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发生的动乱。他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如法炮制。
假托神道 明哲保身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大儒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年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
《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直至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于长安。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应该肯定张良的一生有助于秦亡汉立的历史进程,但他也有值得非议、至少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前期反秦的动机及其暗杀秦王不正当的行为。
人物篇 被误会的名将——张飞
更新时间:2007…11…13 7:27:14 本章字数:3338
就小说《三国演义》来说,作者罗贯中是有明显的拥刘抑孙贬曹倾向的,而正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恰恰相反,是拥曹抑刘的。好在我们讨论的不是历史,只是历史背景下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故还是以小说为基础。
张飞(?—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张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关羽长张飞几岁,张飞待其如兄长一般。刘备任平原相,命张飞和关羽担任别部司马,统率部队。后徐州牧陶谦病重,对部下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陶谦死后,糜竺率徐州人去迎接刘备。刘备推让再三,接管了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为张飞所杀,于是城中人人自危,颇为混乱。
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张飞败走。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
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打败吕布。然后,随曹操到许昌,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
刘备背离曹操,先后依附袁绍、刘表。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极有才干的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关羽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刘表死,曹操进攻荆州,刘备携民渡江。曹操率三千精锐骑兵昼夜兼行,一昼夜趱行三百里,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刘备。刘备闻曹至,猝不及防,弃妻儿而逃。部众溃散。刘备命张飞率二十名骑兵殿后。张飞待刘备过河后,据水断桥。曹兵追至,张飞瞋目横矛而喝:“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声若巨雷。曹军闻之,无敢近者,刘备等这才幸免于难。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引诗赞扬说:“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刘备平定江南地区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他为新亭侯。后来,又调任南郡。
刘备进入益州,回军攻打刘璋,包围雒城(参见益州之战)。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围攻雒城一年未克,付军师庞统被流矢射死。刘备让法正写信劝刘璋降,刘璋置之不理。十九年(214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军溯江入蜀,增援刘备。张飞克巴东(今四川奉节东)至江州(今重庆)。
巴郡太守严颜智勇双全。当刘璋请刘备入川时,他便拊心而叹,说这无异于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这次张飞兵来,他倚恃险阻,据住城池,严加守备,不肯投降。张飞巧用计谋,俘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呵斥严颜:“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全无惧色,回叱张飞:“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闻言,大怒,喝令左右将严颜推出斩首。严颜面容不改,神色自若,说道:“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张飞见严颜声气雄壮,亲手解其束缚,将其当为上宾,严颜遂降。
尔后兵分两路:赵云在左,连下江阳(今四川泸州)、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张飞在右,攻占巴西(今四川阆中)、德阳(今四川遂宁东南)。此时,刘备已攻克雒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与刘备军会合,包围成都(益州治所,今四川成都)。平定益州后,刘备论功行赏,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兼任巴西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操大破张鲁,攻占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留大将夏候渊、张合等人镇守,自己则率兵退回。张合率兵南下攻掠巴西(今四川阆中)及巴东(今四川奉节东)两郡,欲迁徙当地百姓到汉中,对益州局势构成威胁。代理偏将军黄权指出,魏军占汉中又攻掠三巴(益州北部三郡,巴郡、巴东郡、巴西郡),犹如将割断蜀的股臂。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兵北上抵御曹军;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合。
张合军进至岩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蒙头、荡石(今四川渠县八蒙山),与张飞军相拒50多天,不分胜负。张飞遂率精兵万余,避开正面,出敌不意,由别道突袭张合军,诱迫张合出战,使其陷入狭窄山道之中,首尾不能相救,致遭惨败,几被歼灭。张合丢弃战马,只带部下十余人从山中小道逃出,率残部退回南郑(参见巴西之战)。
此战过后,魏军再无力南侵,张飞对稳固刘备在益州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刘备进取汉中(参见汉中之战)创造了条件。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章武元年(221年),改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附近州郡的宫),进封西乡侯。策文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魏国谋臣程昱等人都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但二人在性格上却有不同,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刘备常告诫张飞道:“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但张飞根本听不进去。
关羽死后,刘备伐吴,按计划,张飞应当率一万名将士从阆中出发,到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就在出发前,他帐下将领张达、范疆却挟怨杀死张飞,带着首级,逃到孙权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