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雉的母亲反对,如果说是自己的女儿长期没有出嫁,成为母亲的一个心病的话,那么她早就同意这个婚事了,她不同意,也说明吕雉属于正常出阁。所以,从县令求婚,吕母的反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吕雉属于正常出阁,作为正常出阁汉代的女子,她的年龄不应当超过20岁,而这个时候,刘邦的年龄是43岁作业,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子,嫁给了一个43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份不过是一个泗水亭长,吕雉就完全遵从了父命,这说明吕雉在未出阁之前,她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姑娘。

吕雉嫁到刘邦家里以后,一嫁到刘家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刘邦在婚前有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叫刘肥,刘邦后来是八个儿子,他跟吕雉生的我们叫嫡长子,就是刘盈,但是,吕雉嫁给刘邦之前,他还有一个庶长子,叫刘肥,这个刘肥是怎么来的呢?史记跟汉书有记载,说其母外妇也,曰曹氏,汉书的高五王传记载说,其母高祖微服时,外妇也。这两段记载稍有差别,提供两个信息。第一个,外妇所生,什么叫外妇?就是没有婚姻关系的,简单来说,外遇之妇,刘肥是外遇之妇生的,所以她是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他的母亲姓曹,所以叫曹氏,这可是给年轻的吕雉出了个大难题,不到20岁的姑娘,嫁到人家家里,首先面临的是人家有了一个儿子,这更说明吕雉做姑娘的时候,她那个温顺、听话,这个一般是很难接受的,下面就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

刘肥是什么时候生生出来的?我们现在根据史书的记载,只知道刘邦这个庶长子刘肥比他的嫡长子刘盈要年长,无论是生得早也罢,生得晚也罢,都有麻烦,生得早是个大儿子,你想想,如果是个大儿子,吕雉还不到20岁,一嫁到刘邦家里,面对一个大儿子,这关系很难处,大儿子难于培养感情,如果生得晚是小儿子,小儿子有小儿子的麻烦,你得照养他,你得照顾他,抚养他,那也是数不清的麻烦。这是第一。而且,第二年吕雉就生了自己的亲儿子刘盈,这又带来麻烦了,一个是亲生的儿子,一个是非亲生的儿子,这就面临着一个做继母能不能把一碗水端平的问题,这是非常困难的。有过这个阅历,你节会想像得到,亲生的你恐怕看着什么都是好的,缺点也是好的,非亲生的,总是觉得有一些别扭,所以,这个吕雉嫁到刘邦家里以后,她未出嫁之前很简单,就是个姑娘,是个女孩,作为女儿来说,她只要听话,温顺,就行了,但是嫁到刘家就很麻烦,作为继母,而且,刘肥是在谁家长大的?现在说法不一,有人说,刘肥出生以后,是寄养在曹姓女子家长大的,这个没有史实根据,另一可能性,就是他就在刘家长大的,无论是寄养在曹姓家,或是在刘家,他都有麻烦。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吕雉跟刘肥的关系问题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风波,起码史书中间没有记载,吕雉怎么虐待他那个非亲生的儿子刘肥,没有这种记载。所以,应当说这个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如果说我们前面讲相面成亲,我们看到,作为女儿的吕雉是温顺听话的乖孩子,作为继母的吕雉,是个善良贤惠的后母,这两个角色,应当说完成得都不错,而且,史书还记载,吕雉嫁到刘家以后,带着两个孩子去种田,到地里去干活,当时来了个老先生,一个老人,向吕后要谁和,吕后不但给他水喝,而且给他食物吃,这个老先生很高兴,吃饱了喝足了,就开始给吕雉相面,他说,夫人可是个贵人之相,这一说,吕雉也很相信这个相面,就赶快把他儿子拉过来,叫这个老人看,老人就又说了句话,说夫人的贵相,是源于你的儿子,你儿子也是贵相。然后,再拉着她的女儿来看,您的女儿也是贵相,当然这个话,可信不可信,可以做两面看。

一方面,吃了人家了,喝了人家了,你总不能说,你长得就是如何如何,这显然不合情理,你肯定要说一些好听话,这是人之常情;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说,司马迁在记录这个事情的时候,听了后来一些附会的话,因为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他的儿子做了汉惠帝,吕后做皇后,皇太后,后人在追记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有了一些溢美之词,附加的,追加上去的一些话,这种可能也有,但是不论怎么样,这件事情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女儿和继母两角色以外,这个小故事中间,说明了吕雉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家庭主妇,作为家庭主妇来说,她是恪尽职守,她亲自下去种田,这个故事发生在田间种地的时候,反过来说明,吕雉嫁到刘邦家里面,还要带着孩子去种地,这反映了吕雉作为家庭主妇,勤劳持家的一面。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负责把服劳役的人,押送到目的地。有一次,结婚以后,刘邦就摊上这个差事了,因为泗水亭长是一个文武兼有的角色,刘邦就负责押了一批服劳役的人前往咸阳,而秦代的劳役,既又累,还非常危险,很多服劳役的人,一去无归,就客死他乡了,所以很多人一旦征集他们服劳役,都争着逃,刘邦这一次很不顺,尽管他面相很好,这时候不管用,他押送了一批劳工去服役,走到半道上,今天跑几个,明天跑几个,是越走越人少,刘邦怎么管也管不住,你一个人看不住这么多人,他有各种机会可以走。这对于一个亭长来说,如果你押送的服劳役的人散了,你肯定有责任,要追究你的责任;如果跑光了,你肯定是死罪,所以,刘邦一想,我辛辛苦苦地往那边走,到最后人也是跑光,他走到丰县西边的大泽边,他对追随在他身边还剩余的人说了两句话,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适矣。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走了。这个意思说,反正是不行了,你们各奔东西吧,我也是完不成这个任务,我也得跑。刘邦这个话一说,反倒有十几个想跑的人不跑了,他觉得这个亭长很够意思,反而愿意跟着刘邦,这就是刘邦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的原因。所以,刘邦一看到不行,就从江苏稍微河南走一点,就现在河南的永城,有一个很有名的山,叫芒砀山,刘邦一看回不去了,押送到咸阳是死罪,现在把人放跑回去还是死罪,与其是死罪,干脆在芒砀山落草为寇,落草了,他就什么也不顾了。当然这个事不算了啊,你身为亭长,押送劳工,你不但看不住人,你还把人都放了,最后你又逃了,这在秦代是死罪地你不是刘邦逃了吗?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刘邦跑了,刘邦的妻子被抓起来了,吕雉就因为这个事,关到监狱里去了。所以,吕雉作为妻子,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史书记载,吕雉坐牢,还曾经受过虐待,当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但是我们知道,古今中外监牢的生活,总是不是那么很愉快的,吕雉在牢狱中间遇到一件什么事情呢?有人虐待她,蕲州有一个人叫任敖。任敖这个人,他和刘邦人特别铁,刘邦逃了,他作为一个狱卒,他很照顾刘邦的妻子吕雉,结果他发现有人虐待吕雉,任敖一怒之下,把虐待吕雉的那个人给痛打了一顿,而且把那个人打伤了,那说明任敖已经是怒不可遏了,才出现这个事情,反过来说明,吕雉的的确确在监狱中间受过虐待。至于吕雉什么时候放出来,我们不知道,但是知道至少说,她作为妻子,为刘邦的事情,她入过狱,坐过牢,受过虐待,吃过苦,所以,作为妻子来说,她也有重大的付出和牺牲。吕雉代夫入狱这件事情,吕雉从来没有再提过,她虽然在为刘邦的芒砀落草被迫进了监狱,而且受了虐待,但是,她等出狱以后,从来没有再提过这件事情。这件事,表现了吕后的深沉,吕后还是有一定肚量,还是比较深沉的一个人。所以,作为妻子来说,她可以说是任劳任怨,总之,我们这一集,讲的四个故事,相面成亲,表现了她的温顺听话;身为继母又表现了她的善良、贤惠;亲自种田显示了她的勤劳持家;而她代刘邦入狱,以后又绝口不提这件事情,又表现了她的任劳任怨。像这么一个人,应当说是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间的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关吕雉私生活,有一些传闻,甚至于说得很难听,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下集,一桩疑案。


[百家讲坛讲稿][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第2讲  一桩疑案


第2讲  一桩疑案
上一集我们讲到了吕后从出嫁到为妇,为人母,为任妻的一些事情,表现了青年的吕雉身上存在着一些美好的品质,我们知道,刘邦跟吕雉结婚,只过了五年,从43岁结婚,到48岁起兵反秦,其实在起兵反秦之前,刘邦跟吕雉已经不在一起生活了,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邦落草为寇了,吕雉不能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还要为他去送饭,送衣,所以,在整个他们共同生活的这五年的后期,已经很不顺了,很不顺利了。而且,刘邦起兵反秦的时候是一个人走的,没有带家属,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女儿,他的父亲,统统留在家里面,经过三年反秦,刘邦成了大功臣,在楚汉战争开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汉王,到了陕西汉中这一带,这时候他仍然没有带自己的家属,吕雉,孩子,还有刘邦的父亲,仍然在江苏的老家。到了汉二年的五月,刘邦这个时候不但杀回了关中,而且统帅56万大军,打到了西楚国的国度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本来刘邦这一次东来两个目的,非常明确,第一,是要彻底消灭项羽集团,他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想这一次打到彭城,接走他的家属。因为彭城离他的老家沛县,相距只有二百里地,对于区区二百里地来说,接走家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刘邦到了西楚国的国度彭城以后,却没有把接自己家属的事情,放到一个优先的位置上,他忙着干什么呢?忙着寻找财宝和美女,他根本把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