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几个很贴心的侄子,像吕台、吕产、吕禄,让这些人,去掌管京城的军队,当时汉代京城的军队就是南北二军,掌管京城的军队,再一个,是让诸吕,就是吕氏家族的人到宫中去掌权,这样,太后才放心,你们才能避免这场灾难。张良这个儿子怎么那么聪明啊?才15岁,他把吕后的心思猜对了。但是,张辟强这个话,这个主意,出得是有问题的,这个主意,实际上是让陈平作为宰相,让他提议,把汉朝的军权,交给吕氏家族中间去。陈平怎么想?陈平竟然是同意了,陈平马上就向太后报告,要求让太后的侄子去执掌南北二军。

这个南北二军我们稍做一点说明,南军是驻扎在京城南方的军队,南边的,城南的,北军驻扎在城北的,这南北二军属于国防军,他们的任务,就是保卫京城的,所以,谁掌管了南北二军,谁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京城,也就控制了整个朝政。本来这个南北二军都归太尉周勃总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啊,所以,陈平就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吕后,吕后就欣然同意了,既然大臣们提出来了,正是她心里所想的,她就同意了。掌管了南北二军以后,吕后再哭儿子的时候,泪也下来了,这泪下来了。但是,陈平这个做法,遭到了后人一致的反对,这个做法,实际上它的要害在于谋身不谋国,安吕不安刘,他是为自身考虑,让太后知道他很信任陈平,陈平主动为吕后来考虑,当然吕后很信任他,但是,对他自身是好的,但是对汉朝来说,军权从此失去了,落到了吕氏外戚派的手中,所以这叫谋身不谋国,安吕不安刘,所以这样一来,军权就落到吕后手里面去了。

吕后在惠帝在世的时候,吕后并不急于去抓军权地当时她就不管,当时惠帝是皇帝,军权是在大臣周勃的手里,她并没有急于去抓,但是,惠帝一死,她急于把君权控制在她们吕氏家族手中。

果然,在掌握了军权,安排了惠帝的丧事以后,吕后紧跟着行动就来了。她想做的事情就是封诸吕为王,主要是她的几个侄子,她想封他们为王,因为她首先抓了君权,她放心了,所以她可以封王了。她封王这件事情,她首先和当时的丞相在一块儿商量。当时的丞相有两个,右丞相是王陵,左丞相是陈平,她和丞相商量这件事情,包括太尉在一起商量这件事情。结果,右丞相王陵,第一个表示反对,王陵打出来的旗号,就是刘邦的白马盟誓,王陵说,高祖曾经和大臣们刑白马,杀了一匹白马,用白马的血涂在口上,表示信守这个诺言,刑这个白马盟誓的时候,其中核心的一句话,就是非刘不王,就是不是姓刘的不能封王,这句话,王陵就撂出来了,今天你要封吕氏为王,这不符合当年高祖皇帝的白马盟约,右丞相反对,吕后碰了一鼻子灰,转过来问左丞相,然后问太尉,这左丞相陈平,跟太尉周勃,他们两个人话就不是这样说了。他们两个人这样回答,当高皇帝打下天下,分封他的刘姓的王子为王,现在,是太后主掌天下,封吕氏为王,这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吕氏一听,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她知道,陈平跟周勃赞成他的意见,惟一反对的就是右丞相王陵,

下罢朝以后,王陵就逮着陈平跟周勃责问了一番,说当年白马盟誓的时候,你们俩都在场,为什么你们今天不监守高皇帝当初的盟约,陈平就笑了笑,回答,说,今天在朝堂之上,当面顶撞太后,我们确实不如你,但是,反过来,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你也不如我们。这个话,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强词夺理的狡辩,因为,陈平跟周勃这时候毫无思想准备,毫无计划在吕后,这个今后的历史怎么发展,怎么保证刘姓的江山,他是毫无准备的,不过是为今天屈从吕后的这个意志,做了一点开拓,这里面王陵倒是很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王陵这个人,他和刘邦是同乡,他是沛县人,而且,王陵这个人当年在沛县,就是沛县的一个豪强,年龄比刘邦还长,刘邦当年对王陵就像对兄长一样,侍奉王陵,刘邦起兵以后王陵也起兵了,后来在南阳,我们进项羽荥阳会战的时候,曾经讲过在南阳,有一次刘邦跟项羽作战,这个时候,王陵归顺了刘邦。所以,项羽就把王陵的母亲抓起来了,抓了王陵的母亲,逼着王陵的母亲写降书,叫她的儿子投降,归顺项羽,然后,王陵就派了一个使者来了,王陵的母亲见到使者以后说,你告诉我儿子,汉王是一个忠厚长者,一定要叫我的儿子,好好地辅佐汉王,我不会拖累我的儿子,说完以后,王陵的母亲就自杀了。王陵的母亲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忠心耿耿地跟着刘邦,当年就自杀了,所以,王陵这个人他很耿直,他母亲教给他忠于刘邦,他也确实是如此。所以,刘邦病故以后,吕后想改变非刘不王的白马盟誓的时候,王陵是坚决不同意,当然,王陵的反抗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吕后掌着权,过了没几天,吕后就想了一个办法,说这个时候,因为惠帝死了以后,吕后就在惠帝的后宫的儿子中间,找了一个小皇帝,历史上叫前少帝,立了前少帝以后,她就说,前少帝很年幼,就让王陵去做前少帝的太傅,就去辅佐他,名义上你去做皇帝的太傅,实际上是让他把右丞相的权交出来,当然王陵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王陵很生气,干脆就请病假,不上班了。几年以后,王陵就死了。

王陵想阻挡吕后的封吕姓为王没有成功,但是,王陵的抗争是绝对有价值的,王陵的抗争,让吕后看到了,第一,是看到了刘邦的非刘不王的这个盟约,当时在朝中大臣之中,是非常有影响的,王陵可以丢官,绝不能背弃当年的盟约,这一股力量,对于吕后,是个强有力的约束,这是吕后她之所以一直不敢走得太远,大臣的抗议,起了作用,当时的功臣派对她的约束,王陵就是一个代表。在这一点上,王陵尽管他的抗争失败,但是它体现了一种道义的力量。除了表现功臣派坚守白马盟誓以后,第二是代表了一种道义的力量,所以,吕后不敢轻举妄为。这样一来,吕后在惠帝死了以后,首先是夺取了军权,然后,又排除了她在封诸吕为王上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右丞相王陵,然后,把她认为效忠于她的陈平,由左丞相升为右丞相,然后,腾出来左丞相的位置,她任命了她的信臣,也就是她非常亲信的审食其,这个时候,审食其开始进入宰相的行列。她认为各项工作都准备齐了,所以,吕后就开始谋取封王的路了。那么,夺取了军权,扫除了障碍,吕后敢不敢一下子封吕后为王呢?我们看吕后她的动作。

吕后在掌握了君权,排除了王陵之后,还不敢轻举妄动,她第一步做的,就是封了她的一个哥哥,她的长兄,吕泽,这个人早就死了,她的哥哥在高祖八年就死了,死的时候是个侯,而且,吕后这个哥哥确实立过军功,被刘邦封为侯,在高祖八年去世了,然后,到了吕后的元年,她追封他为悼武王,追封了一个死去的吕氏的王。这个做法,是叫投石问路,就是她先封一个死人,我看看朝中大臣有何反应,当然,朝中大臣也不傻,吕后掌了那么大的权,王陵抗争,王陵就被撤职了,免了,明升暗降了,那么你现在封的是一个死人,对刘氏江山并没有什么更大的危害,大臣们没有做什么反应。但吕后这一步,实际上是在破坏白马盟誓,白马盟誓最关键的是四个字,非刘不王。你现在封了一个吕泽为王,这已经是破坏了非刘为王了,这是第一步,投石问路。

第二步,她封了自己的女婿,张敖为鲁王。封她的女婿,她的女婿那也是刘邦的女婿啊,这个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张敖也没有多大的本事,也没有多大的能量,你封了就封了,但是它的意义和封她哥哥一样,这是封了第二个非刘姓的王,先封了她各个吕泽,又封了她的女婿张敖,封了两个非刘姓的王,大臣们实际上是不满的,但是这个不满,并没有爆发出来,她下面,还不敢一步到位,她下面采取的办法,笼络。

因为当时朝中,除了吕姓一派以外,还有势力非常强大的两派,一派是功臣派,一派是皇族派,这两派都需要安抚,所以,她连续封了几个功臣,封了几个功臣为侯,这是安抚了功臣派。然后,她封了皇族派,这皇族派中间有一个很关键的人,我们要提到他,这个人叫刘章,这个人被吕后封为朱虚侯,朱虚侯刘章,刘章是谁啊?刘章是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他是刘邦的孙子,在刘备的孙子辈中间,齐王刘肥的三个儿子都很优秀,所以,齐王这一支,在刘邦他的后代中间,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她封他做朱虚侯,而且,把他从齐地,调到京城来,在皇宫做官,叫他入宿宫中,表示对他的信任,实际上是笼络。

吕后还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把他侄子,吕禄的女儿,许给了刘章做妻子,这刘章也娶了一个姓吕的老婆,我们前面讲的赵王,都是娶了姓吕的老婆,最后都遭了殃,不过,刘章可不是个一般的人物,我们后面还要多次提到这个人物,包括吕禄的女儿,到了刘章那儿做老婆,她兴不起浪来,因为刘章这个人很强,这是安抚了皇族派。

安抚了功臣派,安抚了皇族派,都完成了,吕后就开始逐步地封诸吕为王了。她首先是在吕后元年,封了一个吕王,就是她的侄子吕台,作为吕王,不过她这个侄子呢?很没有福气,封了吕王的当年11月就死了,刚封王就死了,他一死就让他的儿子继位了,但是他这个儿子很不争气,在吕王的位置上,做了很多歹事,而且她封她这个侄子吕台做吕王的时候,他这个封地在什么地方呢?封地是在齐国,大家知道,齐国在它第一任齐王是刘肥,当时齐国非常大,72座城池,六个郡,但这个但这个时候六个郡已经少了一个城阳郡,城阳郡叫刘肥万般无奈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