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作者 高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 作者 高月-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见风雪中,数千唐军骑兵押着密密麻麻的人向这边走来,张启贤不由暗暗叫苦,来人都是分布在甘州附近的羌胡牧民,男女老少都有,足有万人之多,李庆安显然是要把这些羌胡扔给他,可他哪有粮食来养活这些人一个冬天。
“马匪就在这些人中间,这些人我就交给你了,给我好生审问,若查出马匪,要立刻交给我们!”
张启贤不敢不答应,只得硬着头皮道:“卑职遵从大将军之令!”
李庆安回头命道:“把他们押进城,交给张太守处置!”
数千唐军骑兵喝喊着,将万余名羌胡驱赶进城,哭声响成一片,城门口乱作一团。
雪在夜间便停了,安西休整两天后,又拔营起兵,向凉州城杀去。
……
夫蒙灵察之死让李隆基勃然大怒,他在宫中破口大骂李庆安,但对外他却又不敢公布真相,只得隐瞒住夫蒙灵察是被杀死的真相,对外宣布夫蒙灵察是半路染病而亡,并派人安抚他的家人。
夫蒙灵察之死让李隆基更加深恨李庆安,他一连考虑了几天,终于下定决心,直接派人去安西,调李庆安为安东大都护,改任庆王李琮为安西节度使,封常情为节度副使、五镇兵马使,他准备和李庆安撕破脸皮了。
可就在这时,李庆安的奏折送到了。
新年前夕,李隆基一个人呆坐在麟德殿的御书房里,在他面前放着李庆安的奏折和他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准备调离李庆安的圣旨。
在御书房外间站着几名大臣,杨国忠、陈希烈、张筠、王珙、杨慎衿等等政事堂的重臣,他们个个表情严肃,面带忧色,不仅是李庆安河西剿匪的奏折到了,而且河西各个州县的快报也纷至沓来。
众人都保持着沉默,谁也不敢说话,一直最积极反李庆安的杨国忠闷住了,李庆安突然出兵河西,如当头一棒,使杨国忠忽然意识到,问题变得严重了,他根本没有想过相应的对策。
如果派朔方军和陇右军去迎战,不仅正式宣布李庆安造反,而且将彻底破坏李隆基对朔方和陇右的布局,更重要是哥舒翰和安思顺能不能抵挡住安西军的二十万大军?尤其是陇右军,刚刚损兵折将,元气未复,如果哥舒翰和安思顺挡不住,李庆安率大军一举杀进关中,他杨国忠将第一个掉脑袋。
杨国忠咳嗽一声,对众人道:“各位大臣,我想这件事应该是一个误会,夫蒙灵察是李庆安老上司,他在河西遭马匪袭击而亡,李庆安惊怒交加,派兵来河西剿匪,我们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毕竟河西军剿匪不力,这么多年来匪患一直不绝,且愈加猖獗,我认为我们应该劝陛下从好一面考虑,同意安西军来河西剿匪。”
他话音刚落,陈希烈便接口道:“我完全赞成杨相国的意见,不应该过早下结论,应该再看一看,我相信李庆安真是为了剿匪,未奉召出兵,只能算是小节,毕竟安西和长安路途遥远。”
这时,王珙道:“我们再等一等,让圣上先考虑考虑,若圣上一意孤行,我们再去劝不迟。”
房间内,李隆基呆呆地盯着天花板,如果说李庆安突然出兵河西对杨国忠是当头一棒,那对李隆基便是一盆冷水当头泼下,让他焦躁的内心忽然清醒了。
他忽然意识到,大将造反的可怕,李庆安手中有二十万大军,他手中有多少?除了河东军是掌握在他儿子手上,其他军队都在边疆重臣的手上,如果他们也跟着造反,那他李隆基拿什么抵挡?
李隆基意识到自己把顺序弄反了,应是远交近攻,他应该先解决陇右朔方和剑南,再收拾李庆安,中原的布局还没有完成,他便仓促对李庆安动手,他错了,大错特错!
他这时才慢慢体会到了高力士对他的劝告,李庆安是不是建成之后并不可怕,把他逼反了才可怕。
李隆基心中一阵后悔,现在他该怎么办?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有人大声禀报:“陛下!凉州急报,安西军剿匪已到凉州,李庆安进了凉州城。”
“啊!”李隆基惊得朱笔落地。
这时,门外也传来了杨国忠焦急地声音:“陛下,臣建议立即同意李庆安河西剿匪!”
……
天宝十一年的最后一天,李隆基发出诏书,同意安西节度使李庆安河西剿匪,务必春天前结束,至此,他再也没有任命新的节度副使,他和李庆安的矛盾依旧,他们的对抗在一种动态平衡中稳定下来。


第十卷 四国大战 第326章 帝国来使
天宝十二年的新年来临了,在一声声爆竹声中,碎叶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在过去的一年里,安西取得了吐蕃战役的辉煌胜利,又从大食得到了大量的粮食,这些胜利便使得碎叶的新年过得格外轻松富裕,碎叶城的各家酒楼皆客满为患。
城东也有一家太白酒楼,原本叫贺猎酒楼,今年九月才刚刚改名,尽管李白在中原无人不知,但在他的家乡碎叶,却鲜有人知晓,直到大量河东移民迁来碎叶,不少读书人纷纷来打听李白旧居,碎叶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家乡也出了一个大唐名人,于是贺猎酒楼立刻改名太白酒楼,并在大门上挂了一横匾,李庆安亲笔题字一幅:‘太白四面风,此处最正宗。’
和别的酒楼一样,太白酒楼从一大早起便人满为患,每一层楼都坐满了客人,喧嚣嘈杂声不绝于耳,在二楼靠窗的几张座位都被人包了,足足坐了三四十人,都是皮肤白眼睛蓝的胡人,中间还混坐着两名突厥人翻译,在碎叶,粟特胡人也有不少,许多人都是高鼻蓝眼睛,但和这几十人比起来又有不同,这些人高鼻深眼,语言服饰穿着也和粟特人大不相同。
酒店的伙计阅人无数,他立刻便猜到了,这些胡人是来自极西方的拜占庭,拜占庭在唐朝其实叫做拂菻国,因为李庆安称作拜占庭,安西官员也跟着李庆安这样称呼,久而久之,安西便不再称作拂菻国,而改称拜占庭,而拜占庭人却称自己是罗马帝国。
这些来自拜占庭的胡人正是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五世派来的使者,李庆安在前年派裴瑜出使拜占庭,因为他只是地方节度使派去的使者,就像现在的某某州访华团一样,级别比较低,因此不受重视,君士坦丁五世虽然出于好奇接见了他,但也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今年六月,君士坦丁五世从大食人口中听说了怛罗斯战役,他这才知道阿拔斯王朝竟然被唐朝的地方军打败了,而这支地方军队的首领就是曾和他联系过的安西节度使李庆安。
君士坦丁五世这才重视起来,他又从突厥人口中慢慢了解到了这个李庆安的一些情况,得知他控制土地竟然远远超过了自己,令他肃然起敬,他立刻派自己的弟弟约瑟为特使,出使安西。
坐在第一桌位子上的便是特使约瑟,他约三十余岁,身材瘦高,气质优雅,唇上一条长长的胡子向两边翘起,修剪得异常精致,他是拜占庭帝国主管贸易的首席大臣,君士坦丁五世派他来出使安西的含义也就非常明显了,要从贸易着手,加强双方的联系。
和约瑟坐在一起的,是一名长得异常美貌的年轻女子,一双蓝眼眸仿佛深潭般的充满了诱惑,她长着金黄色的如瀑布般的秀发,皮肤如羊脂般雪白,身材高挑,一对胸脯高高耸起,尽管外貌是绝代佳人,但她腰间却佩有一把锋利的长剑,后背长弓,她一只手总是习惯地握住弓柄,手指修长而有力,使她美貌的姿容中又隐藏着一丝杀气。
她叫爱伦尼,是君士坦丁五世的宝贝女儿,她同时也是拜占庭著名的三大弓手之一,有着美丽的外表,却又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在怛罗斯城,她曾经见过李庆安一面。
她一年前通过政治婚姻许配给了马尔克国王子,但在婚礼前,她那多情的未婚夫又迷恋上了一名年轻的阿瓦尔舞姬,在订婚舞会上公开邀请情人跳舞而冷落了未婚妻。
受到羞辱的爱伦尼怒不可遏,便趁未婚夫和舞姬情人幽会时,从窗外的大树上一箭将未婚夫和舞姬双双射死在床上。
这件事引发了马尔克和拜占庭的外交危机,爱伦尼便在父亲的安排下,离开拜占庭前往东方远游,正好这次叔父要来安西出使,她便一起跟来。
他们运气不好,到了碎叶,才得知李庆安到更遥远的东方剿匪去了,不过碎叶的官员已经通知李庆安了,据说李庆安正在赶回的途中,但就是这样,他们至少还要再等一个月。
“叔叔,你知道吗?今天可是唐朝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他们的新年。”
爱伦尼笑颜如花,安慰着愁眉不展的叔叔,约瑟却叹了口气道:“可对于我来说,今天又是一个难熬的一天,不知他们节度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叔叔,不如这样,他们不是说至少还有一个月才能回来吗?那咱们就出去走一走,去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或者看看他们出产什么,你不是常说唐朝的丝织品要比咱们的好很多吗?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嗯!让我想一想!”
约瑟是个严肃而一丝不苟的人,他的任务是出使安西,他就一定会在碎叶等候李庆安,绝不会乱跑一步,但提到丝织品,他却有点动心了,早在两百多年前,拜占庭帝国就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养蚕,但织出来的丝织品却十分粗糙,远远不能和唐王朝的丝织品相比,拜占庭皇后曾得到过一幅比云还轻的丝品,成了她最珍爱的宝贝,那也是唐王朝出产。
尽管约瑟已经非常动心了,但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性格,这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爱伦尼非常了解叔叔的性格,她正要继续鼓动他,这时,从楼下走上来一个女子,年约十八九岁,容貌清秀,眉目之间显得十分精干,她走到爱伦尼面前给她施了一礼,又递上了一份请柬,用一口熟练的突厥语道:“爱伦尼公主殿下,这是我家夫人给公主殿下的请柬,请姑娘晚上前去赴宴。”
“夫人?”
爱伦尼有些奇怪地问道:“你们夫人是谁?为什么会请我去赴宴。”
“我家夫人就是节度使大将军的夫人,安西郡王王妃,今天是新年,夫人宴请安西官员家眷,听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