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郭逸自己搞得情报体系逐渐成型,从情报工作的角度来说,高弟的价值已经不大了。郭逸觉得高弟虽然聪明伶俐,办事也还算可靠,但是毕竟没受过穿越集团的洗脑教育,专业水平也低。他这样土生土长。手下又有一帮小弟兄的人,如果继续放任他在广州活动,以后的局面很难预料。

    加上他那一直不怎么靠得住的老爹。郭逸干脆汇报执委会:把这家人全部迁徙到了临高,夫妇俩安置到了百仞公社里干活,高露洁分给了王洛宾当“秘书。”高弟在参加完扫盲教育之后。就加入了情报工作学习班。成了一名学员。

    杨世祥也带了两个家人来了,刘三给他介绍了身边的黄天宇,说是自己的一个朋友,是做陶瓷买卖的,这次也去佛山。想顺路一起搭个伴。说路上人多些,不但热闹而且比较安全。杨世祥欣然同意。

    一行人上了广丁号。高广船行的船只都是货船,没有什么客舱之类,搭船的旅客就在甲板下面的货舱里打上地铺。空气即浑浊由憋闷,还得顾忌到身边的货包。杨世祥走出门出惯的人,倒也不以为苦。反而刘三和黄天宇觉得有些吃不消。

    一路无事,杨世祥便和刘三谈起了这药铺买卖里的许多门槛。

    中药这个行当。过去是极赚钱的。中药的种类虽多,但是除了少数珍稀的药材之外。大多数都是论斤买入的粗货,经过药铺炮制再销售,就是论两计毫的。其中的毛利率极大。一般的饮片,毛利率不会低于的名,人参、鹿耸这些滋补药物,越贵越赚钱。毛利在如以上。所以药铺这个买卖,除非是经营不善,否则很容易发家致富。

    但是经营药铺刘本金的需求很大,出于吃本重的行业。一家药铺,常备的药材总在八百到一千之种间,备货的种类主要是根据《本草纲目》这本书此时已经很流行了再小的生药铺。预备三百种以上的常用药也是必须的。

    药材采购之后,要根据要求进行不同的炮制,耗费大量的人。有的药材当年不能使用,必须存上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药铺不比其他行业,缺几样货色无关紧要,最讲究药材齐全,所以有些实力的药铺要去药市直接进货,一进就要把几百个常用品种够用一二年的货色进全。大药铺还专设有极大的库房,专门储存各种药材,有的甚至耍储存够用几年的货色。大批的药材库存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即使开家小药铺,本钱也得有个二三百两才够。

    “如此说来。开药铺还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说容易也容易,祖上基业打得好。干这行只要摸着良心办事,不遇到什么天灾,没有不赚钱的。”杨世祥叹了口气道,“你别看我这润世堂不起眼,冷冷清清,鬼都不上门,要不是当年被海贼劫去了一船药材,闹得我元气大伤,还不至于闹到配点扇香、冰片还得求教于人的地步。”

    刘三见他开了话匣,便乘机请教他“辽东货”的卓情。

    杨世祥说:药铺经手的辽东货,大体有五种:松子、人参、鹿耸、琥珀、蜂蜜。

    人参、鹿耸、琥珀自不必说,辽东产的海松子也就是现代的说的红松子,在中药中是一味极好的滋补药品;蜂蜜则是药铺里用来蜜合药丸之用辽东的蜂蜜以味淳滋厚著称。原先药商们所用的松子、蜂蜜,大多是“示来得。也有是从朝鲜来得,自从广中撤镇点后,不但爸…”来源断绝,连朝鲜的货物都来者甚少。

    “如今关外兵荒马乱。朝廷又停了互市,商人出不去,勒子的药材货物也进不来。这些东西用一点少一点。朝鲜的高丽参。简直价比黄金了。听人说,祁州药市上已经许久没有辽东人参到了

    价比黄金。这个可耐人寻味。就算是和贸易毫不相干的黄天宇的眼皮也动了一下。和建奴做买卖的话,岂不是大有红利可赚?还能顺路录削下朝鲜。

    一行人吹牛聊天打叶子牌消磨时间,四五天时间便到了广州。

    船到高广船行的码头“也是起威的产业。这家镖局如今在广州及周边如今声名显赫。除了护镖之外,经营触角已经广泛伸及“车、船、店、脚”四大行内。凡是在在外旅行的方方面面需求,起威统统涉及。古代出门办事经商是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不但身车劳顿,食宿不便,而且打交道的商家多以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旅客著称,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都该杀。”

    起威就从这里入手。革故鼎新,去除陋规,经营的方式方法也移用了不少现代的做法。旅客行人纷纷称便。

    这其中穿越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广州站不但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在经营方面更是直接插手。为了解决城里原本霸占这些行当牟取利益的各路城狐社鼠的干扰。广州站第一次广泛的动用了在珠宝贸易、吸收存款等商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士伸的关系网,利用士仲的势力保驾护航。同时,又点到为止的让几个上蹿下跳的最起劲的对手消失的无影无踪。“起威”两个字。在广州城里已经是“如雷贯耳”了。

    码头上虽然人声嘈杂。却秩序井然,旅客、推车、脚夫。牲口自成行列,互不干扰。原本码头上有各家客栈来迎客的旅店伙计,客人一下船,就会蜂拥而上。你争我夺,甚至直接强拉旅客行李的。现在,这些客栈的拉客伙计们都被集中到一排沿街的铺面房里。门口挂着各自的字号。柜台上穿着干净青布外衣的年轻伙计笑口常开。

    刘三带着人信步走过去,一家一家的浏览他自然是要住起威的客栈的,支持自家产业嘛。客栈服务处旁是脚行代办处,一群脚夫或坐或站的正在候客,穿着统一款式马甲,前胸一个白底黑色的“脚。字,后背一个大大的数字。有专门的账房先生接洽搬运事宜,柜台缴款取筹当脚夫搬运之后收回筹子,再到柜台上结账取值。一切都井然有序。铺面房的对面是一大块空地和仓房,堆满了各种货物。这里货物托运处。办理广东全省各地货物托运业务。柜房的门口挂着大牌子,密密麻麻的注明了到达地点、抵达天数、计价方式,,看起来一目了然。

    至于各种其他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连茅厕都修得极大,还显著的用牌子标记出来。整个码头上有许多腰挂短棍的丁壮在巡视维持秩序。不但杨世祥看得新鲜,连刘三和黄天宇都觉得这个大明的克隆版挺有意

    的。

    刘三直接找到了起威客找的柜房,要求住店。

    “你老真是慧眼如炬!选了咱们起威客栈,包您不后悔”。迎客的伙计眉开眼笑,“敢问几位老爷,是住城里还是城外?”

    “怎么,你们家客栈还有分号?”杨世祥问。

    “是,城里城外。一共有八家客栈”伙计十分的骄傲。“您想住哪片吧,小的这里都能安排”。

    刘三想自己此行的自的是去佛山,进不进城没关系。便说:“不用进城,我们明早就动身去佛山,有就近靠路的吗?”

    “好劝”。伙计从架子上取下一本毛边纸账本,翻了一翻,“通济南桥店正合适。主仆六位。敢问怎么住?”

    “三间上房刘三说。

    伙计写上单子。撕下一张来,马上叫来等候在一旁的小伙计:“找三顶轿子,送老爷们去通济桥店。另件再寻个脚夫帮老爷们搬行李!”

    起威客栈的通济桥店就设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离去佛山的官道很近。一进门,大家就觉得这地方与众不同,和传统的客栈以院落为中心的布局大相径庭。到和现代的旅社差不多。

正文【分卷阅读】 第一百三十七节 佛山之行

    次计引着他们穿讨中间的讨厅只旦大院子甲是二排两恩下楼,楼与楼之间设有通道,风雨无阻。一间间的房间按楼层排列。整整齐齐。这种新奇的结构让杨世祥啧啧称奇。对刘三和黄天宇来说却并不新鲜想来这图纸多半是建筑公司的家人设计的。

    所谓的天字号房,也就是上房,专门设在最后的一栋楼里。全部是套房。不但有卧室,还附带供佣人休息的下房。窗户很大,照明充分。卧室里的家具铺陈以本时空的标准来说堪称舒适卫生。

    高弟和同来的陈同,放下行李就忙着铺设铺盖一本时空的客栈是不提供卧具的。一律客人自备。伙计忙前忙后,送来洗脸热水。又沏了茶来。一面就跟他们搭话,问问来踪去迹。

    刘三也敷衍一番。等几个人洗完脸喝茶休息的时候,又拿来烛台和蜡烛。问他晚饭怎么吃?

    “晚饭由店里安排就是”刘:拿出一小块银子,总在二钱上下。“酒菜都在内了。”

    “是。小的这就去艾排!”

    “不忙。先取几个下酒的碟子,几壶黄酒到屋子里来。这附近可有澡堂?”

    “有。有,本店就附设澡堂。人少,水干净。你老带着钥匙牌去就是。不另收钱。”

    刘三一行人坐了好几天船,风尘彳厂。身心俱疲。听说客栈附设澡堂。便一起去洗澡。洗完澡回来,时候尚早。刘三知道高弟是广州人,便放他二人假,让去城里逛逛。

    三个人心情颇为悠闲,叫伙计要了八个碟子小菜,一壶黄酒,慢慢喝着。聊些药业上的事情,说到药市的事情,杨世祥少年时候和父亲去过一次祁州药市”便把其中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

    祁州药市,也就是本时空的河北安国县。本身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更不是药材的生产基地,但是全国的各处药商,都以此地作为药材的交易中心。自宋代以来就有药市的雏形。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形成长江以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到清代发展的极盛,相沿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说奇怪也不奇怪”杨世祥道,“祁州乃是“药王。的诞生地。大伙都说药王的故乡,特别灵验。药材不到祁州,没有药味;药材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