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商似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兵商似锦-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雪白的旧军服,剪着短发冲锋陷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姿飒爽,那是我心目中非常好的一种职业感觉。同时,我是个文学青年,文学艺术是我向往的,记者是我梦中职业。

    我这人很执着,有了梦想,总希望有机会实现。后来我曾经大胆地做过时装模特;圆了第一个梦想,当时我是以一个现役军人的身份参加的,令人颇为吃惊。第二个梦想始终徘徊在心中,我经常给很多的媒体投稿;成为一些报刊的特约记者,参与了很多媒体的文学、社会活动,这个梦想深深地根植在了心中。我想,有机会的时候,我会毅然决然地全力追逐。

兵商似锦 第二部分 兵商似锦 第五章(6)

    对我来讲,离开部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因为我们从小生在部队长在部队,又在部队当兵,我们这类人从来没有离开过部队的环境,离开部队如同离开了源泉,断了根,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便没有了着落感。从小生活在部队,长在部队的孩子们始终对外面有一种“恐惧感”,我们对社会没有更多的接触,我们要做出离开部队的选择,而且是主动地脱离和放弃有保障、有安全感的背景,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很难有人勇于做这种决断。我的父母、同事和朋友,倍感震惊。

    那一天,当部队真正宣布我转业命令的时候;蓦然间有一种失落感。虽然这是我争取得来的,可心里空空的、酸酸的。我印象非常深刻,回家后,坐在一张小木头凳子上,我流泪了,前途不知在哪里。我跟我先生讲,我今后什么都没有了,我如果得一场大病,连医疗费都没有,我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先生看了我一眼,平淡而沉稳地说:“妹妹呀你大胆地往前走吧。”那些日子大街小巷正在播映张艺谋的《红高梁》,听到这意味深长的话,我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这句话对我是一种莫大的宽慰,我觉得我不用考虑什么,一些后顾之忧的东西,都不用去想。我只有非常努力地往前面走。

    问:军人出身的您,身上一定有很多在军营里训练出来的阳刚的一面。普通人只要一听说您的军旅生涯,第一感觉您就是个“女强人”,请问您自己怎么评价自己?您觉得自己是“女强人”吗?

    答:我有女强人的一面是有历史缘故的。我曾经是个军人,从小和军人泡在一起,长时间磨练出男孩子的性格,不过我属于双面性很强的人,有些事情我会原则性非常强,有些事情我可以非常有灵活性;有些时候我大大咧咧的,有些时候我又非常认真;有些时候很刚强,有些时候也很脆弱。

    我对员工非常的尊重,很宽容,我喜欢他们,我不会无端的发脾气,更不会说话处理问题非常粗糙。“女强人”那种风头是没有的,我更希望我是这个团队的一个普通组织者,和他们一起创业,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做一些对社会和行业很有意义的事。任意的指责,我不会这样。

    问:创业的路上,风吹雨打。很多人都因为吃不了苦,忍受不了那么多的失败而选择了放弃。请问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是什么样的心态使您有这种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决心,不选择懦弱而选择坚强?

    答:可能是从小在部队里长大的原因吧,小的时候,我就和男孩子一起,下河捉鱼,上树掏鸟什么的,其他男孩子玩的游戏,我都去玩,什么“吃苦”、“磨练”……这些在我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我也经常在成功后,听到有人问我:“你遇到过很大的困难和挫折吗?”我常常一时想不出来,自己经历过什么大困难,大挫折,只能摇摇头告诉人家说:“没有。”有时候别人还不相信,还要再问一遍:“真的吗?”显然没有人相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我也不相信有这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只不过,我自己从来不把困难和挫折,看成是别人眼中的困难和挫折罢了。

    问:在您身上,军人的什么样的特点,支撑您向前走?从小在部队里长大,耳濡目染的军人素质,对您最有帮助的是什么?

    答:执着与坚持。这是一种信念,我不可以今天选择一件事情,没多久,就没有音讯了;明天再选择另外一件事情,过段时间又半途而废,那样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旁人也会认为我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谁又会对虎头蛇尾的人有信心呢?你的合作者?你的员工?

    所以,如果说今天我还有几分成功,恐怕和我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品牌大有关系。别人会认为,你说的事我们信得过,你要想做的事我们有信心,乐意支持,乐意合作。而这一点,正是军人所特别看重和强调的。

    问:您曾说过,自己有两个选择,一个可以用100%的精力去赚钱,一个可以用50%的精力挣钱,50%的精力去振兴和繁荣整个行业,而您恰恰选择了后者,为什么?这里面有没有军人的一些特殊东西?

    答:自然有。我说过,我这个人,从小就有梦想。这可能和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有关系。军队的教育,是把平凡人变成英雄的教育。军人的追求,一般也是特别的远大。我当时只是在一个小山沟里,可是又是想当演员,又是想当记者,梦想都很大,这和接触的部队教育关系是很大的。

    以我的能力来说,赚钱是很容易的。可是当我在香港的时候,接触到香港的美容行业,我就产生了将这个行业,引入内地,并且带动整个中国美容行业的繁荣发展的想法。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这不是谁强加在你身上的,而是自己愿意担负起来的。如果没有这个,仅仅是为了赚钱,那么很难想象,我当时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放下架子去开发廊,去做一个洗头妹。

    商人赚钱,赚的就是钱。军人赚钱,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问:对于身后即将退役创业的战友,您有什么忠告?请您为他们送上一句话,好吗?谢谢。

    答:只要你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就去坚持;当这件事情的本身是有意义的,一定会有成果的。

    谢谢。

兵商似锦 第二部分 兵商似锦 第六章(1)

    上篇:故事

    商路漫漫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是创业路上究竟有多少风雨,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阅尽沧桑是一种什么滋味,成功的背后又伴随着多少泪水。很多人在成功后,往往由绚烂归于平淡,不是因为丧失了进取之志,而是因为更加珍惜已经抛洒过的无数汗水和心血。他们不再去顾及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专注于自己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经过无数的磨难已经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路在脚下,事在人为。

    所以说,决定创业成功的因素,不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项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在于你所做项目的大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重要的,是你勇于对自己、对支持你创业的人的责任重担。你付出了,你尽力了,你奋斗了,也许最后没有换来通常意义上的成功,然而你已经获得了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这财富,就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就是照耀后人的光明火把!

    ——题记

    沛县,一个“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地方,一个因为汉高祖刘邦而载名青史的地方,自古以来,这片小小的地方,不知道上演了多少世间传奇。传奇的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始终没有改变的,是那种敢于吞吐风云的霸图雄心和叱咤天下的英雄之志。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很多人都是从这个小小的地方起步,而走向全国。利用祖先的文化资源和“名牌效应”,而在如今的改革开放年代里迅速成就一番事业,就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狗王”樊宪涛。

    翻开家谱记载,樊宪涛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壮士樊哙的第七十七代孙。众所周知,这位当年令盖世霸王项羽都不得不赞叹的英雄,当年还没有跟随刘邦起事的时候,只是沛县街头一个从事屠狗的小人物。

    虽然从事的是屠狗卖肉这样的普通职业,不过樊哙在当地,却不是一个无名之辈:原来,他所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乌龙潭,潭边有一口井。利用潭水洗狗肉,再用井水煮狗肉,其味鲜美无比。附近的人,都喜欢来买樊哙的狗肉。而也正是在这些人中,樊哙结识了当时一副无赖相的刘邦。

    这个刘邦,好吃懒做,不事生产,却专门有一项本领:结交朋友。他的朋友也都是些亡命徒,很快在当地形成了势力。每天,刘邦都要来到樊哙的摊上,喝着赊来的酒,狗肉吃得饱饱的,才一抹嘴巴,拍拍屁股走开。他一走,人们就争着上来买樊哙的狗肉。但如果没有他来吃,别人是不敢随便来买的。

    樊哙是个直性子,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时间一长,他也对刘邦这么白吃白喝感到不快。于是一天早上,比平日起来早,煮了一大锅肉,悄悄地乘船到了微山湖对面的夏阳镇上去卖肉。

    而刘邦呢,这天照例来吃狗肉。不见樊哙,一打听,立刻有人告诉了他樊哙的去向。刘邦也不着急,来到河边,等了半晌,不见船只,唯独一只老黿,浮在水面上。于是刘邦开玩笑地说道:“老黿,你能把我驮过河吗?”不曾想,这只老黿已经修炼千年,懂得人语,便过来将它驮过河去。等刘邦赶到,已经快下午了,可是樊哙的狗肉还没有卖出去一星半点。原来大家都在等刘邦来到。于是,刘邦又上去照例美美地吃了一顿,他刚走开,人们一涌而上,将剩下的狗肉都买去了。

    不明就里的樊哙,当时对刘邦佩服得不行,心想他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后来,从人们口中得知真相,气愤不已,可是他又不敢得罪刘邦。听说刘邦每天踩在老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