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浙残明梦-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妻子。如拂我意,誓不罢兵。”

史可法得报,便道:“老夫岂不知将军功,也非为偏爱高帅而特意给他。只因兵马多而号令不一,今日骤然夺取则明日必乱,一旦乱发则说发难自将军开始呵。”

黄得功见说,只得麾军稍退后,但仍旧不走。

高杰留在扬州的部众,闻黄得功前来,一夕数惊。而李本深等闻黄得功至,急放弃北方守地引兵南下,欲在扬州城决一死战。

因此朝议恐北方守开封、归德的高杰部众顾家南还,让虎视眈眈的清兵坐收渔翁之利,急派与黄得功关系素善的太监卢九德、高起潜等前来劝架,告谕黄得功道:

大臣当先国事而后私仇。黄得功若向扬州,使高营兵将弃信东顾,狡虏蹑之而南,谁执其咎?朕于诸藩镇恩礼有加,诸藩亦当恪守臣节,无得轻举以误国家。

黄得功接诏,只得悻悻退去。

弘光帝于是便命高起潜驻扬州安抚将士。

刘良佐见高杰死,乘机上疏追论高杰罪,请别委一人统其众。诏不许。

刘良佐见不听,又道:“本深庸弁,耻与为伍。”

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又合奏:“高杰从无寸功,骄横淫杀,上天默除大恶;史可法乃欲其子承袭,又欲李本深为提督,是何肺肠?倘误听加恩太重,臣等实不能相安矣。”

三镇如此,无异于落井下石,自然引起他人不满。宁南侯左良玉、九江总督袁继咸等纷纷上疏为高杰打不平,这事才算完结。

邢氏见三镇如此,知高元爵年幼难以主持大局,这才意识到史可法的一片苦心,便主动上疏请以李本深为提督。

于是有诏赠高杰为太子太保,予以从优祭葬。其子高元爵袭爵,再荫一子锦衣卫百户。加李本深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提督本镇赴归德;其余诸将分赴各地驻防。

自高杰死后,史可法为平息高杰部众内部及三镇关系东奔西跑,精疲力竭,而吃力不讨好,当时有民谣道:“谁唤番山鹞子来,闯仔不和谐。平地起刀兵,夫人来压寨。亏杀老媒婆,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烧酒全不睬②”。

高杰死后,他的部将李成栋、吴胜兆、李本深后来都成了清初赫赫有名的大将。

 

叛将许定国渡河北降后,率部为清兵前驱,反攻河南,破郾城、上蔡,围归德。巡按御史凌駉与其侄凌润生城破殉难。清军得山东及河北、南,直逼淮南。

东南势危。史可法移檄诸镇北御,然而自高杰死后竟无一应者。

 

 

 

 

————

①盐豉:即豆豉。系以黄豆煮熟、经发酵后加盐与香料制成的食品,常用来调味。

②“番山鹞子”为高杰绰号,“闯仔”为黄得功绰号,“老媒婆”为史可法绰号。“夫人来压寨”指高杰死后,其妻刑氏撑起大局。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南渡风云(7·《江浙残明梦》第二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六章 南渡三案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722    更新时间:2009…8…23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夜,繁星点点,月儿皎洁悬在半空,千年古都南京城沉浸在一片静谧中。

晚风阵阵,城头幡旗迎风飘动。水西门守城士卒王二禁不住睡眼朦胧,他仰头看了看城头的桅杆,悄悄地走过去靠着坐了下来。

王二是北方人。他已在这座南京城守了整整十数个年头了。这十数年中,他看过古都的风风雨雨,直到福王爷登基以来的种种世况。

今夜,在这样的月色下,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爱妻娇子。暗道:“这月色,多好!只可惜少了半斤烧酒一盘牛肉。”

想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耳畔突然响起鼓点,此时已临三更了。

一阵凉风拂来。王二禁不住一阵睡意袭来,正待乘隙打一个盹。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城下有人叫门。

他诧异道:“这么深的夜,哪来的人?”

于是他站了起来,探头望下看时,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正抬着头大叫开门。他仔细一看,却是一个背着包袱的胖大和尚。

他大喝道:“什么人?”

满以为那人会温言善语、说好说歹地求他开门。不想他声音大,那人声音比他更大:“不想活了?开门!”

王二大怒,正待发作。周围的守城卒也被惊动,聚拢了来,齐朝下叫道:“何人大胆?”

那人笑道:“也罢,不说你等也不知。我乃当今亲王,速往报官前来恭迎。”

众人一听,倒吸了一口冷气,半信半疑,不敢怠慢,齐推王二去西城兵马司报告。

王二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西城,将此事一五一十地报告一番。

兵马司闻报,急申文巡城御史连夜入奏。

弘光帝此时刚看罢戏回来。

他自今年五月登基以来,至今已达七个多月。自清流派人士纷纷去职后,他对马士英阮大铖等更为倚重了。而他自知人心难服,因此始终防着异己力量尤其是曾经与自己争立的潞王。

当下闻报,暗道:当今诸亲王,均已遍插各地。何人大胆,敢称亲王入京?莫非觊觎宝座?于是批道:“着中军都督蔡忠去拿。”

蔡忠领旨,点起四十名营兵、家丁二人驰往。却见和尚正大模大样地坐在城门边草厅内。

蔡忠进内,问道:“你是何人,敢称亲王?且速道来,不然恐有得罪!”

那和尚道:“你为何人?敢问我?”

左右齐道:“都督蔡爷。”

和尚道:“既是官儿,见到本王也应行礼才对。本王且不与你计较。先问你此次前来做什么?该不是来捉拿本王的吧?”

蔡忠拱拱手道:“奉圣旨,请你进去。”

和尚一听,起身即行。

蔡忠不敢怠慢,忙将自己的坐骑让他骑上。众营卒随后拥着一起入城。

弘光帝得奏,传旨令京营戎政赵之龙、锦衣卫掌堂官冯可宗与蔡忠在中军都督府内勘问。

众人因不知真假,又一时难以揣摩弘光帝旨意,便以礼相待,客气地问询来意。

那和尚傲然道:“我是定王,为国变出家,法名大悲。皇帝难做,非我所欲。今欲中兴,而庸庸弗任。”

接着列数弘光帝种种不堪事,然后又道:“此何时,乃欲以荒淫坐致太平吗?我闻潞王贤明,人心依向,诸大臣宜奖成让德。不然,恐不能长踞此座。”

此言一出,众皆皱眉。

赵之龙暗道:闻说先帝殉国,定王不过一稚子,此人定属假冒无疑,且看有否同党。于是再三追问。

大悲却忽又改口自称为神宗子,因宫闱有隙,寄养民间,长而为僧。

问他认识朝内哪些大臣,他提出潞王和万历旧相申时行以及礼部侍郎钱谦益。

赵之龙心内暗喜:钱谦益?他正恨着这班东林党人哩。于是便和悦颜色地给他纸笔,命他自供。

那赵之龙既审出此情,报复、立功心切,次日立即将此事奏闻。

弘光帝闻奏大惊,怀疑潞王欲与他争位,特地派大悲前来伺探消息,/便命刑部鞫讯。

经刑部堂官再审,大悲却忽而自称齐王,忽又称先帝封他齐王不受,改封吴王。后来套出大悲无非为齐王庶宗、诈冒定王而已。

弘光帝便再批府部科道等官会同法司齐集,以御史张孙振主审,在城隍庙会审。

而大悲和尚貌似颠狂,言如梦呓,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最后,经严刑逼供,审出大悲和尚俗姓朱,原为徽州人氏,在苏州某寺出家。只因潞王南逃时与其萍水相逢,言谈间颇为投机,相互便认为本家。不合夜叩水西门,出言无状,致使被拘。

当下群臣合词上奏。张孙振审词称:“大悲本是神仙棍,故作疯僧,若有主使线索。”

阮大铖、张孙振得此机会,焉肯错过?于是密谋,除钱谦益外又列出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刘宗周、徐石麟、陈子龙、祁彪佳、夏允彝、杨廷枢之等一大批名单,凡一百四十三人,要大悲招为同谋。然而大悲和尚备受酷刑,始终不肯从命。

弘光帝于是在内殿召对群臣,众臣纷纷反对借此兴大狱,要求速斩大悲以安人心。钱谦益和申时行裔孙户部右侍郎申绍芳也各上疏自辨。于是,最后决定将大悲匆匆斩首西市了事。

这就是“南渡三疑案”中的第一案——大悲案。

 

 

 



 

时已除夕,南京城虽为南方,雪却也下得不小。远远近近一片白蒙蒙,天地之间似乎盖上了一厚厚的脂粉。原先严冬里光秃秃的树枝此时恰如乍开梨花,格外美丽。

弘光帝一大早兴致勃勃赏了雪景,看了阮大铖的《燕子笺》。回到新建不久的兴宁宫后,坐在御座上,眼睛突然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半晌不语。

老太监韩赞周见弘光帝突然不高兴了,便在旁劝道:“新宫初建,姑且安居。”

弘光帝道:“朕非为此,只忧虑梨园中见不到几个出众的。”

韩赞周一听,半晌方道:“老奴只道万岁爷因岁末思念皇考或感伤先帝爷,不想竟想这些事儿啊?”言罢不住地以袖擦泪。

弘光帝见此,忙道:“好了好了,皇考也念,梨园也忧,你且退下吧。”

韩赞周哭着退下。

弘光帝更感无趣。他一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他的皇帝,而将朝廷一切事务推给马士英等人。他想:天下事自有老马在,何必烦朕?朕以诚心待他,他必肯尽忠为国。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选淑女之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