德之乱。但刘总督本无筹略,赴山东后除整天派人去招抚外,不进行任何军事行动,以免动而取咎。

孔有德便故伎重演,说是要降,暗中却把孙元化铸造的大炮调到莱州城下,架起猛轰,打死了山东巡抚徐从治,莱州城危在旦夕。

其后在朝廷的军事压力下,孔有德突然又向登莱巡抚谢琏提出投降,并约定降期,请莱州城中的文武官员出城。已被困在城中六个月的登莱巡抚谢琏,在不得已之下,决定冒险,便与知府朱万年出城受降。

但当兵出身的总兵杨御蕃坚决不去,他深知这些叛兵的品性。叛兵见到谢琏等人,连跪带哭,态度诚恳,并拥之而去。谢琏刚被带走,叛兵随即攻城。他们把知府朱万年押到阵前,要他呼喊劝降。朱万年大声喊道:

“吾死矣。汝等宜固守!”

城上的杨御蕃一看形势危急,下令开炮,杀伤叛军不少。而那位朱知府也在自己人的炮火下丧生。杨御蕃的几炮,总算保住了莱州暂时不失。

消息传到朝廷,舆论大哗,举朝痛愤。于是总督刘宇烈被下了诏狱,兵部尚书熊明遇被撤职。朝廷上下没有一人再敢提抚议。

岌岌可危的形势,终于让崇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再次急调浙江巡抚朱斌出兵,并从辽东调劲旅约五千入关参战。而朱斌的结拜兄弟吴三桂,正好也就在这支队伍当中。

接到圣旨的朱斌,并没有立即急着发兵,而是按照黎风的计策,先派快马以密报的形式亲自上书崇祯,只言叛贼势大,自己恐怕有负皇恩,不能克尽成功。乃问计于崇祯,当如何行军,如何克敌制胜等等之类……

不过几天时间,崇祯回书已到,对朱斌的谨慎大加赞赏,仔细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谋划,最让朱斌意想不到的是,崇祯竟然再封自己为兵部侍郎,着力勉励自己努力平贼!

第150章 分兵突袭

崇祯五年六月,在驻地盘桓了近半多时间后,武英伯、肃虏将军、江南巡抚朱斌,正式领战将十数员,精兵一万七千人进入山东。而由龙淄阁率领的水军战船,亦在同一时间经水道迅速进入山东!

而就在这一年,户部右侍郎刘重庆、四川道御史王万象同时上书,调战斗力极为顽强的辽兵进入山东协同剿贼,崇祯准奏,而吴三桂也正在这支由山海关和宁远方向调来的队伍之中。

而在此之前,身为总兵的吴襄救援不力,被朝廷削去官职,但被允许继续在留在军中,戴罪立功。随后吴襄也终于得到了“戴罪立功”的机会,崇祯下诏,命监视关宁总监太监高起潜督率副将祖大弼、总兵官金国奇等携五千兵马前往山东镇压孔有德之叛乱,吴襄则以“戴罪”总兵随军参战。

时年吴三桂二十岁,以游击将军的身份参与到了这次大规模的平叛军事行动之中,而这也是他在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向世人展现出了他的勇武!

江南方面的援军,昼夜兼程,七月至德州境内,二十日与叛将陈有时遭遇于平度。时陈有时领军七百,江南军以刘风为先锋,骑兵三百,步兵三百,两方势均力敌。

两军才一接战,更无半句废话,一开始就打了个天昏地暗。江南军以三百骑兵为主,在陈有时军中来回冲突,步兵左右穿插。刘风勇猛无比,战刀在他手中风一般的轮起砍下,转瞬间十几名叛军已经倒在他的刀下。

被官兵不断追剿的叛军,士气本来就正在低落下去,此时被这群如狼似虎的生力军如此冲突,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溃散而去。陈有时一见这等状况,知道事不可为,急忙拨转马头,带着三五亲信向西南面突围而去。

刘风焉肯让他逃跑,纵马在后狂追不止。谁想才追了百来步远,前方忽然传来一声暴雷似的喝声:

“反贼,还想跑吗!”

就看到寒光闪动,方才还在马上的陈有时已被一刀斩落马下。

眼看自己亲自打败了叛将,战功却没来由被人抢去,刘风心中勃然大怒,正待向前,忽见前面那将下马割下陈有时首级,又重新上马来到刘风面前,向刘风掷去笑道:“刘风,好身手啊,陈有时也算得员猛将,却被你打得丧家之犬般逃窜!”

刘风接住首级,仔细看去,这员将领二十岁的年纪,长相英俊威武,鼻梁上隐隐一道刀疤,不是吴三桂却又是谁?

当初在建昌之时,刘风也算得是吴三桂部下,此时见到老上司,又是抚帅的结拜大哥,急忙马上欠身道:“小将刘风拜见将军!”

“我算什么将军,我家兄弟那才是威风八面,百胜名将,圣上亲封,哈哈,我在宁远听着就打心里高兴!”吴三桂大笑道:“我为金总兵麾下先锋,且带我去见你们抚帅!”

此时朱斌正在军营中与诸将商议军情,先是听报先锋刘风已经杀败叛军陈有时,心中正在高兴,就听军营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兄弟,我来了!”

朱斌心中一怔,随即大喜,这声音可不就是吴三桂的?推开面前地形图,掀开帘帐大步而出,远远看到吴三桂走来,笑道:“小弟朱斌恭候兄长!”

谁想吴三桂来到他的面前,神色一正:“休得乱了朝廷章法,你现在乃是武英伯、肃虏将军,兵部侍郎,原本应该我参见你才对!”

朱斌的脸色比他还要严肃:“你是我的兄长,岂了乱了人伦理法?”

两人看了一下,忽然相视大笑,携手进入营中。见到吴三桂进来,诸将知道他虽然不过是个游击将军,与黄飙、郑天瑞等人同职,但身份特殊,纷纷起身问候。

分主客坐了下来,也不说什么客套话,吴三桂开门见山地说道:“目前山东局势极其严峻,官兵屡战不能得胜,致使朝廷愤怒,为了孔有德之叛,不知多少将领战死,又不知多少总督尚书为此而丢官罢职,若我等不能尽快平定叛乱,只怕前车之鉴不远了!”

朱斌点了点头:“陈有时已被格杀,据前方探报,孔有德已妄称‘都元帅’,李九成称‘副元帅’,余者耿仲明等人皆称总兵官,其主力正集结在沙河一线。现在我等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等辽军与我江南军主力到达后,稳步前进,逐一击破。其二,是以你我现有之兵,轻装疾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叛军……”

吴三桂不断抚摸着鼻梁,思索良久,说道:“我观兄弟军营,能立刻参战的不过千余人,我亦只有两百人,贼势浩大,一旦突袭失利,只怕……”

“兄长,当初你我不过五十骑打破金虏千人,莫非现在军容整齐,反倒怕了不成?”朱斌笑道:“孔有德乌合之众,亦想不到你我会以孤军深入,我看此战有八成把握!”

“既然兄弟心意已决,吴三桂决然奉陪到底!”吴三桂本也是个胆大妄为之人,况且此时他的身份与朱斌这位兄弟越拉越远,心里虽然毫不妒嫉,多少却总也有点想法,若再不趁着此时建功立业,只怕下次再见到兄弟时可就没有什么脸面了。

“只是金总兵那却需要派人去说一声……”朱斌皱着眉头说道:“否则你我单独行动,金总兵却丝毫不知,下次见了面不好说话,所以……”

吴三桂笑了下:“金总兵那无妨,我父虽被夺了官职,却依然以总兵身份出征,他与金国奇素来交好。我再给我义父关宁总监高起潜写封书信,你派个人送去,什么事都只管放心大胆去做……”

朱斌频频点头,他心中此时也有些叹息。自己虽然平步青云,官越做做大,可在朝廷里的势力却还远远不够。像吴三桂这样的豪族,总监太监是他义父,总兵里不是父亲舅舅,就是吴家的至交好友,乃至祖大寿兵败,一段时间还投降了后金这样的大事,居然也没有遭到任何处罚,吴襄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