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却没有把接自己家属的事情,放到一个优先的位置上,他忙着干什么呢?忙着寻找财宝和美女,他根本把接他父亲,接他的妻子,女儿,儿子的事,往后放了,没有来得及去接,结果他没有料到,项羽用兵神速,在他占领西楚国国都以后,项羽竟然带了三万军队,急匆匆从山东战场返回,从现在的安徽的萧县,也就是当时彭城的西边,直接进攻,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刘邦56万大军的建制全部打乱,刘邦就逃了。到这个时候,刘邦才想起来,还有一个大事没办,他老爸,他老婆,他儿子,他女儿想起来要接了,赶快派人去接,但是,这个时候项羽也在派人去接,而吕雉和刘邦的父亲他们这些家属,怕被项羽的人找到,躲起来了,而且,在忙乱之中,走散了,吕雉的儿子汉慧帝,还有他的女儿鲁元公主,这两个小孩跑到一路,而剩余的,刘邦的父亲,太公,还有他的妻子吕雉,应当说,还有刘邦的一个哥哥,刘仲,他们统统地抄小路去找刘邦,结果刚好碰见项羽的军队,一下被项羽扣住了,吕雉很不幸地做了项羽手下两点零四个月的人质,而且在做人质期间,吕雉还差一点被项羽烹了,我们可以想像,吕雉心里边对刘邦肯定有怨恨,你想想,我们上一集讲过,她一个不足20岁的姑娘,嫁了一个43岁的中年男子,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吃了那么多苦,还坐了牢,现在又差一点扔到锅里面,你说说,吕雉心里能平衡吗?我觉得,不管是谁,她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她肯定心里不平。
吕雉总算结束了两年多的人质生活,回到了刘邦的身边,但是回到刘邦的身边,吕雉就发现,今非昔比,因为,她回到刘邦身边以后,发现了一个让她想不到的问题,就是刘邦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新宠,戚夫人,戚夫人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得到的。史书记载了这样几句话,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吕后的年龄大了,这会吕后有多大,等会我们可以推算一下,说吕后的年龄大了,经常担任留守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可以称为吕后这时候已经变成留守太太了,很少见到刘邦的面,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那么这个时候,吕后有多大呢?我们可以粗略地推算一下。吕后重新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是汉五年的10月,也就是说,她经历了楚汉战争说是五年,实际上是四年,按我们现在西史,公元来计算是四年,四年的楚汉战争,三年的反秦,再加上刘邦跟吕后共同生活的五年,也就是12年,如果说,吕雉当年是正常出嫁,不到20岁,这时候放回来的吕雉是多大呢?不到30岁。就这,史书记载,吕后年龄大了。我们可以推想,那个戚夫人肯定比吕后年龄小得多,而且戚夫人能歌善舞,吕后尽管会勤劳持家,吕雉不会能歌善舞,所以这时候,吕雉的地位在刘邦的心目中间,更多的已经不是爱情了,更多的是亲情,而不是一种爱情关系了。所以,吕雉结束了两年多的人质生活以后,她其实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就需要直面她的情敌,戚夫人。所以,吕雉看来她这个人生,其实走得也不是很顺。
我们看她,不到20岁,一出嫁就得直面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做了两年多人质回来,又需要直面一个能歌善舞,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所以,吕雉面对戚夫人,也是非常难于处理,所以,吕雉就是回到刘邦身边以后,其实她和刘邦之间的感情已经非常淡了。无论从刘邦那方面,刘邦那方面,他有了新宠,对吕雉的感情很显然要淡下去,作为吕雉来说,为刘邦和刘邦的一家付出那么多,最后得到这么一个结局,她心里不会没有想法的。所以,两个人的感情关系是很淡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比较可靠的像史记有一段非常值得玩味的记载。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辟阳侯就是指的一个叫审食其的人,审食其被封为辟阳侯,说辟阳侯在吕太后那儿非常得宠,这叫幸吕太后,为什么吕后这时候变成吕太后呢?是因为刘邦死以后,他的儿子惠帝即位了,所以,吕后就被升为太后,说辟阳侯幸吕太后,这是一点,交代了两个人关系非常近,审食其很受吕后的宠幸,这是一点。
但是有人在惠帝那边,告了辟阳侯审食其的状,这个状一告,惠帝大怒,把辟阳侯抓起来,而且惠帝已经决定,要杀审食其。最关键的是下面有八个字,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这八个字引起了后人的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辟阳侯审食其跟吕太后的关系非常近,他这个近是怎么造成的呢?史书有记载,汉书楚元王传有一个记载这样说的,高祖使仲,与审食其,留侍太上皇,就是刘邦在外出反秦的时候,曾经留下来他的哥哥,仲,伯仲叔季的仲,留他的哥哥刘仲,和审食其这两个人,让他们留下来,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刘太公,这样,审食其就留在了太公的身边,而太公又是跟吕后共同生活的,所以,审食其也就从这个时候,从刘邦起兵反秦以后,审食其就一直跟吕雉生活在一起,所以,在彭城之战中间,当太公和吕雉成为项羽人质的时候,审食其也做了人质,可以说,审食其陪伴吕雉度过了七年,他们有这样一个背景,有一个共同生活七年的背景,而且共同作为人质两年多,应当说,吕雉跟审食其可以说是患难之交,这就是他受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那为什么作为一个患难之交的太后,当审食其可能面临处死的时候,她感到惭,而不去救,有人就说话了,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这八个字,恰恰说明太后和审食其有隐情,有私情,有私密关系,或者说,有暧昧关系。就是两个人关系不正常,这个事流传很广,我们今天有一些人写东西,写书的时候,列中国十大男宠,审食其就进了十大男宠之一了,男宠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出现很早,汉代的皇帝,几乎各个有男宠,包括刘邦,包括惠帝,都有男宠。而皇帝有男宠这个大家议论得还不太多,如果作为皇后跟太后有男宠,就非常引人注目。所以,人们认为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说这是因为吕后因为跟审食其有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所以她无法出面去向她的儿子说情放了审食其,她要出面去说,人家就说,你来出面,你还不是为了你俩那点关系来出面,所以,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这样来解释,这个解释流传很广,我下面举一首唐人的诗。
大家知道,盛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边塞诗派,有一个代表作家叫高适,高适写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辟阳城。这首诗这样讲,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这首诗,既批评审食其,也嘲笑吕后,同时还在批评刘邦,因为他中间有一句,说刘邦是英雄主,那么一个大英雄,反被儿女欺,被吕后和审食其欺骗了,还封审食其做辟阳侯,你想想,假如刘邦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刘邦还封他为辟阳侯,那当然高适要嘲笑他。所以,高适中间说,吕后母仪,本来皇后要母仪天下,母仪到哪去了?本来,审食其是作为臣子,但是你臣节何在呢?我们从高适这首诗可以知道,至少在盛唐这个时候,吕后和审食其的绯闻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不然的话,我们这么伟大的一个边塞诗人,何必写一个辟阳城诗呢?
但是,学术界还有另一派意见,说不对,不能这样理解。因为,所有的理解都是根据刚才我引的那一段话来的,我们从那一段话说起。首先说辟阳侯幸吕太后,辟阳侯在吕太后那儿得宠这是事实,无须申辩,但是,这个得宠是辟阳侯审食其跟吕后曾经有过七年共患难的生活,她了解他,她信任他,他也一直在他们家里作为一个家臣,侍奉着吕后,侍奉着太公,在七年多的生活中间,特别是两年多的人质生涯中间,审食其肯定给吕雉做过不少事情,这应当有一个患难之交,关于宠信,得宠的事情,这个得宠不是因为他们有这种私情而得宠,而是因为他们患难与共而得宠,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人们向汉惠帝告状,现在我们不知道是谁告的状,告的什么告,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状一告,汉惠帝大怒,把审食其抓起来,而且要处死。现在的问题,我们要考察,这个状告的是什么,当然现在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论,我们可以推论一下,会不会告的就是吕后和审食其的私情,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有没有人敢向当朝天子告皇太后和他手下一个大臣的私情,有没有这回事?绝对没有。为什么我们说绝对没有呢?至少有两点,我们可以断定。
第一,取证困难。我们经常说,这种事情你总得有一个事实根据吧,你上哪儿能够取出来确凿的证据,证明太后和辟阳侯之间的私情呢?取证极其困难,换句话说几乎不可能,没有证据,这是其一。第二,没有证据的话,谁敢把这件事情告到皇帝那儿,就是跟皇帝说,你娘,如何如何,你想想汉惠帝,如果得到这个消息的话,你想想,说他母亲如何如何,又没有证据,那告状的人,肯定首席上被告席,杀头罪,这叫诬上。这是不能随便说的话,所以,告审食其状的人,引得汉惠帝大怒的,绝对不是指这个所谓的私情,那么告的是什么呢?我们看下面还有一句话。这个状告上去以后,汉惠帝生气,要把审食其下到监狱中处死他,反应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吕太后惭,不可以言,一个是大臣们幸灾乐祸,唯恐审食其这次不死。
大家看看,大臣的反应,大臣的反应很重要。大臣们没有一个同情审食其的,都希望他这次早死,说明审食其为人如何?犯了众怒,能够