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浙残明梦-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8    更新时间:2009…7…4 


 

五月十八日,经过数日时间的筹备,史可法亲率三千督标启程出京。

猎猎军旗迎风招展,士民百姓肃立道旁。史可法全身戎装,身后为军前监纪举人李璩、主事何刚随从左右。另有刘肇基、于永绶、李栖凤、卜从善等一班随征将官盔甲鲜明,刀枪耀日。

此刻的史可法,可谓百感交集。他望着气吞吴楚的钟山,心中感慨万千。

临行,史可法向弘光帝陛辞时,弘光帝对他道:“先生代朕兴师雪耻,赏罚宜明,爱养百姓,禁止军兵掳掠。”

弘光帝对他可谓不无满怀期望。除了传旨加他为太子太师,改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赏赐白银八十两,彩缎二表里。诏以便宜行事,各镇并听节制。还拨银二十万两以供军给。铜甲、铜锅、倭刀、团牌、红衣炮以及色绢、白布等一应军需,诏户部即给。

立福王为帝,虽非他初愿,但既已造成事实,忠于大明的史可法便从此不再三心二意。他决心为明王朝的中兴(至少是南渡偏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吕大器等早已率文武百官奉旨郊饯,在此等候多时。大家相互寒暄,分外热闹。

史可法督师江北的事,其实早在福王称帝前几天就已定局了。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人,为天启朝东林党魁左光斗的门生。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初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后以从卢象升镇压农民军功屡擢至南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成为大明南方一支擎天柱式的人物。李自成攻北京,他率部誓师勤王。渡江抵达浦口时,京师已陷,他只好仍旧退回南京。福王监国,初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现晋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时称史阁部。

史可法建议设江北四镇时,本意是让马士英督师。司礼太监韩赞周也认为:“马公雄才大略,可为督师;史公安靖宁一,堪任居守。”福王亦表赞同。但高杰、刘泽清致书史可法,以恢复中原为名,邀其渡江督师。实际上是想让他避开马士英,拱手让权马士英。

而马士英本人也不愿意在外,具疏上奏请求入朝。不等福王应允,竟擅自拥兵入觐。然后反过来劝史可法道:“马某往岁擒刘超、服老回回,多负勤苦,筋力疲惫,实无能为呵。史老先生镇抚皖城,屡建奇功,目今翻山鹞(高杰)已至淮南。淮安士民仰戴史公盛德,不啻明神慈父。督江北之师,非公者谁?马某驭军宽,颇扰于民。史公威名著于淮上,若诚能经营于外,我居中帅以听命,天下事当无不济者。”

史可法见马士英入朝,并已摆出一副与他势同水火的态势,便道:“诚如马公所言,史某愧不敢当。东西南北,惟老先生所驱使。史某岂敢独惜贱躯,顾存私心,挫伤士气而助寇仇吗?愿受命!”于是自请督师江北。福王准奏。

史可法即将出朝督师的消息传开以后,朝野大哗。太学生陈方策、吴县诸生卢渭等数百人伏阙上书,力言朝中不可无史可法。并以“秦桧在内,李纲在外,宋终北辕”来影射马士英,一时传为名言。忻城伯赵之龙、江西总督袁继咸等也主张马士英出外、史可法留朝。

弘光帝却说:“他若不肯去,则当如何?现今史先生愿去。”

其实,史可法自请督师外调,除了满怀雄心要收复失土,除灭农民军,也有着他自己的一番苦衷:他深知马士英此人热衷权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与其在朝徒耗内力,不如外出督师。再则也可以将兵权掌握在清流派官员手里,以免所托非人。

但对于他的出京,高弘图是颇不为然的。他总觉得史可法自请督师,其实是在逃避,把朝中一个烂摊子抛给他们。他哪里知道史可法的一片苦心呢?

此刻,高弘图不无满腹埋怨,举杯道:“史公此去,倒落个轻松呵。”

史可法知他话中带刺,答道:“高公,在朝在野,皆食君禄。可法此去,惟望为国为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言轻松?”

高弘图仍不满意,道:“史公此去,朝廷何人可撑大局?”

史可法笑道:“有赖诸公呵。”

高弘图摇头不答,只是顾自斟酒喝酒。

吕大器道:“江北诸镇恐难收服呵。尤其翻山鹞,听说最近在与扬州之民攻战不休。此人性极难服,不能不防。”

史可法道:“诸镇兵骄将悍,不可逼他,当维持和气为好。”

众人再谈多时,纷纷就国事进行商议。史可法一一交代。

此时,时辰已到,史可法朝众官员拱手道别,率着大军而去。

史可法去后,弘光帝召兵部尚书张国维以原官回部,佐理戎政。加马士英太子太保衔,管兵部事,代替了史可法原来的位置。从此马士英大权在握,左右朝政。

忠厚的猎人是敌不过狡猾的豺狼的,史可法此举可谓失算。

 

 

 



 

江北四镇虽累受皇恩,然而却日益跋扈嚣张。他们并不坚守汛地,而是公开纷争,抢占地盘,闹窝里反,并且都想为自己留退路。福王监国没几天,高杰兵即大掠江北,声言欲送家眷安顿江南,约刘泽清刻日南渡。

一时朝野震动,弘光帝急谕劝止,令择江北之地安置。史可法议发户部一万两,升职方司员外郎万元吉为太仆寺少卿,前往监江北军,宣谕各镇,分别犒赏。

因弘光帝谕旨不许过江,诸将只能奉旨在江北寻找栖身之地。江北最为富庶繁当属扬州。黄得功、刘泽清、高杰都想吞掉这块肥肉。

最先杀到扬州的是绰号“翻山鹞”的兴平伯高杰。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明末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八年叛变降明。初隶贺人龙部,后从孙传庭为前锋,积功为总兵。崇祯十七年春,调赴李建泰军前;未至,闻建泰兵溃,遂抢河东一带,由山西、河北率兵南下,大肆劫掠。马士英欲倚为重,遣官相迎。漕抚路振飞道:“大将宜御寇门庭,不得入内地。”派兵截住他的去路。高杰只得取道凤阳,来到扬州。弘光帝设四镇,就命他领扬州,驻城外。但他并未将保一境安宁视为己任,而是纵兵大掠,奸淫妇女,抢夺财物,杀人盈野。一时烟火蔽日,老百姓苦不堪言,哭声震天。

扬州人民只道福王初立,中兴有望,一直提防李自成农民军南下。不想农民军没到,却杀来了自己的军队。他们眼见城外居民遭殃,纷纷罢市登陴,闭门登城自卫。

高杰恼羞成怒,下令攻城。城内淮抚黄家瑞不知所计,兵备道马鸣騄、推官汤来贺顺从民意,督众昼夜坚守,双方相持不下。城中百姓又每日伏守河边草际,逢高杰游骑即突出击杀。如此一来,双方仇恨益不可解。

到了五月下旬,高杰攻打愈力。巡抚黄家瑞、兵备道马鸣騄集众议事。

进士郑元勋,字超宗,为南直隶歙县人,长期定居江都。他是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告假在家。工诗善画,为一世名士。前几天弘光帝刚刚授他为兵部职方主事,尚未及拜官。他素与高杰相善,担心一旦城破玉石俱焚,便自告奋勇出面调停。

黄家瑞见有人出面调停,自当大喜,命郑元勋单骑赴高杰营游说。

高杰正进退两难,见郑元勋前来,当即大喜,置酒酣饮达旦,馈赠大量金帛。告诉他此行系因马士英用金币礼聘而来,今上弘光爷还有手诏,定居维扬并无他意。

郑元勋先前还只道高杰拥兵自重,无法无天,现在见他出示弘光帝诏书,内中还有“将军以身许国,带砺共之”等语,不由肃然起敬,忙答应愿代向居民劝说接纳。

高杰大喜,便下令部队退出五里以外,待接受扬州军民犒赏后启行入城。

郑元勋回到扬州城,将高杰的意思告诉黄家瑞等。黄家瑞倒无甚意见,便于次日令暂开两门。谁知高杰大军虽去,游骑却还流连城外不走。守城民众便乘隙击杀游骑。

高杰闻讯大怒,率部卷土重来,继续攻城。一面每日在城外各村掠夺妇女。城内人民更加厌恶他,守城逾坚。

郑元勋不得已,请前蓟辽总督王永吉①往解纠纷。

高杰见王永吉,愤然道:“此事系扬州人先杀起衅,言与中丞约:曲在兵者,镇斩之;若曲在民者,抚斩之。”

王永吉告辞回城,便将此话转达郑元勋。

五月二十五日,巡抚黄家瑞、兵备道马鸣騄及郑元勋在城南召集士民议事。

郑元勋坐于黄宗瑞之旁。他再次劝黄家瑞放高杰部众入城,以保合城无事。然后面向守城民众道:“高帅此来,为当今皇上敕书所召,马相国聘札现在他处。入城当镇慰父老,秋毫无犯。假如这样,即使南京也听凭入城,何况区区扬州一城?如高杰言我等先杀启衅,诚当禁惩。否则,祸将不测。”

众人不信,纷纷嚷道:“城下杀人如此,郑先生莫非没见到吗?”

郑元勋道:“也有杨诚戕贼者,难道尽由高镇吗?”

言未毕,民众领袖张自强、王柱万、陈尝等大叫道:“郑元勋通贼,曲为解宽;吾侪若不下手,势必尽遭屠灭!”

当下汹汹而上,将郑元勋斫为肉泥,并将其脔割吃。义仆殷报以身护主,同时被杀。

黄家瑞劝解不成,吓得面如土色。马鸣騄见已惹下大祸,知势难挽回,只身逃往泰州。

原来,杨诚为一营将姓名,其部下标兵多不法,往往杀越人于货,故此郑元勋不合在此时提及。谁料众人却误将“杨诚”听成“扬城”,一时群情激愤,杀了郑元勋。

高杰闻讯大怒,攻城益力。凡捉得城内百姓即杀死,城外百姓则截右耳,一时哭声震天,杀人如麻。

此时,黄得功正将家眷安置在仪真。闻高杰暴行,心里鄙夷,便声言不许高杰入扬州,要率部开往扬州火拼。高杰也不甘示弱,转军与黄得功对垒。史可法闻知,急修书双方解劝,并遣万元吉斡旋调停,黄得功素来敬重史可法,即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