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浙残明梦-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同回乡。黄玺万里寻兄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这个黄玺,就是黄尊素的五世祖。黄玺子黄谅,号素庵,举义仓之法于里中,享年八十。黄谅生黄稔,黄稔又生大绶,大绶生曰中——也就是尊素的父亲。

    黄大绶号对川,为人精敏,十五岁以官役为库子,老吏不能欺。黄尊素在家读书,人们知此子必有出息,就问大绶:“孙儿做大官,推封祖父,可达到官阶几品?”大绶答道:“三品”。后来,尊素以七品御史死节,人们就说他的话不应验。然而没过多久,尊素获平反,赠官三品,大绶也被追封为太仆寺卿(正三品)。人们这才想起大绶的话,不由得俱各惊诧叹服,而此时大绶已去世多年了。

黄曰中号鲲溟。他继承了乃父精明强干的优点。又生性耿直,疾恶如仇,邑内多敬其名。尊素后来遇陷死,余姚县蒋令恐得罪阉党,偷偷在路上祭吊,曰中说:“此为郊吊。明府以《春秋》起家,岂宜有此?”县内有关民生大事,他人不敢言的,唯独曰中仗义而言。时有一个在衙狱掌刑的小吏伍伯,仗着与蒋县令关系密切,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黄曰中投以治生帖,揭其罪状。伍伯叩头请死,县吏也从此不敢与伍伯过于接近。

尊素也继承了父祖的个性。遇到有摇尾乞怜之辈,必厉声叱之。若逢昂首强项与他争论是非,必然娓娓而听。

    祖父母先后逝世,黄尊素忙里忙外,悲痛之余,看看身边的麟儿。所幸他天姿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甚为欣慰。黄曰中也对麟儿也甚为喜欢,亲自教他读书,并为他取了个大名宗羲。宗为辈份,“羲”语出“羲和”,传为驾太阳车之神。

    一日,正家居读书。家人来报:“县城叶举人老爷来访。”尊素一听,慌忙迎出门外。

    叶宪祖这两年畅游四方,刚从京师回余姚,闻尊素祖父新亡,特赶来凭吊。

    二人相见,互叙久别之情。

    黄曰中在西厢教育子弟读书,一时不便打扰。叶宪祖与尊素一同去拜见卢太夫人,安慰了几句,恐惹她感伤,只得辞了出来。

    于是二人携手到尊素书房内,分宾主坐定。早有丫鬟递上茶水。

    二人一边品茶一边叙谈。

    叶宪祖问道:“听说倭寇越来越猖獗了?”

    尊素摇头叹道:“是啊,自从俞龙戚虎③殁后,国内无人矣。今后倭寇自闽至浙,出没无常,官兵屡不能禁,实是头痛呵。”

    二人叹息一会。尊素既有志于安邦匡国,必然留心时务,便问道:“叶兄既从京师来,可知帝都近事否?”

    一提这些,叶宪祖连连摇头叹气,道:“帝辇日日如此,得过且过。倒是南畿倒出了些大事。”

    尊素问道:“南畿何事?”

    叶宪祖道:“真长兄可知无锡顾叔时否?”

    尊素一听忙问:“叶兄所提莫非是以立阁臣忤圣意、讲学东林书院的东林先生吏部顾郎中顾大人?”

    叶宪祖道:“正是此人。”

    尊素道:“方今天下,凡授圣贤家教者谁不知无锡有东林书院及东林先生?只可惜无缘拜会,甚为遗憾。”

    叶宪祖道:“真长兄欲知此人近事吗?”

    尊素道:“愿闻其详。”

    叶宪祖摇头,长叹一声,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今上万历爷是个非常昏庸懒散的皇帝。初登基时,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力持其正,因此懒散的本事不得显露。因此,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颇有点中兴之望。

    但自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殁以来,万历皇帝顿时如去眼中钉一般,自觉从此无人敢节制他,懒散病一下子歇斯底里发作起来,朝臣纠之不得。而这时继任首辅的王锡爵一反张居正作风,只知揣摩、迎合皇帝旨意,对与皇上持相反意见的朝臣一概加以打压、排斥,弄得人心颓废,庙堂内外暮气沉沉。

    这时,有位叫顾宪成的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为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泾皋里人。万历四年(1576)以解元举于乡,八年(1580)赴京参加会试,录为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历任户部主事、吏部主事,与同为解元出身的朝臣魏允贞、刘国征风期相许,评骘国事,时称“三解元”,又称“三元会”。寻以“京察”风波被贬到湖广桂阳、浙江处州等地任地方官,后又调回吏部任职,又因“争国本”事多次与当局意见相左。万历二十二年(1594),出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当时首辅王锡爵以年老引退,廷推继任者。宪成与吏部尚书、余姚人陈有年以故大学士王家屏等深孚众望,荐起用为首辅。王家屏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曾一度为首辅,人称“王黑子”。也以“争国本”等事数忤帝意,托病乞休。

    万历皇帝见顾宪成等明知王家屏原为他所痛恨的人,竟然还荐用,当即大怒,指责吏部“徇私”,在吏部的奏疏上批了“司官降杂职”五个字。陈有年上疏引咎自责,认为责任在己,不能追究下属。其他正直的大臣也纷纷上疏申救顾宪成,前后奏疏共达几百封。然而,神宗愈加震怒,索性将部分上疏申救的官员或外放或降调或削职,顾宪成则被削籍返乡。

    顾宪成回到故乡无锡后,名声反而大了起来。一时天下景仰,莫不以得见一面为荣,于是名士清流接踵而至。宪成本为一关注民生、坚持正道的人,到此时自然不会一蹶不振。于是集合同道,先是在无锡泾里、惠山等地讲学,继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发起重建无锡县城东门内北宋名儒杨龟山(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当年十月在书院内召开东林大会,制订《东林会约》,天下士子云从。于是每日讲学论道,主张正心性、励风节,讽议朝政,臧否人物,而一些在朝忠臣也纷纷遥想呼应,或直接到书院听讲,自此声望日高,这些士大夫无形中成为了一股维护正统的政治力量,被称为“东林党”。顾宪成则被时人尊称为“东林先生”。首倡者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安希范、刘元珍、顾允成、叶茂才等八人并称“东林八君子。”嗣后邹元标、赵南星等也相继来此讲学,与顾宪成一同被誉为“海内三君”,拟之为汉末之窦武、陈蕃、刘淑。直到上一年夏五月,宪成病逝,高攀龙继续主持讲学。高攀龙也是无锡人,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万历二十一年因疏抗辅臣王锡爵,被贬为广东揭阳县典史。顾宪成被削籍回乡后不久,他也弃官归里,在五里湖畔建“水居”。与顾宪成等重修东林书院,聚众讲学,时称“高顾”。

    叶宪祖数日前刚从京师回来,他性本旷达,钟情山水。便顺路一游东林书院,方知顾公已逝多时。不过亲聆高公教诲,却也觉茅塞顿开,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争国本,立阁臣,泾阳先生,东林书院?……”黄尊素听罢,不禁神往。

    门外,刚刚从祖父那边授课回来的宗羲,在家人黄显的挈扶下经过父亲书房,听说来了位从京师回来的贵客,就缠着留下来,躲在门边偷看。

    叶宪祖的激昂陈词,他似懂非懂,睁着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麟儿,进来,快快拜见叶世伯大人!”

    黄尊素一眼就看到了在黄显搀扶下赖在门口的宗羲。

    于是,小宗羲在黄显的照扶下进入门来,朝向叶宪祖有模有样地磕了三个响头:“麟儿拜见世伯大人!”

    叶宪祖笑了起来,忙上前扶起宗羲,转脸朝尊素道:“老弟,收获甚丰啊。这孩子两年不见,竟长得愈加神定气清,颇有慧根,出语字正腔圆,中气十足,日后定非常人。”

    尊素道:“犬子不才,见笑了。”

    叶宪祖又问:“年齿几何?”

    尊素道:“年方四岁,庚戌年乙酉月庚寅日丙戌时生。”

    叶宪祖一听,瞑目推指一算,不由惊道:“哦?贤侄悬弧令旦竟与圣人仅差一字?”

    尊素莞尔一笑:“惭愧,叶兄见笑。”

    叶宪祖叹道:“某亦生一女,痴长贵公子一岁,然颇为顽皮,呀呀好诵关雎之类。吾观此女似不走正道、不习针线之流,甚为担忧。”

    尊素一听,笑道:“叶兄真是迂腐,女子多才,有何不可?”

    叶宪祖摇头道:“真长兄有所不知,读书能有多大用处?像我只能靠写些传奇赚取额外之资而已,还不是空怀报国壮志一事无成?女子不习闺训,反喜诗书,一不能博功名二不能济天下,恐为世人所笑。”

    尊素道:“美度兄,你我既称莫逆、情同手足。兄既有一女,犬子宗羲,何不亲上加亲,结为儿女亲家?”

    叶宪祖一听大喜道:“如此甚好,在下亦有此意,但恐有辱贤侄呵。”

    尊素道:“哪里哪里,正是犬子高攀呢。”

    二人抚掌相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叶宪祖抱起宗羲,睇视良久,方才放下,赞叹道:“观此子,如善加调教,日后成就定远在你我之上啊。”

    叶宪祖见天色将晚,便请尊素引他一同去拜见黄曰中。黄曰中正坐在椅上歇息,见儿子与宪祖过来拜见,就问了些近况,分外高兴。

    二人告退,再到尊素书房。又喝了些酒,越谈越投机。当夜,二人干脆在书房内抵足而眠,彻夜长谈。

    第二天,叶宪祖告辞回余姚。黄尊素携宗羲一直送到村口桥头,看着他登船而去方才回来。

    光阴荏苒,一晃两年时间过去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初,黄尊素考中了秀才。

    鄞县句章乡夕阳里洞桥村董武铭爱黄尊素的道德文章。在一个晚潮落日时分,驾乌篷船入港,亲来黄竹浦延请他去洞桥董家授业。长期闭户读书、早想外出的黄尊素答应了。六岁的宗羲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