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浙残明梦-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祖承训出身世代将门,其父祖仁为前宁远总兵,他的儿子祖大寿、祖大弼,侄儿祖大乐后来都成为辽东名将,外孙辈吴三桂则成为明亡清兴的关键人物。祖承训本人自幼颇习军事,以李成梁家丁从其征战,屡立战功,万历十年(1582)擢辽阳副总兵加左军都督衔。因此对于来自海岛的倭人十分轻蔑,曾经扬言道:“蛮夷野人,安能与天朝大军抗衡哉!”——属于在战略及战术上都藐视对方一种类型的人。

史儒回到义州后,立功心切,极力怂恿祖承训发兵攻打平壤。而朝鲜政府也一再催促进兵,并报称平壤守城倭兵仅一二千人。诸将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这样的情况下,祖承训终于设下轻率出击的计划。

他率明军由义州出发,到了嘉山,召问土人道:“平壤倭贼不曾退走了吧?”

土人答道:“不曾。”

祖承训举杯仰天祷告道:“倭贼还在,必是上天使我成就大功呵。” 

当日到了顺安。金命元遣将率三千名朝鲜军前来听用。祖承训拣选朝鲜军骁勇者五百人,将明军分为五哨,每哨以朝鲜军一百为先导引路,相约并进。

顺安郡郡守黄瑗报称:“平壤倭军调往王京,城内守兵极少。”

祖承训信以为真,即命史儒、王守官为前锋急进先行,自统骑兵三千余随后接应。

时已三更,天空开始噼噼啪啪地落起雨来。行军数十里,雨越下越大,直至泥水没于马腹。诸将禀称此日为厥日,不利行军,建议回师。祖承训见天时不对,也略有赞同之意。这时一名士卒遮于马前,强请进兵。

正在犹豫不决间,恰随军有个叫王蛮子的,号称善占。祖承训便命他占卜凶吉。那王蛮子装模作样一番,忽道:“此日最利于兵事,毋退。”祖承训点头称是,传令继续进兵。战马多载炊具等物,准备一举攻克平壤城,然后会食。

这时由于途中连日降雨不止,山水暴流,道路泥泞,登坡逾岭,马蹄纷纷溃烂。明军将士冒风雨前行,个个疲惫不堪。但他们仍旧乘着锐气,贾勇前进。

十七日凌晨,滂沱大雨中,史儒、王守官偕千总马世隆、张国忠等率前锋抵达平壤城北。明军辛苦多日,乘着四围阴暗,悄悄附于城墙下面休息,而城上倭军毫不察觉。

不一会,天色拂晓。史儒一声令下,明军开始发喊急攻,鼓噪而上。史儒一马当先,手持大刀,麾军发炮击毁城西北隅。

倭将小西行长自据平壤后,当地民众不肯安抚,结寨于城南高山拒守。数日前刚刚率兵攻克山寨而屠其义民,另筑砦于傍近,因此城中兵员不多。现闻明军来攻大惊,急忙传令诸军堵截。松浦镇信来不及披甲,急率兵奋斗,胫骨为流矢贯穿,而犹自不顾。诸倭将也各率部苦战。

这时行长率军赶来,倭军旗帜诡丽,人马多戴鬼头狮面面具。明军战马见之惊退,奔逸不已,陷入泥淖,一时不能自拔。其时弓箭因雨解胶,无法使用。陷入泥淖中不能自拔的明军,皆卸甲下马。倭军长剑逼及,结果全部为倭兵所害。

祖承训率兵随后赶到,集合前锋散兵,一鼓作气,由七星门突入平壤城。

明朝辽东铁骑多为北方大汉,擅于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然而平壤城内多窄巷,弯弯曲曲,不利马匹驰聘冲杀。城内多倭军所建土窟,至为坚实。倭军善使鸟铳,遣数百铳手据窄巷左右瞄准我军伏击,以逸待劳,铁丸如雨。敌暗我明,我军纷纷中丸坠马身亡。

史儒身先士卒,大呼奋战,斩敌首十级,自城上射倭兵。倭兵见他骁勇,便纷纷朝着他发射鸟铳。史儒躲闪不及,中丸而堕。张国忠、戴朝弁等也先后中铳身亡。马世隆挥剑击杀倭兵甚多,自己伤重奔回,坠马而死。

此役原准备由明、朝联军共同对付倭军,却变成了明军孤军作战。朝鲜管粮、管船等官没有一人进入场战援助,前来助战的朝鲜军也都退怯不前。有一小队还在与倭军(可能是胁从的朝鲜人)互打招呼,若有对话。而被掳从贼的朝鲜人则以箭专射明军。眼见是天时地利人和均输于对方,祖承训自己也受了伤,只得下令撤兵,仅率数十骑奔还。王守官等也遁回,所载炊具四散于地。

倒是当倭军悉众前来追击时,朝鲜节度使李薲率部奋勇拦截,掩护明军撤退,因此明军后来对李薲的印象一直很好。

祖承训乘夜一口气疾驰二百里,直至安州城外,立马呼城中译官朴义俭道:“吾今日多杀贼,不幸史游击伤死。天时又不利,大雨泥泞,不能歼贼,当添兵更进。告诉你国宰相勿动,浮桥也不可撤。”言罢驰渡二江。接伴使柳成龙、从事官辛庆晋前往抚慰,并载送粮馔,然而追赶不及,只得转回。

祖承训到了先前召问土人的嘉山,雨越下越大,军马无法继续前进,只得收拾残军驻于控江亭。查点人马,士卒共折损三百余人,马亡失千余匹。

祖承训留控江亭两日,连日夜大雨。诸军露处野中,衣甲尽湿,怨声载道。不得已渡鸭绿江,奔回辽东,并将败状上报道:“此贼厉害,非南方炮手不可制。” 

 

 

 

(二)朝鲜义兵四起

 

朝鲜王闻祖承训败走,生恐明军撒手不管,急派兵曹参知沈喜寿前往九连城,请杨绍勋命祖承训留守朝鲜境内以图恢复。

这时杨绍勋驻九连城,祖承训则在凤凰城修理弓箭盔甲。朝鲜使臣多次拜见杨绍勋等,请求再次遣兵进入朝鲜以壮士气,并将先前朝鲜军的行为作了解释。祖承训也更欲进战,一雪战败之耻。然而杨绍勋却以兵力未足及时机未成熟为由,坚执不许。

朝鲜王十分烦忧,恰又收到了行长的来信,略云:“王盍导我伐明。明当我兵,犹羊群放一虎,王所知也。今辽东既无明只骑,而我舟师十余万又来自西海,未知大驾将复何逃也?”

正在徨彷无计之际,忽而传来了水军连战皆捷的消息。

原来,倭军登陆席卷朝鲜之际,朝鲜军也不是一无所成的,其中战绩最突出的是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所统率的朝鲜水师。

李舜臣字汝谐,号德水,京畿道开丰人。出身儒门。少时英爽不羁,与群儿嬉戏,削木制成弓矢,游于乡里。遇见平常所看不惯的,即张“弓”欲射其目。因此有些大人很忌惮他,不敢从他门前经过。长成后,有权略,善骑射。遂放弃儒业,考取武举。抵御北虏有功,历任权管、万户及训练院奉事、司仆寺主簿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任全罗道井邑县监,不久升加里浦佥使。经同乡好友柳成龙举荐,升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

倭军攻入釜山后,庆尚左水使杜泓自焚战船,逃之夭夭。

右水使元均闻讯,慑于倭军声势,也将其所统战船百余艘及火炮军器沉于海中,仅留四艘战船,自与部将李英男、李云龙等分乘所留四艘战船奔至昆阳海口,准备登陆避兵。水军万余尽皆溃散,不可收拾。

李英男谏道:“公受命为水军节度,现在弃军下陆。日后朝廷追究罪责,将何以自解?依末将之见,不如请兵于全罗道,与贼决一死战。倘若不胜,然后逃走也为时未晩呵。”

元均一听此话,如梦方醒,便派李英男往全罗道向李舜臣请援。然而李舜臣却推辞道:“各有分界,若无朝廷之命,岂敢擅自越境?”

元均又派李英男往请,如此往回凡五六次。每次李英男回来,元均都会坐在船头,翘首痛哭不已。

五月初四日,李舜臣终于率战舰八十五艘,由驻地全罗道丽水港驶出,前来庆尚道与元均会师。

七日午时,李、元所统水师抵达巨济岛玉浦海面,准备合攻玉浦港的倭军。

港内泊有倭将藤堂高虎所统战舰五十余艘。倭军见朝鲜军猝至,仓促间登船,摇橹而出,迎击于半洋。朝鲜水军来势甚猛,火筒火箭,因风齐发,当场焚毁倭战舰二十六艘。倭军他船来援,又被击沉五艘,海波尽赤。倭军溃散,纷纷登上巨济岛逃走。朝鲜水军随后又在永登浦前大败倭水军,将敌舰尽数击沉。

第二天早晨,李舜臣又在赤珍浦击沉倭水军战舰十三艘。倭军不敌,仓皇逃走。朝鲜水师大获全胜,鸣金收军,约以明日再战。

这时恰有人自西来,传言朝鲜王车驾西幸。诸将放声痛哭,于是各归本镇,向行在报捷。百官引领相贺,升李舜臣为嘉善大夫。

如此过了二十来天。夜里,李舜臣忽然梦见有一个白头老翁来到床前催促他道:“贼来了”。李舜臣蹶然惊起,随即点齐战舰二十三艘前往露梁海面与元均会师。

倭军果然来袭李舜臣战舰。李舜臣鸣鼓交战,焚破一船,追至泗川洋中。远远望见海上有一座山,百余倭兵摆成一字长蛇阵,其下有十一艘沿着海岸排列停泊。

其时早潮已退。港口水浅,战舰不得进前。李舜臣道:“此地海狭水浅,难以回旋。不如佯退引诱贼兵至海面阔处。我以巨舰回击,则可以取胜了。”元均逞意气将欲直前搏战。李舜臣道:“公不知兵,如此必败。”于是鸣螺挥旗,引退而走。

行未一里,倭兵大喜,果然争相乘船追击。既出隘口,李舜臣鸣鼔一声,诸船一齐回棹,摆列于海中,正好与倭船撞着,两者相距才数十步。

此时正好潮涨,李舜臣令龟甲船突阵而进,遇倭船连以大炮击碎。诸船一时合攻,烟焰涨天。倭船被焚毁十二艘。其余倭军在远处望见,顿足叫苦不迭。

有一楼船高数丈,上施楼橹,以红缎彩毡围其外,一员倭将坐其上指挥。也为朝鲜军大炮所击破。倭兵尽数赴水而死。

战方酣,忽有一颗流丸自倭阵射来,正好击中李舜臣左肩,贯彻至背,血流至踵。李舜臣忍痛不言,仍旧手执弓矢,督战不已。及战罢,这才令人用刀尖挑出铁丸,深入数寸。一军始知,莫不愕然。而李舜臣谈笑风生,若无其事。

追至唐浦,又有贼船二十艘列泊江岸。其中一战舰高达三、四丈,上设层楼,外垂红罗帐,四面大书黄字。有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