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商似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兵商似锦-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脚下的每一步。所以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关键是专注地走好每一步。

    其次,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学会创新,把知识变成财富。

    再次,就是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你的对手,因为把敌人也变成朋友,才能获得最好的成功。朋友多了路好走。

    问:您最想对我们即将退役的官兵说些什么呢?谢谢。

    答:有人说部队是熔炉,是学校,我认为,部队是我事业成功的摇篮。它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和终生受益的军人精神。商场如战场,没有军人的无条件执行精神,没有军人的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军人的尽职尽责、全力以赴的精神,没有军人的奋勇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我的事业和梦想也无法实现。

    另外,我想特别提醒身后的朋友,如果你想创业成功,那么保持军人本色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军人本色也许在市场经济中不再那么绚丽动人,但它将为你坚守一道底线,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至于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里迷失自我。

    谢谢。

兵商似锦 第四部分 兵商似锦 第十四章(1)

    上篇:故事

    蜗牛向前冲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两个奥运,一样精彩”,庄严地兑现了向全世界承诺的中国,不仅收获了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更让国人的精神因为与奥林匹克的昂扬精神水乳交融,而为之一振。而最为感动人的还是残疾人奥运会,一个个肢体受到创伤的残疾人,以比正常人更为加倍的付出、更为顽强的拼搏,让我们意识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坚强!他们并没有因为被忽略,而放弃自己追逐梦想的脚步。当残奥会的圣火无声熄灭,当“写给未来的信”递向遥远的星空,我们第一次为自己只关注“福布斯排行榜”,只关注名车、豪宅……而羞愧。我们眼睛里浸满泪水,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平凡然而伟大的生命,开始学会为他们喝彩与鼓掌……

    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波澜壮阔的进程中,从来不曾缺少他们的身影。其中就包括从战场上走下来的残疾军人,他们同样没有在市场经济的汪洋面前望而却步,而是勇敢地选择了投入其中,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与祖国的命运共同呼吸。就像在体育场上一样,他们比正常人付出更多,可是他们一样梦想着荣耀的金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的残疾军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个无数次战胜病痛而永不放弃自己信念的普通创业者……

    ——题记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来《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那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因为中了敌人的带毒铁箭,不得不接受神医华佗的刮骨疗毒。然而当医生要用自制的“麻沸散”为他进行麻醉的时候,他却拒绝了。一边下棋,一边笑着任凭医生将自己的腐肉挑开,手术刀在骨头上刮得“吱吱”作响。如此英雄气概,不愧是一名职业军人,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武圣人”。

    也许,只有军人才能忍受超越自己身体的极限。今天,我们讲的也是这么一位军人。他叫孙继发,1992年的时候,他在部队带兵训练时不幸摔伤,下肢失去了知觉。在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接受了两次大手术。为了取得好的手术效果,争取能够回到队伍里去,他硬是拒绝全身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们额头的汗水滚滚而下,而他则更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的煎熬。但是他一直坚持着自己要继续参加部队训练的念头,无论有多疼,无论受到怎样的折磨,始终紧紧地咬着牙,没有流一滴泪。他的坚强令所有的在场人都潸然落泪。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不得不接受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的悲惨命运。当他在担架上,被送回到自己的部队,老连长、老战友都过来了,默默无言地围在他的身边,一见到他们,孙继发的头再也抬不起来,眼泪“唰”一下就掉下来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受伤的孩子,一下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样的感觉:委屈、失落、感伤……毕竟自己的军旅生涯从此就要结束了,再也不能穿这身军装,再也不能和战友们一起上训练场,再也不能去憧憬自己的“将军梦”……这一刻,所有的思绪都滚滚而来,简直比所有的刀子加在一起,还要痛入骨髓。多年以后,孙继发在电视台、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尚且不敢再提起这个瞬间,这次告别。

    离开了部队,回到家中,孙继发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与疼痛作斗争的岁月。那一段时间真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整整三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和铁一样的意志,熬过了十多次大手术。这段时间里,除了自己每天忍着疼痛,坚持锻炼,他最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妻子。每天,妻子都要早起给他做两个小时的按摩,然后将孩子送到别人那里看管,自己去上班,晚上下班回来,接回来孩子,做饭,然后再给他做两个小时按摩。

    不独妻子,妻子所在单位的军嫂们,也都给他们鼓励、打气,那段日子里孙继发最大的安慰,就是妻子回来告诉她,某某同事又说他快要好了。这段时期经济上也特别紧张,因为离开部队的时候孙继发将四五年的津贴都预支出来了。后来,部队上知道了他的情况以后,就给他捐款。当初是机关先捐的,连队接着又捐,尤其使孙继发最感动的,就是几个小战士。战士每月的津贴也就三四十块钱,正好给他捐款的时候是二十几号了,许多战士手里没有钱了。一听说为孙继发捐款,有几个小战士到处跑着去借那5块钱给他捐上。这些事情都是孙继发后来才听说的,听了以后特别感动。正是这些事情给了他信心:“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战友关心我、相信我、鼓励我,我为何就这样沉沦下去呢?我为何不重新振作起来呢?”

兵商似锦 第四部分 兵商似锦 第十四章(2)

    终于,强大的精神动力,战胜了身体的疼痛,他已经基本上可以实现生活自理了。虽然疼痛还不时袭来,这时候,他就拼命想一些快乐的事情,想自己今后的打算。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他就又有了力量。

    想干点什么,这激情的火苗一经点燃立即不可阻挡。可是做什么呢?他想到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原来,自从新兵入伍,他在新兵连因为表现突出,被送去参加无线电学习培训,作为重点人才,曾经先后到当时的潍坊计算机厂、济南无线电厂学习,不久就利用买回的电子元件组装了自己村子里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轰动一时。当年的连长对此至今仍赞不绝口:“那时候,继发绝对是师里的技术大拿,业务骨干!”

    “对了,就从这里入手!搞个家电维修部吧。一来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些特长,为社会做点贡献;二来可以多接触一些人,跟人家聊聊天,心情也好一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很快,“家电维修中心”搞起来了。从他家到维修中心,只有短短的50米路程。可是这50米对孙继发来说,却又是如此漫长:当初往那走,常常歇几十次。他一手扶墙,一手拿一把椅子,走上几步,腿拖不动了,就在椅子上坐一会儿。有时候一坐下就起不来了,一些过路的人就过去把他拉起来。很多人不忍心见他这么辛苦,对他说:“你想上哪,我们把你送去。”孙继发却拒绝了人们的善意,说道:“不用送,我自己能过去。”正因为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所以每次走到维修部,他都特别的高兴,因为他又一次战胜了自己,用精神战胜了病痛。

    那段日子,状如蜗牛,一点点在道路上挪动的孙继发,成为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线。没有人会去嘲笑他这只“蜗牛”,而他也对自己这么安慰着:“人应该有点精神,先学学蜗牛精神吧!蜗牛也有蜗牛的乐趣,慢慢地移动就是它的乐趣,我也要在慢慢移动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就这样,因为他的顽强和乐观精神,以及精湛的技术,很快找上门来的顾客络绎不绝,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再是一个废人,他可以养活自己了!

    然而,工作的乐趣,并没有完全冲淡病痛的折磨。那种从灵魂深处涌上来的疼痛,是“地狱之痛”,为了抵抗疼痛,他不得不采取转移方法:用蜜蜂,甚至用蝎子来蛰自己。

    普通人也许就这么在疼痛面前败下阵来,可是孙继发不但没有放弃,而且在用蝎子治疗的过程中,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发明一种办法,可以发明一个‘温湿自动控制装置’,该有多么好啊!”

    创造发明的欲望又一次给了他巨大的动力。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因为下半身没有知觉,他经常从椅子上倒下来,点烙铁不知道多少次砸在脚上,烫起一个个大水泡。不但如此,没有图纸,没有器材,没有经费……整整两年的时间,终于试验成功,在部队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原部队驻地创建了科华电子仪器厂,科华特种养殖厂,第一台恒温综合控制仪投入生产,创造了国内首例。

    接下来的一年,中央电视台CCTV—2《金土地》栏目、CCTV—7《科技苑》和《致富经》栏目,分别以《电器化养殖技术》和《身残志坚的孙继发》专题,对他进行了报道。《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和《潍坊日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专版介绍,孙继发一下子成为了“创业英雄”。

    1999年,对孙继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科华电子仪器厂关于恒温恒湿控制仪的专利申请,同年该厂生产的恒温恒湿式温室大棚控制仪,被某集团军评为优秀革新项目,专门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应用。2000年,专利权正式得到授可,旋即,孙继发又将其投入到孵化机、豆芽机中。

    正当这个时候,有一个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