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浙残明梦-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惺椋,u为工部尚书。召路振飞为左都御史,寻进太子太保、吏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又先后召旧辅何吾驺、蒋德璟、黄景昉、姜曰广、吴鹩寐来笃鳌⒅旒天瘛⒘秩觊⒃!⑿芸⒒泼ァ⒘衷鲋尽⒗钕却骸⒊潞橼椎任蟪肌

七月二十二日,首辅黄道周自请募兵江西,号召义兵。隆武帝赐空札百道,带一个月粮备用。黄道周召募士卒九千余人,从广信出衢州。所至抚辑遗民,联络声势,远近响应。

接着,湖广总督何腾蛟招抚了李自成余部郝摇旗、王进才,巡抚堵胤锡招抚了李锦(即李过)、高一功,声势大盛。

但此时,浙江也拥立一位监国的消息传来,隆武帝不禁着了慌。急命卢若腾、郭贞一抚按浙江,在温州、处州两府置官据守,取饷银三十余万而去。

又于九月间遣兵科给事中刘中藻为使,奉诏书到绍兴。诏称:

朕与王约,朕未有子,得金陵为期,当让位皇侄,布衣角巾,萧然物外。

刘中藻是个聪明人。他到了浙江后,先不拜谒鲁王,而是先游说驻军金华的朱大典及江上诸营将帅,宣传唐王政策,承诺浙东所用职官同列朝籍,不分彼此,并道:“我主负不世之资,身历艰难,练达时故,于经史书籍无所不览。待臣下推心置腹,勤于朝政。不设宫婢,皇后在旁侍烛,常通宵达旦。令旨皆亲手起草,字字滴血赤诚。请读罢此诏,没有一人不挥泪奋袂而起。我等也极知鲁王之功,亲临前线督军,持之不懈。鲁王谦逊,但毕竟属子侄辈,尚年幼而文弱。我主以叔父之尊,受群臣坚请拥戴也早于鲁王,绝无两大之理。鲁王应当速作决定啊。” 

这时鲁王朝内诸臣闻言,尽都仰慕唐王贤声。刘中藻到浙江不到三、四天,而江上数十万之师大多南向受命,驰表入闽称贺。

鲁王正踌躇不决间,朱大典、钱肃乐道:“大敌当前,而同室先争,岂能成中兴之业?即权宜称皇太侄以报命,未尝不可。若我师渡钱江,向金陵,大号非闽人所能夺呵。”方国安也道:“圣子神孙,总为祖宗疆土。今隆武既正大统,自难改易。若我监国,犹可降心以相从。”于颖、孙嘉绩、姚志卓等也纷纷主张奉表闽中。

惟独兵部尚书熊汝霖、礼部尚书陈盟、礼部右侍郎陈函辉、国舅张国俊、中书舍人谢龙震等人坚决不肯。他们认为:“唐王远在福州,有幸得以偷安旦夕。而我等猛臣谋将,血战疆场,以守此浙东一块土,似难一旦拱手授人。”熊汝霖则愤然道:“熊某只知奉主上,不顾其他。”

赞成派朝臣毕竟人多,占了上风。他们纷纷疏请开读,催促会稽知县备仪注上。陈盟见众人反覆如此,心灰意懒,干脆引疾告归。

反对派中有的是忠于鲁王,如熊汝霖、陈函辉;有的则为自己身家考虑,国舅张国俊便是其中之一。他生恐鲁王退居藩位,自己将失国舅之位。便暗中煽风点火,在鲁王面前百般挑唆。

鲁王监国被激怒了,宣布退归藩位,于九月十三日返回台州。

如此一来,鲁王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同情。虽然赞成派诸臣于十月初一日在府堂开读唐王诏书,但转而反对奉诏闽中的朝臣越来越多,双方阵营人数开始持平。

正作没理会处时,大学士督师张国维在江上星夜驰至绍兴,道:“唐、鲁同宗,向无亲疏之别;义兵同举,更无先后之分,惟有成功者居帝位。若一旦称臣,则江上诸将,必须听命于闽,我主如何号令诸军进取?”

此言一出,反对派官员尽皆响应。熊汝霖也道:“主上原无利天下之意,唐藩也无坐登大宝之理。有功者王,此为定论。假若我兵能收复杭城,便是大明中兴一半根脚。此时主上早正大号,已是有名。千秋万世,公道犹存。假如我等不能,而唐王能遣兵克复杭州,直趋金陵。功之所在,谁敢与争?到时再议迎诏,也为时未晚。”

张国维又致书唐王道:

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帝子孙,咸当协心并力,誓图中兴。成功之后,入关者王。监国退居藩服,礼制昭然。若以伦序,叔侄定分,在今日原未假易。且监国当人心溃散之日,鸠集为难,一旦退就藩服,人无所依。闽中长鞭莫及,猝然有变,唇亡齿寒,悔将何及?臣老矣,岂若朝秦暮楚者举足左右,为功名计哉?

于是越中诸臣最终统一意见,前往台州迎回鲁王。

刘中藻入朝见驾,慷慨陈词。分析四镇无同心之旅,吴、浙少牵合之师,以致弘光朝一朝瓦解,劝浙闽共奉隆武,一致抗清。

鲁王闻言,似有所动。然而反对派诸臣态度甚为坚决。

张国维愤然仗剑伏阙,奏道:

臣得以义责诸臣。夫鲁以数郡起,凭匹夫之怒,当全盛之敌,破矢折戈,劳苦江上者累数月,而闽以回远,奄然苟安,即不助予,乃令束而待命!今日请太祖高皇帝坐定此案,唐、鲁得失,岂止寻丈哉?且夫乘人之危而因以利之者不仁,孤人之势而阴诱其众者不义。亦思鲁众一退,当坚者故非唐乎?是自破卫也,以身为边也。凡我有官君子,矢事于鲁,移奉叔父,亦称二心。即以势临孤危,当为国死。今日复有以奉闽为言者,臣立斩之!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谢龙震乘势骤起,当朝厉声诘责,手批刘中藻。又指责会稽知县姚孙榘不当急上仪注。姚孙榘由此被迁授他职,而以举人殳香继任。

刘中藻孤傍无计,仓皇中离开绍兴,来到金华。朱大典以礼相待,恐人加害,派士卒护卫出境。

唐王得报后,又先后七次手敕到绍兴。并授张国维为东阁大学士,敕辅鲁王监国。张国维傲然对使臣道:“张国维只知今日江上收文武人才,行战守事为急,不知东阁大学士为何官,可即以此语报唐殿下。”

监国朝议遣给事中曹维才、职方司郎中柯夏卿为使通好闽中,不用疏奏,止叙家人叔侄礼,传鲁王话道:“叔父能大饷我师,亦协守江上,事定而后议。”

唐王在那边听得,鞭长莫及,无可奈何。

 

 

 



 

时值初冬,而草木非时而发,城内城外百花齐开。

张国维自绍兴回到江上后,驻兵瓜沥龙王堂,再次上疏请求合攻杭州。

在得到鲁王支持后,慨然订下战期,檄诸军分几路渡江。

自十月初八日开始,明军连战十日,阵阵皆捷。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沈宸荃、郑遵谦、方端士等都亲冒矢石,身先士卒。

十四日,勒克德浑、张存仁调集兵马,渡江进攻固安。

清军舰队遮天蔽日而来。张国维与钱肃乐、王之仁率部迎击,方国安陈兵江南,严阵以待。张国维、钱肃乐从左右两翼掩杀。钱肃乐弟参将钱肃绣,人称钱八将军,挺矛奋勇争先。腹中一刀,肠子漏出不及纳入,还一手揽起肠子,一手持兵器连杀二人。前锋副将钟鼎新等持火器奋勇力斗,击死一员穿绯衣的清军大将。诸将吕宗忠、王国斌、赵天祥等各斩数十级,夺获军械无数。

勒克德浑见明军骁勇,无心恋战,传令诸路军马退回江北。诸将杀意正浓,哪肯放过,乘机追杀,歼敌数千,直杀到杭州草桥门下。

清兵有三骑回马射箭,明军先锋沈国忠、沈明俊赤身跳上江岸,用火铳击死。明军纷纷跳下战船杀上岸边。正待攻城时,不想大风雨骤至,火炮俱湿,弓矢不能发,只得收兵退回。

游击俞国荣等也乘胜斩获,直抵张家湾,大获器械。沈宸荃标下都督佥事姜克复等原来均穿红衣甲。此日恐清军防备,先将衣甲尽翻为白色。令数十名士卒诱清军白标十余骑追来,前锋以鸟铳射杀。清军见状,以六七百骑分从左右两翼夹冲。明军以火铳射击,清军败溃。明军乘胜追击,直杀过张家嘴敕塘一带,方才收兵回营。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被称为诸义旅江干以来战功第一。

与此同时,陈潜天、熊汝霖在下游战于牛头湾及沙埕,亦获大捷。熊汝霖麾下总兵史标等渡江埋伏戈弩,清军二十名游骑经过,被魏良等杀死。清将大怒,当即率数百骑冲阵。明军伏兵四起,戈弩齐发,先射倒擎旗纛将官一员,随后击毙清军数十。日暮时分,清军援兵百余骑赶到。熊汝霖侄熊茂芳张弓射马,连连射杀三骑。史标急发大炮,击死数十人。

于是乘此大捷,陈万良、姚志卓乘胜再次收复余杭。一时浙西义旗四起,浙西、苏、皖义兵百余支,杭州顿成一座孤城。钱肃乐疏请率兵攻平湖,再请趋海盐,由海道窥吴中,但鲁王监国没有听从。

熊汝霖也上疏道:“自小亹迄西兴六十里,臣及孙嘉绩军纔千人,何以守?朱大典军士精火器、总兵尉允昌有才略,请使军江上;张名振在石浦,请使渡曹娥;固东浙在事诸军,并宜毕济。”然而时不能用。

熊汝霖便再次渡江西进。部将魏良、黄麒、吴彪率部先登。不料清军预先设伏,六百余骑尽皆杀出。明军猝不及防,纷纷阵亡。熊汝霖督帅舟在后,见状弯弓搭箭,连射十余骑。明军舟中万箭齐发,清军伤亡百余骑,明军反败为胜。诸生钱振宗等战死。王之仁、陈潜夫军稍后退,然而犹然力拒。不久,总兵张鹏翼援兵赶到。一阵砍杀,清军溃败而退。

熊汝霖部乘胜进击,与浙西义军领袖陈万良等相为呼应。先后活动于临平、五杭、新市、双林、吴江等地,颇有斩获,最后以失援退回。

不久,鲁王监国亲自赴江上劳诸军,驻跸西兴。应张国维建议,遵汉高祖筑坛拜韩信为将故事,备物典策,筑坛冠山绝顶,拜方国安为大将军,命张国维代监国捧毂推轮。赐方国安尚方宝剑,令便宜行事,节制诸军。

一时旌旗蔽空,车马如织,清军在江北望见,也皆惊骇。

随后,进方国安为荆国公,王之仁为武宁侯,封郑遵谦为义兴伯,张鹏翼为永丰伯,吴凯为开远伯,方元科为威远伯,刘穆为威北伯,俞玉为定南伯,王鸣谦为靖江伯,谢正让为襄勤伯,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